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2440(2018)04-0373-02
乳腺癌发病比较隐匿,发现时40%~50%患者能接受手术,术后部分患者需要行全身化疗。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80%[1-2],骨髓抑制为最常见化疗不良反应。

粒细胞刺激因子能促进粒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增强成熟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促进中性粒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但通常需要连续多日注射。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新型粒细胞刺激因子,一疗程只需要一次给药。

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12月我院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观察PEG-rhG-CSF预防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均为女性,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均为术后第一次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36~66岁,平均4
2.3±2.5岁;对照组年龄38~68岁,平均41.6±2.3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骨转移及心功能障碍,KPS评分>60分,按照乳腺癌临床治疗指南[3]均需要行全身化疗。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采用AC或EC化疗方案(阿霉素60mg/m2或表阿霉素90mg/m2,静脉注射,第1天;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观察组在化疗后48小时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
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石药集团有限公司),100μg/kg。

对照组在化疗结束48小时后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
刺激因子(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μg/kg·d,
直至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白细胞下降时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体温>38.0℃且不能除外感染性
发热时,可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如果给予聚乙二醇
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仍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性发热,体温>38.5℃,则使用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5μg/kg·d,直至白细胞>10×109/L。

1.3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化疗后第3、7、11、15、19天检查血常规,观察两组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1.5×109/L)、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发生率,两组抗生素使用率。

(2)不良反应:如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头晕、发热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防效果粒细胞减少观察组5例(12.5%),对照组13例(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粒细胞缺乏观察组1例(2.5%),对照组6例(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2例(5.0%)使用抗生素,对照组8例(20.0%)使用抗生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观察
缪亚军,张亮,杨莉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226001)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

方法: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对照组在化疗结束后48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直至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结果:观察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2.5%,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50%,抗生素使用率5.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5%、15.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两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疗效肯定,能降低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粒细胞减少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B
2.2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6例(40.0%)出现不良反应,包括骨骼肌肉疼痛6例,乏力5例,头晕2例,发热3例。

对照组也有16例(40.0%)出现不良反应,包括骨骼肌肉疼痛5例,乏力4例,头晕3例,发热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癌症之首,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4]。

40%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需要行全身化疗,AC或EC方案是化疗基本方案,其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

对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20%的化疗方案,需要在化疗后预防性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5]。

传统rhG-CSF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粒系分化,促进成熟中性粒细胞释放入血,但半衰期较短,肾脏排泄比较快,需要每日连续注射,rhG-CSF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停用后会出现短时间白细胞下降,容易引起感染,降低患者化疗的耐受性[6]。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中性水溶性多聚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蛋白质类药物结合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有明显变化,药物不易被酶降解,能长时间维持有效血浓度。

PEG-rhGCSF是在rhG-CSF的N末端连接一个20kd PEG,主要通过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而清除,为非剂量依赖性药物,血浆清除率主要取决于中性粒细胞数量。

PEG-rhGCSF半衰期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15~80h[6-7]。

由于PEG-rhGCSF加入了聚乙二醇,其免疫源性明显降低[8-9],其发生过敏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2.5%,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50%,抗生素使用率5.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2.5%、15.0%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应用PEG-rhGCSF,粒细胞减少及缺乏的发生率较低,因而发生感染机会少,使用抗生素减少,提高了患者化疗耐受性。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乏力、骨骼肌肉酸痛、发热、头晕等,其中骨骼肌肉酸痛发生率较高,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处理。

综上所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临床疗效肯定,能长期维持血白细胞处于较高水平,降低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应用方便,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统伟,王润莲,张敏,等.NE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
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6):646-647.
[2]施亚斌,鹿群先,鹿德志,等.骨髓腔给药靶向治疗急性非
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1):58-60.
[3]江泽飞,许凤锐.乳腺癌精准医学:热潮中的冷思考[J].中
华外科杂志,2017,55(2):90-94.
[4]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 Cancer J Clin,2016,66(2):115-132. [5]苏同义.肿瘤化疗粒细胞减少38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
医学研究,2013,11(2):109.
[6]蔡永明,陈拯民,李铭,等.酶联免疫法研究注射用聚乙二
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药动学[J].中草药,2009,40(8):1267-1270.
[7]Yang BB,Kido A.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pegfilgrastim[J].Clin Pharmacokinet,2011,50(5):295-306.
[8]Holmes FA,Jones SE,O'shaughnessy J,et parable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of once-per-cycle pegfilgrastim and daily injection filgrastim in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a multicenter dose-finding stud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02,13(6):903-909. [9]张钧,邹文艺,戎隆富,等.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的药效学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8,25(5):37-39.
[收稿日期]2018-0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