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神经调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电位变化曲线bc段(反极化):cd段(复极化):de段(超极化):
动作电位,Na+继续内流(K+也开始外流),当K+外流速度与Na+内流速度达到平衡时,达到峰值);
静息电位恢复形成过程,K+外流;
恢复原有静息电位水平(钠—钾泵打开,吸钾排钠,主动运输)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
1. 中枢神经系统——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
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神经元的类型
传入神经+细胞体
(1)传入神经元
(2)传出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元), 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联络神经元), 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起联络作用
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完成
缩手反射由三个神经元完成
上行传导束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会或否)_______ 收缩 _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 反射
不属于
反应反射
区别
会
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excitation)。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吃梅子分泌唾液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一)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大脑皮质参与建立的高级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反复结合,经后天学习建立的反射。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称为强化。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这称动作电位。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1.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灰质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白质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最
高级中枢
电信号
神经冲动
2
0
经过测定,神经细胞膜内外都有带电离子存在,膜外Na+和Cl-多,膜内K+和A-多。离子的这种分布特点,和神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密切相关。
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直径可达1mm,是研究生物电的理想材料。
Na+电压门控通道
K+电压门控通道
Na+ /K+ATPase
(4)电位变化曲线图示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解读]a段(极化):刺激—b段(去极化):b点: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K+外流;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Na+内流;
0电位;
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excitation)。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扩张
扩张
加快
收缩
抑制
收缩
收缩
减慢
促进
促进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元膨大部分,内有细胞核
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状突起,通常短而粗:接受信息,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反射中枢
皮层以下中枢(脑干、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
不固定
种类数目
有限
无限
意义
生存的本能
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两者联系
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
(4)动作电位的测量
方 法
图 解
结 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心脏
生物节律
椎管内
低级
大脑皮层
1、中枢神经系统
头面部
躯干、四肢
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
经系统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意识
2、外周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生理作用一般是相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兴奋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的测量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将兴奋动传到效应器
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或组织
树突
神经纤维
细胞体
轴突
突起
神经元
细胞体
突 起
要求:
识图、会数
分别由几个神经元组成
技巧:
数胞体的数目
完整
适宜
(4)反射发生的必要条件:①反射弧需具有 性; ②需要有 的刺激。 (5)反射弧方向的判定 ①有神经节的是 神经; ②看神经中枢处的灰质,方向是“ 进 出”; ③看神经中枢处的突触,从“ ”到“ ”或“ ”。
树 突
轴 突
髓 鞘
神经
膜(结缔组织)
神经纤维
轴突末梢
髓鞘
注意: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 传递(神经中枢中的突触处是 传递的),但局部的神经纤维处是 的;
单向
单向
双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 。一个适宜刺激使电位表(电流表)指针偏转了 次。(若刺激在电位表中间,则指针偏转 次。)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易错点:
感觉形成部位:
大脑皮层
非肌肉
启示:
破坏后对功能的影响
1、感受器
2、传入神经
3、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
无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感受器
效应器
高级中枢
低级中枢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二)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反复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三)条件反射的意义 条件反射是无限量的,既可建立,也可消退,还可重建,使机体对复杂的环境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Na+内流
Na+电压门控通道
K+外流
K+电压门控通道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Na+ /K+ATPase
Na+ /K+ATPase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神经元的长而细的突起: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包膜
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的10至50倍。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传入
小
大
【例】缩手反射示意图 1.缩手中枢位于图中的 ,感受器是 ; 2.图中含有 个神经元, 个突触; 3.此过程中,是先疼还是先缩手?
大脑皮层
脊髓
c
a
5
5
(先缩手)
感受器
效应器
高级中枢
低级中枢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
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是传出神经或脊髓相应的中枢?
注意
1.图中的电位差 = 静息电位决定于: 动作电位决定于:3.离子通道打开,K+外流,Na+内流为 ;钠—钾泵打开, 吸钾排钠,为 。
膜内电位 - 膜外电位
膜两侧K+浓度差
膜两侧Na+浓度差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4)电位变化曲线bc段(反极化):cd段(复极化):de段(超极化):
动作电位,Na+继续内流(K+也开始外流),当K+外流速度与Na+内流速度达到平衡时,达到峰值);
静息电位恢复形成过程,K+外流;
恢复原有静息电位水平(钠—钾泵打开,吸钾排钠,主动运输)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
1. 中枢神经系统——脑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
下丘脑
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神经元的类型
传入神经+细胞体
(1)传入神经元
(2)传出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
(运动神经元), 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联络神经元), 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起联络作用
膝跳反射由两个神经元完成
缩手反射由三个神经元完成
上行传导束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会或否)_______ 收缩 _______ (属于或不属于) 反射
不属于
反应反射
区别
会
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excitation)。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吃梅子分泌唾液
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一)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大脑皮质参与建立的高级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反复结合,经后天学习建立的反射。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称为强化。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这称动作电位。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小脑
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1.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灰质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白质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最
高级中枢
电信号
神经冲动
2
0
经过测定,神经细胞膜内外都有带电离子存在,膜外Na+和Cl-多,膜内K+和A-多。离子的这种分布特点,和神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密切相关。
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直径可达1mm,是研究生物电的理想材料。
Na+电压门控通道
K+电压门控通道
Na+ /K+ATPase
(4)电位变化曲线图示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解读]a段(极化):刺激—b段(去极化):b点: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K+外流;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 Na+内流;
0电位;
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excitation)。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扩张
扩张
加快
收缩
抑制
收缩
收缩
减慢
促进
促进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元膨大部分,内有细胞核
细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状突起,通常短而粗:接受信息,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反射中枢
皮层以下中枢(脑干、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
不固定
种类数目
有限
无限
意义
生存的本能
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两者联系
条件反射必须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
(4)动作电位的测量
方 法
图 解
结 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2.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心脏
生物节律
椎管内
低级
大脑皮层
1、中枢神经系统
头面部
躯干、四肢
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
经系统
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意识
2、外周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生理作用一般是相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膜外
膜内
膜外
刺激
局部电流方向
兴奋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的测量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将兴奋动传到效应器
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或组织
树突
神经纤维
细胞体
轴突
突起
神经元
细胞体
突 起
要求:
识图、会数
分别由几个神经元组成
技巧:
数胞体的数目
完整
适宜
(4)反射发生的必要条件:①反射弧需具有 性; ②需要有 的刺激。 (5)反射弧方向的判定 ①有神经节的是 神经; ②看神经中枢处的灰质,方向是“ 进 出”; ③看神经中枢处的突触,从“ ”到“ ”或“ ”。
树 突
轴 突
髓 鞘
神经
膜(结缔组织)
神经纤维
轴突末梢
髓鞘
注意: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能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上只能 传递(神经中枢中的突触处是 传递的),但局部的神经纤维处是 的;
单向
单向
双向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 。一个适宜刺激使电位表(电流表)指针偏转了 次。(若刺激在电位表中间,则指针偏转 次。)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但无效应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易错点:
感觉形成部位:
大脑皮层
非肌肉
启示:
破坏后对功能的影响
1、感受器
2、传入神经
3、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
无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无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感受器
效应器
高级中枢
低级中枢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二)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反复强化,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三)条件反射的意义 条件反射是无限量的,既可建立,也可消退,还可重建,使机体对复杂的环境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Na+内流
Na+电压门控通道
K+外流
K+电压门控通道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Na+ /K+ATPase
Na+ /K+ATPase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2)传导过程 ②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机理:Na+内流
神经元的长而细的突起: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包膜
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
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的10至50倍。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传入
小
大
【例】缩手反射示意图 1.缩手中枢位于图中的 ,感受器是 ; 2.图中含有 个神经元, 个突触; 3.此过程中,是先疼还是先缩手?
大脑皮层
脊髓
c
a
5
5
(先缩手)
感受器
效应器
高级中枢
低级中枢
较高级中枢
下行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
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是传出神经或脊髓相应的中枢?
注意
1.图中的电位差 = 静息电位决定于: 动作电位决定于:3.离子通道打开,K+外流,Na+内流为 ;钠—钾泵打开, 吸钾排钠,为 。
膜内电位 - 膜外电位
膜两侧K+浓度差
膜两侧Na+浓度差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1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非门控K+通道
K+渗漏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