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1、对牙齿的影响:四环素类。 2、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 3、颅内压升高:婴幼儿应用四环素类。 4、不纯制剂的发热反应:两性霉素B。 5、心脏的损害:两性霉素B和万古霉素、青霉素。 6、赫氏反应:治疗梅毒。 7、戒酒硫样反应:见于头孢菌素,
表现Bp上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率加快,颜面潮红。
(二)变态反应
三.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的原则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 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 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细菌和(或)控制感 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 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生。
三.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的原则
1、应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 2、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合理用药 3、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 4、有些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控制或尽量避免 5、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6、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7、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8、从教育、宣传和成立相应组织着手,纠正不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1.过敏休克:青霉素最常见,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也可有III型 血清样反应。IV型接触性皮炎。
2.药物热:用药后一般7-12天,短者1天,表现驰张或稽留热。 表现: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控制,体温下降后再上升; 原感染的的发热未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较前更高; 发热不能用原感染解释,又无继发感染,一般状况良好; 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停药后体温下降或迅速消退。
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
一.抗生素的分类
▪ 1.β-内酰胺类 ▪ 2.氨基醣苷类 ▪ 3.大环内酯类 ▪ 4.四环素类 ▪ 5.氯霉素类 ▪ 6.林可类
▪ 7.多肽类 ▪ 8.利福霉素类 ▪ 9.喹喏酮类 ▪ 10.磺胺类 ▪ 11.抗真菌类 ▪ 12.其它类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
抑制细胞壁合成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按其对细菌的作用可分四大类:
(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年菌素类、喹诺酮类 (3)速效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 (4)慢效抑制剂:磺胺类
各类抗菌药合用的可能效果:
(1)+(2)—协同; (1)+(3)—拮抗 (3)+(4)—累加; (1)+(4)—无关或累加
SM>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 磺胺类:尿中形成结晶,引起梗阻伴肾病; • RFP:间质性肾炎; • 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
神经精神系统
青霉素脑病:是对脑皮质直接作用发生毒性反应。 用药后20-72h,最快8h,迟则9天。 细胞外浓度8-10u/ml,可诱发癫痫。
无味红霉素
肝毒性强
PEA、INH、RFP
肝毒性药物
血液系统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SM 妥布霉素
RFP 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
白细胞 血小板
减少
氯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胃肠道
四环素类 、大环内酯类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
局部
青霉素:肌注部位硬结形成。
红霉素:血栓性静脉炎。
眼损害,局部肌注可造成坐骨神经痛 等。
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在肾功能不全病人出现惊厥等。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 障,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
甲硝唑:共济失调。
SIM、INH、EMB:周围神经病变。 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 亚胺培南:每日4g,可出现惊厥。
肝毒性
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 或过敏反应 或影响酶的代谢
▪ ⑵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时的接触患儿。 ▪ ⑶从事某些特殊传染病工作或实验室人员:如布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1.原则:
▪ ⑴一般用于病源未明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 ⑵多选择二联,应反对用三联、四联,后者既无
必要,也增加药物的毒性和患者的负担。
▪ ⑶ 常选择一种是细菌高敏的,另一种应是中敏 或低敏的。
▪ ⑷长期用药或细菌极易产生耐药菌株时应联合用 药(金葡、绿脓、真菌等,如结核用四种抗痨 药)。
3.感光反应:表现为日光照射后灼伤感,暴露处红、肿、热、痛、水泡。 常见: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
4.皮疹
(三)二重感染
又称菌群交替症。
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细菌受到抵制, 而未被抑制者大量繁殖,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因被抑制细菌及外来细菌导致二重感染。
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3周 发生率:2-3% 发生部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严重可 致败血症 致病菌:葡萄球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和真菌, 多为耐药菌 抗生素相关肠炎
▪ ⑸为减少每种药量、减少毒副作用而联合。
四.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 2.常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
▪ ⑴青霉素+青霉素类 ▪ ⑵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 ⑶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 ▪ ⑷SMZ+TMP ▪ ⑸抗痨药物四联疗法:INH+RIF+PZA+SM ▪ ⑹不耐酶的β-内酰胺类和可阻止细菌酶合
成的抗生素联合用药
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 抗病毒药
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
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一)毒性反应 抗菌药物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严重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延长而增加。 主要表现肾、神经系统、肝、血液、 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
肾毒性
大多数经肾脏排泄, 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较血中更高。 严重肾小管坏死。有的表现免疫反应性间质性肾炎。 • 氨基糖苷与肾皮质特殊亲和力,皮质中浓度是血中5-20倍;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 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
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
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
替硝唑类
五.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 1.原则 ▪ ⑴要权衡药物的预防效果。 ▪ ⑵一般针对某种可能发生且对药物敏感的
细菌。 ▪ ⑶对选择性手术进行单剂药物预防,但不
能替代严格的消毒隔离。
五.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 2.常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疗法的范围
▪ ⑴预防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风湿病、肾炎、 猩红热、链球菌感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