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机械加工实训I》《普通车床加工技术》《普通铳床加工技术》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机械加工检测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机械零件测量、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机械加工操作员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机械零件测量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公差与配合、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为主线,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机械加工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一般机械产品的尺寸、几何公差及表面质量的检测和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公差标准的基本规定及先进测量技术。
2.正确识读图样上常用各种几何公差的含义,能正确标注几何公差。
3.掌握常用量具量仪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能正确选用和使用现场量具检测产品。
4.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参数,会检测零件表面粗糙度并正确分析零件的表面质量问题。
5.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结合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与维护,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析机械零件测量中出现的问题,研讨企业生产中的典型零件测量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规范实践教学,突出机械零件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采用软件仿真、实物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在机械测量实训室就可以观察生产加工过程中对零件进行测量的过程;对于零件的在线及离线检测,应采用操作示范、分组练习和个性指导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参观企业机械零件测量现场,开展专业体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学生掌握了传统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之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拓展模块,比如三坐标测量仪等,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现代测量技术。
5.要关注先进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相关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要将测量仪器维护与保养、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融入到相关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培养精益求精和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实训基地人员、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以及专业建设指导机构等不同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运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也要评价机械零件测量以及量具、量仪等的使用规范要求,更要评价其爱岗敬业精神与意志的养成。
3.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案例分析、技能考核、方案设计、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4.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反馈给学生,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Ξ)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内容应引入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将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引入
教材内容,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
在难度上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3.教材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与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校企共建培训中心、企业学习岛等形式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实践提供帮助。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3.教师要紧跟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生产现场的在线检测情境、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单、先进检测设备等相关动态案例,提升教与学效果。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