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练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产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1-7]
1.有效成分是指C
A. 含量高的成分
B.需要提纯的成分
C.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D.一种单体化合物
E. 无副作用的成分(三)填空
题 [1-3]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天然药物中各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测定,生物合成途径等。

3.天然药物中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强心苷、香豆素、黄酮等,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称为有效成分,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选择题[1-210]
A 型题 [1-90]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B
A. 甲醇
B.正丁醇
C.丙醇
D.丙酮
E.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
A.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B
A. 石油醚
B. 氯仿
C.苯
D.乙醚
E.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C
A. Et 2 O
B. CHCl3
C. C 6 H 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D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B A. 水 B.乙醇 C.乙醚 D.苯 E.氯仿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A
A. MeOH、 Me CO、 EtOH
B. n- BuOH、 Et
2O、 EtOH
2
C. n - BuOH、 MeOH、 Me CO、 EtOH
D. EtOAc、 EtOH、 Et
2O
2
E. CHCl 3、 Et 2 O、 EtOAc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D
A.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C
A.煎煮法
B.分馏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盐析法
E.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C
A. 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浸渍法
D. 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
E.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
20.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D
A. 药材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药材干湿度
21.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D
A.铅盐沉淀法B.结晶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E.盐析法
23.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D
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
2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 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
26.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D
A.乙醚
B.醋酸乙酯
C.丙酮
D.正丁醇
E.乙醇
27.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E
A.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醋酸乙醋
E.苯
28.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A
A. Me 2 CO
B. Et 2 O
C. CHCl3
D. n - BuOH
E. EtOAc
32.采用铅盐沉淀法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A
A.硫化氢
B.石灰水
C.明胶
D.雷氏盐
E.氯化钠
36.铅盐法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如中性醋酸铅只可以沉淀下面哪种类型的化合物C A.中性皂苷B.异黄酮苷C.酸性皂苷
D.弱生物碱E.糖类
37.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时,应使乙醇浓度达到D
A. 50% 以上
B. 60%以上
C. 70%以上
D. 80%以上
E. 90%以上
38.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B A. 铅盐沉淀法 B.乙醇沉淀法 C.酸碱沉淀法
D. 离子交换树脂法
E.盐析法
39.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E
A. 淀粉
B.树胶
C.粘液质
D. 蛋白质
E.树脂
40.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C
A. 树胶
B.蛋白质
C.树脂
D. 鞣质
E.粘液质
41.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下列那种方法C
A. 醇沉淀法
B.盐沉淀法
C.碱溶酸沉法
D. 透析法
E.盐析法
42.不是影响结晶的因素为A
A.杂质的多少B.欲结晶成分含量的多少
C.欲结晶成分熔点的高低 D .结晶溶液的浓度E.结晶的温度
4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A
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
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 E .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
47.不适于醛、酮、酯类化合物分离的吸附剂为A
A.氧化铝B.硅藻土C.硅胶
D.活性炭E.聚酰胺
48.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B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5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B
洗脱剂无变化
极性梯度洗脱
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D.酸性梯度洗脱
E.碱性梯度洗脱
55.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
什么有关 A
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
D.熔点E.饱和度
56.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D
A.醛基B.酮基C.酯基
D.酚羟基E.甲氧基
57.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C
A.醛基B.酮基C.酯基
D.酚羟基E.醇羟基
58.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A
A.羧基B.胺基C.烷基
D.醚基E.苯基
59.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C
A.羧基B.胺基C.烷基
D.醚基E.苯基
61.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D
A. 30%乙醇B.无水乙醇C. 70%乙醇
D.丙酮E.水
62.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 值最大的是 D
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
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
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
63.聚酰胺在何种溶液中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最弱D
A. 水
B.丙酮
C.乙醇
D. 氢氧化钠水溶液
E.甲醇
64.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E
A.固定项为聚酰胺
B.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
C.在水中吸附力最大
D.醇的洗脱力大于水
E.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
65.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B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66.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70.纸色谱的色谱行为是A
A.化合物极性大 Rf 值小 B .化合物极性大Rf 值大 C .化合物极性小Rf 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f 值小 E.化合物酸性大Rf 值大
71.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E
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
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
72.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为B
A.分离化合物B.鉴定化合物C.分离和化合物的鉴定D.制备化合物E.制备衍生物
73.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B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74.凝胶色谱适于分离E
A. 极性大的成分
B.极性小的成分
C.亲脂性成分
D. 亲水性成分
E.分子量不同的成分
77.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E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有机酸
D. 氨基酸
E.强心苷
78.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B
A. 分馏法
B.透析法
C.盐析法
D. 蒸馏法
E.过滤法
79.淀粉和葡萄糖的分离多采用D
A. 氧化铝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 凝胶色谱
E.硅胶吸附柱色谱
81.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D
A.熔点的测定B.选二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
C.观察结晶的晶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82.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C
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
83.红外光谱的单位是A
A. cm-1B. nm C. m/z
D. mm E.δ
84.红外光谱中羰基的吸收峰波数范围是D
A. 3000~ 3400B. 2800 ~3000C. 2500~ 2800 D. 1650~ 1900E. 1000~ 1300
85.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E
A.紫外光谱 B .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
86.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
A.碳的数目B.氢的数目C.氢的位置
D.氢的化学位移E.氢的偶合常数
87.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 A.氢的数目B.碳的数目C.碳的位置D.碳的化学位移E.碳的偶合常数
88.核磁共振氢谱中,2J 值的范围为E
A. 0~ 1Hz B. 2~ 3Hz C.3~ 5Hz D. 5~9Hz E. 10~ 16Hz
89.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B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90.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D
A. UV
B. IR
C. MS
D. NMR
E. HI-MS
[94-96]
D. -OH
E. Ar-OH
94.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E
95.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96.按极性由小→大顺序,处于第三位官能团是
[97-98]
A. 浸渍法D. 回流法
B.
E.
渗漉法
连续回流法
C.煎煮法
9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活性蛋白质最好采用B 98.提取时效率高,使用溶剂最少的方法是E
[107-100]
A. 硅胶
B.
D. 氧化镁
E. 107.非极性吸附剂是C 氧化铝
硅藻土
C.活性炭
108.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A
109.吸附力最强的吸附剂是B
100.既可作吸附剂又常用于分配色谱作载体的物质是A
[113-114]
A.水
B.丙酮
D. 乙醇
E.稀氢氧化钠溶液
113.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最强的溶液是C
C.甲酰胺溶液
114.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处于第三位的溶剂是:B
[115-117]
A. B. C.
D. E.
115.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C
116.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A
117.聚酰胺吸附力处于第三位的是B
[118-122]
A.浸渍法B.煎煮法C.回流提取法
D.渗漉法E.连续提取法
118.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A
119.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
宜使用的是 B
120.利用溶剂造成的良好浓度差进行提取,浸出效率较高,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的是D 121.采用索氏提取器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的是E 122.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天然药物成分,浸出效率高,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
麻烦的是C
[123-127]
A.乙醇D.水E B.氯仿
.石油醚
C.正丁醇
123.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是A
124.从天然药物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可采用C
125.比水重的亲脂性溶剂是B
126.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E
127.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A
[128-130]
A.硅胶色谱B.氧化铝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D.聚酰胺吸附色谱E.凝胶色谱
128.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E
129.分离有机酸类化合物优先采用C
130.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B
[136-140]
A.吸附色谱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正相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
136.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A
137.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D
138.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E
139.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C
140.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B
[146-150]
A.质谱B.紫外光谱C.红外光谱
D.氢核磁共振谱E.碳核磁共振谱
146.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共轭体系B
147.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C
148.用于测定分子量、分子式,根据碎片离子峰解析结构A
149.用于确定H 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D
150.用于确定 C 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E
C型题: [151-160]
[156-160]
A. 硅胶吸附色谱
B.氧化铝吸附色谱
C. 二者均可
D.二者均不可
156.分离生物碱用C
157.分离蛋白质用D
158.分离蒽醌用A
159.分离挥发油用C
160.分离黄酮醇用A
X 型题: [171-220]
171.既属于水溶性成分,又属于醇溶性成分的是ABD
A.苷类
B.生物碱盐
C.挥发油
D.鞣质
E.蛋白质
173.选择水为溶剂可以提取下列哪些成分ACDE
A. 苷
B.苷元
C.生物碱盐
D. 鞣质
E.皂苷
174.属于亲脂性成分的是ACD
A.叶绿素
B.鞣质
C.油脂
D.挥发油
E.蛋白质
175.不能用高浓度乙醇作提取溶剂的成分有BE
A.苷元
B.多糖
C.油脂
D.生物碱
E.蛋白质
176.属于强极性化合物的是CD
A.高级脂肪酸B.叶绿素C.季铵生物碱
D.氨基酸E.油脂
177.下列溶剂中属于极性大又能与水混溶者是AB
A. MeOH
B. EtOH
C. n- BuOH
D. Et 2 O
E. t- BuOH
18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要求此类成分CD A.能与水反应B.易溶于水C.具挥发性
D.热稳定性好E.极性较大
185.植物成分中易溶于石油醚、汽油等亲脂性溶剂的有DE
A.糖苷B.鞣质C.香豆素
D.萜类E.叶绿素
18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ABD
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
191.调节溶液的 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BCE 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
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
192.如果从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BC
A. 苯
B.氯仿
C.乙醚
D. 正丁醇
E.丙酮
196.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ABDE
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B.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D. 一般显酸性
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
197.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AB
A.蒽醌
B.黄酮
C.多糖
D.鞣质
E.皂苷
198.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影响吸附能力强弱的因素有ABE A.形成氢键的基团的数目
B.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
C .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
D.羰基的位置
E.化合物分子中芳香化程度
199. 下列化合物可被聚酰胺吸附的是BCD
A. 生物碱
B.蒽醌
C.黄酮
D. 鞣质
E.萜类
200.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常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可用于化合物BCD A.提取B.分离C.精制
D.鉴别E.结构测定
202.能作为沉淀试剂用于化合物分离的有AD
A.中性醋酸铅B.氨性氯化锶C.五氯化锑D.雷氏铵盐E.醋酸-铜离子
203.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ADE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
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
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205.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ACD
A.多肽
B.氨基酸
C.蛋白质
D.多糖
E.皂苷
206.离子交换法适宜分离ABCD
A.肽类
B.氨基酸
C.生物碱
D.有机酸
E.黄酮
207.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ABD
A.氢键吸附
B.范德华引力
C.化学吸附
D.分子筛性
E.分配系数差异
208.大孔吸附树脂ACE
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
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
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
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
211.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ABCDE
A.熔点测定
B.薄层色谱法
C.纸色谱法
D. 气相色谱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213.分子式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ACD
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B. Klyne 经验公式计算
C .同位素峰度比法
D.高分辨质谱法
E.13C-NMR法
21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A.高效液相色谱法B.质谱法C BDE
.气相色谱法
D.紫外光谱法E.核磁共振法
216. MS 在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CD
A.测定分子量
B.确定官能团D. 推测结构式 E.推断分子构象217.质谱可提供的结构信息有ABD A.确定分子量B.求算分子式
C.
C
推算分子式
.区别芳环取代
D.根据裂解的碎片峰推测结构式
E.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218.各种质谱方法中,依据其离子源不同可分为ADE
A.电子轰击电离B.加热电离C D.场解析电离E.快速原子轰击电离219.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酸碱电离BC
A.确定分子量
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
220.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ACE
A .结构类型B.性质与剂型的关系C.提取分离方法
D.活性筛选E.结构鉴定
(三)填空题 [1-14]
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结晶法及色谱法等。

2.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如多肽、蛋白质、多糖等常用凝胶色谱进行分离。

3.天然药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溶剂可分为
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三种。

5.溶剂提取法中溶剂的选择主要依据溶剂的极性、被分离成分的性质、共存的其它成
分的性质三方面来考虑。

8.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达到
分离的;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差异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9.常用的沉淀法有、和等。

10.乙醇沉淀法加入的乙醇含量达80%以上以上时,可使淀粉、蛋白质、
粘液质和树胶等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12.吸附色谱法常选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吸附,适用于分离酚类或黄酮类、羧酸类、和醌类等化合物。

14.凝胶色谱法是以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分子量大小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方法。

其中分子量小的成分易于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柱色谱分离时后被洗脱;分子量大的成分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先被洗脱。

15.通过系统查阅美国化学文摘( CA),判断已知或未知化合物。

16.大多数β -D 和α -L 的苷端基碳质子的偶合常数是在6~8Hz范围。

17.苷的碳端基碳质子的化学位移在4~6ppm范围。

第三章苷类
A 型题 [1-20]
3.在水和其他溶剂中溶解度都很小的苷是D
A. 氧苷
B.氮苷
C.硫苷
D. 碳苷
E.酯苷
4.酸水解速度最快的是C
A. 葡萄糖苷
B.鼠李糖苷
C. 2-去氧糖苷
D. 葡萄糖醛酸苷
E.阿拉伯糖苷
5.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
A. 碳苷
B.氮苷
C.氧苷
D. 硫苷
E.氰苷
7.水解碳苷常用的方法是E
A. 缓和酸水解
B.强烈酸水解
C.酶水解
D. 碱水解
E.氧化开裂法
9.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C
A. 硫酸
B.酒石酸
C.碳酸钙
D. 氢氧化钠
E.碳酸钠
11. Smith 裂解法属于D
A. 缓和酸水解法
B.强烈酸水解法
C.碱水解法
D. 氧化开裂法
E.盐酸 - 丙酮水解法
15.下列有关苷键酸水解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呋喃糖苷比吡喃糖苷易水解
B.醛糖苷比酮糖苷易水解
C.去氧糖苷比羟基糖苷易水解
D.氮苷比硫苷易水解
E.酚苷比甾苷易水解
17. Molish反应的试剂组成是E
A.苯酚 - 硫酸
B.酚- 硫酸
C.萘- 硫酸
D. β - 萘酚 - 硫酸
E. α - 萘酚 - 浓硫酸
X 型题 [41-50]
45.水解后能够得到真正苷元的水解方法是AD
A.酶水解 B .剧烈酸水解 C .酸水解
D.氧化开裂法E.碱水解
46. Smith 裂解法中用到的试剂有ABE
A.过碘酸 B .四氢硼钠 C .浓硫酸
D.氢氧化钠E.稀盐酸
48.自中药中提取原生苷,抑制和破坏酶的活性,常采用的方法是ACD
A. 在中药中加入碳酸钙B.在中药中加入酸水 C .沸水提取
D.甲醇提取E. 30~ 40℃保温
50.自中药中提取苷类成分,常选用的溶剂是AB
A.水 B .乙醇 C .醋酸乙酯
D.乙醚 E .石油醚
(三)填空题[1-8]
1.在糖或苷的水解液中加入 3%α - 萘酚乙醇溶液混合后,沿器壁滴加浓硫酸使
酸层集于下层,有单糖存在时则两液层交界处呈现紫色环,此反应为
Molish反应。

Fe3+的冰醋酸中,沿管壁滴加浓硫酸,观察界面和醋酸层的颜色变化。

如有α
2.将样品溶于含少量- 去氧糖存在,醋酸层渐呈蓝色或蓝绿色。

界面的颜色随苷元不同而异。

此反应为Keller-Kiliani反应。

3.按苷键原子不同,苷类可分氧苷、硫苷、碳苷、氮苷,最常见的是氧苷。

这是最常见的苷类分类方式。

4.苷元与糖结合成苷后,其水溶性增大,挥发性降低,稳定性增强,生物活性或毒性降低或消失。

第四章醌类
A型题[1-30]
3.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 CO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A
A. B. C.
D. E.
4.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A.羟基蒽酮类 B.羟基蒽醌类D. 二蒽酮类 E.羟基蒽酚类B
C.蒽酮类
6.下列游离蒽醌衍生物酸性最弱的是D
A. B. C.
D. E.
9.下列蒽醌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用苯- 醋酸乙酯(3︰ 1)展开后,R f值大小顺序为D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⑤
E.②>①>⑤>④>③
10.在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液中,若要分离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采用哪种分离方法最佳E
A. pH 梯度萃取法
B.氧化铝柱色谱法
C.分步结晶法
D.碱溶酸沉法
E. pH梯度萃取法与硅胶柱色谱结合法
11.某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资料为:C
UVλmax nm(log ε):225(),279(),432()
该化合物可能是
A. 1, 2- 二羟基蒽醌
B. 1, 3- 二羟基蒽醌
C. 1, 8- 二羟基蒽醌
D. 2, 5- 二羟基蒽醌
E. 5, 7- 二羟基蒽醌
12. 1-OH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的特征是B
A. 1675cm -1处有一强峰
B. 1675 ~ 1647 cm-1和1637~ 1621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24~ 38 cm-1
C. 1678 ~ 1661 cm-1和1626~ 1616 cm-1范围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40~ 57 cm-1
D.在1675 cm-1和1625 cm-1处有两个吸收峰,两峰相距60 cm-1
E.在 1580cm-1处为一个吸收峰
19.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用的吸附剂是B
A.硅胶D. 磷酸氢钙
B.
E.
氧化铝
葡聚糖凝胶
C.聚酰胺
2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C
A.一个苯环的β -位D.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B.苯环的
β
E.在醌环上
- 位 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22.某成分做显色反应,结果为:溶于Na2CO3溶液显红色. 与醋酸镁反应显蓝紫色. 与α - 萘酚 - 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在NaHCO3中不溶解。

此成分为C
A. B. C.
D. E.
24.分离游离蒽醌与蒽醌苷,可选用下列方法D
A. Al 2O3柱色谱法
B.离子交换色谱法
C.
D. 水与乙醚萃取
E.丙酮与乙醚萃取
28. 1,8- 二羟基蒽醌的紫外光谱数据为B
A. 418 ~ 440nm
B. 430~450nm
C. 470
D. 400 ~ 420nm
E. 500nm以上
水与丙酮萃取~ 500nm
C型题[61-80] [66-70]
A. IR光谱上出现 2 个羰基峰C. 二者均可 D. 66. 1-OH蒽醌出现(A) 67. 1, 8- 二 OH出现 (A) 68. 1, 4- 二 OH 出现(B) 69. 1, 4, 5- 三 OH出现(A) 70. 1, 4, 5, 8- 四 OH出现
B. IR
(B)
光谱上出现
二者均不可
1 个羰基峰
X 型题[81-90]
83.下列化合物遇碱显黄色,经氧化后才显红色的是BCD A. 羟基蒽醌类 B.蒽酚 C.蒽酮D. E.
84.羟基蒽醌UV光谱中有苯甲酰基结构引起的吸收谱带为A. 230nm B. 240~260nm C. 262ABCDE
~ 295nm
D. 305 ~ 389nm
E. 400nm以上
86.下列属于大黄素-8- β -D- 葡萄糖苷性质的有BCDE
A.与醋酸镁反应呈紫红色
B.与 Molish 试剂有阳性反应
C. UV 光谱中有 295nm(log ε>)峰
D. IR中有 2 个-C=O 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 28cm-1 范围
E. 可溶于 5%的 Na2CO3水溶液中
(三)填空题[1-12]
1.醌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种类型。

3.根据分子中羟基分布的状况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大黄素型和茜素型两种类型。

5.分离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常用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最先洗脱下来的是大黄酚。

6.羟基蒽醌衍生物在紫外光谱上共有五个吸收谱带,第Ⅰ峰波长为230nm,第Ⅱ峰波长为240~260 nm,第Ⅲ峰波长为 262~295nm,第Ⅳ峰波长为305~489nm,第五峰为400 nm以上。

蒽醌的紫外光谱中第Ⅱ、Ⅳ峰是由结构
中苯酰基部分引起的,第Ⅴ、Ⅲ峰是由对醌部分引起的。

7. 1- 羟基蒽醌的红外光谱中羰基峰应有2个峰,两峰频率之差在24~28cm-1范围中。

8.在分子量为 208的蒽醌质谱中除了出现 m/z208 的分子离子峰外,还有 m/z180 及 m/z152的强峰,两峰分别是[M-CO] +和 [M-2CO]+。

9.用 pH 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溶于5% NaHCO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 -COOH基团;可溶23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β - 酚羟基基团;可溶于 5%NaOH溶液的成分结构中应有α - 酚羟基基团;于 5%Na CO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42]
A 型题 [1-10]
1.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A
A.苯骈α - 吡喃
酮 B.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E.苯骈γ - 吡喃酮
3.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B
A. 亚甲二氧基
B.内酯环
C.芳环
D. 酚羟基
E.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4.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C
A. 甲氧基
B.亚甲二氧基
C.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酮基
8.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结构类型不包括D
A. 桂皮酸
B.烯丙苯
C.桂皮醇
D. 苯甲酸
E.丙烯苯
9. Gibb ′ s 反应呈现阳性时通常呈A
A. 蓝色
B.红色
C.黄色
D. 绿色
E.紫色
B 型题 [11-20]
[16-20]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 s 试剂反应
C. Molish试剂反应
D. 水饱和的正丁醇或异戊醇
E.甲苯 - 甲酸乙酯 - 甲酸( 5﹕ 4﹕ 1)
16.内酯类化合物的鉴别可用A
17.简单香豆素类的纸色谱鉴定展开剂常采用D
18.苷或糖类的化学鉴别常采用C
19.硅胶薄层色谱鉴定简单香豆素类成分,常用的展开剂为E
20.用于确定香豆素C6 位有无取代基的反应是B
X 型题 [31-42]
34.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BCE
A.酸溶碱沉法 B .碱溶酸沉法 C .乙醚提取法
D.热水提取法 E .乙醇提取法
35.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香豆素混合物,常选用的吸附剂有ABD
A.硅胶 B .酸性氧化铝 C .碱性氧化铝
D.中性氧化铝 E .活性碳
38.区别 6, 7- 呋喃香豆素和7, 8- 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BC A.异羟肟酸铁反应B. Gibb′ s 反应C. Emerson 反应
D.三氯化铁反应 E .醋酐 - 浓硫酸反应
40.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ABCDE
A.桂皮醛 B .桂皮酸 C .桂皮醇
D.丙烯苯 E .烯丙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