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清操厉冰雪赤手捕长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操厉冰雪,赤手捕长蛇。
”这副邓中夏在北大读书时写在自己宿舍里的对联,充分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和打碎旧世界的勇敢精神。
工运建伟业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
下,邓中夏、何孟雄、李梅羹、罗章龙、朱务善等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从此,邓中夏冲破反动政府的禁令,大量搜集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如饥似渴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邓中夏是成员之一。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邓中夏积极致力于工人运动。
1920年4月,邓中夏带领北大平民教育演讲团到长辛店进行宣传活动。
从此,他经常利用周末来到长辛店工厂,深入工
人群众,了解情况,启发阶级觉悟。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了更好地宣传发动工人,决定在长辛店创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作为工作据点,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
经过邓中夏的努力,1921年元旦,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
刚开始的时候,有工人认为干苦活学文化没用。
邓中夏耐心解释:“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一切”,因此工人的贫穷“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合理”;工人认得字才能不受愚弄欺压。
这才使得工人下班后自觉来学习。
为了让大家明白团结的重要性,他说:“一堆沙子是散的,用石灰和水一掺和,就粘在一起了”“五人团结是只虎,十人团结像条龙,一百人团结起来,就好比一座泰山,推也推不倒,摇也摇不动”。
工人们终于团结起
来,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5月1日,工
人们破天荒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反
对工头,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
长辛店工人运动的兴起,对整个北方
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长辛店成为中国现代工人运动
的一个策源地,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
了大批骨干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工人
运动成为首要革命工作。
在领导工
人运动的斗争中,邓中夏总是战斗
在最前线。
1922年8月,他领导了震
惊中外的长辛店工人大罢工。
接
着,他又参加和指导了1922年10月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以及1923年2
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推动了中
国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1923年4月,邓中夏到上海大学
(简称上大)工作。
上大,是在国共
两党酝酿合作的背景下,由国共两
党合作创办的一所大学,于右任担
任校长。
为克服办学初期的种种困
难,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于右任请共
产党人参与上大的创办。
中国共产
党也希望通过开办学校,宣传马克
思主义理论,争取进步青年,培养革
命人才,积蓄革命力量。
经李大钊
向于右任推荐,邓中夏出任上大总
务长(后改称为校务长),实际主持
学校的行政工作。
在上大工作期间,邓中夏始终
坚持以“传播革命理论,培养建国人
才,推动革命运动”为目标,鲜明提
出上大的办学宗旨:培养能够改变
国家内忧外患的现状、引领和推进
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建国人才。
上
大的师生始终牢记这一宗旨,并为
此而努力奋斗。
在邓中夏等的努力下,上大由
一所并不起眼的弄堂大学迅速发展
成为名家学者齐聚,深为青年学生
仰慕的著名“红色学府”,培养了数
以千计的革命和建设人才,为革命
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使
其获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和
“北有北大,南有上大”的美誉。
时穷节乃现
大革命失败后,邓中夏、李维汉首
先向党中央提议在南昌举行武装起
义。
1930年9月,邓中夏被党中央派往
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
正当他为革命
工作日夜操劳时,不料却被王明撤销一
切职务,并且调回上海听候中央处理。
回到上海后,执行“左”倾错误清操厉冰雪
赤手捕长蛇
墨铃
邓
中
夏
追梦路上的
湖南共产党人
红色记忆54
的中央领导既不尽快对邓中夏作审查结论,也不安排他的工作,还不给他发生活费,使他的生活陷于极大的困境。
这时,他的妻子李英一再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要求照顾他的生活,组织上才同意了她的申请。
这期间,他们夫妇就靠李英每月挣的7元钱(其中每月房租要交3元)来维持生活。
处于困境的邓中夏,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德。
为了让妻子做好工作,他把全部家务都承担起来。
1932年初,邓中夏要求组织安排工作,结果被安置在中共沪东区委宣传部刻钢板、印传单。
作为一名中央委员去干这些事,有人为他打抱不平,而他却认为能为党做点工作就是最大的愉快!他天天按
时上班,工作十分认真。
危难显忠诚
1933年5月15日,邓中夏不幸在
上海法租界被捕。
敌人对他严刑拷
打,但他始终不肯透露党的秘密,后
来,由于叛徒出卖,邓中夏身份暴露。
敌人以为逮捕了邓中夏就可以
在政治上沉重打击共产党。
为了劝
降邓中夏,敌人派来了曾任中共驻
共产国际代表、后叛变革命的余飞。
余飞妄想利用邓中夏受到王明
路线排挤打击的事,挑拨他与党的
关系。
一见面,就别有用心地对邓
中夏说:“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
在却受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的欺
压,我们都为你不平。
中共现在已
经日暮途穷,你这样了不起的政治
家,何必为他们白白牺牲呢?”邓中
夏轻蔑地回答道:“请问,一个害病
已无可救药的人,是否有权利讥笑
那些偶尔伤风感冒的人?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掩盖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也完全能够克服一切缺点与错误。
”
为了让邓中夏屈服,敌人对他使
用了种种酷刑,均以失败告终。
狱
中,邓中夏对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
“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
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
被敌人杀害前,他给党中央留了
一封信,信中深情地写道:“同志们,我
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
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战斗在上海
的工运先锋
夕岩
李
启
汉
追梦路上的
湖南共产党人
李启汉,原名李森,又名志生,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一个贫农家庭。
1920年春,他受毛泽东指点到了上海,在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住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
李启汉经常去老渔阳里2号,也就是《新青年》编辑部,先后认识了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先是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又加入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中心城市。
李启汉和其他同志一道,通过办学校、组织工人游艺会、谈心交流等方式,积极向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群众联合起来,逐步改善自己的各种待遇。
在上海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中部地区,有一家英美烟厂。
烟厂分新厂、老厂两个部分,有8000左右的
工人。
工人们劳动时间长,但工资
却很低,又苦又累,生活很困难。
烟
厂从开设以来,曾举行过多次罢工
斗争,但是都失败了。
1921年7月下旬,老厂区发生了
一件大事。
厂里的洋监工又要克扣
工人们的工资,一些工人情绪激动
找他理论,监工向来蛮横惯了,不但
不加解释,相反对工人进行殴辱。
一时间,群情激奋,老厂的工人们决
定罢工。
新厂的工人们听说了这事
儿,也觉得很气愤,决定进行罢工。
新老两厂8000余工人像潮水般冲出
厂门,全体加入罢工。
工人们情绪
激昂,可是缺乏组织。
当时,来自全
国各地的13位中共早期组织代表,
正汇聚在博文女校为即将召开的一
红
色
记
忆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