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3120122建议课时数:94学分:5
适用专业:中药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
是为学生考取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保管员、中药净选润切员、中药种植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学生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与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知识、技能的衔接灵活、自如。
2.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培养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药用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更多的植物,从而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职业能力。
该课程内容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和检验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基础,结合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炮制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达到识别药用植物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四个项目,即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药用植物器官识别技术(20学时)、药用植物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包括18个任务,总课时为94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联系。
(2)理解植物细胞组成,掌握细胞后含物的各种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保养方法。
(4)理解植物组织类型,掌握各种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类型及其功能。
(5)掌握根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6)掌握茎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7)掌握叶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8)掌握花的组成、类型及其花序类型。
(9)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态特征、类型。
(10)理解植物的命名与分类等级,了解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11)了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异同点。
(12)理解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
(13)理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
(14)掌握被子植物重点科的主要特征(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唇形科、葫芦科、茄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15)掌握被子植物各科常见、常用主要药用植物。
2.能力目标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如淀粉粒、晶体等。
(2)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各种组织形态以及能区分各种组织的类型。
(3)会利用显微操作技术鉴别药材(如粉末透化技术)。
(4)会利用显微镜区分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5)会利用显微镜识别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以及茎的异常构造。
(6)会利用显微镜识别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构造。
(7)能准确说出植物根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8)能准确说出植物茎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9)能准确说出植物叶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10)能准确说出植物花的组成、类型和花序类型。
(11)能准确说出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12)会识别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的入药部位。
(13)能运用科属分类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科、种的检索与鉴定。
(14)能说出重点科的主要特征。
(15)能认识常见、常用药用植物原植物200种,腊叶标本200。
(16)学会药用植物野外采集方法及腊叶标本制作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养成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树立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意识。
(2)养成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
(3)具有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职业素养。
(4)具有探索、创新、创优意识。
(5)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养成学生审美意识。
(7)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具有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项目一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
4
5
项目二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技术(20学时)
6
7
项目三药用植物的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
8
9
项目四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
10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性质,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该课程的性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学-认”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边学习,边识别,边总结,边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由于该课程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多认识药用植物,光靠课堂教学的课时是大大不够的。
因此,宜经常开放各类实训场所,并且校园植物实行挂牌,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的接触到药用植物,为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包括期末理论成绩(40%)、试验技能成绩(20%)与识别标本技能成绩(40%)三部分。
1.期末理论成绩
期末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内容为全部项目。
地点为教室,时间为12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2.试验技能成绩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课考勤、实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地点为药用植物实训室,时间为45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3.识别标本技能成绩
野外实习结束时,考核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的能力。
内容为项目五和项目六。
地点为标本室与教室,时间为每人标本考核30分钟,标本制作3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三)教学基本条件
1.专业教师配备
(1)教师数量:配1名专职实验员。
(2)教学资格:中药、生药学、中药资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中药种植、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以上专业职称。
(3)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药用植物相关知识背景,并且能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具有从事中药栽培、中药资源普查等的相关的工作经历,熟悉《高等植物图鉴》等相关本草著作。
2.实训装备配置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验设备配置方面建议要具备一次性容纳25人的显微实训室,高清晰度的显微镜2间或者50人的显微互动实训室;同时校内植物园至少具备200科,400种常见中药材,以及校内温室具有100种中药材栽培的条件;并具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
具体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实一体化功能。
具体实验实训室设备配置见下表。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
1.教材选用
(1)可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
(2)根据该课标的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地整合。
2.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而又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
因此可根据教学条件编写校本教材《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讲义》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三本教材,作为实验实训配套教材,以利于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建立药用植物产学研实训基地
连云港云台山植被繁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校历年来进行野外教学实习的地方。
与云台山各个管理处进行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基地将有利于本地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校企对接的重要模式。
学校将利用自身资源,为服务社会,以及与企业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
2.药用植物园的合理开发利用
我校校区占地近500亩,校园按照处处药化紧扣中医药文化设计,使其校园就是一个大的药用植物园。
另建设的多功能温室占地近1200m2,栽种温室药用植物如诃子、广藿香、肉桂等近100种,校园内药用植物分布广泛,如忍冬、牡丹、芍药、丹参、益母草等。
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鉴定、挂牌后,进行彩色图谱采集并彩版印刷发给相关专业学生人手一册,届时学生将不受时间、空间随时随地进行药用植物识别。
3.中医药博物馆的有效性开放与利用
我校中医药博物馆面积达2000 m2,馆内收藏了中药材标本2000余份,如珍稀的虎骨、羚羊角、灵芝等、中药浸制标本300多种、腊叶标本1万多份,分属100多科、珍稀鸟类标本50多件以及海洋类标本40余件。
中医药博物馆应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并组建兴趣小组参与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不仅增长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管理水平。
4.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有效利用
选择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显微切片制作和粉末透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显微与粉末鉴定水平。
5.利用大量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理实
一体化教学,使药用植物分类中的抽象名词、概念具体化。
6.教学参考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教学参考书如江苏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促使学由余力的学生扩展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五、其他说明
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变动或适时修改。
(制定人: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