中学教育案例分析范文(通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案例分析范文(通用3篇)
第一篇:中学教育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中学生王鹏是住校生,脑瓜比较聪明,学习还算可以,反应比较聪敏,劳动也比较积极。
但最近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直线下降,尤其是最近
几次月考特别明显。
观察他最近的表现,上课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经常
不完成作业。
即使交上了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潦草应付,或是投机取巧,少做少写,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
他的抽屉里经常有什么武
侠小说、情爱小说等,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上课的老师发现没收了,没过几天又被别的老师发现上课又在偷看小说,不能专心听讲。
晚上
宿舍里已经熄灯了,被值班老师发现他还在用手机给女生发短信。
最最可
气的是,欺骗老师,谎称病假偷着去校外的网吧里上网玩游戏。
王鹏可以
说是集大成者,集贪玩、看小说、谈恋爱、玩游戏于一身,具有中学生典
型的代表性。
一、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心理因素。
因为处于青春期,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精力充沛,喜欢尝试,酷爱标新立异。
所以他想谈恋爱、玩电子游戏等。
2.个性因素。
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事从不考虑后果,听不进
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家庭因素。
由于王鹏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对其疏于管教。
由于家庭比较富裕,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过多的零用钱使他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个性,所以他有钱买小说上网等。
二、学生心理基本状况分析。
1.意志消沉。
由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整天浑浑噩噩,不关心自己的学业,消极混世,精神萎靡颓废,没有理想信念,得过且过。
2.心理疲惫。
表现为上课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懒散无力,没有一个青少年应有的朝气等。
3.意志缺失。
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自觉性很差。
需要老师经常提醒才能上好课,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的不明确
三、学生心理状况的基本对策。
针对学生心理的基本状况,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攻心艺术等。
1. 以长促短,欣赏关爱。
人的心底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欣赏和尊重。
要利用显微镜放大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过滤掉不太重要的负面因素,用积极的态度感染别人,促其向良性发展。
比如每次劳动完后,对于他的积极参与,我总是高
兴的在班里予以表扬,夸他为班集体作出了贡献,使班级有了良好的学习
环境。
他听了以后心花怒放,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当班里再有活动时,他
总是更积极主动地参加。
另外我上课经常对其有意的关注,经常提问他,
是他不至于睡觉或是上课走神。
甚至课间我把上课要提问的问题提前告诉他,让他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上课有精彩的表现。
由于准备充分,他也总
是闪亮登场,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课下对他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照,
经常问长问短,他心里也是热乎乎的,体会到了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
2. 正确引导,步入正轨。
对他爱看小说这一点,我对他晓明利害。
说明中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应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
多看些陶冶情操励志的作品。
同时让他看完作
品后写读后感,每周交一篇作文,使他学以致用。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
他的作文水平大大地提高。
同时让他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让
同学们分享。
针对他青春期的躁动,给女生发短信这一事件,我给他做好
疏通工作。
讲清这是正常而美丽的事情,但是你现在还没有这个力量去承
载这份责任。
让他打消此念头,而变成内心的一份动力。
还有上网要有节制,适当的休闲是必要的但必须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把当前的学习搞好。
3. 批评教育,振聋发聩。
老师出了关爱学生外,还要学会变脸的艺术。
有时疾言厉色的批评也
是很有必要的。
那次他偷着上网玩游戏事件,除了予以耐心的批评教育外,还让他停课反省。
并结合家长对其进行教育,使他认清问题的严重性,再
不敢重犯。
四、效果。
每天能有小小的进步,长久积累下来便有惊人的成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鹏有了明显的进步。
期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时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业也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篇:中学教育案例分析
【篇一:中学教育案例】
【摘要】家长应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
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
(2)哄骗、利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3)讽刺、挖苦。
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4)溺爱、迁就。
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关键词】逆反心理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
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
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
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
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案例展示:
男生王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
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
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老师从他的父母、朋友那里进行深入了解。
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
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出,该生在班上也提及到父亲的不是,而且极大反感。
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
我们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
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
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
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
二、与其谈心
2.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首先让李某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再让学生明确只要用心同父母沟通,经常说说心里话,就会避免出现代
沟。
这样就会让青少年学会换位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青少年
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
这时候,要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
老师,抱着宽容的态度理解他们,还应该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
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自己烦躁和倔
强的情绪。
同时,青少年还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自我价值。
不可否认,逆反心理也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如自我意识较强、勇敢、坚强、好胜、能求异、能创新。
还可以防止一系列不良品质的形成,如孩子在不顺心受
压抑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有畏缩心理,也不会保守、逆来顺受。
在充
满竞争的年代,我们应善于发现青少年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优良品质。
三.提议写一封致父亲的信:建议李某写一封信给父亲,说说对父亲
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明确以后的做法和学习的目标。
下面是王某
信中的一小部分:“……我调皮叛逆,羁傲不训的性格给父母和老师带来
了巨大的伤害,也让自己对未来迷失了方向。
这段时间通过老师的教育我
明白了许多道理,我决心以后做个懂事的学生,听话的孩子……”
家长应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
(1)打骂、体罚。
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
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
(2)哄骗、利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
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
(3)讽刺、挖苦。
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
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
(4)溺爱、迁就。
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思考与感悟:由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和家庭合作就成为了教育学生的必然。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
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
其重要的条件。
第三篇:中学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
期末考试
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
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
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当他打开
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
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
都明白了。
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
要处分我。
”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
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
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
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
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
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8]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
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
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
依据学生
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捕捉了这一
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
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
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
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
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
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9]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
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
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
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
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
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
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
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
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
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
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
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
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
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
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
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1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可是我上初中获
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
喜悦。
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
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
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
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
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
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
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
重视那些被认定为
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
发展。
[案例12]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
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
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
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
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课程的理念。
[分析]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纸’字的来历”、“其他国家用什
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