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倻琴
简介: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

朝鲜语称
嘎呀高。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
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
国汉筝制成。

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
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
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
的演奏技巧。

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起源与发展: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

以象十二月之律。

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

......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带着弟子尼文,到了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

真兴王把于勒安置在国原,乃派遣大奈麻注知、阶古、大舍万德等受业于勒门下,以传其业。

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

到了八世纪左右(或更早些时间),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

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

到十九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

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流传的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伽倻琴音乐,有更新的发展,从民间流传,发展为专业人材的培养。

构成: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

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

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

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

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

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

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种类:
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古制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1.古制伽倻琴:琴槽是用独木刳桐制做,不设底板,尾端有羊耳头状的装置,有十二弦(用粗细不等的丝弦),弦柱十二(人字型的雁柱)。

此种伽倻琴到二十世纪初已很少见。

2.散调伽倻琴:它是属于近代的伽倻琴,在形制上有较大的改进,如将尾端羊角木去掉,并将琴体加上栗水底板,有染尾,有十三弦(丝弦)。

主要用于散调音乐。

3.21弦伽倻琴:是现代用的改良伽倻琴。

在形制上把尾端的染尾去掉。

有21弦。

弦有尼龙弦和金属钢丝缠尼龙弦两种;定弦有七声音阶定音法和五声音阶定音法两种。

弹奏方法:
演奏伽倻琴,右手除小指外均用于弹奏,技巧有弹、拔、滚、琶等,泛音特别清澈动听。

左手技巧有按、颤、推、揉等,是
朝鲜族姑娘在弹奏伽倻琴表现伽倻琴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

伽倻琴也可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演奏中一般不转调。

伽倻琴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或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

现代的伽倻琴音乐,继承了散调的风格并发展为以民歌改编的器乐曲,以现代生活题材为素材而创作的器乐曲以及与管弦乐队合作的协奏曲。

如:《道拉吉》(桔梗谣)、《哨所之春》、《沈清专》等等。

伽倻琴弹唱,是朝鲜族传统演唱形式,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器乐与声乐相结合的艺术。

舞台演奏时,十来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将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置于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

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有时还加以长鼓伴奏,尤为亲切感人。

[编辑本段]伽倻琴散调
《散调》:是器乐独奏的形式也是乐曲名称。

它是以说唱音调为基础的。

只用长鼓来伴奏,演奏时间为25-3O分钟。

《伽倻琴散调》音乐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逐渐趋于紧张、到终曲达到最高潮的规律,它的发展速度也是由缓慢逐渐加快的原则为特征。

《伽倻琴散调》的乐章构成如下:
晋阳调18/8慢速
中莫里12/8中速
中中莫里12/8中速稍快
扎紧莫里12/8稍快
挥莫里2/4快速
散调是多乐章组曲,从慢板开始到快板结束,但现代演奏家们喜欢选章演奏,形成一种样式。

流派:
有关伽倻琴的流派,常以地域和名家们的不同风格来划分,音乐主要由散调音乐来划分。

《伽倻琴散调》产生于朝鲜南部地区,后来流传至朝鲜北部和我国延边地区。

由于各地方的语言抑扬不同,音乐也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伽倻琴散调》是技巧性很高的器乐独奏曲,带有即兴性,因此,在演奏时感情的抒发、技术的运用和发挥,尤其是在左手弄弦的密度、速度、强度等技巧的发挥上,产生不同的风格特色,从而形成不同流派。

《伽倻琴散调》有很多流派,但主要有金昌祚流派和沈相健流派。

金昌祚的弟子又分成金竹坡流派、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等,延边伽倻琴主要继承安基玉流派、崔玉三流派等。

伽耶琴是朝鲜族的古老乐器,流行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伽耶琴的外形很像汉族的古筝,它和古筝有着很深的渊源。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500年前后,朝鲜古代国家伽耶国的国王模仿古筝制造了一种弹拨弦鸣乐器,朝鲜族人民把它称为伽耶琴。

伽耶琴流传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古时候,伽耶琴的琴体是用整根的原木刳成的,琴尾呈羊角形,因为没有底板,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

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和改进,朝鲜族人民吸收了其它民族同类乐器的优点,终于创制出民族特点鲜明、性能良好的伽耶琴。

现代伽耶琴提高了音量,音色也更加丰富。

朝鲜族人民对制琴材料的选择上非常讲究,琴的各个部位选择不同的优质木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伽耶琴又有了新的改进。

乐器制作者们相继研制出了18弦伽耶琴和21弦伽耶琴。

特别是后者,不仅加大了共鸣箱,还采用朝鲜族特有的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做琴弦。

这种伽耶琴音响宏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耶琴不仅音色动人,演奏的姿势也非常幽雅。

演奏伽耶琴的时候,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取音,它可以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

伽耶琴的表现力相当丰富,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人们喜悦、愤怒、悲哀等不同的情感,还能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

过去,伽耶琴的演奏者以男性居多,随着这种乐器逐渐成为朝鲜民族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女子弹奏者越来越多。

伽耶琴可以独奏或重奏,主要用于集体弹唱,并在民族乐队中应用。

在朝鲜族有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叫做"伽耶琴弹唱"。

演出的时候,十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将伽耶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放在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优美动听
名族特色:
伽倻琴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是朝鲜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较悠久,早在公元500年左右就已流行在我国东邻——朝鲜半岛的民间了。

它的外形与筝酷肖,相传是古伽倻国嘉实王于勒采汉筝、汉筑(筝、筑都是汉族古老的弹弦乐器)之形制,加上民族特征而制成的。

朝鲜古籍《三国史记》载:“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

……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大概似之。

”伽倻琴又称新罗琴,是新罗乐的主要乐器。

《新罗古记》在谈到它的来历时说:“伽倻国(位于现在的庆尚南、北道)嘉实王见唐之乐器而造之。

王以谓诸国方言各异,声音岂可一哉;乃命乐师省热县人于勒造十二曲。

后于勒以其国将乱,携乐器投新罗真兴王,王受之,安置国原。

”这些文献记载说明,伽倻琴是仿照汉族人民所用的筝而制造的。

公元6世纪时已流行于古代朝鲜新罗国南方的伽倻国,当时新罗国与唐朝有着密切联系。

新罗朝时期(公元7世纪~10世纪)伽倻琴东传日本(日本称其为新罗琴),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现在还存有一张那时制作的伽倻琴。

古代的传统伽倻琴,原有雅乐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之分,琴体均采用桐木制作,是把整
段原木从中纵向对半破开,将其半边掏挖成瓦片状空槽,在“瓦片”凸面张以琴弦,不加底板。

雅乐伽倻琴稍宽大,全长167厘米,琴首宽33厘米;俗乐伽倻琴略窄小,全长152厘米,琴首宽17厘米或21厘米,均张有12条丝弦,一弦一柱,柱可移动。

伽倻琴最大的特点是:在琴尾一端设有羊角状系弦板。

成伣等所编《乐学轨范》(成书于1493年)中载有伽倻琴图,当时的羊角板很大,琴弦固定于系弦板上,系弦所用的丝绳剩余部分,编扎成数束丝绦。

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和改进,并吸取其它民族乐器的优点,伽倻琴增加了底板、形成了共鸣箱,显著地增加了音量和丰富了琴的音色。

现代的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岳山、琴柱和琴弦等构成。

共鸣箱呈扁长方匣形,全长150厘米、首宽22厘米、尾宽26厘米,右为琴首,左为琴尾。

琴框表面蒙以呈拱形的薄木板,下设底板和琴脚,底板上开有三个圆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

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架弦和穿挂琴弦的弦孔,张13条琴弦。

琴柱呈人字形,高6厘米、底宽6.5厘米,柱中钻有小孔用细弦串连,支弦于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弦一柱,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

聪颖的朝鲜族人民,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制琴经验,他们采用质地松软、容易振动的梧桐木制作面板(有的也用长白山生长的鱼鳞松),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弦采用丝弦或钢丝弦。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

延边歌舞团著名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家金震和延吉民族乐器厂合作,制成五声音阶十八弦伽倻琴。

嗣后,中央民族歌舞团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家金力子,又研制成功七声音阶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伽倻琴,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缠钢丝弦,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

演奏时,奏者席地而坐,将琴体横在身前,琴首置于右膝上,琴尾触地。

也可将琴身平置于桌面上。

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弹奏琴柱右侧弦段,左手按抑琴柱左侧弦段。

伽倻琴多按五声音阶定弦,主要用C调或bB调。

十三弦伽倻琴定弦为:f、g、bb、c1、d1、f1、g1、bb1、c2、d2、f2、g2、bb2,最高音弦通过重按,可使发音提高一个小三度。

经过改革,已有按七声音阶定弦的伽倻琴。

十五弦伽倻琴定弦为:g、a、c1、d1、e1、g1、a1、c2、d2、e2、g2、a2、c3、d3、e3。

二十一弦伽倻琴音域G—f2。

现在朝鲜族民间普遍使用的十二弦伽倻琴,也常以七声音阶定弦为:g、a、b、c1、d1、e1、f1、g1、a1、b1、c2、d2。

发音柔和、圆润,音色清雅、悠扬,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右手技巧有两指合弹,单指托、劈、挑、抹、剔、勾、撮等,左手技巧有按、颤、推、揉等,是表现伽倻琴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其中以揉弦(亦称弄弦)最富特色。

伽倻琴也可以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但在演奏中一般不做转调。

伽倻琴富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刚毅、柔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或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谣等音乐作品。

伽倻琴可以独奏或重奏,在专业或业余文艺团体中主要用于集体弹唱,并在民族乐队中应用。

较著名的传统乐曲有:《伽倻琴散调》、《月亮》、《鸟打铃》、《你哩哩》、《桔梗谣》、《丰年乐》等。

伽倻琴弹唱,是朝鲜族民间传统演唱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器乐与声乐相结合的艺术。

在过去,伽倻琴多为男子演奏,而今天,则以女子弹奏者居多。

在延边艺术学校还设有伽倻琴专业,培养演奏人才。

在舞台上表演伽倻琴弹唱时,由五至十名身着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演员坐成一排,将琴的首端置于右膝上,尾端放在地面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

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再加之杖鼓敲击节奏,亲切感人,显示出这一表演形式的巨大艺术魅力。

许多优秀作品,如《纺车抒怨》、《青春放光芒》和崔三明创作的《长白山啊,延边的骄傲》等,深受人民喜爱。

在我国民族音乐的百花园里,伽倻琴弹唱泛着沁人的芳香,她像金达莱一样,优美而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