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师生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模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习科学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主体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
而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习科学理论则指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智活动,只有在学生的个人认知结构中有了新的认知经验以后,才构成了“学习”。
这些理论为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为主,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主体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逻辑严谨、理性思维的学科,而探究性学习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模式,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发现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1. 设计具体的数学探究任务。
数学探究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又不能过于困难,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任务的设计应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发现数学规律。
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2. 创设有益的学习环境。
数学探究性学习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集体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获取者。
以下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1. 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开放式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推理证明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探究缺乏兴趣,那么就难以发挥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提供问题、鼓励质疑、引导推理、让学生参与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尤其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实际操作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5. 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建议。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践。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面积和体积等。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数的比较、数的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为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加法游戏,让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和验证,发现加法的规律。
三、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个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困惑,促进集体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数学实物、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打破传统的教室边界,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
在选择学习资源和工具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认为枯燥乏味但又不可或缺的学科。
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
我们相信,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探究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求解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数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学科,而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索。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思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项目或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来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实践探究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他们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1.1 什么是自主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具有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能够自觉分析、总结和评价学习的结果,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思路。
1.2 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理论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积极的认识和建构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具有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实践,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构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的。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2.1 引导式提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个数的平方是偶数,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旋转和平移等变化让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
2.2 开放性问题解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
开放性的问题不仅有多种解法,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学生:如何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学到乘法表。
2.3 讨论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彼此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解决一道难题,讨论和交流在解题过程中的体会和方法。
2.4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实地探索、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建构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实地操作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和实地探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
2.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和实践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地探索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数学中的图形探索”为例,通过实地探索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1.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实地探索,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图形,如树叶的形状、栅栏的图案等。
2.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发现了一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圆形和椭圆之间的联系等。
3.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和想法,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学生自主性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和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在现实的体验中探究学习。
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的基本思想指出:学生的学习应适应和改造“未来情景”而学习,认为教育应该关心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并据此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发展成为善于适应未情景,但又不完全受环境支配的人。
本人以为,“科学预期”要建立在个体对现实的体会上。
《新课程标准》有关“空间与图形”一部分内容中指出: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接受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习朝着“由苦役变成乐事”的方向发展。
本人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请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然后屏幕演示大桥、相架、晾衣的三角架、电视塔、自行车、桌子等。
2、猜想:你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要造成三角形吗?3、证实:取出制作的三角形,拉一拉,压一压。
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说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或现象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5、考考你:教室里的桌脚、椅脚摇晃了,怎么办?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前,指出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并非都具有稳定性。
通过猜想、操作之后,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再回过头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例通过现实生活中情景的展示与体会,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感到学习数学真有意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探微
的多种推导过程 , 克服了思维的单一性 , 培养了思维 的灵活性 , 进 而达到了对学生 的灵活性人格的塑造, 让学生更加学会 自主探 究。
三、 注重创 造相 对 自由的 宽松 环 境 。 让学 生 自 由 自主探 究
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地得 到发展 , 全体学生 都能参 与到 使 主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 为必须为学 生创 造一个 独立思考 的 空间 。小学数学教材 中有许多 内容是可以放 手让学生 去探 索 和研究的 , 例如 : 几何 图形 的面积 、 体积计算公式 , 从原来 的直 接 出示 , 转变为教师演示推 导过程 , 生依然 死记结论 , 学 套公 式 。我们指导学生推 导的公式是 千篇 一律 , 教师 的思 维束缚 了学生的 自由空间 , 让他 们沿 着一条路 走 的思想依 然是 “ 包 办” 。为此教师要 注意给学生创造相对 自由的氛 围, 鼓励学生 去创造性地解决 问题 。在 这个过程 中, 每一个 教师不 应该怀 疑学生的能力 , 他们无 限广 阔的思想空间 常常是我们无 法企 及 的 未 知领 域 , 极 开 展 自主 探 究性 学 习 是 解 放 学 生 更 是 解 积 放 教 师 的新 理 念 。
四、 注重 因材 施教 , 学生有选 择 自主探 究 让
不可否认 , 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 同时存 在着巨 但 大 的个体差异 , 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 , 可以对 同一班级 内不 同 层次和不 同特点的学 生进行分 组区别要求 , 在群体 教学 中增 加 因材施教的因素 , 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 这样能更好地 推 进 自主探究。根据学生 的学业基础 与学 习能力 , 学生分成 把 自主合作学习组 和教 师辅导学 习组 进行要求 , 各组 学生的学 习要求 、 学习 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完全相 同, 课堂上允许他们 以 各 自适宜的速度 与进程 推进 自己的学习 , 并激 励学生 由较低 层次向较高层次 的学 习 目标 自主探究推进 。分组区别要求 的 核心是 面对有差异 的学生 , 实施 有差异 的教学要求 。 自主合 作学习组学生在相互协作 中培养 自己的合作精神和 自主探究 能力 , 教师 通过 对学 困生 的直 接教学 和个 别辅 导 , 灭 “ 消 陪 读” 现象 , 更好地补差 、 防差。要 改变 以往 教学 目标统一 要求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
三 、 重 开 展 合 作 学 习 , 学 生进 行 自主 探 究 注 让
在 传 统 的 学 习环 境 中 ,几 十 个 人 在 一 个 教 室 里 学 习 , 习方 式 却 是 个 体 的 、 闭 的 , 课 、 作 业 、 试 , 学 封 听 做 考 除 了 与教 师 的单 线 联 系 之 外 , 同学 之 间 缺 少 沟通 。这 种 环 境和学 习方式 , 易 使学生形 成冷漠 、 容 自私 、 隘 和 狭 孤僻的f 。 生格
虚 心 听 取 别 人 的 意 见 、 法 , 长 补 短 , 而 学 会 与 同 想 取 从
学“ 圆的 面 积 ” , 注 意 问题 设 计 的开 放 性 。 课 前 , 时 我 我 先 让 学生 根 据 自 己的 喜 好 把 硬 纸 圆 片 等 分 剪 成 8 、6 个 1 个 、 2 … …小 扇 形 , 学 生 拼 成 近 似 的 长 方 形 , 过 3个 让 通 寻找 联 系 , 导 出公 式 。 这 时 , 别 出 心 裁 地 提 出 了 这 推 我 样 一 个 问题 :如 果 不 拼 成 近 似 的 长 方 形 ,可 否 拼 成 其 “ 他 图 形 , 推 导 出 圆 面 积 的 计 算 公 式 吗 ? ” 一 问题 极 能 这 大地 激 发 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他 们 纷 纷动 手实 验 , 大胆
使 学 生 在 摸 一摸 、 一 摆 、 一 拼 等 动 手 操 作 中 获 取 新 摆 拼
二 、 重创 设相 对 宽 松 的 环 境 , 学 生 自主 探 究 注 让 要使 全 体 学 生 主 动 地 得 到 发 展 ,都 能 参 与 到 主 动 探 究 新知 识 的 过 程 ,就 必 须 为 学 生 创 设 一 个 独 立 思 考 的空 间 。 小 学 数 学 教 材 中有 许 多 内 容 是 可 以放 手 让学 生 去 探索 和 研 究 的 。 例 如 , 何 图形 的 面 积 、 积 计 算 几 体 公 式 , 原 来 的 直 接 出 示 转 变 为 教 师 演 示推 导 过 程 , 从 但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对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较为陌生;有些老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2.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数学探究的相关书籍、视频资料等,让学生进行查阅和学习,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乐趣。
老师也可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帮助。
二、设计精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1. 确保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确保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任务既不能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能过于困难,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2. 注重任务的启发性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行探究,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任务时,老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和思考。
老师也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感到有充分的支持和保护。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题 是 学 生 思 维 的起 点 , 学 生 学 习 的 驱 动 力 , 能 问 是 它
各样 的问题 , 以说 , 可 问题充 斥学 生学 习的全过 程。如 果我们 设计 好教学
中 的提 问 , 出符 合 学 生 认 知 水 平 和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问 题 , 可 以 把 学 生 引 提 就
5 学 生 推 导 结 果 交 流 : 形 面 积 =( 底 +下 底 )×高 ÷2 . 梯 上 。
纵观上述过程 , 学生有充分 的探 索与交 流 的时间和 空 间, 参与学 习活
入 探 索 的学 习状 态 中 , 学 生 明确 探 索 的 目标 , 发 强 烈 的 探 索欲 望 , 让 动很积极 , 让 激 能 思维很活跃 , 在许 多方面 都得到 了发 展。再加 之学 生问的交 流
看法和想法 , 构建新的概念。如 当学生学 完“ 面积 单位” , 让学生 用课 时 我
前准备的 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纸 去量课 桌 面。显然 , 一个人就 较难 完成 , 相 在 教 要使学生 主动参 与教学过程 , 开展探 究学习 , 必须 精心 创设情 境 , 引起 这 时 采 用 同 桌 互 动 , 互 协 作 , 协 作 中 共 同 完 成 任 务 。 最 后 , 师 对 几 种 学生深厚 的学 习兴趣 , 产生强 烈的探 究愿 望, 使他 们 的思 维处 于异 常活跃 不 同 的 测 量 方 法 进 行 评 价 , 取 最 佳 的 测 量 方 法 , 而 获 得 知 识 。 选 从 的状 态。创设情境 , 是数学课堂教学 中增强学生学 习自主性行 之有效 的方
全体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 极参与者 和探 究者 , 而实 现学 生 自主参与 , 进 互动互助 , 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课 堂教学 , 使学 生在 自主与 创新 中形成 发展 性、 创造性的思维 品质。那么 ,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 习呢?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河 南省 方城 县 第一 小 学
数学 课 堂教学 要改 变学 生被 动接 受 的学 习方 式 ,引导 学生 积极 参 与 ,主动 探究 。 因为探 究性 学 习作 为一 种学 习方 式 ,对 促 进学 生主 动获 取 数学 知识 、开 发学 生潜 能 、培 养学 生 的实践 能 力 、增强 学生 的 创新 精神 、提 高学 生 的科学 素养 都有 极大 的 益 处 。在小学 数学 教 学中如何 实施探 究性学 习呢? 1 、转变 观念 。弓 l 导 学生探 究 要 实施 探究 性 学习 ,关键 一点 是教 师观 念的 转变 。我 国著 名教 育家 陶行 知先 生认 为 “ 先 生的 责任不 在 教 ,而 在教 学 ,教 学生 学 ” ,和叶圣 陶先 生 的 “ 教是 为 了不教 ”的教 学观 一 致。 而新 课程 对 教学 的表述 是 :教 学是 师生 交往 ,积极 互动 ,共 同 发展 的过程 。这 一表述 超 越 了以往 的教 学观 ,赋予 了 “ 教 学”
新 的含义。 教 育要 面对 的学生 是 “ 鲜活 的人 ,发展 的人 。”因 而 ,新
梁学 贵
例如 :有 这 样一 道题 ,小 明和爸 爸现 在年 龄 的和是3 4 岁, 3 年 后爸爸 比小 明大2 4 岁 。今年小 明 和爸爸各 多少 岁?题 目出示 后 ,我 找 一名学 生板 演 ,其 它学生 在练 习本 上 做。板 演 的同学 是 用方程 解答 :
进步 。
2 、激 发兴趣 。让学 生乐 于探究 教师 在 指导学 生进 行探 究性 学习 的过程 中要 注 意培养 学生 对所 探 究 问题的 兴趣 ,学生 只有对 所探 究 的问题 持 有浓 厚的兴 趣 ,才会产 生强 烈 的探 究欲望 ,才 会在 探究 过程 中克 服种 种 困 ‘ 难 .把问题 探究 到底 ,学到 真知 ,从 而提高 自己的创 新 能力 以 及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 例 如 :在教 《 质 数与 合数 》时,我 先创设 队列 表演 的生 活 情境 ,接 着 提 出 探究 问 题 “ 怎 样排 方 阵? ” 并提 出探 究 性要 求 :今天 老 师给每 个组 的 同学都 带来 了一 些小 方块 ( 每 组小 方 块的 个数 是不 一样 的 ),你 们 能不能 用 上所 有的小 方块 ,摆 成 长方 形或 正 方形 ,比一 比 ,哪个 组设 计 的方 案最 多?这 个情 景 贴近 学生 生 活实 际 ,他 们很 感 兴趣 ,通 过操作 初步 建立 数 与形 之 间 的感 性 认识 ,接下 来 学生 分组 汇报 研究 成果 ,由于分组 的 数据 不 一样 ,出来 的方案 就不 同 ,所 以教师 说 : “ 第七 组太 棒 了 ,设计 的方 案 最 多 。 ” 学生 认 为 不 公平 。 “ 为 什 么不 公 平 呢?那 么方 案 的多少 到底 与谁 有关 呢 ?”教 师故 意制 造矛 盾 冲 突 ,引发学 生进 一 步探 索和研 究 的欲 望 ,从 而发 现 因数 的个数 才是起 了影 响方案 的决 定 因素 。 3 、善 于提 问 .让学 生 自主 探究 培养 学 生 的 问 题意 识 是 探 究性 学 习的 起 点 。爱 因 斯 坦说 “ 提 出一 个 问题 比解决 一个 问题 更重 要” 。没有 问题 就 不会 有 解释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思想 与 方法 。问题 是实 现知 识积 累与 增 加 的力量 ,是 生 长新思 想新 方 法新知 识 的种 子。为 此 ,教师 在 教 学 过程 中应 创 设 情境 ,为 学 生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奠 定 基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还需要将教育部规定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纳入考虑,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国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启发性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启发性问题要求既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启发性问题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同时也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提供探究性学习环境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教室布置、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等,都应该与学生的探究学习相适应。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工具和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利用几何模型进行几何形体的探究、利用数字积木进行数字运算的探究等。
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通过解决问题、实验、调查等方式来探究数学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不仅能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还能巩固所学数学知识。
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挑战。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把握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探究程序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更多的是沿着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轨迹,进行科学探究的模拟活动,通过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
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的基本程序,不能完全套用科学探究的程序;需要在科学探究程序的基础上,研究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设疑质疑。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学习,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5.分层练习,内化知识精心设计练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多变性和独创性,要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关注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数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该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探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再次,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三、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了有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适当的指导。
以下是几点建议:1. 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1. 引言1.1 了解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提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应用,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策略和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数学探究的方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更贴近生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2.2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型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探性活动的设计分析来探讨,寻求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启发性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式的学习方式。
现今在国内也被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模式广泛的推广开来。
数学作为小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块主阵地。
从2001年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小学数学教师经历了面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和茫然。
课改伊始,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潜心实践与反思,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明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以“证明定理或公式推导→ 例题讲解→ 大量练习”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这一课题,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结合案例来说明:案例:这是人教版中《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节课上课伊始,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器,伴随音乐,一名小学生蹦蹦跳跳去上学,他看见路边一棵大树,屏幕上飞出一行字:“树有多高?怎样测量呢?”同时,话外音响起:同学们,你能帮助他设计测量方案吗?说明你的方法。
(学生陷入思考,开始动手,动笔,动脑,在练习本上写,画、列式……)一段时间后师:哪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同学们纷纷举手,都急于说出自己设计方案)生1:可以在地面上任取一点D,测出树顶的仰角α,再测出到树底的距离DB=a,我知道仪器的高度CD=b,可求出树高AB=b+a·tanα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来)他的方法麻烦,我有简单的方法:适当的选取点D,使树顶的仰角α=45°,那么树高AB=a+b(话音刚落,掌声响起)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
如果我们手中没有工具,不能测量树顶的仰角,怎样测量树的高度?(学生静了下来,思索……)一段时间后生3:我们有办法,可以利用太阳的光线测量树高:先测出自己的身高CD=b,影长DE=a,再测出树的影长BF=c,利用△CDE∽△ABF,可求得树高AB=bca。
(大家都赞许的点头)师:如果是晴天,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是阴天,没有阳光,地面上没有树影,他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学生“ 啊”的一声,是啊,这怎么办?小声议论)生4:我还能想到办法,找一根木杆立在地面上,测出木杆CD=b,把书包看做点E,调整书包的位置,使E、C、A在一直线上,测出ED=a,DB=c,由△CDE∽△ABE,可求得树高AB=b(a+c)a师:大家对如何测量树高找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但是还有其他情况:如果树的底部不能直接到达(屏幕显示出一条小河,并传来潺潺流水声),这时怎样测量树高呢?(问题复杂化了)生5:还可以用刚才的方法,知道木杆的高……生6:(打断生5的话)这种方法是不可以的,因为D、B之间隔着小河,不能直接测量。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作者:陈丽梅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10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1.提供生活素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它处处存在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捕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最终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教学打折的数学应用题时,老师先出示3条广告:A商场“满100元送30元”;B超市“全场7折”;C百货大楼“全场5折起”。
然后提出探究问题:假如林阿姨想买一件140元的外套,应到哪家商店去买比较合算呢?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有的说:“到百货大楼去买,因为打5折,这外套只需70元。
”有的说:“还是到超市去买,全场7折,只需98元,可以便宜42元。
”有的说:“我的意见是最好先看看商品的质量,如果品牌一样,百货大楼是7折以下就买,如果是7折以上就到超市去买。
”……学生纷纷提出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漳平市大深小学:俞益心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
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
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
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
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
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
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动手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1: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
生2: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
(学生动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
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
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
(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
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用字母r表示。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
师:回答非常正确。
…… 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
(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
学生2:都有12个数。
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顺着时针转的。
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
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一起。
生2:摆放整齐。
生3:把好玩的摆放在一起,好看的摆放在一起,好吃的摆放在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摆放一起,把火车摆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摆放一起,把机器人摆放一起 (3)
我们把梨子摆放一起,把苹果摆放一起……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生1: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
生2: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
生3: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摆一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