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的“要”,同“邀”,邀请;“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邀请。 字同意不同:“寻向所志”中的“寻”意思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随即、不 久”。“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中的“志”,前者是动词“做标记”,后者是名词“标记”。 【解析】解答这类题,关键是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归纳概括。除所给示例外,以下 再列举一些: 意同字不同: (1)“悉如外人”的“悉”,“咸来问讯”的“咸”,“皆叹惋”的“皆”和“具答之”的 “具”意思相同,均是“都”。 (2)“此中人云”的“语”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意思相同,均是“说”。 字同意不同: (1)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不久)。 (2)舍:便舍船(动词,舍弃)/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中:中无杂树(中间)/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4)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5)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 wé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 wèi,介词,对, 向)。 (6)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考点】一词多义和意同字不同的两种现象的辨析 三、综合探究题 17.【答案】(他们的祖先)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18.【答案】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解析】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要注意积累从古至今仍使用的一些成 语。有些成语意思发生变化,要注意区别。 【考点】成语的积累 19.【答案】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安宁和乐,自由平等,丰衣足食。(意对即可)
3 / 10
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第⑤段, 介绍私塾里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 《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介绍古代私 塾注重德育。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簿”,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 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 【考点】师选、整合文中信息 13.【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示例:第④段举宋代“三 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 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 【解析】第③段引用《宋会要·崇儒》中记载的内容,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里孩子们学 习的内容,接下来举宋代、明代理学家沈鲤对考试的记载,具体说明古代私塾里用考试检 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第④段举宋徽宗时期分班制度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 “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石洞 集·惠安政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举明代小学设立 “功过簿”,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 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答案】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第⑤段讲古代私垫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 【解析】这个片段中“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说明了在三味书屋 里有体罚,而文章第⑤段主要介绍古代私塾盛行体罚,所以这个片段印证了文本第⑤段的 内容。 【考点】对文本内容的课内延伸 15.【答案】B 【解析】“也有官办的”“大众化授课模式”错,据原文“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 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 式”可知私塾是民办的,它所崇尚的是小众化授课模式。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16.【答案】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 同,均为“全、都”。(答“悉”“皆”亦可)
1 / 10
4.【答案】(1)法 罗曼·罗兰 (2)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不谄媚、不奉承)。(意对即可) 【解析】当“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时,“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 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当看到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后, “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这些行为表现了贝多芬对权贵不谄媚、不奉 承。 【考点】名著阅读 5.【答案】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 K9876 次列车于 2018 年 6 月 16 日 15:30 由兰州 站开出,座位是 4 车厢 59 号,限乘当日当次车。 【解析】首先要有称呼;接下来介绍列车从……开往……,列车车次,座位号、车厢号及 发车时间;最后可以强调一下其他注意事项。注意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 【考点】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6.【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山回路转不见君 (5)断肠人在天涯 (6)采菊东篱下 陶后鲜有闻 二、现代文阅读 7.【答案】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 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解析】文章③-⑩段介绍叶三与画家交往。③-⑥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 ⑦⑧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⑨⑩段叙述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 画成了白荷。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8.【答案】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 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 【解析】“细读的妙处”即回答“细读的作用”。文章结尾一段呼应了题目,对细读的作用
甘肃省 2018 年中考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1)点缀 雕琢 不屈不挠 (2)xiān quán jìng (3)示例:山峰的连绵起伏 流云的舒卷 【解析】(1)要根据注音及语境义确定词语和字形。 (2)“纤”是多音字,在“纤细”中读“xiān”,另一个读音是“qiàn”,如“纤夫”。 “蜷”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发生了音变,读“quán”。“劲”是多音字,在“劲挺”中读 “jìng”,在“劲头”中读“jìn”。 (3)由前面“猛虎的巨爪,糜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这些句 子,可知要填写的句子形式应该是“事物+特点(概括前面事物或事物的一部分的特点)”。 再结合横线后面“……自然界的气韵形态……”,确定所选事物必须是自然界中的。 【考点】(1)汉字的字形 (2)汉字的字音 (3)仿写句子 2.【答案】D 【解析】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的,而这里写的是石府洞天,不恰当。A.奇险:奇特险怪;非常险要。灵秀:(自然环 境)神奇秀美。B.水天一色: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 象。C.凝重:端庄,庄重。典雅:优美不粗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答案】B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C.搭配不当,去掉“国家”。D.滥用否定词,去掉 “不可”。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的病句
2 / 10
从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一是锻炼我们的眼睛,二是锻炼我们的心。由此整理答案即 可。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9.【答案】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 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解析】第一个问句提出“什么细”的问题,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问句列出三种现象并提 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底什么是细呢?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举 例说明,引出下文的故事。 【考点】文章重点句子的作用 10.【答案】“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 将信将疑,好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解析】解答这类题,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一愣”表示画家很吃惊, 当叶三指出“这幅紫藤里有风”时,画家对一个水果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吃惊;“奇 怪”是叶三指出“画家画的是只小耗子”时,画家对叶三能分辨出自己画的是一只小耗子 的观察力感到好奇;“当即”是“立刻”的意思,叶三根据农业生活知识,指出画家画里 存在的问题,画家对叶三的回答非常佩服,于是“当即”修改画作。 【考点】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 11.【答案】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 “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 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解析】要注意第⑥段的重点句子“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 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再联系材料一的诗句中对鹅进行观察的部分加以解说即可。第 ⑩段的重点句“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 文章的”,材料二尽管语言优美,但与生活不符,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联系第⑩段 “生活的积累”作答即可。 【考点】联系文本谈对材料的认识 12.【答案】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进行了 介绍。 【解析】第③段介绍私塾里的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先介绍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 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然后介绍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第④段,介绍私 塾里的分班情况。宋徽宗政和四年,“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
3 / 10
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第⑤段, 介绍私塾里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 《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介绍古代私 塾注重德育。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簿”,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 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 【考点】师选、整合文中信息 13.【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示例:第④段举宋代“三 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 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 【解析】第③段引用《宋会要·崇儒》中记载的内容,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里孩子们学 习的内容,接下来举宋代、明代理学家沈鲤对考试的记载,具体说明古代私塾里用考试检 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第④段举宋徽宗时期分班制度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 “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石洞 集·惠安政书》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举明代小学设立 “功过簿”,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 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答案】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第⑤段讲古代私垫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 【解析】这个片段中“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说明了在三味书屋 里有体罚,而文章第⑤段主要介绍古代私塾盛行体罚,所以这个片段印证了文本第⑤段的 内容。 【考点】对文本内容的课内延伸 15.【答案】B 【解析】“也有官办的”“大众化授课模式”错,据原文“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 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 式”可知私塾是民办的,它所崇尚的是小众化授课模式。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 16.【答案】示例:意同字不同:“具答之”的“具”和“咸来问讯”中的“咸”意思相 同,均为“全、都”。(答“悉”“皆”亦可)
1 / 10
4.【答案】(1)法 罗曼·罗兰 (2)贝多芬对权贵满不在乎(不谄媚、不奉承)。(意对即可) 【解析】当“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时,“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 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当看到歌德“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后, “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这些行为表现了贝多芬对权贵不谄媚、不奉 承。 【考点】名著阅读 5.【答案】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 K9876 次列车于 2018 年 6 月 16 日 15:30 由兰州 站开出,座位是 4 车厢 59 号,限乘当日当次车。 【解析】首先要有称呼;接下来介绍列车从……开往……,列车车次,座位号、车厢号及 发车时间;最后可以强调一下其他注意事项。注意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 【考点】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 6.【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山回路转不见君 (5)断肠人在天涯 (6)采菊东篱下 陶后鲜有闻 二、现代文阅读 7.【答案】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 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解析】文章③-⑩段介绍叶三与画家交往。③-⑥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 ⑦⑧段叙述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⑨⑩段叙述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 画成了白荷。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8.【答案】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 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 【解析】“细读的妙处”即回答“细读的作用”。文章结尾一段呼应了题目,对细读的作用
甘肃省 2018 年中考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1)点缀 雕琢 不屈不挠 (2)xiān quán jìng (3)示例:山峰的连绵起伏 流云的舒卷 【解析】(1)要根据注音及语境义确定词语和字形。 (2)“纤”是多音字,在“纤细”中读“xiān”,另一个读音是“qiàn”,如“纤夫”。 “蜷”是形声字,但是读音发生了音变,读“quán”。“劲”是多音字,在“劲挺”中读 “jìng”,在“劲头”中读“jìn”。 (3)由前面“猛虎的巨爪,糜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这些句 子,可知要填写的句子形式应该是“事物+特点(概括前面事物或事物的一部分的特点)”。 再结合横线后面“……自然界的气韵形态……”,确定所选事物必须是自然界中的。 【考点】(1)汉字的字形 (2)汉字的字音 (3)仿写句子 2.【答案】D 【解析】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概不凡。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的,而这里写的是石府洞天,不恰当。A.奇险:奇特险怪;非常险要。灵秀:(自然环 境)神奇秀美。B.水天一色: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 象。C.凝重:端庄,庄重。典雅:优美不粗俗。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3.【答案】B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使”。C.搭配不当,去掉“国家”。D.滥用否定词,去掉 “不可”。 【考点】辨析、修改常见的病句
2 / 10
从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一是锻炼我们的眼睛,二是锻炼我们的心。由此整理答案即 可。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9.【答案】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 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解析】第一个问句提出“什么细”的问题,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问句列出三种现象并提 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到底什么是细呢?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举 例说明,引出下文的故事。 【考点】文章重点句子的作用 10.【答案】“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 将信将疑,好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解析】解答这类题,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一愣”表示画家很吃惊, 当叶三指出“这幅紫藤里有风”时,画家对一个水果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吃惊;“奇 怪”是叶三指出“画家画的是只小耗子”时,画家对叶三能分辨出自己画的是一只小耗子 的观察力感到好奇;“当即”是“立刻”的意思,叶三根据农业生活知识,指出画家画里 存在的问题,画家对叶三的回答非常佩服,于是“当即”修改画作。 【考点】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 11.【答案】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 “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 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解析】要注意第⑥段的重点句子“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 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再联系材料一的诗句中对鹅进行观察的部分加以解说即可。第 ⑩段的重点句“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 文章的”,材料二尽管语言优美,但与生活不符,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联系第⑩段 “生活的积累”作答即可。 【考点】联系文本谈对材料的认识 12.【答案】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进行了 介绍。 【解析】第③段介绍私塾里的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先介绍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 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然后介绍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第④段,介绍私 塾里的分班情况。宋徽宗政和四年,“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