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州一模顾氏家族故事作文题评析及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慎终追远,凝心聚力——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评析及范文
【原题再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

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

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

顾念祖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

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

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2019年广州高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就是“家族故事,时代变迁;家族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题目。

(一)材料信息
第一段:这一段三个信息要特别注意,第一是“今年春节”,点明了时间,也给出了活动的文化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家族团圆是春节的主题,也是最突出的一种家族观念。

第二是“老宅”,点明了地点,也隐含了“老宅”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是概述了事情,是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畅叙亲情。

第二段:概述大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四代同堂”,这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是最幸福的事情。

“都住在老宅”,表明这房人在家乡的坚守。

四代人的工作都跟影像有关,但又各有发展,画像-开照相馆-经营影楼-开发美图软件。

这个家庭有自己的坚守,坚守老宅,坚守影像工作,但是不断与时俱进。

第三段:概述二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四代人的轨迹,参加抗日战争-大庆油田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创业-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表明了这家人跟祖国命运相连,参与到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

第四段:概述三太爷爷一家的状况。

这是一个华侨家庭的发展轨迹,旧金山打拼-开小超市-娶当地姑娘,表明了华侨家庭的艰辛与在侨居国家的融合。

同时引出这次作文的主角:Peter,顾念祖。

他18岁,跟我们高三的同学们大致同龄,他是第一次回国探亲。

他有英文名,也有中文名他没回国中国,但是他还是有中文名。

他的名字意义深远“念祖”。

第五段:概述顾念祖对这次家族聚会的反应。

主要是两种反应,一是把照片传到网上,传什么照片呢?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历次家族团聚的照片,这些照片“诉说着家族的故事”。

二是留言,表达他的感受和体会,主要是温暖、感动、好奇。

材料信息的提取:
大太爷爷一家+坚守老家+在自己工作领域传承技艺并顺潮流而进取;二太爷爷一家+走出故里+在祖国发展洪流中投身时代建设以成就自我成就时代;三太爷爷一家+走出国门+在异国寻求发展却不忘文化不忘故乡。

思考1、
大太爷爷的坚守可以理解,二太爷爷的走出故里是为何?三太爷爷的走出国门又是为何?同学们除了能找到时代原因之外,是否会看到于老二老三而言,大哥在家中陪侍父母,自己可安心远行?这是否也是中国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呢?
思考2、
大太爷爷一家坚守在自己工作领域内传承技艺,是否也是中国家族坚守与传承文化的写照?二太爷爷一家顺应时代潮流投身建设,是否也是中国家族奋斗以成小我、投身时代以成大我的文化写照?三太爷爷一家敢于走出国门寻求另一番天地,是否也是进取奋斗的写照?但无论走多远仍不忘乡根,仍顾念祖宗,这是否也是一种家族文化的写照呢?
思考3、
有千千万万小家发展,方有国家。

这个大家庭发展,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大家不保,
小家必在风雨飘摇之中。

顾家大哥坚守小家奋斗,二哥投身国家建设,是否是中国家族文化小大之思的写照?
本题展示顾家四代的发展变迁,其实也是国家过往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可将视野局限于这一家四代,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时代演变、国家发展。

(二)引导语和写作任务布置
材料之后跟了一段话,主要的功能能就是引导语和写作任务布置:
1.引导语的作用是对上述材料的总结,还有就是对写作方向的引导。

归结起来就是反映两组关系:顾氏家族-中国家族,个人-家族-时代、国家;留言帮助顾念祖理解中国家族文化
2.写作任务的布置与落实
要求写一篇文章,要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就是特别针对“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这个材料的。

目标是“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

”第一次回国的华侨青年,有哪些不理解的中国家族文化?材料里面没有具体的细节,可以合理想象。

写作任务的布置,明确了写作者身份是你自己,写作对象是顾念祖,写作内容要围绕这个大家族的聚会来展开,本题以时代变迁为隐藏背景,以顾氏一族四代的变迁为显性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家族文化,用意不可不谓之深。

写作要求
思考1、
该要求如何落实?形式化&论点化。

形式化:最好以书信体形式写给顾念祖。

论点化:写作论点中最好带有中国家族文化等字眼,这样在内容分析中才能充分体现中国家族文化等内容。

思考2、
这样的要求可否转变一下以助考场快速思考?要求转化:顾念祖不理解中国家族文化的什么?
不理解1:不理解大太爷爷一家为何坚守故土,坚守本职?不理解2:不理解二太爷爷一家为何职业跳动那么大?不理解3:为何远在美国的自己要回国探亲祭祖?念祖是念什么?
(针对这三个不理解予以回答也可以快速形成一篇正确的考场作文)
3信息层次梳理
国弱家贫,当有人守家之故土,传技艺承文化,此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守。

更当有人投身社会洪流,以奋斗进取实现自身价值,以付出拼搏助推时代发展,此中国家族文化之奋斗。

无论行至何处,皆不可忘却家根,皆应时时念祖,刻刻铭记家族文化之坚守、之奋斗。

2考场作文写作思路
45-48分写作模式:[横向关联材料]
论点1:国弱家贫,当有人坚守故土以承文化,坚守本职以传技艺,为他人走出故土创造条件,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守,亦是付出。

(200-300字)论点2:走出故里以应时代,投身建设以顺潮流,成就自我,亦助推国家发展,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奋斗,亦是奉献。

(300-400字)
论点3:走出国门以求发展,身处何方不忘家根,念亲念祖,念血脉之文化,念血髓之根蒂,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铭记,亦是传承。

(200-300字)48-52分写作模式:[纵向关联材料]
论点1:国弱家贫,家族中既要有人坚守,亦要有人外出寻求发展,更要有人果敢投身家国拯救,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定选择。

论点2:国渐强家渐富,家族中既要有人立于本职勇求突破,更要有人投身时代洪流建设家国,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勇于改变。

论点3:国强家富,家族中既要有人于本职顺潮流以求精进而后引领潮流,更要有人于本心舍弃安逸以献时代,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智慧坚守。

论点4:家族之人不曾商议,所选所行所守咸成呼应,助力自身,更助力于国,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成小我更成大我,即汝之“念祖”之诠释。

【题目定性】
总结起来,这是一道“复合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结构形式是复合型的材料组织形式,具有碎片化、大容量的特点。

作文题有具体的写作任务,根据写作任务,分析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考察写作任务完成的效果,就要考察这几个要素:写作者身份意识强不强?写作对象的个性特点把握得好不好?主题内容是否跟中国家族文化相关?有没有达到让“顾念祖”提高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的目标?
【下水作文】
“Peter”可知是“念祖”
——就“家族文化”回应顾念祖
“Peter”,当唤起这个名字,你会马上回应“yes!”是的,这是跟了你18年的一个名字。

“顾念祖”这个名字,应该也是自你出生时,你的父辈就给你起的,只不过,过去你只是“Peter”,在你爸爸和你的中国的亲人心底,你是“顾念祖”。

是的,在顾氏家族里,你不是Peter,只能是“顾念祖”。

你知道吗?“顾念祖”三个字里,“顾”为姓氏,“念”是辈份,“祖”是你的名。

为什么?这里有顾氏家族文化的秘密,也有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神奇。

“念祖”里面,深藏家族文化中的基因密码。

查了你们顾氏家族的辈份排名,发现这句“鼎惠声杨,念终纪远”。

辈份字就是一个家族的基因排序,它昭示着家族传承,表达着家族梦想,比如这个“念终纪远”,显然祖辈希望代代有为,赓续传承。

所以“念”字不仅是一个辈份字,而“念祖”一词所表达的还有弘扬祖德、不忘祖恩之意。

“念祖”里面,还深蕴家族文化发展动力的秘密。

18岁的你,第一次来中国探亲祭祖,带着你的好奇,去探寻每个顾氏家族成员,那都是与你同种同宗的人。

你可以尝试一次“口述史料”调查,比如坚守顾氏家族老宅的大太爷爷一支,从画像到照相,再到美图,你可以从那里看到,一技在身的发展与传承;比如从外地回来的二太爷爷一家,他们的故事里,有抗战救国的铁血豪情,有技术报国铁人传承,有国际护航的自豪骄傲,有创业开放的神奇梦想……,从这些“口述史”里,你一定会看到家族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联。

最重要的是,“念祖”里面,包含着“忠孝”融合的家国情怀。

“追念先祖”是“孝”。

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里,祖爷爷、祖奶奶的眉尖眼角上,可以探寻出家族基因特征;他们的颦蹙展颜里,有着顾氏家族的精神图谱。

从18岁的你往上追溯,有一条绵亘的长河,抒写着一个家族的曲折与美丽。

“感念祖国”是“忠”。

在你曾祖的异国闯荡里,也有着中国近代的动荡与屈辱;在国内各行各业努力奋进的各个长辈身上,也会发现顾氏家族对于国家进步的一种付出与努力……你还会发现,中国大地上的每个姓氏宗族,都有着共同的血脉传承。

“忠孝”之神奇,在于它能使“国”与“家”紧密融合,成为整个民族绵延不绝、复兴强大的文化基因。

念祖,我希望你能通过更多的“寻根之旅”,真正洞察“念祖”的意义,到那时,你所获得人绝不仅仅是“温暖和感动”,你一定会对自己说:曾经我是“Peter”,现在我是“顾念祖”。

(944字)【下水作文点评】
(材料作文的写作如何寻找最佳的切入角度?本文标题给人启示:材料中的“矛盾点”往往就是思维的“爆破点”。

以“Peter”与“念祖”对举,完成对写作脉络的整体布局,以简驭繁,切中肯綮)“Peter”,当唤起这个名字,你会马上回应“yes!”是的,这是跟了你18年的一个名字。

“顾念祖”这个名字,应该也是自你出生时,你的父辈就给你起的,只不过,过去你只是“Peter”,在你爸爸和你的中国的亲人心底,你是“顾念祖”。

(由名切入,与“你”对话,对象感马上体现出来了。

从“Peter”到“顾念祖”的过渡,也是从西方文化到中国文化的过渡,很自然地导入了本文话题——家族文化。

看似轻巧,实则不易,体现作者提炼要点、安排思路的匠心)
是的,在顾氏家族里,你不是Peter,只能是“顾念祖”。

你知道吗?“顾念祖”三个字里,“顾”为姓氏,“念”是辈份,“祖”是你的名。

为什么?这里有顾氏家族文化的秘密,也有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神奇。

(此处布局,先收后放。

由后文逆推,方知“秘密”“神奇”均为精心伏笔。

“收”得紧凑,才能“放”得自如)
“念祖”里面,深藏家族文化中的基因密码。

查了你们顾氏家族的辈份排名,发现这句“鼎惠声杨,念终纪远”。

辈份字就是一个家族的基因排序,它昭示着家族传承,表达着家族梦想,比如这个“念终纪远”,显然祖辈希望代代有为,赓续传承。

所以“念”字不仅是一个辈份字,而“念祖”一词所表达的还有弘扬祖德、不忘祖恩之意。

(承接上文家族文化的秘密,“辈分字”寄寓着家族传承与梦想。

“鼎惠声杨,念终纪远”一句原材料并无出现,算是作者虚构创造,但它的出现显得合情合理。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给材料中的“顾念祖”留
言以帮助他理解家庭文化,实际上这是一种虚拟的、情境交际的写作——有别于基于事实基础的严谨论证——因此可以凭借合情合理的想象将“情境”进一步具体化,以使“交际”过程有所凭借,从而更好完成交际目的。

如果只是空泛地谈“念祖”这个名字,论证的力量势必大为减弱)
“念祖”里面,还深蕴家族文化发展动力的秘密。

18岁的你,第一次来中国探亲祭祖,带着你的好奇,去探寻每个顾氏家族成员,那都是与你同种同宗的人。

你可以尝试一次“口述史料”调查,比如坚守顾氏家族老宅的大太爷爷一支,从画像到照相,再到美图,你可以从那里看到,一技在身的发展与传承;比如从外地回来的二太爷爷一家,他们的故事里,有抗战救国的铁血豪情,有技术报国铁人传承,有国际护航的自豪骄傲,有创业开放的神奇梦想……,从这些“口述史”里,你一定会看到家族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联。

(本段仍然承接家族文化的秘密,但语意再进一层,说到“家族文化发展动力”,历数各代家族成员事迹,实际上是上段“家族传承与梦想”在历史现实中的具体化。

两段由“虚”到“实”,本段再由“事实”到“本质”,即“家族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联”: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最重要的是,“念祖”里面,包含着“忠孝”融合的家国情怀。

“追念先祖”是“孝”。

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里,祖爷爷、祖奶奶的眉尖眼角上,可以探寻出家族基因特征;他们的颦蹙展颜里,有着顾氏家族的精神图谱。

从18岁的你往上追溯,有一条绵亘的长河,抒写着一个家族的曲折与美丽。

“感念祖国”是“忠”。

在你曾祖的异国闯荡里,也有着中国近代的动荡与屈辱;在国内各行各业努力奋进的各个长辈身上,也会发现顾氏家族对于国家进步的一种付出与努力……你还会发现,中国大地上的每个姓氏宗族,都有着共同的血脉传承。

“忠孝”之神奇,在于它能使“国”与“家”紧密融合,成为整个民族绵延不绝、复兴强大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前两段用“承”的方法完成推进,本段则用“转”的方法完成拉升。

由探求“顾氏家族文化的秘密”转向揭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神奇”。

本来这是很大的一个话题,作者却做到了“避虚就实”:一是使用“具象”,刻画“眉尖眼角”“颦蹙展颜”等细节,有了这些生动细节,画面自然就不“虚”了;二是进行“铺陈”,通过祖辈、长辈、其他姓氏的铺陈渲染,气势大为增强,情感自然也不“虚”了。

其实,在情境交际中,这些都是打动人心、增强感染力的常见手段。

只不过,作者在用得更加纯熟自然,让人易于接受)
念祖,我希望你能通过更多的“寻根之旅”,真正洞察“念祖”的意义,到那时,你所获得绝不仅仅是“温暖和感动”,你一定会对自己说:曾经我是“Peter”,现在我是“顾念祖”。

(944字)(结句有力,收结全文。

给人的启示是,如果前文能够一以贯之、气脉相连,结尾只要自然收拢,便能做到神收气敛、饱满有力。

相反,如果文意断裂,一味在结尾用力,是无法取得如此效果的。

)【总评】
某位老教授曾用“文气很长”来评价一篇好作文,我觉得“文气很长”也正是葛老师此文的一大亮点。

从文章的第一行“题目”到最后一行“结句”,一气呵成,略无阻滞,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但要做到“文气很长”并不容易,因为语言的组织背后是思想的条理。

叶圣陶先生谈写作教学时,特别强调要“想清楚”,使“朦胧的思想”成为“清晰的思想”,使“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成为“有条理有组织完密的语言”。

清晰思考并且清晰表达,这应成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首要之务。

葛老师此作可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训练路径,那就是“一以贯之”。

先学习提炼“一”,找到最有价值的写作点(如本文“念祖”背后的家族文化),然后再学习“贯之”,使全部语段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合乎逻辑地展开(如本文“承”与“转”的写法)。

常言“用字如用兵,攻心如攻城”,“一以贯之”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攻破一点,从而完成“攻心”之目的。

这也是本文让人感觉论证有力的原因所在。

当然,在“文气很长”之外还应追求“文气很盛”,否则语言空洞、情感卑弱,文气再长也没有用。

“文气很盛”涉及到表达的“具体”与“充分”这两个指标。

特别在情景交际的写作中,应努力做到情境更具体可感、表意更加充分淋漓。

在这方面,本文也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前面已有细评,此处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文气很长”偏重思维素养,“文气很盛”偏重语言表达,前者追求清晰连贯之“理”,后者追求具体充分之“情”。

情理兼备,堪为示范,这是我对葛老师这篇作文的总体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