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中印关系:改变观念,走出低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朱翠萍
2023中印关系:改变观念,走出低谷
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中印即便不能够相互成就,也不应该相互对立,尤其不应该将边界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而相互在战略
上消耗,
付出本不需要也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2022年,新冠疫情持续冲
击全球经济,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方面表现出的脆弱性以及制度化合作程度的低下,不仅暴
露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局限性,而且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而经济利益冲突又进一步增加了国家间政治关系的脆弱性,强化了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权力政治的复兴。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2月爆发并延
续至今的俄乌冲突,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粮食、化肥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为全球经济
的复苏再添压力,也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
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
一方面,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印作为邻国也是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
家,理应加强协调并通力合作
以共同应对危机;另一方面,
俄乌冲突一定程度上也被认为是改善中印关系的一个积极因素,毕竟中印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姿态具有很大相似性,也都有早日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强
烈愿望。
但遗憾的是,中印在
2022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
加团结,两国之间的合作低于
开篇辞
其在当前,俄罗斯深陷与乌克兰的冲突,印度加速了与美国在国防领域的合作步伐。
印美
国防合作将促使印度进一步疏离中国。
第三,中印双边贸易额的
提升并没有为中印政治关系增添温度,反而经济“政治化”趋向更加明显。
2021年中印
双边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56亿美元,但这
并没有成为2022年印度深化与中国贸易合作的动力。
由于同年印度对华进口达到975亿美元,接近1000亿美元,印度百般地纠结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简单地将贸易逆差的原因归结于中方,忽视一国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对贸易不平
衡的影响,进一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印度媒体不仅炒作
预期,双边关系依旧在低谷徘
徊。
加之,新冠疫情之下中印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入境管理的限制措施,使得官方和民间交往减少。
2023年,印度将举办
G20峰会与上合组织峰会等重要活动。
中印能否抓住契机推进双边关系企稳回升,不仅取决于双方能否突破2022年相互认知的惯性思维,更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强烈的意愿共同为双边关系的相向而行付诸努力。
毕竟,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益的。
2022年中印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2年中印关系并未出
现期待中的回温。
这一年中印之间不仅合作动力不足,而且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一般性规律影响,双边关系中的负面因素甚至有所累积,导致印度对华强硬姿态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制约了双边关系的转圜。
总体上,这一年的双边关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冲突有所缓和但分歧依旧。
近年来,中印边境摩擦时有发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
性,但也可窥见出其中存在的必然性。
从2020年5月中印
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至今,印度始终保持着对华的强硬姿态。
这其中既有印度在中印边境的挑衅,亦有印度国内舆论的推波助澜,还有西方媒体的煽风点火。
第二,“印太战略”背景下
印美联合制华趋势更加明显,推动印度对华采取不合作甚至
进攻性策略。
国防合作是印美深化合作的最大动力,但需要
构建共同的“威胁”,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寻找“合理的借口”。
我们看到,当前印度的国防预算、武器进口、国防现代化和
海洋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战略与政策,均以中国“威胁”为由。
对于美国而言,战略意图自然
是取代印度长期以来的武器供应国俄罗斯的地位而成为印度武器装备的最大供给者,这不
仅能够使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还能将印度与美国
在战略上进行有效“捆绑”。
尤_
近年来,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领跑全中国。
当前,印度的数字经济也正以极快速度增长,中印两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摄影/人民画报社郭莎莎)
中印对话
要减小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印度政府更是继续对中国在印度投资设置障碍,并以“安全威胁”为由打压中国企业。
近年来,受美国加速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影响,印度寄希望于在美国的助力下,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由此,印度部分媒体不仅炒作中印经济相互依赖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将其视为是对国家安全的挑战,使得“自力更生”“产业回归”降低“依存度”等负面认知不断外溢,助推零和博弈思维占据中印关系的主流,这不可避免地对中印的合作造成了强烈冲击。
制约印度对华政策走向的因素目前来看,中印关系企稳势头依旧不明显。
2023年,印度对华政策走向依然可能受
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首先,印度对华政策受到
国际体系因素的影响。
近日,
美国白宫宣布旨在提升美印战
略伙伴关系的“美印关键和新
兴技术倡议”(iCET),对印度
在全球供应链领域替代中国以
及实现“大国梦”起到了“画饼”
的作用。
虽然印度并不想成为
美国制衡中国的棋子,但面对
国际体系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机
遇,为了追求其渴望的国际地
位与世界影响力,包括借力美
国实现“入常梦”,印度致力于
利用于己有利的国际环境并获
得更多的相对收益,这使印度
对改善中印关系的意愿和动力
不足。
其次,印度对华政策受到
其国内政治因素的掣肘。
当前,
莫迪政府对华强硬姿态既与其
有意建构的所谓来自中国的“威
胁”有关,也与莫迪执政以来
印度国内不断高涨的印度教民
族主义情绪密切相关。
据印度
媒体报道,大约70%的印度
人现在相信该国可以在军事上
击败中国,这些政策偏向与舆
论导向无形之中成为制约中印
关系转圜的障碍。
再次,印度对华政策受到
莫迪政府和政策精英对华感知
和思维观念的制约。
印度已经
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并将成
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中
印实力差距依旧,但近年来印
度的相对物质实力处于上升之
中,而美国的拉拢无形之中又
增加了印度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在某些政策精英看来,中国实
力和地区影响力的提升,正在
削弱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的影
响力,似乎两国实力是一种此
消彼长的关系。
受这种错误观
念影响,印度对中国在印度洋
的任何活动甚至与沿岸国家的
经济活动均表现出敏感和排斥,
导致印度对华强硬姿态的惯性
特征更加突出。
2023年中印关系前景
然而,2023年中印关系
依然可期。
仔细观察不难看出,
现阶段中印双方都有改善双边
关系的意愿。
尤其是2022年
12月1日起印度开始担任G20
轮值主席国,并将在2023年
_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楼内可体验云际观光。
这里是深圳颇具文化内涵的观光地标,涵盖透明观景区、互动体验区、特色展示区等多个功能空间。
(摄影/人民画报社郭莎莎)
开篇辞
中印合作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具有地区和全球意义。
只有中印共同发展,亚洲世纪才会到来。
毫无疑问,中印合作的巨大潜力无人质疑,稳定双边关系,避免大的冲突,本身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此外,两
国关系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相互磨合、相互包容的过程。
中印相向而行,不仅有利于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更有利于塑造中印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信两国会权衡利弊,做出有利于各自也是双边关系发展的正确选择。
本文作者朱翠萍为云南财经大
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举办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
会,这是中印关系转圜的机遇。
近年来,我们发现,中印双方之间的战略分歧的扩大,源于相互之间的认知出了问题。
要打破目前的僵局而走出双边关系的低谷,关键在于观念上的改变。
诚然,中印之间存在不少结构性矛盾和分歧,包括边境争端与贸易摩擦等,但这并不关涉生存与安全,更未真正威胁到安全利益,因而并不必然存在合作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至少中印之间并不相互构成威胁。
想象中的威胁和威胁的建构不仅会增加相互之间的猜忌,更会销蚀两国政治互信,并进
一步影响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
只要换位思考,只要转变思维模式,观念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合理照顾彼此的关
切,做出有利于中印关系积极发展的战略选择。
作为搬不走的邻居,中印
即便不能够相互成就,也不应该相互对立,尤其不应该将边界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而相互在战略上消耗,付出本不需要也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共
同释放积极信号并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改善双边关系的氛围。
不可否认,当前的战略环
境可能对印度更加有利,但美国意欲重塑最有利于美国利益
的秩序和规则,并不符合包括
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这是中印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中印合作的机遇。
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
兴市场国家的主要代表,有责任利用G20和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在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事务中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
当前,面对国际形势瞬息
万变和不确定性的上升,如果印度跟随美国有意放大“安全威胁”,只会加剧战略竞争,增加战略互疑。
结果将加大了地
区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并进一步恶化地区安全局势,这与
中印两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首要
关切背道而驰,毕竟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
_
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港是中国沿海重要枢纽港口之一。
中印作为发展中国家、
新兴国家的重要代表,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衰退。
(摄影/人民画报社董芳)
中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