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D
解析: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冰是液体水形成的固态物质;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冰棍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属于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B
解析:B
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故A错误;
BD.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D错误;
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时沸腾,故C错误。

故选B。

3.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A.36.6℃B.39.6℃C.37℃D.76.2℃B
解析:B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

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

故选B。

4.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
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C
解析:C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

﹣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0℃,且继续放热,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
故选C。

5.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
A.B. C.
D. A
解析:A
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D.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铅3281740
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
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
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C
解析:C
A.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因此-118℃的酒精是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118℃没有达到水银的熔点,水银为固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38℃高于水银的熔点,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故B错误;C.铅的熔点为328℃,356℃高于水银和铅的熔点,所以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故C正确;
D.液态铅的沸点为1740℃,1739℃低于铅的沸点,所以此时铅还没有沸腾,此时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7.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C
解析:C
【分析】
干冰是固态,喷洒出来变气态,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出现白雾。

为了达到舞台效果而喷洒干冰,干冰会迅速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于是形成了“白雾”。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A.B.
C.D. B
【分析】
由图可知,环境温度为25C,冰水混合物的初始温度为0C,刚放入时温度计内的液体放热,体积缩小,温度将下降至接近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的示数也不变;熔化结束后,水不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最后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

故选B。

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A.(1)(2)B.(2)(4)C.(1)(3)D.(3)(4)C
解析:C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吸收热量的是(1)(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
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 解析:B
【分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速度与温度、液面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可以得到液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
体液面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酒精吸热后汽化,说明蒸发吸热,故C正确,C不符合题
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体温计的特殊设计及使用方法。

体温计的玻璃管设计有缩口,所以体温计能够离开人体读数,这就意味着如果未经甩过,体温计的液泡遇到温度低的环境液柱不会下降,还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则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与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原因相同的是()
A.黄河冰凌B.冰雪融化
C.草叶露珠D.枝头挂霜C
解析:C
【分析】
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

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是由于热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上所致:A.黄河冰凌是因为水由液态凝固成固态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露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所致,故C符合题意;
D.枝头挂霜是因为空气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小冰晶所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说法正确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解析:C
【分析】
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即凝华形成的,故C 正确;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4.将正在熔解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则()
A.冰将继续熔化
B.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
C.水将逐渐凝固
D.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D
解析:D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冰拿到0℃的房间里,虽然达到了熔点,但是冰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不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冰不能吸热,所以冰不会熔化。

故选D。

二、填空题
15.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规律制成的,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4 cm,放入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若将它放入60℃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______cm。

热胀冷缩16
解析:热胀冷缩16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银柱长4cm,沸水的温度是100℃,水银柱长24cm,长度差是
L
24cm-4cm=20cm
所以温度每升高1℃,水银柱上升高度为
20cm
=0.2cm
100
将它放入60℃的水中时,相对于0℃,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为
4cm+60?0.2cm/=16cm
℃℃
16.亲爱的同学们,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请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在实际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时,往往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性质制成;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需要拿离人体读数,为了保持读数准确,温度计内管下端有一处做的很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上去的液体_______。

另外,它的横截面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便于我们读数。

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80减小误差热胀冷缩退回凸透675
-退回凸透67.5
解析:80减小误差热胀冷缩19
[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3.80cm。

[2]用刻度尺读数时会有误差,所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刻度越往下,数值越大,可知此时温度在零下,所以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19℃。

[5]体温计需要拿离人体读数,为了保持读数准确,温度计内管下端有一处做的很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上去的液体退回,方便读数。

[6]它的横截面中间厚、两边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7]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
+=+=
1min75s60s75s675s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塑料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再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此时液柱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室内温度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应该选容积更_____(选填“大”或“小”)的塑料瓶。

热胀冷缩0高于大
解析:热胀冷缩0高于大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室内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4]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换用更细的弯管,还可以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18.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并放入冰箱,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
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

从冰箱里拿出西瓜时,发现保鲜膜上有水珠,水珠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汽化液化
解析:汽化液化
[1]用保鲜膜覆盖西瓜的切面并放入冰箱中,这样做是为减小切面的表面积,从而减慢水分蒸发,使西瓜保鲜更长时间。

[2]从冰箱拿出的西瓜,保鲜膜上有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19.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______(会/不会)沸腾,其温度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

此时,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_____(汽化/液化)现象。

不会能液化
解析:不会能液化
[1][2]沸腾必须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碗中水从锅内水中吸热,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不能从锅内水中吸热,无法沸腾。

[3]水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的“白气”,这是停火后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
解析: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
[1][2][3][4]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

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被烫伤。

三、解答题
21.去年寒假期间,小聪到太原五龙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造雪”的成因.
解析: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
属于凝固现象.
【解析】
答: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22.生活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面的两幅图就是为了使物体快速变干而常用的做法.请根据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1)[1]刚洗过的锅上用火烤一烤,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的;
(2)[2]扫帚把篮球场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23.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试解释其原因:_____.
解析:见解析
天气特别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变成霜,这说明结霜的天气气温应该足够低,因此会出现“霜前冷”;
当温度升高时,雪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是熔化过程,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
24.如图所示,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析: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减小水分的暴露表面积,使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