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练习卷(语言文字运用)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10分)
数字科技为个性化训练赋能,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是数字科技的功能之一。
以简单的跑步热身为例,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能水平各不相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无法关照每个学生的心率需求。
然而,
备还能精确地记录除心率以外的多项生理数据,帮助体育老师更仔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活动方案。
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而提高其学业水平。
过去这些学生需要专人指导进行运动干预才能监控中等强度
炼,从而显著提高训练效果,并将锻炼坚持下去。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修改语句,使得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1.(1)通过使用数字可穿戴设备记录心率(2)数字科技对特殊儿童的个性化训练尤为重要(3)这些学生可自行监控运动量。
【评分参考】(1)关键点为“数字可穿戴设备”(1分)“心率”(1分):根据后文“数字穿戴设备还能精确地记录除心率以外的多项生理数据”,可知前文应提到“数字可穿戴设备”,“除心率以外”说明前文已涉及记录“心率”的内容。
(2)关键点为“数字科技”(1分)“特殊儿童”(1分):本文主题为“数字科技为个性化训练赋能”,第二段开头以“改善特殊儿童的执行功能”为例,进一步谈数字如何赋能个性化训练。
(3)关键点为“这些学生”(主语)(1分)“自行监控”(1分):前文“过去需要专人指导进行运动干预才能监控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对应此处“学生自行(自己)监控”。
(每空2分,病句不给分)
2.更先进的数字可穿戴设备带有神经生物反馈和眼动追踪功能,不仅可以监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每个步骤的脑电波活动水平和眼动轨迹,还能精确地反馈错误的来源,并指出哪些动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评分参考】(1)成分残缺,缺宾语:“数字可穿戴设备带有”后缺宾语“功能”。
(2分)(2)语序不当:应先监控脑电波活动水平和眼动轨迹,然后才能反馈错误的来源,再指出哪些动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本题共3小题,10分)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
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
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
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
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
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
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
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
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
你给我取去。
”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
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
未交待。
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3.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的“什么”含义一致的是()(3分)
A.什么“不知道”,昨天我还提醒了你的。
B.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C.甭说什么客气话了,有事儿就说吧。
D.什么!都九点了,咱们得马上动身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三个问句,结合上下文谈谈这种表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4分)
3.【答案】C
【解析】原文“没有什么两样”中的“什么”用在否定句中,处在名词前,可以删除,且意思不变,语气略显直率。
A.引述别人的话,加“什么”,表示不同意。
B.用于“都、也”前,表示在所说的范围内无例外。
C.指示不肯定的事物或人。
省去“什么”意思不变,但语气比较直率。
“什么”加在名词前,用于否定句。
D.“什么”独用,表示惊讶。
4.【参考答案】(1)作者渴望了解《红楼梦》中“一篮风栗子”背后更多的故事,表现作者的思考和心理状态,丰富了读者的联想空间。
(2)栗子来头的不确定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猜测,激发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加深了印象。
【评分参考】(1)三个问号表达作者思考的不确定性,表现了作者的心理状态(1分),渴望进一步
了解风栗子的心理状态在连续发问中变得更加突出丰富了联想空间(1分)。
(2)激发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读者也跟随作者的思绪对栗子的来头产生了兴趣,加深了印象。
(1分)
5.【参考答案】(1)用词精当。
如“丢”“蹦”“倒”等词生动贴切,刻画入微。
(2)具有现场感、画面感。
“通红的”“呼的一声”“裂了壳的”,兼具视觉和听觉,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情境。
(3)多用短句(1分)。
“一会儿”“呼的一声”突显声响之有力;用短句串起一系列的动作,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1分)。
(4)典雅用语和口语相结合(1分)。
“生火盆”“使冷”“入口”“无比”“乐事”用词典雅,与“抓”“倒”等口语相结合,增强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1分)。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两点得满分。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本题共2小题,10分)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费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
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①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
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
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拘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
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
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②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
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下。
'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6. 文中第①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很多的数量词,请分析其作用。
7. 比较第②处画横线句子和“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都弄明白了”,请简要说明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
8. 请指出并赏析“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一句中的修辞手法。
6. 答案示例:①数量短语连用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闹喜庆;②数量词大量、准确使用,说明翠翠对迎亲队伍看得很仔细;③以翠翠的视角使用这些数量词,暗示了她也在思索、重视自己婚事的心理。
【6题详解】首先,“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
衣”“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都是数量短语,都是短句,数量短语连用,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气,展现了当地的婚俗,以及迎亲场面的热闹喜庆。
然后语段连续使用大量的数量词,“两个”“四个”“一顶”“一个”……准确细致地描写翠翠眼中迎亲队伍的情况,表明翠翠看得仔细,用心。
使用了大量的数量词,表明翠翠用心的观察迎亲队伍的盛况,也暗示翠翠内心对自己婚事的渴
望与重视。
7. 答案示例:①原句更好;②原句连用三个“问”,强调了祖父操心翠翠的婚事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重;③原句三次问答,更符合祖父的年龄特征和说话方式,人物刻画更为真实准确;④原句多个短句连用,更加口语化,和全文语言风格一致。
【7题详解】由原文“问那个人,……:明白了,又问……;明白了,又问……”可知,原文用间隔反复的形式,写出了爷爷问话很详细、很具体,突出体现了对翠翠的关爱;原文句式较短,用
短句构成排比,一个接一个地问问题,更能体现爷爷的内心想法;原文“明白了,又问……;明白了,又问……;一起弄明白了”看似有些重复,不如改后的句子“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
大年纪”更直接,但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更让人感到亲切,符合爷爷乡下人的身份。
8. 答案示例:①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将祖父和翠翠的感情人格化,赋予感情以人的动作和意志;③生动表现了祖父和翠翠听到迎亲唢呐之后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波动。
【8题详解】“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感情人格化,形象的表现祖孙二人的心理。
祖孙二人怅然若失,各怀心事,但又无法
说破。
祖父想到孙女到了出嫁的年龄,既高兴又伤感。
翠翠看到迎亲的花轿,引发了自己对爱情的
美好憧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本题共2小题,6分)
一年一度的牡丹花节,将①的游客汇聚于天下之中的洛阳。
人们穿着汉服,乘着诗兴,徜徉于牡丹花中、洛桥月下,远眺于明堂之上、丽景门前,仿佛穿越回了大唐盛
世的繁华东都。
马蹄声在洛阳道上轻快响起,驼铃声在东城的铜驼陌上悠然回荡,空渺的梵
音在白马寺久久萦绕,而美妙的词章自诗人们的绣口中徐徐地吐出。
气势磅礴的唐朝、宏伟
浪漫的洛都、才华横溢的诗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幻境界,令人②。
我在牡丹花的香气中沉醉迷失,我在唐诗的意象中消除思虑。
我依稀看到盛世故都的朦胧身影,看到诗人激情澎湃的可爱形象。
诗豪刘禹锡是位个性十足的诗人,被贬谪于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之久,后回到洛阳终老。
“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正因为他③,所以看不上妖娆谄
媚的芍药,对大气端庄的牡丹情有独钟。
常与刘禹锡唱和的白居易,也在洛阳终老,他在香
山的隐居之所正对着龙门石窟,旁边就是香山寺,风景秀丽,恬静宜人。
牡丹花会的盛况从古延续至今:古代时,“()”;如今的牡丹花会期间,也是摩肩接踵,人如潮涌,人们如痴如醉,情迷于牡丹的国色天香之中。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B.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C.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D.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本题共2小题,6分)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①,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
这种方法科学吗?
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②。
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
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
③,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
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
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
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
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
..浓度的水溶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
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其维生素C含量损失率高达90%。
1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
1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13.简述划线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5分)
9.(示例)①五湖四海/四面八方②心驰神往③傲骨铮铮/刚正不阿(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如填其他成语,与语境相合亦可得分)
10.B 由文段开头和括号处前后文可知,牡丹花会期间游人很多,且“如痴如醉”,B项中“一城之人皆若狂”与之更为匹配。
11.B 材料中的“一定”做“浓度”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
A项,“一定”做“走”的状语,表示坚决。
B项,“一定”做“运动”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
C项,“一定”做“文化”“社会”的定语,是“特定”的意思。
D项,“一定”是“规定的,确定的”意思。
12.(示例)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②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③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超过字数扣1分)
13.(示例)①不能长时间浸泡果蔬,②是因为这样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③还可能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④营养流失。
(写出两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2分,写出四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句子包含正确的因果关系给1分;表达准确流畅给1分。
字数不合要求,扣1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叶巴的春天,是随着核桃树尖尖的嫩芽一起到来的。
二三月份,藏历新年前后,江风已不再刺骨,忽然之间,就看见了枝头上的绿色,这里一点
..,继而弥漫得满眼都是。
地里的冬小麦和青
..,那里一点
稞,热热闹闹地钻出地面,空气中到处飘散着泥土的清香。
核桃树的生长让人惊奇,好像一天一个
....模
样——从尖尖的嫩芽,到一绺一绺
....的穗子。
我们院子外的那棵核桃树,把长长的枝条伸进院子,将春天的故事①。
接着,河沟里柔柔的柳树枝条绿了,桃树呀,苹果树呀,②地开出各色花朵。
春天忙过之后,是短暂的农闲。
采挖虫草、收青稞小麦、种第二季作物的忙碌季节即将到来,各家各户在着手准备。
这时,工作队也有了难得的闲暇。
有时,早饭过后,我就到果园里去。
桃树、苹果树、藏梨树这些果树的花都已盛开,如果头天晚上刮了风,粉的白的花瓣会散落一地。
还有那刚钻出地面的青草、小树苗,开黄花的蒲公英,把果园渲染得③。
那几株年长的核桃树张开的巨大树冠,被早已萌发的新芽所覆盖,营造出一片绿荫,阳光从树枝间斑斑驳驳地照下来,不刺眼睛,是看书小憩的好地方。
14.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5.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加点词中“一”的表达效果。
(4分)
16.“好像一天一个模样——从尖尖的嫩芽,到一绺一绺的穗子。
”下列选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该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C.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本题共2小题,10分)
洁净,大概是一种最难的修炼,无论文字,还是人生。
洁净的文字分外有风骨。
翻阅少年时候的文字,①,姹紫嫣红,灼灼其华。
②,文字开始删繁就简,舍弃了雕琢和浮华,像秋天里的一棵大树,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将枝丫伸向明澈的天空,有了静气和沉稳,也有了纯净和安然。
③。
正如花之素洁者,多香气袭人,这也许是一种在精神世界追求洁净的表现。
白色的栀子花,不娇媚,不艳丽,仿佛是江南采莲的女子,眉眼盈盈,穿一件蓝花的布裙,袅袅婷婷地从小桥流水边走来,却有说不出的秀雅和美好。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是如何描摹栀子花的?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4.答案:①娓娓道来②争先恐后③五彩斑斓(每处1分,共3分)
15.答案:①“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中的“一”通过枝头星星点点的绿色,描写出二三月份春天的生机。
②“一天一个模样”“一绺一绺的穗子”中的“一”表现出了核桃树迅猛生长的生命力。
(每点2分,共4分)
16.D(和选句相同,属于“解释说明”)
17.①如春天里的满园繁花;②随着年纪渐长;③洁净的人生有一种灵魂的清香(每处2分,共6分)
18.示例: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栀子花比作江南女子;使用叠音词,突出了江南女子的柔美轻盈;使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江南女子特有的形象:这些都突出了栀子花的清新淡雅的特点。
而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句式灵活多变,舒缓有致。
(答出任意两点且有分析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