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自由化的条件约束及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电大金融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金融本科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考作业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金融行为学:P1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开展趋势的影响,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P2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比重,此比重趋于递减之中,也就是说,随人们收入的增加,增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局部在减少。

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P2资本边际效率指新增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递减是说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投资的收益在减小4.流动性偏好:人们对现金具有特殊的偏好,是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偏好的理由在于提取现金为了交易,或投机或才防患于未然——慎重。

5.选择性偏差:P5指人们常根据自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6.锚定效应和调整:P5指人们的思维固定于*种方法,然后根据新情况进展调整,但调整对信息的反响是迟钝的。

7.过度反响与反响缺乏:P12是解释投资者行为对新增信息反响程度的两个概念。

投资对收益的过度反响,是股票价格暂时偏离其根本价值的结果;投资者对极端收入的过度反响,是因为投资者不能认识到极端收入回复到平均水平的围和程度。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当对新信息重视不够时,各种收入为正投资,当过度看重信息时,为负投资。

8.动量效应:P13市场价格的惯性趋势,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对信息反响缺乏够导致的投资行为惯性的结果。

9.魅力股与价值股:P14是LSV使用的两个描述股票特征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过去业绩颇佳。

预计未来业绩也好的股票;后者指业绩相反的股票。

10.DHS模型:P16是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等1998年对于短期动量和长期反转问题提出的一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在分析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响程度时更强调过度自信和有偏差的自我归因。

11.可变性研究:P22行为金融学对可变性的形容主要指利率期限构造的可变性研究和股票市场的可变性研究。

利率市场化的政策与步骤——兼评“金融约束论”

利率市场化的政策与步骤——兼评“金融约束论”
维普资讯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 年第 l 总 6 期 02 期( 6
利 率 市场化 的政 策 与步 骤
— —
兼评 “ 融 约束 论 ” 金
●郭 小燕
( 厦门大学财 政金 融系
福建厦 门 3 10 ) 60 5

要: 在金 融垒球化的浪潮 中, 世界各 国都把利率市场化视为空稿 卣由化的 主要 内客之一 。我 国利 率市场化 应采 政策 步骤
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 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刨 造租金机会 , 并通过租金效应来推动金 融深化与 经济增长 。金融约束 不是 直接补贴 , 也有别 于金 融压抑 , 主要 区别在 于金融 约束要有正 的实 际 其
利率 , 并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一 系列相关 的金融政 策, 而金融压抑则在 负实 际利率 的基础 上来构筑 相关的金融政策; 金融约束增大民阀部门竞争 , 往 往能为民间金融部 门创造租 金, 而金融压 抑则 限 铜民问部 门竞争 , 图从民问金融部 门攫取租金。 力 金融约柬政策主要有: 利率控制和资产替代等 , 其 中利率控 制是 核心。赫尔曼等人认为 , 金融约束 对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机构 的安全经 营, 保证金 融体系的稳定 , 推动 金融深 化 的进程具有极 为重
人, 在此条件下银行业充 分竞争 ;.限铜直接融 2 资, 防止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替代 ; 宏观经济 3 . 环境稳定 , 通货膨胀率较低且 可预测 , 从而确保实
际利率为正 。 但是 , 仔细推敲上述几个条件 , 我们不难发现 其中有不少矛盾之处。条件之一是银行业在限翻 市场准人的条件下充分竞争 , 然而 , 由于限铜市场 准人, 许多中小银行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而先前进 人市场的银行 由于处 于垄 断地位 , 进而失去金融 创新 的动力 , 因此 , 也就谈不 上充分竞争 ; 条件之

利率自由化的条件约束及政策选择

利率自由化的条件约束及政策选择
改革路径 的选择 , 是改革成功进 行的首要条件。因而, 面对金融全球化和 国际化 的滚滚浪潮 , 包括 我国在 内的各 国应该从

般 性的最优政策安排和 自身 的约束条件两方面综合考虑来制定利率 自由化 的政策措施 , 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 行。 【 键 词 】 利率 自由化; 关 最优政策 ; 路径选择 【 中图分类号 】 82 【 F 3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 0426 (070—030 10 —7820 )309—2 进的最重要 的初始 条件 。当通货膨胀率高且变化 不定时 , 银行 和企业 的经营环境将极 大地恶化 ,破产 的可 能性 也不断增加 ; 宏观经济不稳定还将 引致系统风险 , 银行和企业也不能通过资 产组合来 避免这种风险 。 并且 , 急剧波动 的物价水平 , 还可 能激 发各种矛盾 , 使得改革夭折 。 当存在财政赤字时 , 而 政府往往会 通过 对金 融部 门的税收制度 和信 贷干预来弥补这些赤字 , 从而 损 害到银行 的资本积 累能力 , 加剧银 行 的脆 弱性 , 变相 回到金 融压制状 态。此外 , 法定 准备金制度 、 指导性 的信贷计划 、 对利 息征 税 以及对 金融交 易征收 印花税等政 策都体 现了对金 融中 介 的歧视 。显 然 , 这些措 施将对金融机构 和金融 市场行为产生 负 向激励 而抑制其 发展 。最后 , 利率 自由化所产生 的高利 率使 得银行追逐利润 的冲动成为可能 , 特别是存在或 明或 暗的存款 保险制度时 , 由高利率所 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 向选择风险 问题 都会特别突出 。若没有 对银 行充分审慎 的监管 , 一家银行 的风 险性 行为所导 致的倒闭将引发系统性 的银 行危 机。 健全 的微 观基础 主要在于 保证存款 银行 的行 为是竞 争的 和利润最 大化的 。银行等金 融机构是利率 自由化 的主体 , 实行 利率 自由化 , 就是解 除对金融 机构 的利率管制 , 由各金融 机构 根据市场利率 和本身 的经营情况来制定存贷款利率 。 所以必须 遵循 最基本 的市场 法则 , 即通 过有序竞 争 , 资金 才能得到最 有 效 的配置 。 因为只有充分的竞争才会产生 出客观的价格 。 以, 所 商业银行 间的公平竞争 , 仅可以避免利率 自由化后银行利用 不 垄断地位来攫取利润 , 还可 以避免利率 的超高调 。同时 , 润最 利 大化的 目标 ,可 以促使银行 在经营过程 中尽可能地理性 抉择 , 避免道德 风险 , 有助于减少信贷风险和提高金融 中介效率。

我国利率自由化的研究

我国利率自由化的研究
可 能 成 为 利 率 的单 方 面 制 定 者 , 只 能是 利 率 的接 受 者 。 而 在 我 国 , 们 通 常将 解 除利 率 管 制 的过 程 称 为 “ 率 市 场 人 利 化 ” 我个 人 认、 , , 为 利率 市 场 化 与 利 率 自由 化 两 者 是 同一 个 含 义 。利 率 市 场化 的具 体 内涵体 现 在 以 下 四个 方 面 : 1 金 融交 易 主 体 享有 利率 决 定 权 。 . 2 利 率 的 数 量 结 构 、 限 结 构 和 风 险 结 构 应 由市 场 自发 . 期 选择 。
Vo. .0 1 No1 4
我 国利率 自由化 的研 究
杨 劲珍
( 北 城建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0 ) 湖 湖 32 5
摘 要 : 文 探 讨 了利 率 自由化 的 概 念 、 利 因素 及 必要 性 , 对 自由化 的 改革 方 向提 出 了若 干 建 议 。 本 不 并
失。
3 同 业拆 借 利 率 或 短 期 国债 利 率 将 成 为 市 场 利 率 的 基 本 .
指针 。
4 是 作 为 资 金 供 给 方 — — 银 行 , 业 化 改 革 也 并 不 到 . 商
位 。经 营观 念 上 的转 变 不 够彻 底 , 内部 管 理 制 度 还 有 待 健 全 。 尤 其 是 商 业 银 行 经 营 本 身 讲 求 的 就 是 “ 性 ” 则 . 现 阶 段 三 原 可
3 是作 为资 金 需 求 方 — —企 业 , 建 立 自主 经 营 、 . 尚未 自
负盈 亏 、 自我 约 束 、 自求 发 展 的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 业 管 理 机 制 企
不规 范 , 业 行 为 未 完 全 市 场 化 , 算 软 约束 , 利率 f 其 是 贷 企 预 对 尤 款 利 率) 号 反 应 不 敏 感 , 之部 分 企 业 信 用 观 念 淡 薄 ,三 角 信 加 “ 债 ” 重 , 济 合 同 和 信 贷 约 束 淡 化 , 利 率 的 约 束 性 几 乎 丧 严 经 使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是麦金农和肖金融发展理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中国学者从中国自身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利率市场化问题的内涵、动因、条件、影响、障碍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模式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

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及应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

出台了一系列如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

截至2004年10月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这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而存贷款利率虽然实现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较大范围的浮动,但由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批准的利率决定的计划机制基本未变。

另外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约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健全,过快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损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快改革,塑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现存问题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对金融活动有较多的需求;较完善的金融系统能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与利率自由化相关

与利率自由化相关
利率决定理论以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为基础,并依据经 济现实和理论的发展,修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缺陷,形成了以可 贷资金为中心概念,以流量分析为主要线索的新的理论体系。其 主要代表为罗勃逊和瑞典学派的奥林。 可贷资金论者认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其前提虽然是科学的, 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将利率的决定因素仅局限于实物市场, 认为利率的形成和高低与货币无关,这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经 济发展的现实。因为它们忽视了经济中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 以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窑藏与反窑藏的现象。研究利率若不考虑 货币数量与窑藏这两个因素,肯定是不全面的。储蓄和银行体系 所创造的货币量的增减及窑藏货币量的变化组成了可贷资金的供 给和需求。利率同时决定于储蓄与投资及货币的数量与货币窑藏 的数量相等之时。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现代相当流行的一种利率决定理论。这 一理论形成之后,逐渐取代了古典利率理论的地位。 综上所述, 在利率理论史中,利率决定理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在历经数 世纪发展之后,“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逐渐成 为利率决定理论的两大主流,分庭抗衡,各领风骚。具体来说, 这两个利率学说无论在理论基础、分析的变量、期间选择和政策 结论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别。



价格自由化,是指政府解除对利率和金融机构收取 的各种费率的管制,允许金融机构根据其经营策略、 资金供求的松紧、客户的信誉及条件等方面自主订 定收付的利息及费用。 金融商品自由化,是指政府解除对金融机构开 办新种类金融工具和业务的管制,允许金融机构根 据客户的要求发明各种新的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机 构业务经营多样化。 参加者自由化,是指放宽或解除对银行和其他 企业类型金融机构之间业务方面的限制,解除银行 在设臵分支机构上的地区性的限制。放松各类机构 进入市场的限制,包括允许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 构更方便地进入本国市场以及放宽银行与证券、保 险业间在业务上的隔绝程度。

我国利率自由化问题研究

我国利率自由化问题研究
率 的 自由决定 、 市场 准入 自由化 、 业务 经 营 自由化 等。 而
公 司债 券 占 G DP的 比率也 由 1 8 9 5年 的 45 .%上升 为 1 8 97 年 的 1 .%, 票 市场 的资 本 额 占 G 02 股 NP的 比率 也 由 1 8 90 年 的 69 .%上 升 至 1 8 9 7年 的 2 .%, 表 明金 融市 场得 到 68 这
我国利率 自由化问题研究
刘 琨
( 南京大 学商学 院 , 江苏 南京
20 9 ) 10 3
[ 摘 要 ] 国利 率 自由化 已进入 最后阶段 , 我 目前 只有存贷款利 率仍 受管制 , 这又是利 率 自由化进程 中最难 以完全 实现 但 的。 其他 国家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借鉴 国际经验 , 试图找 出与 自由化改革效 果有 关的经济因素 , 借 以分 析 我 国 的利 率 自由化 , 后得 出结论 。综 合 来 看 , 最 目前 我 国进 一 步 推进 利 率 自由化 改 革 已具 备 大部 分 条 件 , 尚 未 达 到 最 但

了大 发展 , 有利 于推 动经济 的 快速增 长 。 是 韩 国的利 更 但 率 自由化 并 不是 一 帆风 顺 的 , 8 在 0年代 第 二次 利 率 自由 化之 前 , 国 曾在 6 韩 0年代 中期 实行 了一 次调 整 利 率 的政 策 , 由于 经济 条 件 的不 充分 , 一次 利 率 自由化 以失 败 但 第
20 年第 5 08 期 安 徽 电子 信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 .20 o 0 8 5
第7 总第3期) JNO 卷( 8 O A UL R
[ 文章编 号] 6 1 8 2 ( O )5 0 6 — 2 l7 — 0 x 2 80 — 0 5 0 O

利率自由化 银行业务发展趋势

利率自由化  银行业务发展趋势
各通路管理 之负责人
分行经理
分行经理
人员调动频繁, 顾此失彼
… …
人员均有 专属编制
人员专业性及 所属定位不明
-


… 行员在多通路体制中,有各种的升 迁管道作为选择 没有男女之别,唯才是用,降低人 事费用
专业性强及 定位明确
分行经理宛如一国之君,主宰一切 行员以Generalist导向的人事政策, 都以分行经理作为目标 女性行员专门处理单纯的业务
(8):1195元、(13):-156元 其余约165--304元
约-193至-383元
话术* /当月活动提醒
约-8,488元
不须挽卡
客户利率分级
对外公布利率拟共分7级(10.69% ~ 20%)
10.69%
12.69% 14.69% 15.69%
LHT
LHT 及 LLT 年消费12万以上 LLT 年消费12万以上 LMT
外商银行 进入时代
(20年)
自由化 时代
(5年)
强力竞争 的时代
(5年)
台湾银行的市场及利率自由化发展
公营时代
(20年)
1945年(台湾光复)至1964年
外商银行 进入时代
(20年)
1965年至1984年
1964年公布「外国银行设行细则及业务范围」外商银行: 如美国花旗银 行、美国商业银行、泰国盘谷银行、美国运通银行。 外商银行:引进多项货币市场商品及大量外资供国内企业资金周转,并 提供银行新的作业模式。
强力竞争 的时代
(5年)
台湾银行的市场及利率自由化发展
公营时代
(20年)
1945年(台湾光复)至1964年
外商银行 进入时代
(20年)

利率的管制和自由化

利率的管制和自由化

破产旳风险。 利率自由化后利率旳变化和信贷配给旳取消对金融市场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产生了影响。尽管那些长久借款者因为在金融自由化前与银行签订旳借款协议利率是固定旳,而较少受到利率自由化旳影响,但是,他们在短期借款旳市场利率上不得不接受浮动利率,所以,也会遭受利率自由化旳影响。另外,贷款人也会面临一样旳情况:假如他们以短期贷款来为长久固定旳利率贷款提供资金,他们原有旳利润预期会被全部挤压掉。 准租金和信贷配给旳取消,对部分金融中介机构也有影响。因为金融中介机构过去受益于存款利率旳限制,取得准租金,目前他们也有可能不堪利率升高旳重负。利率自由化后,银行能够使用不同利率来看待风险不同旳贷款人。但是,那些看起来旳预期利润经常因为一笔贷款旳损失而化为乌有。利率自由化后,政
在货币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旳利率决定理论有三个,一是古典经济学旳储蓄投资利率决定理论,另一种是凯恩斯旳利率决定理论,再一种是新古典学派旳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旳利率决定理论,能够英国古典学派马歇尔旳“储蓄投资利率论”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旳“借贷资金利率论”为主要代表。他们都以为,实际部门旳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也就是说,当市场上旳储蓄量与投资量相等时所形成旳资金旳价格,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旳高下。在该利率水平下,每个资金需求者都能够如数取得贷款,每个资金供给者都乐意满足全部借款需求。当初储蓄不小于投资时,利率水平升高,促使投资降低,而投资需求旳降低又会造成利率下跌;利率下跌,又将使投资增长,储蓄降低,从而又造成利率旳上升。市场上对资金旳供给和需求旳变化造成利率旳波动,并促使利率逐渐接近均衡水平。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性质是有计划旳商品经济。国家既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又要让微观经济能够自由运营。在此背景下,中国实施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旳利率管理体制。

《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解答: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制,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货币关系的协调及其组织。

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看,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1)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1914年一战爆发之际。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实行固定汇率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国际收支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

(2)布雷顿森林体系。

随着一战的爆发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日益加重,国际金本位制也难以为继,随着进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与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在IMF框架下进行。

(3)牙买加体系。

由于克里芬难题的存在,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崩溃了,从此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也称无体系时代。

在牙买加体系下,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正式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取消黄金官价,黄金非货币化;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地位;增加成员国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数量和限额。

2.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解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尽管各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层出不穷,但国际货币体系仍未回归到一个被各国所普遍接受与遵守的统一规则框架中,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仍为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储备资产的多元化。

从目前主要的储备资产来看,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从近10年的情况来看,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逐渐下降,但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际货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世界经济概论》第7章思考题答案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解答: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体制,是为了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支付结算及其货币关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和机构安排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调节、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货币关系的协调及其组织。

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看,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1)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大约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结束于1914年一战爆发之际。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实行固定汇率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履行国际支付、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的职能;国际收支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

(2)布雷顿森林体系。

随着一战的爆发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日益加重,国际金本位制也难以为继,随着进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在该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与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在IMF框架下进行。

(3)牙买加体系。

由于克里芬难题的存在,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崩溃了,从此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也称无体
1。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最著名的无疑是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了。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内源融资盛行,因此,货币与实质资本是互补的。

提高实际利率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因而有利于促进资本积累。

发展中国家应推行金融自由化的金融改革,取消对利率、外汇和银行的控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

他们认为,取消利率控制后,一方面会提高储蓄率,另一方面高利率将只能使那些资本效率较高的借款人得到借款,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可以说,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自流放任主义思想,相信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

然而,他们只注意到了金融发展中的外生约束,即只看到了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注意到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使金融市场失败的内生约束。

其次,他们的金融发展理论没有研究金融稳定发展的微观基础什么,忽略了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改革与自由化进程中的先导性作用。

最后,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是一揽子的大爆炸式的休克疗法,他们只注意了金融改革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方面的配合,如财政控制与外贸自由化,而忽视了金融改革中金融部门内部应遵循的自由化的顺序和从微观机制上来探讨金融发展问题。

从微观机制上来探讨金融发展和稳定政策丝毫不亚于财政控制和货币控制等宏观方面的稳定政策的重要性。

如果只注重宏观稳定政策,而忽视了金融自由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按照他们的改革思路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

因此,本文从微观机制上研究了金融发展的路径。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首先从金融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遵照帕特里克的思想区分了“需求随尾型”与“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

历史地看,任何一种金融安排的最初出现都是需求尾随型的,但它一经出现,便会很快转为供给引导型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金融组织的出现,它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化的利益,会积极地开拓一些实体经济部门所需要的潜在金融服务。

利率自由化

利率自由化

利率自由化一、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分别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

虽然从概念提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们都认为:经济不发达的根源在于存在着金融抑制。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率水平偏低;另一方面是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随着他们观点的提出,关于利率自由化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金融抑制论金融抑制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提出的,指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金融深化论美国经济学家R.I.麦金农和E.S.肖提出的用金融自由化政策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

金融深化是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二、定义:利率自由化(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是“利率管制”的对称。

国家放松对利率的管制,由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自身资金需求等因素自行决定利率的行为。

这种不受政府控制,由市场决定利率的行为就是利率自由化。

也就是说政府放松了利率管制,由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和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自行决定利率,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不同风险的贷款人。

利率自由化并不是指利率百分之百由市场自由决定利率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Fry(1980)采用累计时间序列回归估计得出结论:在亚洲平均实际利率向均衡的自由利率每上涨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0.5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1989年对34个样本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实际利率国家的投资效率(产出/资本)比负实际利率国家高4倍。

在53个被研究的国家中,20世纪70年代实际利率低于-5%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正实际利率的国家低1.4%。

利率市场化综述

利率市场化综述

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综述2013 年11 月15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明确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顶层设计框架以及全面推进的进程表,推行近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迎来改革里程碑。

在此背景下梳理和评述与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相关的文献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对利率市场化的概念、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逻辑路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提供借鉴。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辨析西方学者在相关英文文献中经常使用“利率自由化”(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而我国文献更习惯使用“利率市场化”(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

沈国兵( 2000) 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利率自由化的初级阶段。

[1]本文认为,利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只是角度不同,无本质区别,利率自由化从放松管制角度出发,而利率市场化从利率决定机制角度出发。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利率自由化”更为准确。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用“利率市场化”更为贴切。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国内相关文献主要从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利率动态调整以及宏观调控三个角度定义。

( 一) 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角度的定义景学成( 1999) 指出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的不同主要源于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利率是由借贷双方确定,即市场资金供求决定,而官方利率是由借贷方之外的机构确定,即经过管理当局决定。

[2]利率市场化后,货币当局不再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金融机构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利率水平。

孙云峰( 2003) 认为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是相对于原来金融抑制而出现的金融深化的体现。

[3]王文平( 2005) 指出交易双方通过市场决定的利率数量和期限结构比货币当局制定的更合理,当市场机制失灵时,需要以合适的形式进行窗口指导。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一、巧借国外经近30年来,金融自由化成了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

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智利、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浪潮。

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仅相同,所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时机、途径和程度及结果也不一样。

但经有关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概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2、改革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改革进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选择渐进改革者成功几率高,而选择激进改革者则多磨难。

3、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选择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进展顺利;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多夭折。

4、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行进速度。

先培育金融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强壮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的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的市场基础就贸然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而告终5、监管体系健全可以弥补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保证改革能平稳进行。

6、超高的正值实际利率水平与深度负利率一样,都不是正常市场运行的均衡利率。

7、金融开放可以推进也可以破坏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现代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一国不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不开放经济已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掌握好开放度。

如把握不当,则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其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

8、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并非发达国家历程的简单翻版,切不可照搬照抄。

9、改革的顺序的安排要讲究规律和技巧。

由于利率市场化只是金融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改革顺序安排问题,利率改革不可超前,当然也不能久拖不改。

10、对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应尽早防范。

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管制已放松,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信贷资金流向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危机;还有如银行如何处理其管制时代积累起来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利率波动频繁、资金流动加速等问题,均应在改革设计时早作考虑,以免日后被动。

利率管理制度

利率管理制度

利率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规范和加强利率管理,确保利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保障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特制定本利率管理制度。

二、管理规定
(一)利率设置
1.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金融机构应对各类贷款和存款的利率进行合理设置,并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调整。

利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风险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

2.金融机构应定期对利率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利率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利率的调整应提前向客户进行通知,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二)利率公示
1.金融机构应在经营场所和官方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贷款和存款的利率信息。

利率信息应包括产品名称、利率水平、利率调整规则等内容。

2.金融机构应确保公示的利率信息准确、及时,客户应方便获取到相关利率信息。

(三)利率执行
1.金融机构应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执行利率。

不得擅自调整利率或将利率设置在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

2.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利率执行与监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利率执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四)利率监管
1.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利率管理的监管,确保利率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2.金融机构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利率检查和审计,提供相关信息和报表。

三、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擅自调整利率、提供虚假利率信息、不执行合同约定利率等情况。

四、附则
本制度由金融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制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

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

学报,2005(2):47-53.
谢谢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
表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制开始以市 场化为取向进行改革。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回顾
(一)利率自由化
年份 1992 利率自由化进程 金融体制开始以市场化为取向进行改革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 银行间证券市场证券回购和债券交易利率自由化
它指的是放宽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 从分业走上混业。 金融机构自由化 ①放宽本国金融机构开业的限制; ②对外开放,允许外资比较自由的进入。
指一国允许其 资本账户中的各种 资本自由流动,即 居民可以自由的进 出国际金融市场进 行投资和筹资,非 居民也可以自由进 出国内金融市场进 行投资和筹资。
一、金融自由化概述
二、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回顾 四、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五、政策及建议
金融市场不完全
(一)提出背景
罗纳德•麦金农; 爱德华•肖
70年代 发展中国家
资本市场严重扭曲
患有政府对金融的 “干预综合症”
金融自由化
(二)内涵
金融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
目前,中国境内的资本账户实行的是 一种“名紧而实松”的管制,即尽管在名 义上对资本账户中的许多子项目仍然保持 较为严格的管制,但在实践中,资本账户 下的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宏观 经济基础还比较脆弱
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是依靠政府主导的投 资推动的,高能耗的增长方式不仅会对整个生态环境 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并且容易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左 右,因而并非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及推进措施摘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

七次利率政策调整,为我国利率体系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在当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初具规模、人们对利率波动敏感性和预期心理不断增强的形势下,无疑已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

因此,探讨和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 引言: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经济主体都不可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换言之,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不由上级银行统一控制,而是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 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利率自由化得以成功推
进的最重要的初始条件。当通货膨胀率高且变化不定时,银行 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极大地恶化,破产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宏观经济不稳定还将引致系统风险,银行和企业也不能通过资 产组合来避免这种风险。并且,急剧波动的物价水平,还可能激 发各种矛盾,使得改革夭折。而当存在财政赤字时,政府往往会 通过对金融部门的税收制度和信贷干预来弥补这些赤字,从而 损害到银行的资本积累能力,加剧银行的脆弱性,变相回到金 融压制状态。此外,法定准备金制度、指导性的信贷计划、对利 息征税以及对金融交易征收印花税等政策都体现了对金融中 介的歧视。显然,这些措施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行为产生 负向激励而抑制其发展。最后,利率自由化所产生的高利率使 得银行追逐利润的冲动成为可能,特别是存在或明或暗的存款 保险制度时,由高利率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问题 都会特别突出。若没有对银行充分审慎的监管,一家银行的风 险性行为所导致的倒闭将引发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健全的微观基础主要在于保证存款银行的行为是竞争的 和利润最大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利率自由化的主体,实行 利率自由化,就是解除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由各金融机构 根据市场利率和本身的经营情况来制定存贷款利率。所以必须 遵循最基本的市场法则,即通过有序竞争,资金才能得到最有 效的配置。因为只有充分的竞争才会产生出客观的价格。所以, 商业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不仅可以避免利率自由化后银行利用 垄断地位来攫取利润,还可以避免利率的超高调。同时,利润最 大化的目标,可以促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地理性抉择, 避免道德风险,有助于减少信贷风险和提高金融中介效率。
利率自由化理论的演进过程表明,成功的利率自由化改革 应该在具备一定的初始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改革方式和 次序,以正确的改革路径进行。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对部分国 家利率改革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在初始条件约束下,各 国成功进行利率自由化改革的政策安排。
一、利率自由化的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是成功进行利率自由化改革的约束条件。综合麦 金农等学者的研究以及过去二十多年的国际经验,利率自由化 的初始条件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和微观基础健全两方面。其 中,前者可以概括为:合理稳定的价格、严格的财政纪律、不存 在对金融中介或明或暗地强制征收歧视性税收的税制以及对 存款货币银行充分审慎的监管。后者主要指存款银行的行为是 利润最大化的和竞争的。
对策研究 《生产力研究》N o.3.2007
利率自由化的条件约束及政策选择
熊 芳 1,2
(1.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证明,初始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改革的方式和次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改革路径的选择,是改革成功进行的首要条件。因而,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滚滚浪潮,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应该从 一般性的最优政策安排和自身的约束条件两方面综合考虑来制定利率自由化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从实践来看,利率自由化的顺序安排取决于各国的实际情 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内部部门的发育状况、金融抑 制的内容以及利率放开后对市场可能形成的冲击及政府对形 式局面掌控的能力等因素。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就是在外贸自 由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完成后,在国内金融机构充分竞争,金 融市场发育良好,以及国内金融监管严格科学的前提下开始利 率自由化改革;并且,由于这些国家实施的金融抑制政策主要 是对存款利率进行限制,因而也相应采取了先放开存款后放开 贷款利率的改革顺序并获得成功。
(一)利率自由化的方式
【收稿日期】2005-11-30 !!!!!【!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选择:理论模型与应用”(2006039024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熊芳(1 976-),女,湖北荆门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武汉大学商学院 2003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问题。
【关 键 词】 利率自由化;最优政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2768(2007)03-0093-02
1973 年,麦金农和肖提出“解除利率管制,消除利率上限” 的金融深化论,成为启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和 利率自由化浪潮的理论支持。但由于理论的不完善和进行改革 的国家的结果并不理想,该理论先后遭到新结构主义、新凯恩 斯主义者和新制度主义者等多方面的批评。1994 年,斯蒂格利 茨等人(1994)[1]在“金融约束论”中指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政府通过对存贷利率的控 制可以在金融部门设立租金,有利于这些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 因而不主张发展中国家立即完全放开利率。随后,W illiam son 和 M aha(r 1998)[2]以 34 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 表明,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 “金融约束”政策并不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1998 年,麦金农 (1998)[3]对其原有理论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出“金融控制论”。他 指出,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不发达、缺乏由中央银行承担最 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解除利率管制后,银行极 易因过度追逐风险贷款而倒闭,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加强对银 行监管的基础上,逐渐地、有序地放开利率管制。此后,W illiam son 和 M ahar及 A rten(W illiam son 和 M ahar,1998;A rten 等,2002)[4]等 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应在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基 础的条件下,采取各项自由化的改革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 "利率自由化的改革方式主要有渐进式和激进式两种。尽管 渐进的改革方式似乎已经得到一致的赞扬,但从国际实践看, 两种方式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对于渐进的改革方式而言, 先放开一部分利率管制,然后逐步扩大放开的程度和比例,这 样做既可缓和利率突然放开对社会经济形成的强烈冲击;又可 为逐渐创造条件、弥补政策设计不足提供时间和机会。但由于 采用的是次优的政策,扭曲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这必然 会导致更多的福利损失;并且在渐进的进程中也可能偏离改革 的预期目标。与此相反的是,激进的改革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 迅速解除一切管制带来的扭曲,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各方面改革 步调不一致,政策效力互相冲突所造成的福利损失。但激进方 式刚性很强,对经济运行的冲击过大,改革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些。
(二)利率自由化的次序 根据次优原则,当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市场扭曲 时,去除部分市场扭曲,并不必然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 所以,经济自由化必须考虑顺序问题。对于利率自由化改革来 说,它既是一国金融自由化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国利率体 系的整体改革。因而,我们既要考虑它在金融自由化中所处的 顺序,也要考虑它本身以什么顺序来进行。对于前者,主流意见 主要围绕资本项目和利率放开应该谁先谁后而展开。认为利率 自由化应该在资本账户开放前进行的一方基于以下理由:资本 账户开放后,汇率和国外物价水平变动将影响国内利率水平的 形成而使改革更为艰难;并且,过早开放资本账户还可能导致 资本流动频繁,从而干扰到一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控 制,不利于创造稳定的改革环境。亚洲论坛根据基于风险分析 的优先顺序策略也指出:与国内的利率自由化相比,资本账户 开放风险更高,因为它包含了国内和国外的系统风险。因此,利 率自由化可以先行一步。但坚持资本账户开放应该在利率自由 化之前进行的一方认为,如果利率先开放,则国内利率水平将 由于自由化而升至高水平,当资本项目自由化后,则会形成资 本的过度流入,造成本国货币升值、货币供应量增大和价格波 动频繁等问题。对于后者,理论一般认为,由于制度建设往往落 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为避免在缺少良好制度环境保障下,短 期内突然降低银行的经济租金和特许经营价值而使银行涉足 过分冒险的业务,同时,也为银行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来开发 与它们管理新风险的能力相适应的盈利机会,利率自由化应该 按照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长期利率到短期利率的顺序来 进行。
二、利率自由化的政策安排
初始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改革的方式和次序,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改革路径的选择,是改革成功进行的首要 条件。但面对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滚滚浪潮,一国不能等待所有 的初始条件齐备后开始改革;并且,利率作为现实经济的内生 变量,如果运用得当,反过来也可促使初始条件的形成。下面, 本文以部分国家为例,研究在现有条件约束下,如何通过正确 的政策安排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小结
大量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利率自由化改革并没 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条件来精心地 选择政策安排。因而,对我国来说,为了确保利率自由化改革能 顺利进行,应该在充分借鉴国外利率自由化改革的经验的同 时,对现有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进行宏观经 济环境和微观运行主体的培育,使其更符合改革要求;另一方 面,依据现有条件制定政策安排,使政策安排在条件约束下能 更符合改革实践的需要。
一国以何种方式进行利率自由化,主要由其所具备的初始 条件决定。如德国和英国,就是在初始条件较为具备的情况下, 以激进的方式实现利率自由化的。作为一个较发达的经济体, 德国和英国总体上对经济管制的程度就不是很高,社会中其他 部门的扭曲现象没有或不严重,只是由于金融部门特有的功能 和天生的脆弱性,才对其实施了管制;再加上这两个国家金融 市场发育较早,其基础结构,如社会货币化程度、金融市场结 构、金融产品品种、规模、交易人员数量、素质、交易的规章条例 等已较发达或完善,对经济的防御能力也较强,因而,迅速放松 管制较易取得成功。相反,在台湾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金融管制要广泛和深入得多,并且金融基础也不发 达,但是面对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也不能等待所有改革条 件都齐备后开始自由化。此种情况下,通过渐进的改革,可以保 持利率动态的相对稳定,有利于行为主体逐渐适应新形势,使 银行能调整其资产组合,企业能改进其经营,政府能不断完备 其新的监管手段,最终实现平稳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