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金点子案例:幼儿创新意识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刘俊荣案例:一次,我让幼儿画一幅命题画《未来的车》,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那里不画,只有个别孩子画了出来,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一点创意,见此情景,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近几年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可是如何让这主旋律发出铮铮的强音呢?
一、分析问题: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可见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孩子缺少的就是创新意识。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师本身有时缺乏创新意识,有的教师认为,一个好学生就是要听教师说的每一句话,任何事情都要按教师的要求做,但这样却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还有些家长的做法让人不可思议,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或幼儿园时总是要看这所学校的教学成绩或是这所幼儿园一年能让孩子认识多少个字、学多少个英语单词、做多少道数学题。
因为这些原因有时我们的教学就是在传授知识,对孩子强行灌输所谓的知识,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是学前教育本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为前提,可是有时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可,不得不对孩子进行束缚式的教学,并要求他们进行强迫性的学习,这样以来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幼儿时期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时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一)、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1、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幼儿作画纯属天性表现,他们喜欢把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将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巧妙地融为一体,借物象以表达心像,反映自己直率的情感,他们自己不在乎像不像,他们满意的往往是较为准确表达他们思想感情的作品,这些作品确切地反映了幼儿的创造力。
所以在幼儿绘画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自己大胆创作。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改革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歌词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以往教幼儿朗诵歌词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出歌词,例如:在教歌曲《大鞋和小鞋时》,可以先出示爸爸的鞋后问:“穿上爸爸的鞋像什么?”(像两只船),“船开在哪里?”(大大的海洋里),“穿上爸爸的鞋时,走路会怎样?”(可以允许孩子去想象、去思考)“几分钟后请一位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感受一下”,然后让这一小朋友向其他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由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出歌词。
这样减少了幼儿学习的依赖性,增强了自主性,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在律动和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动作,如在教《采茶》律动时,可让幼儿反复听音乐,让幼儿想象阿姨们是怎样采茶的。
这时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用自身的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怎样抓住茶枝、手腕如何转动才能采下茶叶,幼儿获得这些知识后,便可以让幼儿根据
自己的想象编动作:有的采一次往篮子里放一次,有的采一次点一次头,也有的两手轮换着采……让幼儿自得其乐地跟随音乐做着各种自编的动作,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在音乐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锻炼着幼儿的形象思维,这种形象思维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努力为幼儿创设开放式的环境。
开放活动室的环境,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角落,让活动室环境处处成为孩子求异思维发展的天地,例如让幼儿用废旧报纸、挂历纸制作服装、鞋帽等放在活动墙上,用乐百氏瓶、饮料瓶等制作瓶娃娃,用多种废旧材料装饰灯管、玩具橱,这样不但激发了幼儿求异创新的兴趣也扩展了孩子们求异思维发展的空间。
2、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在多方面正确地对待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不能否定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创新意识。
例如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原计划是让幼儿听出是小兔来草地上采蘑菇,但孩子们欣赏后,有的说是小青蛙在捉害虫,有的说小猫在玩球,也有的说小狗在捉迷藏,此时如果全部否定了孩子们的意见,强迫孩子们跟随老师的原计划进行活动,孩子们的心理一定会受到影响,会禁锢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和环境,要允许有多个答案共存,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中,让孩子具有自信心、进取心。
孩子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
(三)、家长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想象是培养幼儿创造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1)、鼓励幼儿多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有疑问时鼓励幼儿说出来,并引导幼儿向纵深方向思考,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为孩子提供活动的材料,孩子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出来的,一首歌、一幅画都能表达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如为幼儿提供易拉罐、玉米皮、秸杆等,让幼儿依靠自己的想象,利用各种材料创造出“作品”。
活动效果:几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了,并且多数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能产生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意识,尤其表现在绘画、音乐活动中,绘画时,幼儿在构图与用色上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想象新奇,在音乐活动时,幼儿也能听着音乐自由地做各种动作了。
总之,这一切正反映了幼儿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幼儿园程显燕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
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铭铭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故事案例:铭铭(化名)现在小班就读,爸爸、妈妈在外工作。
培养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他的爷爷、奶奶。
奶奶对孩子过于溺爱,给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认真学习的坏习惯。
记得刚入园那会,他天天面无表情,开口就说脏话,动不动就骂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师。
现在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长辈、老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对父母、师长的劳动付出缺乏感恩之情,这都是由于个别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的。
一、解决的方法:
(一)、了解孩子心理,开启心灵之窗
了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当我看到铭铭骂他奶奶,说脏话,伸手就打小朋友时。
我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的问他,铭铭你为什么骂奶奶,他说奶奶给我擦屁股时把我弄疼了。
我说:“老师不是教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眨着小眼睛望着我不说话。
我抓住这个机会,把他平日里的不良行为都说给他听,一边说他的不良行为,一边讲小燕子、小乌鸦怎样捉食给妈妈吃,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毛泽东爷爷是怎样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我班里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样感恩老师的,通过一个个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灵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和家长谈心,从源头解决问题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缺乏感恩之心。
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
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从小,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因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具有感恩的心是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然后,要求家长教会孩子,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父母听。
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动。
让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劳动。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我认为生活点滴都可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无形的渗透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工作态度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每一位教师要示范导行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
用感恩的事迹来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
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多措并举、及时矫治
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
针对铭铭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铭铭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铭铭,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
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工区”,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
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
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又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铭铭的正确行为。
要求铭铭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
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治,铭铭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了,活动中情绪稳定了,对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
变得爱画画,有耐心。
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
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
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
铭铭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总之,对待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的幼儿,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应该与家长多沟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延续和巩固。
案例描述:
一天早上,冲冲小朋友手里拿着玩具恐龙高兴地走进了教室,刹时其他的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讲:“这是给我们玩的吗?”“能给我摸一下吗?”“能给我玩一会吗?”“让我先玩?”……真没想到,这两只“丑陋”的恐龙会这么吸引幼儿,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也伸出了小手。
看着孩子们起劲的样子,真不忍心把孩子带来的恐龙收起来,但是早操的音乐声已经响起,于是只有把孩子的恐龙放到了区角游戏区,也就这样,我们的区角游戏区中恐龙一天天的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恐龙园”,而孩子们每次在其中也都是流连往返。
二、评价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发现大多的孩子喜欢恐龙,经常有几位孩子把恐龙带来,其他的幼儿围观我们就不难看出孩子的喜欢程度。
于是,在师生共建下我们创办“恐龙园”,这次的创设活动,是在思想上作功夫,让孩子有思想的机会,不要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因为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在这次的活动里胆小内向的孩子讲话既清楚又明白,了解的恐龙知识竟相当丰富。
而且有相当多的孩子表现出对恐龙极高的兴趣。
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对恐龙的认识,而平时不大多话的小朋友也一改以往的内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和妈妈在博物馆中古的所见所闻,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看来从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促进幼儿能力上的养成与发展,也许他们的思想不
一定正确,但我们教师应从旁指导幼儿应该怎样思想、自己思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学习的主体。
三、措施:
1、丰富的语言物质环境:
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恐龙图书,建议幼儿从家带来相关书籍、玩具和VCD。
增加常识。
2、与孩子共同制作小恐龙,在做的过程中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从中认识事物的性质。
做事的兴趣就会越做越浓,做事的能力也会越做越强。
我们将幼儿动手制作的恐龙投放到语言区的恐龙小舞台。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利用家长资源扫描下载有关恐龙的彩色图片及打印恐龙名称,投放在语言区及恐龙知识角,掀起了幼儿识字的兴趣。
4、和谐的言语交往环境:
把恐龙放到区域活动区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无论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怎样,我都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
四、总结:
其实我们常说区域活动来源于主题活动的延伸,同时也来源于生活,只有这样孩子孩子才有对所投放的事物感兴趣,才有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
而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踊跃,在区域活动活动自己去探讨、去发现,同时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充分体现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