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撰写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

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毕业)论文不仅在内容上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形式上也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为进一步提高学位(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论文的水准,使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观点、学术研究得到科学、准确地反映,参考我国高校学位(毕业)论文和学报论文编排规范,特制定如下规定。

学位申请者应严格按照本规范撰写。

凡不符合本规范的论文,研究生部将退回作者修改后再做形式审查。

一、学位(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排列顺序与撰写规范
学位(毕业)论文,由封面、扉页、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作者简历、致谢等部分组成,其中带括号部分根据论文类型不同可选。

学位(毕业)论文按以上顺序书写编排。

1、封面(见附件1、
2、3)
1.1学位(毕业)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
1.2学位申请人;
1.3指导教师;
1.4学科专业(专业学位除外):专业名称、专业领域名称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1.5学位类别:按照专业所属门类填写:理学(生态学)、农学(林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林业硕士;
1.6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1.7答辩日期。

博士论文封面见附件1,学术硕士见附件2,专业硕士见附件3。

2、扉页(见附件4、5)
2.1分类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要求填写;
2.2密级:涉密论文,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不需保密的论文不用填写;
2.3单位代码:10086;
2.4学号;
2.5中英文学位(毕业)论文题目;
2.6其余项目同封面1.2~1.7。

博士、学术硕士扉页见附件4,专业硕士见附件5。

3、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见附件6)
4、中文摘要(见附件7)
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结果。

论文摘要须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突出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内容简明扼要,语言精炼,特别注意摘要不能与结论雷同。

结论是对研究主要发现和成果进行的高度概括、抽象总结,结论与摘要区别的举例说明见附件7。

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

硕士论文摘要的字数不能少于1000字,博士论文摘要的字数不能少于2000字,关键词4~6个。

5、英文摘要(见附件8)
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专业、指导教师、摘要内容、关键词。

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中文摘要一致。

6、目录(见附件9、10)
目录最多列至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博士论文可根据论文内容选择附件9中示例1或示例2,硕士论文见附件10。

7、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之后。

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独立成页。

8、符号、缩略词等注释说明,集中列于图表的清单之后,独立成页。

9、引言
在论文正文前。

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0、正文
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研究区域(试验地)概况、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

具体论文结构见附件9、10中的目录结构。

文中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必须采用斜体。

11、参考文献
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标明出处。

所有引用的文献,应按引用的顺序编号排列。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结论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12、附录
凡不宜放在论文正文中,但又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如较为冗长的公式推导、重复性或者辅助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有关说明等,均应放入附录。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

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

13、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河北农业大学名义发表的文章)
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已发表论文复印件,包括刊物封面、目录、版权页和论文全文及被索引的相关证明。

14、作者简历
内容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籍贯、最后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获奖情况等。

学术论文应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函。

罗列作者著作及学术论文应与参考文献所列格式相同。

15、致谢
致谢对象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毕业)论文完成等方面有重要帮助的人员。

二、学位(毕业)论文排版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210 mm×297 mm(A4纸),左侧装订,装订后的尺寸为205 mm×287 mm。

版芯要求(指A4纸):左边距:30 mm,右边距:25 mm,上边距:30 mm,下边距:25 mm,页眉边距:23 mm,页脚边距:18 mm。

2、论文字数要求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一般5~10万字,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一般3万字以上,专业硕士论文2万字以上。

3、封面和扉页
见附件1-5。

4、目录
自动生成目录,格式为:“目录”黑体三号,字符间距为一个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一级目录五号宋体,顶格;二级目录五号宋体,顶格缩进两个字符;三级目录五号宋体宋体,顶格缩进四个字符。

页码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

5、中文摘要
“摘要”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水平居中;内容另起一行,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另起一行,字体为黑体小四号,词条为宋体小四号,词条之间用分号隔开。

6、英文摘要
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论文题目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作者、专业、指导教师字号为10.5pt;“Abstract”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内容字号为12pt;“Key words:”字号为加粗12pt,词条字号为12pt,词条之间用分号隔开。

7、标题
论文一般分三级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居中。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左对齐。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左对齐。

8、正文字体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9、页眉、页脚
均采用五号宋体,从“引言”开始添加页眉。

“引言”、“正文”、“结论”部分奇数页页眉居中为论文题名,偶数页页眉居中为“河北农业大学博(或硕)士学位(毕业)论文”;页眉下横线为单直线,粗度1.5磅;论文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奇数页码居右下侧,偶数页码居左下侧。

10、图(见附件11)
图号按章顺序编号,每章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

图题采用小五号黑体;图例说明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图注采用六号宋体。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若图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如注a,注b,附注写在图的下方。

图的标题、中文文字均要求有对应英文标注。

图形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

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图注居中写于留有相应空白的下方。

图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

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JEPG)形式插入。

11、表(见附件12)
表号按章顺序编号,每章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和简明的标题,如表3-2为第三章第二表。

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内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

表序及标题置于表的上方,若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如注a,注b,附注写在表的下方。

表为三线表,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并采用中英文对照;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字间距。

横排表(图)奇数页码表头在装订一侧、偶数页码表头在开口一侧。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12、公式、方程式和反应式(见附件13)
公式用公式编辑器书写。

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

一般居中或左空3或4格起行,短式者可两三式并列,尾首留空格。

13、量和单位(见附件13)
应严格执行我国1984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

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毕业)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

14.1 期刊文献编排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
[1]傅荣昭,邵鹏柱,高文远,等.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J]. 生物工程进展,1998,18(4):14~17.
[2]Nadkarni M A,Nair C K K,Glannoplitis G N,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J]. Genere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1992,38(1):23~28.
14.2 专著、论文集、学位(毕业)论文、报告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如:
[3]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14.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468-471.
14.4 专利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7]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14.5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河北省水资源危机和对策[N]. 河北日报,1997-03-19(5).
14.6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9]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p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4.7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0]GB/T 16159 –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三、学位(毕业)论文装订顺序
(1)论文封皮
(2)扉页
(3)独创性声明
(4)中文摘要
(5)英文摘要
(6)目录
(7)正文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作者简介
(12)致谢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张三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农/理学博士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张三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农/理学硕士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张三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位名称:林业硕士
研究领域:不区分研究方向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
分类号:单位代码: 10086 密级:公开学号: 2015086
中文题目
英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张三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农/理学博/硕士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
分类号:单位代码: 10086 密级:公开学号: 2015086
中文题目
英文题目
学位申请人:张三
指导教师:李四教授
学位名称:林业硕士
研究领域:不区分研究方向
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答辩日期:二〇一六年五月八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河北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电话:
通讯地址:邮编:
附件7
摘 要
酶活性、大量元素84 %、83 %,嫁接当年新梢生长量分别为94.2 cm 与93.5 cm ,新梢基径分别为2.4 cm 与2.5 cm ,平均发枝量分别为1.67 与1.89,均无显著差异;以方块形芽接在核桃楸砧木与核桃砧木上嫁接“绿岭”的成活率分别为88 %与90 %,新梢生长量分别为50.5 cm 与54.3 cm ,新梢基径分别为0.91 cm 与0.98 cm ,均无显著差异。

(2)核桃楸砧木“绿岭”核桃的雄花芽和混合花芽膨大期均比核桃砧木的晚5 d ,混合花芽开绽期晚6 d ,雄花芽快速伸长期和混合花芽展叶期均晚3 d 。

核桃楸砧木与核桃砧木的“绿岭”萌芽率分别为77.19 %、87.13 %,两者差异极显著;长枝比例分别为54.76 %与74.19 %,中枝比例分别为38.10 %与12.90 %,差异极显著;短枝比例分别为7.14 %与12.90 %,差异显著。

核桃楸砧木“绿岭”核桃叶片的POD 酶活性为19.65 μg·g -1FW ,核桃砧木“绿岭”核桃叶片的 POD 酶活性为15.28 μg·g -1FW ,两者差异极显著。

(3)核桃楸砧木和核桃砧木“绿岭”核桃休眠期的混合花芽芽体中的GA 3含量分别为5.67 μg·g -1和7.52 μg·g -1,差异极显著;花芽膨大期的混合花芽芽体中的 GA 3含量分别为7.07 μg·g -1和8.75 μg·g -1,差异极显著,IAA 含量分别为1.95 μg·g -1、2.26 μg·g -1,差异显著,ABA 含量分别为1.39 μg·g -1和0.73 μg·g -1,差异显著。

开绽期两种砧木“绿岭”核桃 GA 3、IAA 、ABA 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4)核桃楸砧木与核桃砧木“绿岭”核桃叶片N 、P 元素含量的变动趋势相近,均呈先高后低而后稳定的趋势,但在有些时期,两种砧木之间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核桃楸砧木与核桃砧木“绿岭”核桃叶片含K 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核桃楸砧木“绿岭”核桃叶片中含K 量的变化趋势为先高后低并趋于稳定,核桃砧木的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两种砧木“绿岭”核桃新梢组织含N 量年变化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

两种砧木“绿岭”核桃新梢组织含P 量年变化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

两种砧木“绿岭”核桃新梢组织中含K 量年变化均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

……
关键词:核桃;“绿岭”;核桃楸;嫁接;生理特性;坚果品质
内容与格式要求:“摘要”字体为黑体小四号,水平居中;内容另起一行,字体为宋
结论
本研究以太行山深山区的自然分布的核桃楸为试材,以生产上常用的核桃砧木为对照,通过测定植物内源激素、POD酶活性、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大量元素(氮、磷、钾)等多种指标,研究了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核桃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核桃楸作砧木与核桃砧木嫁接“绿岭”的成活率、当年新梢长度、粗度以及发枝量均无显著差异。

(2)核桃楸砧木“绿岭”核桃混合花芽在休眠期 GA3的含量、膨大期 GA3与IAA 的含量均低于核桃砧木,膨大期 ABA含量高于核桃砧木。

(3)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新梢生长量无影响,但降低“绿岭”新梢的长枝、短枝比例,增加中枝比例。

核桃楸砧木“绿岭”叶片中POD 酶活性显著高于核桃砧木。

(4)核桃楸砧木“绿岭”叶片及枝条个别月份N、P、K 含量不同,叶片中K 的年变化趋势稍有差异,其它均与核桃砧木无显著差异。

……
综上所述,与当前生产中常用的核桃砧木相比,核桃楸砧木“绿岭”核桃在某些生理特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品质没有降低。

因此认为,在适宜地区,核桃楸可以作为“绿岭”核桃的砧木加以推广。

注:摘要不能与结论雷同。

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语言简练,陈述客观事实;结论是对研究主要发现和成果进行的高度概括、抽象总结。

附件8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as rootstock on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vling’ J. regia L.
Author: Zhang San
Supervisor: Li Si Professor
Major: Forest Protec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which is a J. regia L.’s close sib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Taihang Mountain. Also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Lvling’walnut planting, Som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vling’ grafted onto Juglans mandshurica distributed in Taihang mountain were studied in this study and that grafted onto Juglans regia L. as control. In this study, endogenous hormones, POD activity, macroelements, etc.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were as below.
(1) The grafting survival rates of ‘Lvling’ by barking graft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rootstock were 84% and 83%, the shoot lengths were 94.2 cm and 93.5 cm, the shoot diameters were 2.4 and 2.5 cm, and the average shoot numbers were 1.67 and 1.89 respectively. All of these items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ootstocks.
(2) Compared to be grafted onto J. regia, the ‘Lvling’ expending periods of male and female flower bud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delayed 5 days, and the open period of female flower bud delayed 6 days. The rapid extension period of male bud and the leafing period of female bud delayed 3 days. Sprouting rates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rootstock were 77.19 % and 87.13 % respectively, and there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long branch rates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rootstocks were 54.76 % and 74.19 %, and those of the medium branch rates were 38.10% and 12.90% respectively. There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ootstocks on the long branch and medium branch rates. The short branch rates of ‘Lvling’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rootstocks were 7.14 % and 12.90 %.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ootstocks. The ‘Lvling’ leaf POD activity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rootstock was 19.65 μg·g-1FW, while onto J. regia rootstock was 15.28 μg·g-1FW, and there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ootstocks.
(3) In dormant period, the GA3contents in female bud tissue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were 5.67 μg·g-1and 7.52 μg·g-1, and there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expending period, the GA3 contents in female bud tissue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were 7.07 μg·g-1 and 8.75 μg·g-1, and there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hile the IAA contents in female bud tissue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were 1.95 μg·g-1and 2.26 μg·g-1, 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ABA contents in female bud tissue of ‘Lvling’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were 1.39μg·g-1 and 0.73 μg·g-1, 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open period of female flower bud period, 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on the GA3, IAA and ABA contents.
(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changing trends of ‘Lvling’ leaf N and P contents (high for early period and low for later period and then stable)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rootstock and J. regia rootstock. However,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some periods. Changing trends of ‘Lvling’ leaf K contents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and J. regia rootstock were different, the changing trend of ‘Lvling’ leaf K contents being grafted onto J. mandshurica rootstock appeared to be high at first and then turn down to stable, while leaf K content being grafted onto J. regia rootstock appeared to rise. The trends of N contents in shoots being grafted onto the two kinds of rootstocks appeared to turn down at first and then turn up. The trends of P content in shoots appeared to turn down and turn up and turn down again. The trends of K content in shoot appeared to turn down and turn up and turn down again. The trends of N content in 1a branches being grafted onto the two kinds of rootstocks appeared to turn down and turn up and turn down again. The trends of P content in 1a branches appeared to turn down and turn up. The trend of K content in 1a branches appeared to turn down all the time.
……
Key words: Juglans regia L.; ‘Lvling’;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Graf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Kernel quality
内容与格式要求: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论文题目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作者、专业、指导教师字号为10.5pt;“Abstract”字号为加粗12pt,水平居中;内容字号为12pt;“Key words:”字号为加粗12pt,词条字号为12pt,词条之间用分号隔开。

附件9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2)
1.1.2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经济林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4)
1.2.2 核桃楸开发利用进展 (5)
1.2.3 核桃坚果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与氨基酸的研究 (6)
……
1.3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7)
1.4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8)
2研究区域概况 (10)
2. 1 地理位置 (10)
2. 2 地形地貌 (11)
……
3 材料与方法 (9)
3.1试验材料 (15)
3.2 研究方法 (16)
3.2.1 野外调查 (16)
3.2.2 室内实验 (17)
3.2.3 数据分析 (17)
……
4 结果与分析 (18)
4.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及当年生长的影响 (18)
4.1.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的影响 (18)
4.1.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长度的影响 (20)
……
4.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的影响 (41)
4.2.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物候期的影响 (41)
4.2.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率的影响 (43)
……
4.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64)
4.3.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N量年变化的影响 (64)
4.3.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P量年变化的影响 (66)
……
……
5 讨论 (89)
5.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及当年生长的影响 (89)
5.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的影响 (90)
5.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91)
……
6 结论 (93)
附录 (9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7)
作者简介 (98)
致谢 (99)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2)
1.1.2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经济林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4)
1.2.2 核桃楸开发利用进展 (5)
1.2.3 核桃坚果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与氨基酸的研究 (6)
……
1.3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7)
1.4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8)
2 研究区域概况 (9)
2.1地理位置 (10)
2.2 地形地貌 (10)
2.3 气候特征 (11)
……
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及当年生长的影响 (12)
3.1材料与方法 (13)
3.1.1试验材料 (13)
3.1.2 研究方法 (14)
……
3.2 结果与分析 (16)
3.2.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的影响 (16)
3.2.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长度的影响 (18)
3.2.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粗度的影响 (20)
……
3.3讨论 (26)
3.3.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的影响 (26)
3.3.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长度的影响 (28)
3.3.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粗度的影响 (30)
……
4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的影响 (43)
4.1材料与方法 (43)
4.1.1试验材料 (43)
4.1.2 研究方法 (44)
……
4.2结果与分析 (56)
4.2.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物候期的影响 (56)
4.2.2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率的影响 (58)
……
4.3讨论 (66)
4.3.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物候期的影响 (66)
4.3.2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率的影响 (68)
……
5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70)
5.1材料与方法 (70)
5.1.1试验材料 (70)
5.1.2 研究方法 (71)
……
5.2结果与分析 (78)
5.2.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N量年变化的影响 (78)
5.2.2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P量年变化的影响 (80)
……
5.3讨论 (88)
5.3.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N量年变化的影响 (88)
5.3.2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P量年变化的影响 (90)
……
……
6 结论 (93)
附录 (9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7)
作者简介 (98)
致谢 (99)
附件10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2)
1.1.2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经济林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4)
1.2.2 核桃楸开发利用进展 (5)
1.2.3 核桃坚果主要营养成分脂肪酸与氨基酸的研究 (6)
……
1.3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展望 (7)
1.4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8)
2研究区域概况 (10)
2. 1 地理位置 (10)
2. 2 地形地貌 (11)
……
3 材料与方法 (13)
3.1试验材料 (15)
3.2 研究方法 (16)
3.2.1 野外调查 (16)
3.2.2 室内实验 (17)
3.2.3数据分析 (17)
……
4 结果与分析 (18)
4.1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及当年生长的影响 (18)
4.1.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成活的影响 (18)
4.1.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嫁接当年新梢长度的影响 (20)
……
4.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的影响 (21)
4.2.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物候期的影响 (21)
4.2.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萌芽率的影响 (23)
……
4.3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4)
4.3.1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N量年变化的影响 (24)
4.3.2 核桃楸砧木对“绿岭”枝条与叶片P量年变化的影响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