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
藏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誉,地
理学家把它与南极和北极相比,称之为地球的第三极。
它不仅在高度和面积上堪称世界第一,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特殊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复杂的生物区系,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存在,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周
■ 冉 理
冉 理: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兰州,730000
1 青藏高原的环境特征
青藏高原保存相对完整的特殊生
态系统,特有的物种、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及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
青藏高原对全球环境具有特殊意义,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一些影响,如冻土退化,超载放牧、鼠害
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的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
南山口—昆仑山、羊八井—拉萨属坡降较大的河谷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宽谷为主要的地貌类型,宏观上呈现高准平原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沿线所经山脉多呈东西走向,自北向南主要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开心岭、唐古拉山、头二九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以上山脉除昆仑山北坡及羊八井峡谷地势较
险峻,相对高差大于700~1 000 m外,其余山脉相对高差小于300 m。
1.2 河流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地区的河流分为5个水系,即:格尔木内陆河水系、长江水系、扎加藏布内陆水系、怒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水系。
1.3 气象
格拉段通过的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除唐古拉山
以南部分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北部柴达木盆地受内陆干旱气候影响外,
绝大部分属高原腹地,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且随海拔增高而呈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性。
沿线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海拔高程4 500 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压58 kPa,唐古拉山垭口为54.4 kPa。
1.4 土壤和植被
格尔木—纳赤台为温性荒漠植被,土壤为沙砾质和砾质灰棕漠土,植被稀疏,主要有膜果麻黄、白刺、沙拐枣、圣柳、猪毛菜、驼绒藜、冷蒿等。
纳赤台—唐古拉沿线土壤以高山草原土为主,植被主要为紫花针茅和扇穗茅草原,伴生有青藏苔草、密从棘豆、链形棘豆,密花黄芪、扇穗茅、矮生二裂委陵菜、唐古拉点地梅等。
唐古拉山—当雄土壤以草甸土为主,植被为高寒草甸植被类型。
常见的有小嵩草草甸、藏北嵩草草甸、沼泽草甸等。
当雄—拉萨的土壤以灌丛草原土和棕壤为主,植被有高寒灌丛草原植被和农业植被等。
1.5 珍稀野生动物
青藏铁路沿线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有十多种,以哺乳类和鸟类为主,按其栖息地可划分为山间湖盆与宽谷河滩动物群、高山山地动物群和湿地动物群。
山间湖盆与宽谷河滩动物群:此
类动物喜欢栖息于地势平缓,景观开阔的山间盆地和湖泊四周,也时常出没在宽阔的河滩。
它们主要以集群的方式和迅跑的本领来逃避天敌的袭击,主要有藏羚、藏野驴、野牦牛、藏原羚4种,均属于青藏高原特有种群。
高山山地动物群:此类动物大多喜欢在山地栖息,其中偶蹄类动物以集群和善于攀爬陡壁的方式躲避天敌的侵袭,主要有岩羊、盘羊、白唇鹿、猞猁、雪豹、棕熊等。
湿地动物群:主要有生活在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的游禽、涉禽等鸟类,如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棕头鸥等。
1.6 冻土环境
青藏铁路通过片状多年冻土区长达550 km,影响多年冻土环境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构造运动、人为活动等,内部因素主要是岩土性质、含水量、含冰量、年平均地温等。
全球性的气候转暖,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导致冻土出现退化的现象,人为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会导致冻土环境的变化。
2 强化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作的
意义
青藏铁路位于高原腹地,而青藏高原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
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流经地区。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青藏高原以它广阔的胸怀哺育了古代黄河长江流域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直到今天,它仍然对中华民族乃至南亚、东南亚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降水、冰雪、气候、植被,以及资源开发过程的生态环境演化状态,必然影响到相关区域,引起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地位同时衍化了生
态源地位。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耸立在亚洲,俯视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它的存在对毗邻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我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显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仅构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影响着本地区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影响着毗邻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生态环境的变化。
维护青藏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既符合本区居民的利益,而且也将惠及其它地区的居民乃至全人类。
所以在青藏高原上进行铁路建设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同其它铁路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沿线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动植物种类少、生长期短、生物量低、生物链简单,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缓慢,致使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植被一旦破坏,较难恢复,而且加速冻土融化,引起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沿线分布的珍稀野生动物,特
唐古拉山以北随处可见的风化地貌 张孟桥 高 俊/摄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冉 理
别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必须重点保护。
这一切又给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必须十分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 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和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极为重视,铁道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同时,先后3次组织铁道部、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的有关专家赴现场,就环境保护问题开展科学考察和调研工作。
针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通道”等敏感问题,组织编写了专题报告,对高原植被的恢复与再造技术开展了现场试验。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指导方针。
根据青藏高原的特点,将沿线地表植被、珍稀保护物种、自然保护区、湿地、原始景观、河流源头水质、冻土环境等放在保护工作的首位。
在铁路选线过程中,尽量避让主要环境敏感点。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线路先后避开了纳木错自然保护区、林
周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对无法避绕的
可可西里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多方案比选后,采用了对保护区扰动最小,影响最小的线位通过。
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路基施工采用分段集中取土的方案,取土场选择在线路200 m以外2 km以内,植被稀疏、对景观影响较小的地点。
对玉珠峰等重点景观区,及时将取土场由左侧调整至右侧。
施工后,采取整平、覆盖,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植被恢复技术,以减少对景观和生态的影响。
全线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设置了25处野生动物通道,其中缓坡式平交通道7处,桥梁式通道10处,复合式通道8处。
为减少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在通道范围内禁止设置施工营地和砂石料场,在野生动物迁徙期暂停施工,并加强保护动物的宣传,把施工期间的人为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冻土环境、景观等的影响,使其尽快恢复原功能和原貌,对取土场表层的熟土在取土前推置一旁集中堆放,待取土完毕后,覆盖平铺,以便尽快恢复其生长能力。
对草甸植被采取分割划块铲起移植于适当的地方培植,以备利用。
对施工便道进行统一规划,禁示
施工车辆越界行车。
在选择生活营地时,将减少植被破坏作为重点因素考虑,在有条件时,尽量利用修建青藏公路时遗弃的场地。
施工人员的餐饮由格尔木生活基地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定期运往施工营地,以减少生活垃圾的数量,现场的生活垃圾放入指定容器,对不可降解和含有害物质的垃圾运至拉萨和格尔木集中处理。
为了保护冻土环境,在设计中广泛采用了以主动降低地温的地温调控技术,如通风路基、热桩等,在冻土环境极为复杂的地区,采取了以桥代路的工程措施。
为减少桥梁施工中对水体的污染,桩基施工中大量推广采用了旋挖钻机,干法施工,减少了泥浆等废液的排放。
在运营期推广采用洁净能源,在格尔木采用燃气锅炉,拉萨采用燃油锅炉,对沿线小站采用电、太阳能综合采暖,对沱沱河等车站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在各车站健全垃圾收集、清运和防止污染的措施。
客车垃圾采用车上收集,用垃圾袋封装,至垃圾处理点卸下统一处理。
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分别制定了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计划与环境监督计划,并制定了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守则。
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第一个签订了环保责任书,第一个推行了环境监理制度,保证了各项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
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领域之广,采取措施之多,订立的制度之严堪称中国铁路建设之最。
通过一年多的施工,各项措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但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修建铁路仍带有很强的探索性。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还需不断完善、加强环保意识,改善环保工作,将青藏铁路真正建成21世纪的环保型铁路。
责任编辑 杨 倩
收稿日期 2002-11-12
沼泽上孕育了绿色植被 王 玉/摄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冉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