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章 贸易保护理论
第一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理论背景
1760年,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工
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产 品物美价廉,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自 由贸易对其较为有利。美国与德国在19世 纪初才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落后于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
英国,英国出口的廉价商品严重威胁着美
四、WTO与幼稚工业保护
WTO运行规则的重要例外:允许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 来保护新生工业,新生工业不受关税约束的限制
P(C)
P* AC (Swiss) AC (China) 0 Qo Q*
Q
五、理论评价
(一)积极意义
(1)将一国参加国际贸易的经济利益进行动态化的分析, 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2)用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单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得失,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的地位; (3)其观点代表了后起国家的经济利益,对落后国家制定 外贸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国家财富=黄金(货币)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 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 人之所失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国家财富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 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 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 sum game)一方得利必定 另一方受损
U.K. 完成 工业革命 U.S. 近代工业 长足发展
德国
自由贸易政策 政治上分裂 经济上落后 农业国 保护关税政策
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提高关税是为了保护贸易,其实这个道理十分简单,假如从一个国家的海岸进口一件东西,每加一元税,就多花一元钱,也就是说,因为进口产品提高价格而使得消费者增加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就会下降。
那么,为了不让消费者减少购买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征收关税,用关税来补偿增加的开支。
”一国在决定是否进口商品时,首先要看它国内的需求状况。
一旦某种商品在该国国内供过于求,则该国政府即便不在贸易方面受到限制,也有可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减少本国人民的福利损失。
保护贸易政策可以用自由贸易理论来解释,即每个国家都愿意出口自己国内短缺的商品,但是在两个国家间,各国政府又都希望出口本国生产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政府的进口限制行动将可能引起其他出口国的报复性反倾销行动,即一个出口国会对另一个出口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如果出口国能够通过反倾销措施占领被进口国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损失,这时出口国就会撤销其进口限制,国内市场将逐渐扩大,国内企业的出口收入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口国的反倾销税额低于国内价格,进口国国内生产企业就会继续增加生产,扩大出口规模;如果反倾销税额高于国内价格,则进口国国内生产企业将暂时放弃出口扩张计划。
从整个世界市场来看,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每个国家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相比较后确定的关税水平总是低于国际价格的,这种价格偏差表明,每个国家都有不公平的贸易政策,这种偏差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倾销。
欧盟之所以采取该贸易政策,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外国商品竞争力的削弱、维持欧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欧盟国内工业部门的就业。
所以欧盟决定建立统一的贸易政策,只对农产品进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而对服务部门和制造业的出口并未实行保护政策。
欧盟实施该贸易政策以来,欧盟出口量大幅度提高,这主要归功于欧盟建立了统一的贸易政策,使得各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
在进口保护的同时,欧盟鼓励进口国国内厂商与欧盟国内企业展开贸易往来,一方面可以提高欧盟国内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欧盟国内工业的生产成本。
保护贸易理论
• 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 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
• 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 长远利益
• 对不同部门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并不是对立的,保护是暂 时的、过渡性的
• (二)局限性
第三节 新重商主义
• 一、理论内容
• 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制的设计和 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 的最佳利用
政府补贴预期收益模拟表
• 1、在双方都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
•
空中客
•
制
造
•
制 造 空中客车 -5
•波
波 音 -5
•音
空中客车100
•
不制造 波 音 0
车 不制造
空中客车 0 波 音100 空中客车 0 波 音0
2、在欧洲空中客车进行补贴的情况下:
•
空中客车
•
制造
不制造
•
制 造 空中客车 5
空中客车 0
第六节 有关贸易保护的其他依据
• 一、促进产业多元化及产业结构转换 • 二、改善贸易条件论 • 三、保护和增加就业论 •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论 • 五、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依据
(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对 外贸易政策不同
•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
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
期这样五个阶段 。
• 1.保护对象
–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 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重 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 门以及技术部门。
2.保护手段
(二)乘数理论
• 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 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 数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 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
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
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代表商品资本制造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
2. 实施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 则有保护的必要。
3. 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肯 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 间的关系。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评价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提出,是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确立了保 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牢固地位,对当前国际贸易决策和 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于购买本国货物。
英国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商主义发展得最为成熟。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观点和内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 途径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 各国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一国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 货币的积累,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 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控制商品出口禁止货币输出。 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第三节 超保护贸易理论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垄断资本已经不能满
足国内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扩张。
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和萧条,自由放任经济信条受到批 判,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盛行,凯恩斯从新古典经济学阵 营中分离出来,对重商主义给予肯定,从而系统地提出他 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理论
区域化和多元化趋势
未来贸易保护的趋势还可能表现在区 域化和多元化方面。一些国家可能会 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来寻求更紧密的经 济合作和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可能导 致全球贸易格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面对未来贸易保护的挑战,国际社会 需要加强合作与政策协调。各国政府 需要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国际组织和 区域合作等途径,加强沟通与协调, 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挑战,推动全 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争议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之争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国际贸易中的 两个基本观点。自由贸易主张国家间 应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让市场力 量决定贸易格局,促进全球资源配置 效率。而贸易保护则主张通过关税、 配额和其他措施来限制进口,以保护 国内产业和就业。
争议焦点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争议主要集中 在如何平衡国家利益和全球福祉。自 由贸易的支持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而贸易保 护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然 而,贸易保护的支持者则强调,自由 贸易可能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导 致失业和收入下降。
详细描述
比较优势保护理论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应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并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实施贸易保护可以增加本国产 业的利润和资本积累,进一步强化其比较优势。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国家利益优先,反对自由贸易原则,主张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来维护本 国产业和就业。
详细描述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一国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与外国成熟产业 竞争。通过关税、配额等贸易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外国竞争压力,为本国幼稚产业提供保护和发展空 间。
比较优势保护理论
6国际贸易学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第6章贸易保护理论自斯密以来的各种自由贸易理论,所揭示出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都是相同的,不管哪种理论模型多么优美和完善,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自由贸易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各国福利,而贸易保护政策却是有害于经济发展的。
世界贸易总的走向是向自由贸易的方向发展,并且任何一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必须不断降低保护程度,这也是属于不争的事实。
但是,各国经济尤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事实表明,贸易自由化是属于一个过程,准确地说在总体保护程度上是一个由高到低的演进过程。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重商主义以来的贸易保护理论(准确地说,重商主义没有完整的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从李斯特等人的研究开始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
而且,在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目前的发达国家,还存在程度不等、侧重点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
本章将对贸易保护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及简评,并为研究贸易保护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贸易保护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来不曾离开一国的贸易实践;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即使是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观念上也没有走向绝对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陈飞翔,1995)。
纵观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可以看出为保护寻求理论依据的努力从来就不曾停止过。
贸易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更加丰富,是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释。
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这一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资本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由于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积聚金银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唯一形态)成为全社会上自国王下至农民所追求的目标。
为此,商人、官员、牧师、学者等许多人提出并倡导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发展对外贸易。
这种思想被称作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重商主义以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匿名出版《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马林斯,法国的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为代表,主张一国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货币的积累,其途径是采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禁止货币外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贸易保护理论
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保护理论旨在通过采取关税、配 额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 争的冲击。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贸易保护理论的起源、 发展及其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适 用性。
研究问题
如何平衡自由贸易与保护国内产 业的关系?贸易保护政策的有效 性如何衡量?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涵盖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主要流派 及其政策主张。
比较优势理论
总结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专注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并出口这些 产品。
详细描述
该理论主张,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均高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某些产品的生 产上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来获得贸易利益。比 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指导着各国在国际市场上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
04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践与影响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
关税措施
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进口 ,保护国内产业。
非关税措施
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 。
出口鼓励措施
提供出口补贴、出口信贷等支 持,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替代政策
通过发展国内产业,减少对进 口的依赖。
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01
贸易保护理论的兴起
要点一
总结词
贸易保护理论在19世纪初开始兴起,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 受外国竞争的损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各国开始重视国内产业的发展。这 一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即各国应 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保护 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损害。代表人物如英国 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美国的亨利·克莱主张通过关税和 其他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内产业。
主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 结论:当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和国内供给弹性较大 且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时,征税可明显改善本 国的贸易条件,使本国福利增加。
• 2、最优关税的说明
最优关税(t*)应该在 W C 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tH) 之间。 A B 当关税达到最优关税时, 本国的福利水平达到最大 化.此时,征税国因贸易 0 t* tH t 条件改善而带来的边际收 益正好等于征税而产生的 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 ? A,B.C三点的含义 来的边际损失.
6.4 Strategic Trade Policy
• 一、理论背景(Background)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新贸易理论”的产 生为基础, 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保护 贸易观点。
• 二、代表人物:Paul· Krugman, Brander& Spencer等 • 三、政策主张(View) • 四、分析(Analysis) • 五、政策有效性评价(Appraisal) • 六、案例学习(Case Study)
结论:运用战略性产业政策可帮助落后者克服市场劣势, 获得战略优势。
Appraisal(1)
• 对战略性贸易与产业政策理论质疑与批评
– 1、 信息不充分问题:极难选择赢家(战略性产
业)并设计合适的政策去培育它们 • 从单一产业来看,无法估计准确的收益矩阵 • 产业不能隔离时,更难获得全面信息
– 政府政策可能使某一个产业获得战略优势,却使得其他 产业处于战略劣势。
政策主张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 条件下,一国政府可借助R&D补贴、生产补贴、 出口补贴、进口征税等政策手段,来改变市 场环境,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 其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利,抢 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使本国企业获 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保护贸易理论.PPT
二、保护关税论的主要论点 • 自由贸易不适合美国的现实 美国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
同类企业进行竞争。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使美国 继续充当欧洲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工业品的销售 市场,国内的制造业却难以得到发展。
• 发展制造业的直接与间接利益。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生产部门 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 到发展,这些发展能够给美国带来利益。
5
汉密尔顿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 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在此 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 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 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6
“我渴望成功,为了成功,可以去冒生 命危险,但是不能牺牲人格。我希望 能发生一场战争,让我展现自己的能 力。”
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 实际情况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美国 建国初期急需发展本国的工业,走工业化 道路,追赶欧洲工业先进国的强烈要求。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 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 时也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 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
——汉密尔顿
7
一、保护关税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英国极力反对,
派军队进行镇压。7年后,美国虽然取 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经济上仍 属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仍 然以农业为主,工业方面仅限于农副 产品加工和手工业的制造,处于十分 落后的水平。
8
当时摆在美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实 行保护关税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 工业;另一条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 续向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出售小麦、 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用以交 换这些国家的工业品,满足国内市场需 求。前者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后者是南部种植园主的要求。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
(一)早期重商主义
❖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 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 有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坦福德等。其主张是强 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绝对禁止贵金属 (金银)输出。
❖ 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是 贵金属,人们在商品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 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
❖ 随着商业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 信贷事业开始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 资产阶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 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 通中的资本却会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 己的金币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 币引回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596页。)
⑺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 ⑻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
❖ 汉密尔顿还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 品的“近期利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 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不能只追求近期利益 而牺牲长远利益。
❖ 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不是全面性的,不是对 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对本国正处于成长过 程中的产业予以保护,并且这个保护还有时 间限制。
三、对保护关税论的评价
❖ 1816年,美国首次以保护关税的名目提高了 制造品的关税;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 措施,将工业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
❖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表现为实现较高的 进口关税水平,鼓励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原 材料的出口,以便为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 比较廉价的原材料。同时鼓励工业技术的发 展,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以增强其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
❖ 李斯特认为,一国得自自由贸易的财富尽管是重要的, 但是终有耗尽的时候,而财富的生产力才是更重要的。
❖ 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商品,短期来看是合算一些,但这样 的结果是本国工业得不到发展,以致长期处于落后和依 附的地位。
国际经济学—保护理论PPT课件
2021/4/8
28
八、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案例:美国钢铁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 自1969年至1990年以及小布什在位期间,美国政府开展了
多起针对钢铁的保护行动; ✓ 钢铁生产商、钢铁工人工会以及“钢铁城”的国会议员; ✓ 1974年,美国钢铁工人有512000人,而到1992年下降为
❖ 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指出,如果本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厂商进入本国市场 设置阻碍,本国厂商在本国市场上获得特权地位,将销售更多的产品, 产量增加;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成本下降,进而市场进一步扩大。相 反,国外厂商:销售减少——产量缩减——成本上升——市场缩小。这 一过程将持续到一个新的多元市场均衡为止。随着本国厂商成本下降和 国外厂商成本的上升,一旦本国厂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便可达到促进 出口的目的。
2021/4/8
19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表6-2
非刺激
进口替代活动 刺激
刺
出激
I
II
口 促
出口促进
保护性出口促进
进
活 动
非 刺
III
IV
激
实际的进口促进
进口替代
2021/4/8
20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1.增加的收益能否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
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 为前提的。
这说明,当福利最大化或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不能全部满足时,尽可能多地满足比较多的
条件不一定能够促进福利的增加,这就是次
优理论的基本原理。
2021/4/8
22
六、次优理论
❖ Meade(1955)提出了次优理论的的直观解释方法。
第六章 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5 (-5)
110 (100)
0 105
0 0
两家都生产,但欧洲亏损
15
3.国内市场失灵论
原理: 外部性
市场失灵
问题: 怎样确定这种社会利益,从而选择对确有 “正外部性”的行业进行保护? 采用什么手段进行保护?
16
国内市场失灵论:经济分析
价格 (万元)
310 300
S
给生产者的补贴
S’
b
d
关税t 世界市场价格
第一节 贸易保护的传统依据
1
1. 保护幼稚工业论
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对新兴工业进行保护,成熟之后再参与国 际竞争。短期虽有代价,但长期有利。
长期获利的三个条件: - 幼稚工业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 保护是短暂、有限的; - 未来的获利应能弥补保护的损失。
问题: - 选择被保护对象问题 - 保护手段问题 - 推迟接受和普及先进技术和知识所造成的损失
问题: ◦ 双方保护信息的准确性 ◦ 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影响
11
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 波音与空客
(1) 自由竞争情况
生 产
波 音 公不 司生
产
生产
-5 0
空中客车
不生产
-5
0
100
100
0
0
波音或空客生产
12
(2) 欧洲政府补贴
空中客车
生 产
波 音 公不 司生
产
生产
5 -5
(-5) 110
问题: 实行保护最终影响出口,少进口省外汇是消极的、 代价昂贵的,引起与入超国的矛盾和纠纷
4
4.保护公平竞争论
主要观点: 针对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
ppt06 贸易保护理论
4
一、关税的种类
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关税可分为: 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关税可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5
二、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 关税的效应: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 配置效率的降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各国间 和各国内的不同成员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 这些效应包括: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 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大国条件结构 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 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ERPj =
V j′ − V j Vj
× 100%
(7.1)
13
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 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 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 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 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 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解: V'j=1000(1+30%)-500=800 Vj=1000-500=500 ERPj=(V‘j-Vj ) /Vj= ( 800-500)/500=60%
10
三、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关税的效应:
图7-3
11
关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 关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 X为出口部门,Y为进口替代部门。自由贸易时国 内相对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价格为Pt,而世界 相对价格仍为Pw。 结果是,生产点由Q移至Qt。 X产出减少,Y产出增加;消费点由C移至Ct,征 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保护贸易理论》课件
4 缺点
难以制定并维持平衡的政策,容易受到各方 利益的压力。
保护贸易形式
关税
对进口商品征收税费,提高进口商品价格。
补贴
国家给予国内产业经济或政策上的支持。
非关税壁垒
除关税外的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如配额、许 可证等。
出口配额
限制国内商品的出口数量,保护国内市场。
保护贸易的影响
国内制造业
保护贸易有助于发展 国内制造业,但可能 导致产业转移。
国际贸易运作
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影 响国际贸易自由化和 合作。
消费者利益
保护贸易可能导致商 品价格上涨,降低消 费者福利。
对等反制措施
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引 发其他国家的对等反 制措施。
保护主义的案例分析
美国 欧盟 中国
实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 推行共同的贸易政策,保护欧盟成员国市场。 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PPT课件
# 保护贸易理论 ## 什么是保护贸易 - 定义 - 原理 - 目的 - 形式
保护贸易理论分类
贸易保护主义
保护国内产业,限制进口, 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贸易自由主义
主张自由贸易,降低或取消 关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中庸主义
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间 取得平衡,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
1 原理
通过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刺激国内经 济增长。
2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奠基人。
3 优点
保护国内就业,防止竞争过度,保护国内工 业发展。
4 缺点
限制市场竞争,提高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 福利。
贸易自由主义
1 原理
《贸易保护理论》课件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就业机会。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
中国贸易保护政策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从重视出口导向发展到注重内外 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应对贸易保护的策略
《贸易保护理论》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深入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包括贸易保护的原因、种类、优点与缺 点,以及贸易保护措施的实践和全球化的挑战。
什么是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指的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 击,以达到维护国内经济利益的目的。
贸易保护的原因及目的
1 保护本国产业
对外依存贸易保护论
对外依存贸易保护论认为贸易保护可以减少对外依存,保护国内经济稳定和 安全。
贸易保护的优点及缺点
1 优点
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2 缺点
导致资源浪费、限制消费者选择和创新发展。
贸易保护措施的种类
1 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非关税壁垒是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2 进口配额及进口许可证
进口配额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进口许可证是对进口商品的许可证明。
3 禁止进口及反倾销
禁止进口限制特定商品的进口,反倾销是对倾销行为进行反制。
贸易保护的影响及实践
贸易保护措施的实践对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都有重大影响,需要权衡利益,并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企业规模经济贸易保护论
企业规模经济贸易保护论认为贸易保护可以帮助本国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 高竞争力,增加就业和国内产出。
国际贸易理论之贸易保护主义
国家层面的应对策略
调整出口结构
通过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度 ,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 的依赖。
推动国内市场发展
通过扩大内需和促进国内市场发展,降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
政治原因
政治因素也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如国内政治派别的 斗争、国际政治关系的紧张等。
02
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与发 展
早期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重商主义
以出口为导向,鼓励本国制造业,限制进口,以 积累大量黄金和白银。
保护关税政策
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本国工业,但易导致贸 易伙伴国的报复性关税。
幼稚工业保护
通过限制外国商品或服务在本国市 场的销售,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
出口促进
通过各种措施鼓励本国商品的出口 ,以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经济原因
贸易保护主义常常源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如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等。
社会原因
社会利益集团和民众的压力也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对进口商品的抵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等。
03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影响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保护国内市场
贸易保护主义通过限制进口,为本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 市场环境,有助于减少外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贸易保护主义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喘息空间,使其有机会进行技术 升级、产业转型,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增加就业机会
贸易保护主义有助于保护国内企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对于劳动 密集型产业而言。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背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各国在开放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跨境流动的不畅以及保护国内产业的需求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制定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全球化、资源跨境流动、国内产业保护、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背景国际贸易保护理论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对那些在起步阶段暂时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给予保护,以促进其成长。
此后,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更为系统的贸易保护思想。
二、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现状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重要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等,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配额、国内市场补贴等。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开始关注国际贸易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和公平贸易等新的贸易保护理念。
三、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作用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对于平衡国际经济利益、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政府可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贸易保护可以帮助幼稚产业在起步阶段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政府支持,从而加速其成长。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等,贸易保护可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源和市场份额,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
四、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实践案例贸易保护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进口钢铁和棉制品征收关税,以保护本国的钢铁和棉纺织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是管理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实施管理贸易后,国际竞争力大为 提高。 然而,发达国家实施管理贸易政策也加剧了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 结构的调整,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程度越高, 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受到发达国家非关 税壁垒的限制就越多,其中劳动密集型的低层 次产品受害最大。 发展中国家应该认清国际管理贸易的大趋势, 主动积极的溶入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研究 和利用管理贸易政策将会增加贸易机会,增强 应付风险的能力。
6.6 管理贸易论
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本国经 济和国家间的经济,而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里的 直接介入,从而使政府对贸易、投资以及企业 决策日益加强控制。——美国经济学家瓦尔德 曼 我国经济学界对管理贸易的认识也有两类 一类认为是“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薛荣久, 1996年) 另一类认为是“协调性的保护贸易”(杨家林, 1991年)
结论: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双头垄断竞争的条 件下,政府采用积极的干预政策可以改变厂商 的竞争行为和结果,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 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并使整个国家获 益。 而且从长远看,如果假定存在规模经济和全部 产业都存在动态的外部经济,那么政府可以对 其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行业进行保护,在该行业 达到最佳规模并拥有与国外竞争对手竞争时的 优势后再转向下一个行业,从而使得本国厂商 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转移垄断租金。 这实际上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
结论: 1. 战略性贸易政策下所保护的行业应是正面临 巨大或潜在的国外竞争的行业,它有着与国外 竞争行业同样高的集中度,而且其生产过程必 须具有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的特征; 2. 政府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它必须是一个尽可能信息完备、决策独 立和干预有力的政府,这样就能提供一种分散 社会风险的机制,纠正市场机制的失衡,增强 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6.3.3 理论简评
凯恩斯实际上主张的是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是为发达国家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而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寻找理论依据的; 他的理论主要是从政策入手,认为实行超保护 贸易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保护国内先进的和发达 的工业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这一政策思想还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化。
6.2.2 理论拓展
围绕着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后的经 济学家从如何确定幼稚产业、为本国失去优势 地位的产业寻求保护依据及论证保护贸易的合 理性等角度出发,对其作出补充和发展。 (1)关于幼稚工业的选择标准。 (2)关于国家利益和生产力。
6.2.3 理论简评
发展了重商主义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 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段 性、动态性; 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建立了贸易保护完整的理 论体系,确立了贸易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 牢固地位; 主张结合一国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保护和促进本国 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 竞争力; 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长远 利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目的为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考虑部门差异; 动静结合,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的影响。
阿明把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可以 分为两类进行分析; 结论: 财富向中心国家积累,贫困向外围国家蔓延。 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以摆 脱对中心国家商业依附、金融依附和技术依附, 就必须加强经济合作,努力实现工业化。
6.4.3 理论简评
“中心——外围”理论的提出是以发展中国家 的利益为基础的,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 贸易体系中存在的发达国家控制和剥削发展中 国家的实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理论和实践 上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交换关系,指责了发达国家自由贸易政策的虚 伪性。 他们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论点 得到了普遍的证实。
6.5.2 理论运用
日本 美国
6.5.3 理论简评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在那些具有成熟 市场经济体制、干预有效的政府、国内产品市 场需求旺盛的发达国家。 对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全、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 行业集中度不高、缺乏企业家才能的发展中国 家来讲,尚不具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现实 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贸易就没有借鉴意义。
6.5.1 理论内容
战略贸易政策的构想基本模式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两个国家各有一个厂商 (寡头),他们均向外界出口某产品,但它们并不 消费该产品,他们都遵循古诺竞争行为模式——每 一个厂商都假设当自己改变产量时,另一个厂商的 产量保持不变。 由于垄断和控制该产业,他们面临给定的需求曲线, 将会把出口限制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因此获取的 利润远高于存在充分竞争情况下的利润(即存在垄 断租金)。 这时,一国政府采取征收关税或对本国厂商进行补 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就可以把垄断租金从国外厂 商转移到国内厂商,从而使本国总福利水平改善。
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日益改善,外围国家的贸 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1、技术进步引致利益分配不均; 2、进口的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需求 收入弹性较大; 3、中心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它们出口初 级产品的需求极不稳定。
普雷维什赞成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在其1950年发表的《拉美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 题》中指出: “由有节制、有选择的保护政策刺激起来的进 口替代,是取得某些合意效果,经济上明智稳 妥的好办法。这种政策有助于纠正发展受外国 约束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中心国家 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外围国 家对来自中心的制成品的收入弹性高,通过保 护而实行的进口替代,可以避免把多余的生产 资源配置到初级产品生产,并将其转向工业生 产,从而抵消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
6讲 第6讲 贸易保护理论
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
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这一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 制度过渡的时期,重商主义。 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西欧各国和美国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德国等国家 主张贸易保护政策。 二十世纪初期,维护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府根据自 己的偏好而对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进行相机抉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贸易保护也在理论和政策上出现 了新的变化。
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只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 只强调刺激需求以缓和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 济危机; 各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而一国的限制进口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 各国之间的相互限制进口及互相报复的贸易战, 会使各个国家都无法扩大出口,使世界贸易量 减少或停滞不前,对各个国家都有害无益; 此外,它是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服务的, 因而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致使南 北矛盾更加尖锐。
6.7 公平贸易论
美国等发达国家强调: 呼吁对等开放市场、平等竞争、双边互惠的公 平贸易立场 当今国际贸易环境中,无障碍自由贸易不再是 一种公平贸易。 其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低工资/劳 动生产率比率与发达国家的高工资/劳动生产率 比率的竞争,造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 量的贸易逆差。 要求政府应加强干预,加强对本国企业的支持 和保护,特别是保护其在传统贸易产品上日益 衰退的国际竞争力。
6.4.2 阿明“中心—外围”论 阿明“中心—外围”
阿明认为,中心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社会形态发 展的必然结果。 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部门分为出口部门、 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和设备部门。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主要由群众消费和设备部门 构成,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力,因而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发展中国家经济则主要由出口部门和奢侈消费 部门构成,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有强 烈的依附倾向,这样就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 系的中心—外围结构。
6.3 新重商主义
6.3.1 理论内容
凯恩斯将重商主义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歧归 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商主义的思想从未假定过有什么自 行调节趋势,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 制的设计和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 体系全部资源的最佳利用; 其次,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学说具有科学成 分。 两类经济学家
6.4 “中心――外围”理论 中心――外围”
6.4.1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论
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 大类。 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经济发展的结 构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分配等方面,这两 类国家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从经济上来讲,中心国家是由以西方七国集团 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的少数发达国家组成的, 外围国家则是由发达国家之外的绝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它们与中心国家之间进行着不 平等的经济贸易往来。 从政治上来讲,中心国家实行帝国主义的霸权 政策,搞乱、搞跨外围国家新生的政权。
6.5 战略性贸易理论
经济学家建立了在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 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它改变了国际经济学家 的思维方式(克鲁格曼,1993年),提出了三 个重要创新: 其一,引入了产业组织,摆脱了完全竞争模式 的束缚; 其二,摆脱了沉溺于迎合要素比例理论但却疏 于考虑其他可选情形的理论与建模形式的“二 维假定”; 其三,突破了人为地区分纯技术的与货币的在 经验上看起来是不可把握甚至于值得怀疑的外 部经济做法。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的不科学性: 1. 他把政治经济学归结为国家经济学,在某种 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 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 他的生产力论可谓是泛生产力论,将包括政 体、公共管理、自由程度、政治保障和法律的 稳定性等社会各种制度,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 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放进生产 力的定义中去。 3. 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按一定部门在经济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把社会历史的发 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而撇开了生产 关系这个根本因素,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形 态变化的真实情况。
战略性贸易政策: 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 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 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 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 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 份额和工业利润。 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 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 自身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