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一、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它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有相似处,那就是它们都主在人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罔顾自然规律,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最后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建设生态文明与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出现了诸多的社会生态问题,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

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均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战略决策的地位,凸显我党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决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一是把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打破原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二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

现经济的再一次腾飞,跨上历史新台阶;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1]再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均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在要求。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要想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三者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近些年来,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大量不公正现象,如城市向农村无偿倾倒垃圾,河流上游企业向下游大量排污,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廉价使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资源,等等。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日益增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突出矛盾,解决地区、企业、个人等部之间的不和谐,重建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发展方面的公正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

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其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减少重污染企业,关闭高耗能好污染的小企业,推进企业重组,产业构成的优化合理配置。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土地审批,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再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