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8篇【语文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高中语文学困生培养
一、造成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可以从学生角度、学校与教师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情商智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导致每名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兴趣方面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文科学习,有的学生则擅长理科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对感性思维有着较高要求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语文的课程特征,就极有可能造成学习时间较长但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
学生如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就难以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难以提升文学素养。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则难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只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丧失学习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受智商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学习氛围往往是紧张万分的,校外的生活则是过于轻松的。
学生在面对这样两种差距较大的环境时,往往难以调整心态,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学生性情顽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而现在对学习丧失热情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面对语文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习科目,学生更是难以维持学习热情。
也有很多学生表示并不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认真,而是语文没有吸引力,这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2.学校与教师的原因。
目前高中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的加大,在办学过程中一味追求提高学校升学率,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学工作,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辅导工作,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教师也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此外,教师受到学校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一味地让学生背诵书本知识,只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降低了学生人文素养与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
二、培养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具体途径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觉参加到语文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准备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以往的课堂教学主体转变到教学引导者。
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要能够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同时,还要能够与学生多进行沟通,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多加鼓励,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信心、有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受到教师鼓励和表扬之后,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适时地对学生多加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困生有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或有积极提议时,教师要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表演,给予肯定。
在表扬赞许过程中要表现真实,不能虚情假意,要发自内心地赞许学困生。
由于现在高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一旦发现教师的表扬带有虚假成分,就往往会认为教师在糊弄他,则造成反面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鼓励方法,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改变学困生以往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传统的语文学习考评标准往往就是一张语文试卷,这一
成绩评定标准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考评学生成绩时要能够丰富考评标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语文成绩评价标准可以扩展为以下几项内容:在语文早读课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流利的普通话、丰富的感情与朗读技巧来进行课文朗读,并对朗读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辩论赛、朗读比赛等活动,对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以比赛的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写作课程中,鼓励学生写小说、散文等文章,让每名学生针对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写作才能,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成绩评定标准中还可以增加对学生上课表现的评分环节,对注意力集中、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对能够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也要能够进行表扬加分;最后,对于平时的考试成绩也要进行加分。
这种多层次的成绩评定系统可以减少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当然,要想提高学困生较多的语文教学质量,仅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
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充分优化协调各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兼顾学困生与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工作,还要能够顾及整个班集体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活动方式来使学生树立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活跃起来,不再为语文学习而头疼。
作者:朱婷工作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七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关键点
1.审美鉴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歌内容都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文学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三者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关键,从感觉到审美的心理转换,诗歌内容可以把经验与思维连接起来,克服视觉的局限性,促成形象的无限拓展。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首先,通过朗读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这时诗歌的“韵律美”。
其次,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内容的情境美。
同时,在进行背景分析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念美感。
最后,对整首诗的表现形式的分析能够感受到诗歌所代表的心情,更好地体会到诗歌形式的独特美感。
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其实,阅读与审美、知识与鉴赏在同一时空状态下是可以互通的,知识支撑着阅读与审美,阅读与审美也提升了知识的含量与丰厚。
因此,诗歌鉴赏教学的关键点必须要考虑到审美教学。
2.自主鉴赏
高中语文的诗歌内容包括现代诗歌和古代诗词。
无论何种内容都有着不同的鉴赏要求。
培养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有效培养古诗词的自主鉴赏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自主鉴赏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诗词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免人云亦云。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避免统一教学,实现自主分析能力的
培养。
例如:教学李商隐的《锦瑟》时,由于诗歌本身就有朦胧感,因此,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直接进行答案解释、统一诗词意思。
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拥有基本分析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自主鉴赏学案中杜甫的《绝句二首》,然后引导学生摸索分析规律,最后教师总结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总之,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领悟、自主体验,进而进入自主鉴赏空间,能够在有限的教学阶段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提高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和不可忽视的环节。
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包括:(1)意象基础知识讲解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
(2)诗歌分析内容讲解高中生必须要有较为明确的诗歌分析能力,应该明确诗歌内容自学的基本程序。
例如:教师要求高中生预习《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学生就应该明白首先要进行诗歌朗读,正音正字,然后查阅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造这首诗的背景。
接下来,要结合教材注释进行文本理解,最后查网络资料了解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提出自己的个性看法。
这种基本学习程序学生必须明确。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两条腿走路”,既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加强审美鉴赏教学
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文学作品之中的诗歌则是以独特的韵律美和情境美来打动人心。
(1)要重视思想审美教学古人做诗很讲究词句的锤炼,故有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贾岛的“两句三年成,一吟双泪流”之说。
因此,对于诗歌教学要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魅力,更要品味诗人的人格美,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
例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以介绍苏轼的经历,让学生明确苏轼的一生是几多波折、经历牢狱、满腹才华不得重用的。
在其他人看来如此落魄的人生,苏轼却从来没有在文学作品之中表现出颓废之感,反而豪情万丈地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种教学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人格魅力,形成美育教育。
(2)要重视情境审美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同样的,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置身于诗词描述的环境中,以诗词中人物的身份,感受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词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总之,语文课中的美育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3.加强自主理解教学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加强自主理解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例如:教学《锦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小组自己收集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诗歌,同时总结出自己这样理解的原因。
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然后鼓励学生进一步地讨论文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流活动的组织,打破传统的一人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声音,重视学生的表达,并及时给予有效的点评和指导。
总之,古典诗歌是传统的高雅艺术,它以丰富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来完善和丰满想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必须要重视对自主理解教学的组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魏江涛工作单位:陕西省咸阳渭城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
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合作探究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他人的协作或自身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打造的语文教学课堂会更加富有活力。
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包括了情感、能力与知识的全面发展。
合作探究模式不仅仅是对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的强化,同时还是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三维一体化的目标,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夯实基础。
二高中语文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点
1.及时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深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学设计。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师直接讲解的设计理念摒弃,实施合作探究模式。
在教学设计中,着重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思维,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学习,还应适时地点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环节。
语文教师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从灌输讲解的方式,向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转变,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2.提供合作学习平台,搭建教学活动载体
应将平台和载体的关系处理好,为学生深入学习活动提供保障。
首先,应根据合作探究模式的特点,设置专门的小组,实现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的帮带效应。
其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重难点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改造。
设计成思考题,而思考题既是内在线索,可逐步实现整个学习任务,同时也引领学生完成整个探究学习。
3.开展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对集体的学习智慧进行集聚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应深入分析老师设置的思考题。
通过小组每一名成员的独立分析,再进行交流汇报,开展研讨和点评,对学习答案进行完善。
而教师应掌握学习进度,对班级
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扫清思维障碍,并指导学生的思维技巧,集体提示小组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努力提升学生攻克难题的能力。
4.补充和完善交流汇报,使学习效果得到增强
在自主探究活动结束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甄别和提炼。
可安排每一个小组逐个进行汇报和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完善。
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彼此进行点评、发言和完善之后,教师再对学习成果进行提炼,进行最终的总结,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教师还可当堂进行检测,能够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
三高中语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成效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创新了传统的模式,其学习成效是非常显著的:(1)使高中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从以往的沉闷课堂过渡为充满活力的课堂,由学生单向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改变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2)对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培养,使学生养成了探究讨论和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完善。
四结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推广价值是极强的。
作者:罗光琼工作单位:重庆市奉节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一、建立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
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
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我在许久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
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因此,我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觉的学的轻松,而且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
二、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是失败之举
对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对学生而言,确实是非常时期。
在高中时期,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
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
据此可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
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
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三、对语文教学要有探究性的分,避免出现盲目性
当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首先应从学习需要的分析开始,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接着去调查学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征和学习风格,进行学生特征分析,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再以学生为行为的主体,阐述教学目标,并付之教与学的实践。
学习需要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这个差距就是教学的总目标。
学习内容,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学生特征指影响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知识准备,生理、心理准备,以及诸如智力才能、学习动机、生活经验、文化、社会、经济等背景因素。
四、更新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长期以来,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中,存在着对学生尊重不够,理解不足的现像,我们总是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是认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
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生活,却常常被认为是幼稚、锁碎、不具有典型性。
长此以来,学生便开始怀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价值,不在敢于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
如此只好放弃真实的生活开始装腔作势,故作高深,所以,老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生活认知和感情体验。
其次,我们在评价作文时,总是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能找出问题来,出现一点的毛病就意味着作品的失败。
而实事上,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完美的,既便是经典的作品也如此。
而对于学生的作品而言,我们应当指出问题的所在,并且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应发现、发掘学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语言天赋,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
再次,在以往的作品评价时,老师总缺乏必要的热情和认识心情,即便是那在老师看来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老师所给予的总是表扬而不是欣赏,表扬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馈赠,而欣赏则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师生间感情的共鸣。
表扬是一种价值取向的判断,而欣赏则是审美价值的激扬,同时欣赏也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的快乐。
由此可见,对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不是居高临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
一次对生作品不经意的欣赏,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和精神生活。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篇作品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幕身边有发表作品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浅赏辄止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造成语文教学的现状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过分地指责中小学语文老师的素质低下是轻率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事实上,现代中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怎么不会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无所适从呢?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作者:郭广友工作单位:河南省柘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1.运用情境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就是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大量数据资料显示,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十分明显并且行之有效。
古诗词听上去就给人一种美感和韵味,如果再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将这种情境模拟出来,引导学生更深的体会古诗词的意蕴,朗读时深切感受其中的美感,那么它的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但是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味的给同学灌输古诗词的知识,背景,概况等等,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古诗词的意境打破了,学生很难置身其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并且深刻体会它的底蕴。
比如:在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应该创设一种凄美的意境,可以采用配些凄美音乐,播放带着凄美感的画面或者也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凄美,体会当时诗人李清照的感受。
音乐创设情境是容易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手段,学生渐渐沉浸在柔和温婉的音乐中,就会联想这首诗当时的意境,作者当时的心情,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情感体验逐渐激活,古诗词的理解力鉴赏力自然上升。
2.灵活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学科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所以在我们周围就用很多的教育资源。
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课外资源,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书本上。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体验生活,接受生活中的教育。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学生会有很多的亲身感悟和体会,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广泛地阅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会事半功倍。
或者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工具来帮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网络上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积累和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
3.鼓励学生联想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学习什么都不觉得难,我们常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