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人教版九年级) (4).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比热容"的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程时,我采用了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热水、冷水、烧杯、温度计、称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始时,我会向学生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并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接着,我会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比热容。

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计算,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程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再次进行教学,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热容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将比热容的知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热力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这堂课程,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回顾
提问: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 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 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回答问题
可以设置情境引入新沿海地区与内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不同?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
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关键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
实验法,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多媒体课件、电加热器、烧杯、水、煤油、温度计、计时器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5)发动机为什么用水箱降温,冬天问什么用水供暖
(6)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阅读提纲,思考、讨论、猜想
(1)~(6)
,比容热是物 质的物理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 状态有关
组织学生自学
制定计 划和 设计实验
实验时取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水和砂子作为研究对象,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前需要考虑到:
教后记
(2).______的物质,温度每______(或____ __)1℃所______(或______)的热量为该物质的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其国际单位是______。
学生根据本节所学习的内容,完成习题
2、总结归纳
由学生归结和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
3、作业:课堂:书后习题
家庭:练习册
板书设计
出示学习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13.3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13.3比热容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13.3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二、比热容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

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

(学生读、讲)三、热量的计算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 4.2×103焦耳的热量。

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

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3《比热容 》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比热容》本节是第13章的第3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等物理量,同时也是关于热量计算的基础。

比热容教学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要重视让学生从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新课标中热量公式是直接给出的,因此通过热量计算加强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与能力】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会利用公式Q=cm∆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得快),两个搅拌器。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进一步思考:如果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 设计实验: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3、如何比较两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保持质量相同,在加热时间(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物体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3节,主要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大于其他物质,因此水常用作冷却剂、取暖剂等。

4. 比热容的应用:根据Q=cmΔt可知,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为什么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4. 讲解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1)教材第13.3节课后习题。

(2)请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知识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3. 水的比热容特点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13.3节课后习题。

2. 请列举一个生活中运用比热容知识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2.利用实验教学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比热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热容的知识。
3.运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使他们在合作中互补知识,共同提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比热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热容知识的理解。
6.注重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巩固重点知识。
7.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讲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性质。
过程:教师列举生活中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如水、砂石、金属等,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性质,如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实例等方式,总结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热水器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尤其是比热容与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
2.比热容计算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公式和数据。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凉爽?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对比热容的概念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三、课堂讲解与讨论
1.教师对比热容的概念进行讲解,强调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差异。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如:为什么海边昼夜温差较小?
3.学生对比热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比热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布置原则:
1.遵循适量性原则,确保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不过度增加学生负担。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讲解:教师对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对比热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3.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第13章第3节,主要讲述了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Q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Δt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热量计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夏季炎热的天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炎热的天气中,海边感觉比内陆凉爽。

2. 概念讲解:介绍比热容的定义,解释比热容的意义。

3. 公式讲解: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给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列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结果。

a. 水的比热容是多少?b. 沙子的比热容是多少?2. 答案:a. 水的比热容约为4.18 J/(g·℃)。

b. 沙子的比热容约为0.83 J/(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案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核心素养通过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概念,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的科学实验素养。

一、教学目标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情分析《比热容》是初中阶段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课题,学生们已具备基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

并能独立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等各个环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2.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工具铁架台、电加热器、水、食用油、温度计、手表(或停表)、烧杯、搅棒、班班通软硬件、多媒体平台五、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小六、教学反思1.“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2.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3.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4.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5.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可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夏天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要凉爽一些?而到了冬天,沿海地区的气温又比内陆地区温暖一些?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3.应用题:请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1)为什么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2)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水泥地面比草地温度更高?
4.探究题:请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分析原因。
(2)取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和冰块,放入相同环境中,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并分析原因。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比热容的单位和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讲解比热容的单位是J/(kg·℃),并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4.比热容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温差的原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给每个小组发放讨论题目,如:
1.比热容的定义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公式中的每个物理量有什么含义?
3.请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为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打下基础。然后,我会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的原因,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比热容,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但对比热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索比热容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物理意义;(2)掌握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并能运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温度变化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能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热容的概念;(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热容的规律;(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自信;(4)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学生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比热容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进程与方法·经过探求,比拟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培育先生的知识迁移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探求性学习活动,培育先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肉体,培育处置效果的才干。

教学重点、难点应把探求不同物质的吸热才干,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外延较深、外延较广,触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先生往往难以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以及运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处置实践效果,那么是先生学习的难点。

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迷信探求等方法展开本节教学,探求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教学用具m教员用:多媒体及课件。

先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应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告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示先生特别留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提出效果:〝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域大呢?〞让先生带着这个效果末尾本节课的学习,并提醒课题。

【阅历探求】一、提出效果 1.从小到大,我们同窗当中有谁协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停止爱休息、孝敬父母的教育〕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要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阅历来支持你的观念。

二、教员引导先生相互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中央可补充完善三、剖析归结、得出结论〔教员板书〕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降低多少有关,水温降低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实验探求】提出效果:是不是只需物体的质量相等、降低的温度相反,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许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能否还跟其他要素有关?猜想与假定:先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能够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 1.教员导引一:教员为同窗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窗们可恣意选择。

初中物理教案比热容

初中物理教案比热容

比热容【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教材在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升高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本节课属于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课题,教材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利用探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是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基础,也是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通过初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科学探究方法,经历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

但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理解不够透彻,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完整的经历探究过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切实的体验到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使其学会从物理的角度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2.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3.通过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根据比热容公式,学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问题引入问题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晌午,有两个小孩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福建莆田砺青中学翁探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 STS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综合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归纳、综合,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具准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质量相等的烧杯各两个、天平、沙子、水六、教学设计科学探究25分钟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

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

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或交流时忽略的问题,如: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你们怎样使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他们组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时间的长短来确定。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设计万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

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

相差大,效果明显,任意选择,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交流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既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使聆听的学生从别人的设计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咼的热水;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P20图2-14实验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4.查比热表:
(1)水的比热是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五节比热容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演示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5.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6.布置作业
回想生活经验
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
练习比热单位的写法பைடு நூலகம்读法
查表
试解释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