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见解
王守仁从“致良知”的理论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保存的最多,受外界市侩思想的影响也最小。
因此,教育要及早抓起,这样才能尽量保留儿童的“良知”,使其减少蒙蔽。
王守仁颁布的《教约》中规定到:“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并要求“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他本着“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思想观念,认为能否做到“致良知”才是平民与圣人之间的本质区别。
因此,他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能够达到“致良知”、“明人伦”。
这样,教育就应该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发展儿童的道德
智力,使儿童能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这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情怀。
王守仁认为,当时针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及其单一,不符合儿童自
身的特点,也不利于儿童全面发展,应该在传统的“读书”之外,增加“歌诗”、“习礼”。
为此,他特意在《教约》中制定了一份课程表。
“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
次歌诗。
”[4]他认为“歌诗”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志向和意志,还能使儿童真正的宣泄自身的情感,也有助于儿童内心犹豫和烦恼的消除,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
“习礼”不仅能使儿童更加注重自
身仪容和仪表,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还能“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达到锻炼身体,强壮体魄的作用。
王守仁认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儿童教育和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指出:“各童生之家,亦各通行戒饬,务在隆师重道,教训子弟,勿得因仍旧染,习为偷薄,自取愆咎。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初始,家长一定要为儿童树立典范,言传身教,切不能沾染恶习,影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它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的。
王守仁认为社会风俗的好坏,是关乎社会治乱的大事。
而社会风俗的好坏,就在于社会教育的程度。
要想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必须重视社会教育。
在汲取前人社会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他把创立新学和举办乡约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并加以理论化和制度化。
他的这一方法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王守仁的这些思想,不仅盛行于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批判地继承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那么我们的教育水平就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创造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