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人数变动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
11
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结构(%)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外商及港澳 台投资企业
总计 100 100 100 100
高级技师 0.22 0.36 1.82 0.65
100 0.41
技师 2.61 2.12 6.66 4.32
3.10
高级工 26.87 17.65 13.59 13.43
计算单位,一个工人劳动一天(8小时)就叫 一个工日。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就叫一个 工时。
在制定劳动消耗定额和核算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时 ,也用“分”作为计算劳动时间的单位。
.
(二)生产工人劳动时间的构成及核算方法 日历工日数 制度工日数 制度公休工日数 出勤工日数 缺勤工日数 停工工日数 非生产工日数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 实际工作工日数
.
25
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
1.期末员工总数=1200-10+5-15+30=1210 (人)
2.职工人数变动程度
= 1210120010% 0 =0.83%
1200
3.期内员工数量增加程度
=
530100% 1210
=2.89%
4.期内员工数量减少程度
= 1015100%
1200
2.08%
.
.
18
(三)企业员工按年龄构成统计
将企业拥有的员工按年龄分组,进而计算 结构相对数,能够反映出企业员工的年龄特 征是属于橄榄型(老青少中年多)、哑铃型 (老青多中年少)还是柱型(老中青均等), 从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合理程度。
.
19
企业人力资源按年龄标志可分为: 1.20岁及20岁以下,该组反映通常应处于求
员工总变动 报 率 基告 期期 末末 员员 工工 数 1数 00
.
23
(三)企业员工流动分析 1.分析企业员工的流动量 2.分析企业员工的流动的来源和流向
.
24
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
【例】某企业六月初实有职工1200人,六月 份变动情况如下:
6月5日,调出10人,本月工资由对方支付; 6月12日,调入5人,本月工资本单位支付; 6月20日,退休工人15人; 6月21日,新招工人30
.
(二)按不同时间尺度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时 劳 动 生 产 率 报 告 报 期 告 实 期 际 劳 工 动 作 成 工 果 时 数
日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劳动成果 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日数
=时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日长度
26
四、企业人力资源评价简介
员工的评价可以分成: 素质评价: 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身体素质 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员工品德
等方面。
.
27
评价内容
企业员工素质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一、能力素质
二、文化素质 三、品德素质 四、身体素质
1、员工平均技能等级 2、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员工比重 3、某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人员比重 4、技术人员平均技术水平提高率
节假日的实有人数应使用前一天的实际拥有 人数来代替;
在报告期内不论企业的实际开工天数,都必 须按报告期的全部日历天数进行计算。
.
7
(二)企业员工质量统计
1.政治素质统计 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 先进集体个数 先进工作者人数及比重 党员和团员人数及比重
受过处分人数及比重 犯罪人数及比重
18
35%
16
30%
14
12
25%
10
20%
8
`
15%
6
10%
4
2
5%
0
0%
50-60
70-80
90-100
第四章
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统计分析
.
§4.1 企业从业人员现状统计 §4.2 企业劳动时间统计 §4.3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4.4 企业劳动报酬统计
.
2
§4.1 企业从业人员现状统计
报 告 期 每 一 个 工 人 制 度 工 作 工 时
由 于 工 时 未 能 充 分 利 用 而 减 少 的 产 量 或 产 值 每 一 实 际 工 作 工 时 的 平 均 产 量 或 产 值 未 能 利 用 工 时 数
.
3、加班情况。可以计算加班比重指标来反 映。
加 班 比 重 指 标 实 加 际 班 工 工 作 时 工 数 时
.
8
2.文化素质统计
(1)该指标一般可以用员工的文化程度(学 历)来反映。不同的学历对应不同的在校受教 育年限。
员工平均文化程度 =
(在校受教育年 员限 工人)数
企业员工总人数
.
从业人员文化培训统计
培训从业人数及其比重 毕业(结业)学员人数及其比重 全员培训率
.
3.技术素质或技术等级统计 (1)分析各等级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比重
.
二、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指标
出勤率 出勤时间利用率 制度时间利用率 三者关系 制度时间利用率=出勤率*制度时间利用率
.
三、劳动时间利用情况分析 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
.
项目
1.日历工时 减:公休工时 2.制度工时
劳动时间 工时数
项目
1.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2.未利用工时 (1)正当理由
17
(二)生产人员构成统计
1.按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组:
目的研究比重、合 理化、优化、减少 非生产人员
生产工人(一线),辅助生产(二线),
2.按工种:车、刨、洗、钳、电、焊、机 修[机械业]
3.按熟练程度分组— 8级工资制。
4.按文化程度分组:
5.用工期限分组:长期职工、临时工。(以一年为界)
6.按招工形式分组:性别、年龄、政治状况标志分组。
3.05
电子制造业 100
1.25
5.88
100
0.41
3.10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16.58 24.39 19.53 16.73 19.18
24.49
46.88 45.85 45.53 46.05 36.59
43.26
33.59 26.98 30.89 33.92 37.09
28.75
.
13
(2)计算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
其他从业人员:指企业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等。
.
4
1.期初、期末的时点人数
---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统 计。
不包括: (1)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
习的各类在校生; (2)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参军人员无论原
单位是否发放生活费或补贴都不再统计在企业 人数中;(3)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劳动消耗量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成果报告期企业劳动成果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人平均人数报告期企业劳动成果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全部人员的平均人数报告期劳动成果时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劳动成果日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日数时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日长度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平均工作日长度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日数报告月劳动成果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月平均人数日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月长度时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日长度平均工作月长度报告季年劳动成果季年劳动生产率报告季年平均人数三按不同劳动成果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劳动消耗量企业产出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劳动消耗量劳动生产率可变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结构指数tqtqtqtq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部人员比重指数月劳动生产率报告月劳动成果报告月平均人数日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月长度时劳动生产率平均工作日长度平均工作月长度时劳动生产率月实际工作工时数时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月平均长度月平均人数劳动力数量生产量与劳动生产率三者的经济联系是
4.服务人员。指在企业内部服务于企业全体员工的生 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的人员,包括警卫消防人员、 生活福利人员、文教卫生和勤杂人员等。
5.其他人员。指由企业向其支付薪酬,但与本企业的 生产经营基本无关的员工,包括出国援助的员工、长期 在外学习员工、长期伤病休假的员工、长期外借的员工 等等。
.
工作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拥有量统计
(一)企业员工数量统计
企业员工: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即在企业 内部从事生产工作或服务并由企业支付工资 的全部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 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 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 资的人员。
工人技术等级 2 3 4 5
工人人数 4 8 10 2源自工人平均 24 技 38 术 41 等 05 级 23.4级 481 02
.
14
(四)劳动力身体健康素质统计
.
二、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统计指标
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不仅要对其进行拥有 量的统计,而且还应对其构成进行统计,从 而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改善劳 动组织、合理配备企业员工、提高员工工作 效率,及时合理地引进人才提供依据。
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的潜力
.
第三节 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
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一)用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
表示,即:
劳 动 生 产 率 劳 劳 动 动 消 成 耗 果 量 正 指 标
.
(二)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 表示,即:
劳 动 生 产 率 劳 劳 动 动 消 成 耗 果 量 逆 指 标
6、员工平均文化程度 7、不同学历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所占比重
8、敬业精神(量化) 9、遵章守纪和原则性(量化) 10、人际关系网络(量化) 11、品德修养(量化)
12、企业员工的平均健康水平
13、平均工龄
.
28
测评方式
笔试+情景模 拟测验方式
对应的测评指标
9.人际交往能力 10.领导与管理能力 11.科学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 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 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 能力的人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 标。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产
品质量的优劣、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投入
与产出的比例。人力资源素质是指劳动过程
中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独立
权重 30%
1.事业心、进取心
面试方式
5.自信与开拓性
20%
7.专业知识
3.综合分析能力
学历、工作经 历
2.学习能力 6.学历
15%
7.专业知识
8.工作经验
领导评议 群体评议
综合
20%
评定 .
15%
29
第二节 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统计
一、劳动时间的核算 (一)劳动时间的计算单位 生产工人的劳动时间一般是以工日、工时为
学阶段而在企业中参加工作的员工的数量; 2.21岁至35岁,青壮年员工的数量; 3.35岁至49岁,中年员工的数量;
4.50岁至54岁,中老年员工的数量;
5.55岁至59岁,老年员工的数量。 6.60岁至65岁以上,该组反映企业中应退出
工作岗位而仍然在岗位的员工的数量。
.
20
三、企业人力资源变动统计
.
21
三、企业员工人数变动分析 (一)员工总体规模的变动程度分析
员工人数动态 报 基 指 告 期 标 期 员员 工 1工 数 0% 0数
员 变工 动人 率 期 数末期员初 期 工员初 数工员数 1工 0% 0数
.
22
(二)企业员工增减变动分析
新增率 期期内末新员增工加总员数工10数0 减少率 期期内初减员少工员总工 数 1数 00
中级工 43.82 40.81 30.51 41.24
初级工 26.48 39.06 47.43 40.36
24.49
43.26 28.75
.
12
企业性质 总计 高级技师 技师
纺织业
100
0.31
2.64
石油加工业 100
0.02
2.76
医药制造业 100
0.76
3.30
机械制造业 100
0.25
.
二、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
(一)按不同人员范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工 人 劳 动 生 产 率 报 报 告 告 期 期 工 企 人 业 平 劳 均 动 人 成 数 果
全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报 告 报 期 告 全 期 部 企 人 业 员 劳 的 动 平 成 均 果 人 数
全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工 人 劳 动 生 产 率 工 人 在 全 部 职 工 中 所 占 的 比 重
2.报告期的平均人数
回顾一下时点指标计算平均数的算法
.
月平均人 报数 告 报月 告每 月日 日实 历 和有 日 月人 数 初数 人 2之 数+
季平均人数 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3
年平均人数 年内各季( 4(12月 ))平 数均 之人 和
.
6
在统计平均人力资源数时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的实有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实际拥有 的人力资源数量,无论其是否到岗工作,都 应当计算在内;
如果在配置和组织方面有不合理的情况,也 便于及时加以调整。
.
16
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统计指标
(一)按工作岗位分组
1.生产人员。指直接从事企业第一线生产的企业员工, 例如工厂的工人、商店的销售员等。
2.工程技术人员。指具有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并 实际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企业员工。
3.管理人员。指在企业内部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 理和政治工作的企业员工。
(一)企业员工变动统计指标
1.新增和调入的从业人员: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从 城镇招收的人员,录用的退伍军人,录用的大学 毕业生,录用的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由本市 外单位调入,由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调入, 其他
2.减少和调出的从业人员:
(二)员工变动平衡关系式
期末员工总数=
期初员工总数+期内增加的员工数-期内减少的员工数
产假 病假 事假 工伤假 (2)非正当理由 缺勤工时
其中:旷工 迟到早退
停工工时 其中:料不足 设备故障 待工具
3.加班加点工时(公休加班工
.
劳动时间耗用去向 工时数 比重%
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
由 于 工 时 未 能 充 分 利 用 而 损 失 的 劳 动 力 ( 人 ) 报 告 期 未 被 利 用 工 时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