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型产学研平台“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和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新型产学研平台“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机制和模式研究

摘要对国内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着重分析宁波市制造装备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同时比较、概括、总结产学研的各种不同模式和特征,为其它联盟单位更为可靠有效运行提供参考、借鉴经验。

关键词创新联盟;机制;模式;问题;建议

0引言

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寻求产学研新型合作发展模式,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抢占经济发展至高点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联盟的出现,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科技创新各要素,即经济资源、人才资源、项目资源,以新的组合方式,运用创新手段,建立新型运行模式,深化科技合作步伐,促进科学技术转移产业化,提升三方综合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体系开放式、信息化、循环型、可持续发展。

1我国目前技术创新联盟的模式与机制现状分析及结构梳理

我国的产学研结合理论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90年代,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逐步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现有的技术创新联盟常见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府大力推动,提供平台,给予启动资金,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各自保持原有体制,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加快科技创新过程,提高科学技术转化效率的联盟模式。此种模式有较强的互补优势,能够结合多重优势资源,实现科技创新。

2)产业主导,产业内部各企业自主结合科技活动和经济活动,依据市场需求,利用先进设备,雄厚资金,开展研究工作,进行产业创新、技术创新。

3)大学和科研机构利用技术优势资源,组建独立经济实体,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转移,在科学技术创新初期简化了创新过程中的多项流程,具备效率高、风险小、整体性强等优势特点。

运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

组合机制。建设初期,联盟成员的组成按照条件进行筛选,满足几个要素:其一联盟成员需要相互信任,信任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其二具备兼容性、互补性,围绕共同目标,利用资源优化整合,高质量、高效率攻克行业内核心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联盟成员相互兼容,优势互补,有利于联盟持续稳定发展。

互动利益风险机制。技术创新联盟必定是由多家单位组成,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科技创新活动,中间不可避免的涉及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问题,公平性原则是

此项联盟运行机制中核心要素,建立统一的分配标准,充分考虑联盟内部不同成员的利益,已达到多方利益共赢的理想局面。

3)多元主体互补更新机制。政府、高校、企业利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联盟组建和运行的过程中,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优势资源,例如政府有行政政策方面的优势,具有权威影响力;高校具备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人力资源;企业具有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多元的主体利用这种优势,采用不同的形式,突破科技创新资源瓶颈,推动知识技术创新跨越发展。

人才培养流动机制。科技人才培养流动系统是提升联盟持续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定期开展人力资源交流,引进、聘请、交换部分科研人员,创新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机制,形成良好创新环境。

开放性机制。联盟系统内部成员资源有效组合促进科技创新,联盟内的企业、高校广泛的与交叉行业、交叉学科的专业人士保持交流,不断的创新机制体系,提升联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以宁波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分析联盟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9月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组成战略合作共同体的宁波市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组建初期采用宁波市科技局搭建平台,高校管理、科研机构、企业参与的“联合型”模式,旨在推进宁波市装备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关键技术突破以及重大产品创新。由于组建时间紧、运行时间短,联盟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盟运行过程中缺乏政策倾斜,具体扶持措施不强。针对技术创新联盟,国家虽已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但政策层面过于宏观,对于配套的科技、金融、税收政策相对较少,基本不提供科技中介信息服务。

2)联盟成员沟通交流较少,开放性不足。虽然联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阶段性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工作,但大多数内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不够密切,双方无法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导致联盟信息缺乏,难以寻求合适的项目切入点,阻碍技术创新进度。

3)综合实力薄弱,人才培养模式滞后。联盟现在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主要以宁波市为主,从研发实力而言可能无法满足本地区特大性生产企业科技研发需求,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人才模式较为单一,基本以通过项目形式,进行培养,缺乏创新。

4)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联盟的科研团体、科研人员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来量化和评价贡献程度,不能形成人尽其才、沟通顺畅、合作有效的创新环境。

3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联盟可持续、生态化发展

1)协助政府制定更有利于联盟发展的倾斜政策,包括对于技术开发、产品创新的研发费用实施税收优惠,在科技计划与项目申报时给予倾斜,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和投入力度。

2)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通过创办联盟网站,建设联盟动态信息联络群,促进信息沟通,知识转移,并且尝试采用报表制度,以月或年为单位定期汇总企业技术难题,一方面通过联盟自身研发机构帮助解决,另一方面无法短时攻克的难题由联盟管理机构发布信息帮助寻找其它有实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助解决。

3)科技中介服务融入联盟运行管理建设工作。政府协助联盟引进有实力的科技服务公司,对联盟的运作进行专业的策划,对联盟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咨询服务。

4)增进联盟内部成员交流互通,创新学生研究培养模式。引入企业中层进高校,开展研究业务能力培养,高校派遣教师进入企业,同时建立新型学生联合培养模式,企业提供科研开发实习岗位,高校通过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企业实习,完成技术攻关初期的基础工作,另则派遣研究生根据需求直接入住企业研发部门,提供研究帮助,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开发双赢。

5)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公司,实现联盟现有规模跨越式发展。技术的创新、成果的转化是需要大量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资资源和科技资源,引进风险投资体系,将顺利突破资源瓶颈,利于联盟迅速提升规模、影响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6)鼓励共建经济实体,科研机构以技术入股,企业以资金设备入股,促进联盟长期稳定合作。通过创新经济实体内部成员的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整体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实现,将有助于联盟建立多元化和协调化优势资源体系,促使联盟技术开发力度增强,产品研发速度加快,获得新专利项目增多,取得客观的经济收益,形成可持续、生态化的联盟运行模式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