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德阳2022届高三三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

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

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

文人士大夫历来就有崇尚“闲”的传统,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

”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

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

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

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

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身心讬毫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

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
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

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

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

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
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

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

了解了这些题材,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除了主题、相对固定的模式、类似的象征物之外,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

笔墨是指对毛笔和水墨的运用。

透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不仅能让观者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

一幅画是一个人,一幅画是一个意境。

观者既是在品画,也是在品人;既是在品味别人,也是在品味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观者通过画家营造的山水世界,完成了一次卧游,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远行。

早在唐代,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

千百年来,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在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
世界,从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卧游”是欣赏中国山水画最常用的词语,其最终是要让欣赏者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B. 故宫中三希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讬毫素”就是对“卧游”一词最恰当的注解。

C. 宋元之前的画作,以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为主;明代中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

D. 了解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题材,就能让观者与画家完成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照“是什么——怎么做”的顺序逐层深入地对“卧游”展开论述。

B. 明代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对“闲”从心、身两个角度作出了阐释。

C. 文章以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为例,论述了“斗室”对欣赏山水画的作用。

D. 文章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这增添了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不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幅立轴作品不适合在斗室内欣赏,因为这些作品悬挂的高度、
观者与作品的距离都是有要求的。

B. 中国山水画家往往会选择同类题材,采用相似的手法,营造类似的画面,传达大致相同的含义。

C. 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及画家的审美旨趣都能让欣赏者从面家对毛笔和水墨的运用中判断出来的。

D. 面家从自然界习得画法,通过心裁,让画面传达深远的意境,营造出一个能让欣赏者卧游的山水世界。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最恰当的注解”错,文章第三段原文“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C.“宋元之前的画作”错,文章第四段原文“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

D.“让观者与画家完成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错,原文“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述了‘斗室’对欣赏山水画的作用”错误,文章以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为例是为了直观展示什么是“斗室”。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选择同类题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

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不等于“中国山水画家往往会选择同类题材”。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