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
一、总则
本制度是为规范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保障养殖场生产安全与环境卫生,提高生猪养殖效益而制定的。

二、养殖场规模
1. 养殖场规模应根据当地环保、耕地资源、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地行业协会或政府规定的最大规模。

2. 养殖场规模的确定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 养殖场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和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三、场址选定
1. 养殖场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耕地保护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地方。

2. 养殖场周边应无臭气、噪声、污水等污染源。

3. 养殖场周边应有便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生猪集运等操作。

四、养殖设备
1. 养殖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养殖人员和生猪的安全。

2. 养殖设备的数量和配置应根据养殖场规模和生产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3. 养殖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五、生猪品种及数量
1. 生猪品种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场自身条件进行选择,以优良品种为主。

2. 生猪数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场规模合理安排,避免过量存栏导致养殖场经营困难。

3. 生猪品种和数量的调整应提前规划和调研,避免影响养殖场的正常运营。

六、饲料供应
1. 养殖场应与合法饲料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2. 饲料的配方应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以提高生猪饲养效益和养殖场生产效果。

3. 饲料的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饲料变质和污染。

七、疫病防控
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兽医检查。

2. 养殖场应建立疫病防控档案,记录疫苗接种情况和疫病防控效果。

3. 养殖场应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

八、环境保护
1. 养殖场应建立有序的粪污处理系统,确保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2. 养殖场应定期接受环保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确保环境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3. 养殖场应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保持场区环境整洁。

九、养殖人员管理
1. 养殖人员应具备相关养殖知识和技能,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2. 养殖人员应遵守相关的防疫和环保规定,保证养殖工作的安全和效率。

3. 养殖人员应做好自我保健和身体检查,防止疾病传染。

十、文明养殖宣传
1. 养殖场应组织开展文明养殖宣传活动,提高养殖人员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

2. 养殖场应加强与农村居民、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沟通与协作,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养殖场应积极参与相关的行业组织和协会活动,提高养殖场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一、附则
1. 养殖场应定期审查和修订本制度,确保其与时俱进和符合养殖业发展趋势。

2. 养殖场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不得违反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

3. 养殖场存在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经查证属实,将依法进行处理。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2)
生猪规模养殖场是指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猪场,通常采用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和管理技术来进行生猪的养殖。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高效运营和生猪的健康生长,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1. 入场管理: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登记、消毒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和病原体的输入。

2. 养殖环境管理:定期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养殖场的卫生和生产环境的舒适度。

3. 疾病防控管理: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防控制度,包括疫苗接种、疫病监测、病死动物处理等,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的风险。

4.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管理、饲喂管理、生长监测等,确保生猪得到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保证其生长发育的健康和良好。

5. 保障安全管理:加强场内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因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和安全隐患。

6. 屠宰与检疫管理:养殖场应与当地屠宰场合作,对收购的生猪进行屠宰和检疫,确保出栏生猪的质量和安全。

7. 数据管理:建立养殖场的数据管理和记录制度,包括生猪数量、饲养情况、生产性能等的记录,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8. 管理人员培训:对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殖管理和技术水平,确保规模养殖场的高效运营。

以上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的制度内容和管理细节可以根据养殖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3)
(一)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臵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臵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疫情报告制度
1、义务报告人。

驻场(小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小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

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三)消毒制度
1、养殖场(小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物不得选择。

4、圈舍每天清扫____至____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一月消毒一次。

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

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

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8、产房消毒。

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

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四)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五)畜禽标识制度
1、新出生生猪,在出生后____天内加施畜禽标识;____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3、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六)养殖档案制度
(一)养殖场(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养殖场(小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三)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四)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

商品猪____年,种猪长期保存。

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4)
生猪规模养殖场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生产的安全和效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的内容:
1. 入场检疫:所有进入养殖场的生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传染病和疫情。

2. 施饲管理:饲养员需要按照场内制定的饲养计划和饲养标准进行饲养管理,保证生猪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环境的适宜性。

3. 疫病预防和控制:制定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病毒和细菌的消毒、病害的检测和治疗等,确保生猪的健康。

4. 定期体检:对养殖场的生猪定期进行体检,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排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入栏管理:新生猪入栏前需消毒,确保无疫病源。

同时,合理控制牲畜数量,避免人畜共患病。

6.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制度,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重要传染病的发生。

7. 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理走道、消毒饮用水和饲喂器具,有效防止细菌和寄生虫传播。

8. 废弃物处理:养殖场应建立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制度,定期清理污水、粪便等废弃物,保持环境卫生。

9. 应急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猪的安全。

10. 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包括繁殖档案、疫苗接种记录、生猪购进和销售记录等,方便追溯和管理。

以上是生猪规模养殖场常见的管理制度,实际的养殖场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