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论文导读: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③《周礼·春官·内史》:“以方出之。周礼,“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关键词:郑玄,周礼,仪礼,礼记,古今语
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他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经,名声卓著。郑玄注经尤多,而最精礼学。他注三《礼》,使三《礼》之学历千百年之久,其学术影响力绵延不绝,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礼学必读的重要典籍。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古今语是与古今字不同的概念,本文拟就《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进行考察,以期厘清古今语与古今字的区别。
一、古今语和古今字的区别1、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成另一个或几个字(多数以原来的古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古今字既称之为“字”,就一定是指同一词语的古今用字不同。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是前后用字不同的现象,具有“先”、“后”之别。古今字概念虽然其表述冗长,但其表述实质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古今字就是分化字。例如:《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2、古今语,是指在古时某一个时期表达某一事物名称用某个词语,到了另一个历史时期,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词。例如“爨”,这个字,在周时期使
用较为频繁,但后来就用灶这个词取代了,表达同一事物而古今使用不同的名称。可见,古今语跟文字的使用无关。
二、“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古今语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事物的名称,但是语音上差别很大,各自都是不同的词语,有单音词古今语,有复音词古今语,这些不同的词语具有古今对应的关系,注释家就利用这种对应关系以今释古,帮助现代人理解古代的词语。
1.单音词古今语(1)爨、灶《说文解字·爨部》:“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凡爨之属皆从爨。”《玉篇》:“爨,灶
也”。论文写作,周礼。《说文•爨部》段注:“爨,灶也,齐谓炊爨者,齐人谓灶曰爨。”《集韵•桓韵》:“爨,灶也。论文写作,周礼。”《特牲礼》、《少牢礼》郑玄注皆曰:“爨,灶也。”此爨必于灶,故谓灶为爨。所以爨、灶是古今语。
①职外内饗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周礼·天官·亨人》)郑注:“爨,今之灶,主於其灶煮物。爨,七乱反。释曰:云爨,今之灶者,《周礼》、《仪礼》皆言爨,《论语》王孙贾云:宁媚於灶。《礼记·祭法》天子七祀之中亦言灶。若然,自孔子以后皆言灶,故郑云:爨,今之灶。”②大羹湆在爨。(《仪礼·士昏礼》)郑注:“爨,火上。爨,主於其灶煑物。”
③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周礼·夏官·挈壷氏》)郑注:“以火炊水。”④鱼腊爨亚之。(《仪礼·士虞礼》)郑注:“爨,今之灶。”⑤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亨于门外东方,西面北上。羹饪,实鼎,陈于门外,如初。《特牲馈食礼》郑玄注:“炊黍稷曰饎。论文写作,周礼。爨,今之灶。”⑥雍人摡鼎、匕、俎于雍爨,雍爨在门东南,北上。(《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爨,今之灶。”由上可见,“爨、灶”是同事物的名称,以火煮物周时称“爨”,到春秋时称“灶”,是古今用语不同,“爨、灶”为古今语。
(2)屦、履《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段玉裁说:“易诗三礼春秋传孟子皆言屦,不言履,周末诸子汉人书乃言履。诗易凡三履,接谓践也。然则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古今语异耳。”(说文解字注“屦”字下)段注是对的,屨、履,在《诗经·葛屨》篇里就说得很明白:“纠纠葛屨,可以履霜。”屨为名词,履为动词。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鞋子叫做“屦”,践行做“履”。周末年以后,鞋子也叫做“履”。“屦”和“履”是古今语。例如:
屦,《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履。”郑玄注:“屦,履也。”①《禮·曲禮》:“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论文写作,周礼。”②《礼记‧士冠礼》:“玄端黑屦,青絇繶纯,纯博寸。素积白屦,以魁柎之,缁絇繶纯,纯博寸。”贾疏:“屦、舄与裳,俱在下体,其色
同制,舄、屦与裳色同也。”③《周礼·屦人》:“絇谓之拘,著舄屦之头,以为行戒。”④《周礼·屦人》: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
青句、素屦、葛履。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屦。注:“凡屦、舄,各象其裳之色。”贾公彦疏。“屦人,汉时名複下者为屦人。”履,《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声。凡履之屬皆从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方言》卷四:“扉屦粗,履也。”钱绎笺疏:“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古今语异耳。”《周礼·春官·序官》:“使帅其属而掌邦礼。”郑玄注:“践而行之名曰履。”《礼记·祭义》:“礼者履此者也。”孔颖达疏:“履,践履也。”又《国语·吴语》:“而后履之。”韦昭注:“履,行也。”由上可见,屦、履原始义不同,后交互为一。例如:
①《尚书大传》卷一:“杂屦下刑。”郑玄注:“屦,履也。”②《韩非子·说林上》:“屦为履之也。”③《周易·噬嗑》:“屦校灭趾。”孔颖达疏:“屦,谓著而履践也。”④《左传·僖公十五年》:“登台而履薪焉。”孔颖达疏:“履是在足之服。”⑤《慧琳音义》卷三:“履践。”注引《考声》云:“履,屦属也。”例①至例③“屦”同“履”,例④例⑤是“履”同“屦”,其义互涉。由此可知,是同事物的名称,虽原义有别,后经互用,其义相通,前人视为古今语。
(3)囿、苑《說文》:“囿,苑有垣也。从囗有聲。一曰禽獸曰囿。”又《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詩·大雅》:“王在靈囿。”孔疏:“囿者,築牆爲界域,而禽獸在其中也。”①《周礼·地官·序官》:“囿人。”郑玄注:“囿,今之苑。”《周礼注疏·卷一》:“守门。囿,御苑也。”②《周礼注疏·卷九》:“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玄注:“囿,今之苑。”③《周禮·地官·囿人》:“掌囿遊之獸禁。”郑玄注:“古谓之囿,汉谓之苑。”④《白虎通义·田猎》:“苑囿,养万物者也。”囿、苑都是指养禽兽的处所,是同一事物的名称,古称囿,后称苑,为古今语。
(4)甲、铠甲、铠都是指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
①《仪禮·既夕礼》:“甲胄干笮。”郑玄注:“甲,铠也。”②《礼记·曲礼上》:“献甲者执胄。”郑玄注:“甲,铠也。”③《周礼·夏官·序官》:“司甲。”郑玄注:“甲,今之铠也。”④《周礼·夏官·司甲》:“司甲。”贾公彦疏:“古用皮谓之甲,今用用金谓之铠。”⑤《汉书·尹赏传》:“被铠扞持刀兵者。”颜师古注:“铠,甲也。论文写作,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