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辅导:阴阳亡失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相互交感、对⽴制约、互根互⽤、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加以说明。

(⼀)阴阳交感 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的过程。

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的根本条件,如果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的个体不会产⽣。

正是由于天地阴阳⼆⽓的交感或雌雄⼆性之精的构合,有形的万物才能产⽣,新的个体才能诞⽣。

阴阳交感的理论告诉我们,阴阳⼆⽓是永恒运动的,当键位在运动过程中相遇⽽⼜处于和谐状态时,就会发⽣交感作⽤。

阴阳的相互交感,使对⽴着的两种事物或⼒量,统⼀于⼀体,于是产⽣了⾃然界,产⽣了万物和,产⽣了⼈类,并使⾃然界时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对⽴制约 阴阳双⽅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

阴阳对⽴的两个⽅⾯并⾮平静地各不相关地共处于⼀个统⼀体中,⽽是时时刻刻在相互制约着对⽅。

(三)阴阳互根互⽤ 阴阳互根是指⼀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着的阴阳两个⽅⾯,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都不能脱离另⼀⽅⾯⽽单独存在,每⼀⽅都以相对的另⼀⽅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

“互⽤”是指阴阳双⽅不断地资⽣、促进和助长对⽅。

(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即减少;长,即增加。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例不是⼀成不变的,⽽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

阴阳消长⼤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 1.此长彼消 即阴长阳消。

这是由于制约较强造成的。

2.此消彼长 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这是制约不及所造成的 3.此长彼亦长 即阴长阳长,阳长阴长。

这是互根互⽤得当的结果 4.此消彼亦消 即阴消阳消,阳消阴消。

这是互根互⽤不及所造成的。

阴阳消长只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导致这种过程出现的根本原则是阴阳的对⽴制约与互根互⽤。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总体属性在⼀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向转化,即阳的事物可发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中西医结合主治考试历年真题归纳总结:中医基础理论3

中西医结合主治考试历年真题归纳总结:中医基础理论3

1.与津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脾、肾、小肠、三焦B脾、肝、肾、三焦C肺、肾、三焦、小肠D胃、脾、小肠、大肠E心、肾、小肠、膀胱答案:D 解析:无2.洽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答案:C 解析:在治疗大出血时,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往往多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就在于此3.“亡血家不可发汗”所依据的理论是A。

精血同源B。

气血同源C。

肝肾同源D。

血汗同源E。

津血同源答案:E 解析:无4.手三阳经在躯干部的分布是A.胸部B.腹部C.背部D体侧E肩胛部答案:E 解析:无5.具有加强表里两条经脉在体内联系作用的是A.浮络B络脉C经别D孙络E别络答案:C 解析:无6.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关节的体系是A.浮络B.经筋C.别络解析:无D孙络E经别答案:B 解析:无7.与奇恒之腑有较密切关系的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奇经八脉E十二经别答案:D 解析:无8.下列名称表述错误的是A.手太阴肺经B.足阳明胃经C.手少阳心经D.足太阴脾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C 解析:无9.内踝上八寸下主要行于下肢内侧中足太阴经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B.足阳明胃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答案:A 解析:无10.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胸走手B. B.从手走头C.从头走足D. D.从足走腹E.从足走手答案:C 解析:无11.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是A.手足贯注B.直线贯注C.循环贯注D.左右贯注E上下贯注答案:C 解析:无12.循行于胸腹部前正中线的经脉是A.阳维脉B.B阳跷脉C. C.带脉D. D.任脉E.E督脉答案:D 解析:无13.循行具有“离、人、出,合”特点的是A.浮络B.经别C.别络D.皮部E.经筋答案:B 解析:无14.疠气致病最重要的特点是A.病情重,预后差B.高热持续不退C.易伤津耗气D.扰动心神E.传染性强答案:E 解析:无14.七情刺激,易导致脾气郁结的是A喜B怒C悲D恐E思答案:E 解析:无15.最易伤肺的邪气是C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寒邪答案:B 解析:无16数情交织伤及的脏腑是A.心、肺、脾B..心、肝、肾、C.心、脾、肾D.心、肾、肺E 心、肝、脾答案:E 解析:无17“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痰饮致病具有的特点是A.致病广泛B.病势缠绵C .阻滞气机C.阻碍气血D.损伤阳气答案:A 解析:无18与痰饮、瘀血、结石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寒凝B气虚C气滞D血热E.湿热答案:C 解析:无19.瘀血导致疼痛的特点是A冷痛B重痛C.灼痛D刺痛E.空痛答案:D 解析:无20.下列关于劳逸损伤与疾病发生关系的叙述误的是A.久视伤血B.久坐伤肉C久立伤骨D.久卧伤神E.久行伤筋答案:D 解析:无21.疾病发生与否取决的是A.邪气盛衰C.邪侵部位D.体质因素E.正邪斗争的胜负答案:E 解析:无22.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粥是A.邪气亢盛B.正气虚弱C.阴阳失调D.寒热偏胜E.邪正盛衰答案:B 解析:中医发病学十分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正气的强弱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起着主导作用。

阴阳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

阴阳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明确指出,阴阳具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用阴阳来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事物或观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阴阳学说,即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以及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有着类同之处,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乃是对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许多特殊矛盾现象的概括,是中医学的阴阳矛盾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其规定性,即绝对性不可变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可变的一面。

其阴阳属性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其时间、地点等一定条件的变更而改变。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三是比较对象不同,即比较的对象发生改变,其阴阳属性亦可以发生改变。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

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病机一、A11、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以上均非2、阳偏衰常见于A、肝、心、肾B、脾、心、肾C、肺、心、肾D、肝、脾、肾E、脾、肺、肝3、阴损及阳是指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阴阳的盛衰9、“实”的主要病机是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壅滞1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精神亢奋D、烦躁不宁E、疼痛剧烈1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12、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E、血虚津亏,失润化燥13、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A、心、肺、胃B、肝、脾、肾C、肝、肾、大肠D、脾、胃、大肠E、肺、胃、大肠14、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A、筋脉拘挛B、手足蠕动C、低热起伏D、脉细如丝E、神昏谵语15、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A、脾失健运B、膀胱失司C、肺失宣降D、三焦气化失司E、肾的气化功能减退16、“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痰湿内阻,从阴化寒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恣食生冷,寒伤中阳17、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A、肺、胃、肾B、心、胃、肝C、肝、胃、肾D、肺、胃、肝E、肝、肺、肾1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A、气脱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虚19、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称为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脱20、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脾D、肺E、肾21、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2、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24、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A、脏与脏传变B、脏与腑传变C、腑与腑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以上皆是25、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C、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D、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E、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二、B1、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肝阳化风可见A B C D E<2> 、阴虚风动可见A B C D E2、A.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3> 、热极生风可见A B C D E<4> 、血虚生风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1)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关于阴阳亡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亡阳即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B.亡阴即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C.汗出过多可导致亡阳D.汗出过多可导致亡阴E.亡阴不会导致亡阳【答案】E2、在五神脏中,脾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D3、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D4、“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转化C.阴阳的普遍性D.阴阳的规定性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答案】E5、瘕积聚,常见病机是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血两虚D.精气两虚E.气不摄血【答案】A6、某女,40岁。

从小喜食辣椒.花椒.姜蒜等辛辣味食物,近1年来逐渐出现大便秘结,夹带鲜血,便时肛门灼痛,渴等表现,其病因病机是A.饮食不洁,肠胃紊乱B.饮食偏嗜,肠胃积热C.饮食不节,消化不良D.饮食偏嗜,脾胃虚损E.食类偏嗜,营养失衡【答案】B7、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主腐熟水谷B.主受盛化物C.主决断D.贮藏胆汁E.排泄胆汁【答案】C D E9、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足阳明B.足厥阴C.足太阳D.足太阴E.足少阴【答案】A B D E10、人体之精按其部位分,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D11、“阴阳之征兆”指的是A.寒与热B.水与火C.上与下D.内与外E.动与静【答案】B12、正气强弱主要取决的为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答案】E13、某男,42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复习笔记: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最初的涵义指日光的向背)本义:阴气、阳气。

气有阴阳,一物两体。

引申义: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相互对立的两端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气与阴阳的关系: 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一于气阴阳学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阴阳与矛盾相同点:1、同属于哲学范畴 2、皆涉及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同点:(二)阴阳的医学含义(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1. 阴阳的普遍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2.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二字,固以对待言,所指无定性”(1)相互转化性: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2)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3. 阴阳的关联性: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即相关的基础上,才能用阴阳说明之。

(四)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1. 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1. 阴阳对立的含义: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 阴阳对立的意义:用阴阳说明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二)阴阳互根1. 阴阳互根的含义: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以吸阳,阳以煦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自然: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昼夜、清浊、升降……。

人体:脏与腑形与神气与血……生命:生——阴阳互根,阴平阳秘。

死——阴阳离决,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2.阴阳互根的意义(1)阴阳互根是确定事物属性的依据: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2)阴阳互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事物的发展,阴阳二者缺一不可。

“阴阳离决,精气乃竭”(3)阴阳互根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三)阴阳消长1. 阴阳消长的含义:阴阳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运动。

属阴阳的量变、渐变。

阴阳消长的规律: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自然:阴阳的年节律: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多,而阳气少2. 阴阳消长的意义:自然界和人体一切发展变化都包含着阴阳消长的过程。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第一单元模考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第一单元模考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第一单元模考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单选题]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E.人体是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中医学整体观念是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三个面。

2.“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单选题] *A.相互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阴阳的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比例出现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即发生转化。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于治疗的是()? [单选题] *A.阴盛则寒之证B.阴虚则热之证(正确答案)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E.阳损及阴之证答案解析:阴偏衰导致的虚热证,采用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4.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单选题] *A.阳偏胜(正确答案)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胜阳病答案解析:阴阳偏盛:包括阴偏盛和阳偏盛,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盛则热,出现实热证。

5.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木为土之所胜B.木为水之子(正确答案)C.火为土之子D.水为火之所胜E.金为木之所胜答案解析:相克顺序:木→土→水→火→金→木(间隔的为相克关系)相克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胜所不胜关系)。

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木为土之所不胜,木为水之子,火为木之子,水为火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不胜。

6.五行制化的含义是()? [单选题]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相生相克(正确答案)D.相乘相侮E.乘侮制化答案解析:五行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

阴阳亡失-中医助理医师辅导

阴阳亡失-中医助理医师辅导

阴阳亡失-中医助理医师辅导阴阳亡失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现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复习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阴阳亡失,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大量亡失,导致阴阳即将离决、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

它包括亡阴和亡阳两种。

(1)亡阳①概念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阳气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从而导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

②成因多由于急性病中邪气太盛,正不敌邪,以致阳气暴脱;或因为高热、大汗、大吐、大泻,或大出血,以致阳随阴泄而暴脱;或由阳虚发展而成:如素体阳虚,又因劳伤过度,阳气消耗过多;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大量耗散阳气所致。

③病机特点阳气大量脱失,温煦、推动、兴奋、卫外等功能严重衰竭,阴寒内盛。

④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恶寒踡卧、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心悸气喘、舌淡而润、脉微欲绝等严重虚寒的危象。

(2)亡阴①概念机体的阴气大量亡失,阴气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从而导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

②成因多由于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大量煎灼津液或逼迫津液大量外泄,以致阴气严重耗伤;或大吐、大泻,或大出血等,使阴气随之大量丢失;或由阴虚发展而成:如慢性消耗性疾病,使阴气逐渐耗竭所致。

③病机特点阴气大量亡失,凉润、抑制、宁静、内守等功能衰竭,虚热内迫。

④主要临床表现烦燥不安、口渴欲饮、心悸气喘、手足尚温、大汗不止(汗热而粘)、舌红而干、脉数疾无力等躁动、干燥与向外脱逸而不能内守的危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亡阴与亡阳之间的关系①相互影响②相互转化。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考点速记: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考点速记:阴阳学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考点速记:阴阳学说一、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包括)以下二个方面:1. 阴阳属性互相转化(可转化性)2. 阴阳之间无限可分性,复有阴阳:例如: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可分性:1、昼夜分阴阳 2、五脏分阴阳 3、四季分阴阳二、脏腑形体分阴阳心属阳中之阳肺属阳中之阴肝属阴中之阳肾属阴中之阴脾属阴中之至阴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如:有胜、镇之类的就是对立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相互转化如:寒极生热阴阳的交感互藏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互根互用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物极必反浮、数、大、洪、滑为阳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为总则阴阳偏盛----损其有余:1、阴偏盛---寒者热之 2、阳偏盛----热者寒之阴阳偏衰----补其不足:1、阴偏衰---滋阴制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2、阳偏衰---扶阳抑阴----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补水(水为阴) =阴虚=补阴=阳病治阴治什么什么虚益火=补阳(火为阳) =阳虚=补阳= 阴病治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求什么什么虚四、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四、五行的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事物属性五行归类表必考六、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七、五行乘侮五行相乘:过度克制,是相乘。

五行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五行相侮的次序:木侮金(肺),金侮火(心),火侮水(肾),水侮土(脾),土侮木(肝)八、确定治法以相生规律确定治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以相克规律确定治法:抑强扶弱九、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必考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医理论基础辅导:什么是阴阳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中医理论基础辅导:什么是阴阳

阴阳开始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即向日光,阳光充足的地方为阳;背阳光,阳光少的地方为阴。

后来加以引伸,凡是光明、温暖的东西或现象即归于阳;凡是黑暗、寒冷的东西或现象则归于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火为阳,水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轻的上浮的为阳,重的下降的为阴;气为阳,形为阴;动为阳,静为阴。

这样,人们就逐渐认识到各种事物都具有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进而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对立统一观念——阴阳学说。

所以,阴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是自然界矛盾双方的通用代名词。

阴阳既代表具体物质,又泛指一切事物都具有的对立面。

简言之,阴阳就是矛盾。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8)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8)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张元素【答案】A B C D2、关于阴阳亡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亡阳即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B.亡阴即机体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C.汗出过多可导致亡阳D.汗出过多可导致亡阴E.亡阴不会导致亡阳【答案】E3、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有A.胆为六腑之首B.胆与肝相表里C.胆不直接传化水谷D.胆藏精汁E.胆为中空器官【答案】C D E4、按五行生克规律,火之子的所不胜是A.木B.火C.土D.金E.水【答案】A5、饮食失宜,首先损伤的是A.心脾B.肝脾C.肠胃D.脾胃E.脾肾【答案】D6、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有A.扶正用于虚证B.祛邪用于实证C.扶正不留邪D.祛邪不伤正E.辨清主次先后【答案】A B C D E7、饮停于胃肠的病证名是A.悬饮B.痰饮C.溢饮D.支饮E.留饮【答案】B8、“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小肠泌别清浊B.脾运化水液C.肺宣发肃降D.肾阳气化E.肾主水液【答案】A9、致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的邪气是A.风邪B.湿邪C.火(热)邪D.寒邪E.暑邪【答案】B10、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11、阴阳消长的形式包括A.此长彼消B.此消彼长C.此长彼长D.此消彼消E.消长平衡【答案】A B C D12、“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体现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自和【答案】C13、老年人体质的特点是A.脏腑气虚B.稚阴C.稚阳D.气郁E.阴虚【答案】A14、后天之精是A.吸人清气与五脏六腑之精B.吸人清气与水谷精微C.水谷精微与五脏六腑之精D.水谷精微与生殖之精E.生殖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答案】B15、某女,48岁。

经前期头痛,以巅顶为甚,易恼怒。

其病变相关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阳明胃经E.手少阴心经【答案】A16、患者出现四肢浮肿.沉重肿胀,其基本病机是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答案】A17、根据《内经》记载,下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A.如雾B.如露C.如沤D.如气E.如渎【答案】E18、某患者春节期间多次参加宴席,继而出现胃部剧痛,腹胀,呕吐,恶心等表现,其病因最可能是A.过劳B.暴饮暴食C.饮食偏嗜D.饮食不洁E.酒精中毒【答案】B19、某女,38岁。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失调的内容——阴阳亡失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失调的内容——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包括亡阳和亡阴两类。

是机体的阴液或阳⽓突然⼤量地亡失,导致⽣命垂危的⼀种病理状态。

阴精和阳⽓是⼈体⽣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资⽣的对⽴统⼀体,当疾病发展⾄考试,⼤站收集严重阶段时,不仅消耗阴精⽽使之亏竭,⽽且亦可劫夺阳⽓⽽使之衰脱。

故阴阳亡失,实际上即是这两⼤类⽣命物质互根关系的解体,因之,临床上阴精亏竭,可迅即导致阳脱;⽽阳⽓脱失,亦可⽴即导致阴竭。

所以,两者既有区别,⼜有联系。

综上所述,关于亡阴与亡阳病机,有三个问题必须明确:
⼀是亡阳与亡阴都是功能衰竭。

⼆是亡阴、亡阳都与⽓的耗损密切相关。

三是⼤汗不⽌,可使亡阴与亡阳愈来愈恶化。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阴阳在中医治疗上的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阴阳在中医治疗上的应用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药性来看: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从治疗上总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就是治疗的基本出发点。

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

中医常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促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到相对的平衡。

临床上借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临床具体用法:
①阳虚和阴胜则寒,治法:寒者热之(用热药);
②阴虚和阳胜则热,治法:热者寒之(用寒药);
③正气不足,治法:虚者补之;
④邪气偏胜,治法:实者泻之;
⑤阴不足、阳偏亢,治法:滋阴潜阳;
⑥阴阳两者均不足,治法:滋阴助阳(阴阳双补)。

ZDAY135: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发病与病机(二)阴阳失调病机

ZDAY135: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发病与病机(二)阴阳失调病机

ZDAY135: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发病与病机(二)阴阳失调病机阴阳失调,即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

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胜、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

因此,阴阳失调,是中医学的基本病机之一,是人体阴精、阳气等各种生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概括,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知识点:阴阳失调病机,是以阴阳的属性,阴和阳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的理论,来阐释、分析、综合机体一切病理现象的机理。

形成了阴阳偏盛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病机的概念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等主要内容。

阴阳失调的各种病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病情的进退和邪正的盛衰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随时观察和掌握阴阳失调病机的不同变化,方能把握住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

1、阴阳盛衰(1)阴阳偏盛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病邪侵入人体,必从其类,即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盛,阴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阴偏盛。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明确地指出了阳偏胜和阴偏胜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

阴和阳相互制约,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

阳偏盛必然会制阴,导致阴偏衰;阴偏盛也必然会制阳,导致阳偏衰。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①阳偏盛阳偏盛,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阳邪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也可因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其特点,阳偏胜,即出现热象,所以说“阳胜则热”。

如壮热、面红、目赤等等,即是阳偏胜的具体表现。

“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耗伤阴液。

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阴的相对虚和绝对虚两类。

邪客于阳而致阳盛,此时由于阴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亡失,指机体由于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1)亡阳
(1)含义: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导致机体属于阳的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2)成因:多由邪气太盛,正不胜邪,阳气突然性脱失所致,或由素体阳虚,正气不足,疲劳过度或过用汗法,汗出过多,阳随汗泄所致。

(3)表现: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2)亡阴
(1)含义:指阴液突然性大量耗损或丢失,机体属于阴的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2)成因:热邪炽盛或邪热久留而严重伤阴或长期慢性消耗所致。

(3)表现: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面色红或紫,脉数疾等危重证候。

3)亡阴与亡阳的关系亡阴可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亦会导致亡阴,最终“阴阳离决”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