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冲击下我国新能源安全战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危机冲击下我国新能源安全战略分

摘要: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人类文明的每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与更替,同时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极
大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与人类使用能源的悠久历史相比,能源安全问题出
现较晚,直到一战、二战时,其重要性才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

随着能源安全问
题的涌现,人类对其认知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从最初仅仅确保战时能源供应的传
统安全范畴逐渐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成为两者紧密的交织。

能源安全已包括
了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以及能源使用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关键词:能源危机;新能源;安全战略
引言
随着在中国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能源安全形势。

我国能源安全除了受到自身需求增加、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制约因素外,还受
到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能源运输通道较脆弱,以及紧张的国际能源博弈等威胁。

从世界范围看,日益紧张的能源供需形势、持续高涨的能源价格、动荡不安的政
治形势,以及能源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正使各国都处于能源危机中。

为妥善
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促进全球能源安全的实现,中国政府提出以“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为核心的新能源安全观。

1构建中国新能源安全观
1.1现实主义视角之下的能源安全观
作为国际关系中历史悠久的主流派别,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
民族国家是主要行为体。

国际体系的性质与国家实力决定了体系中的国家行为。

民族国家力求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追求权力与安全的最大化。

因此,国家间必
然存在冲突,国际制度无法在和平与战争的根本问题上推动合作。

“自助”是实
现民族国家安全的唯一途径,但“自助”往往会导致别国变得不安全,其结果就
是每个国家都处于戒备,形成“囚徒困境”:各国都在增强自身的相对实力,都
怀疑对方的用意与举动,在缺乏世界政府和强制力量的情况下,谁的安全都没有
真正的、根本的保障。

1.2自由主义视角之下的能源安全观
不同于现实主义所强调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间权力斗争与国际体系的自
助特征,自由主义强调的是国际法、国际合作、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作用、经济
互相依存、集体安全、利益和谐等。

以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为代表的新
自由主义主张:第一,国际行为体的多元化特征,国家在国际体系中不再作为支
配地位的角色,非国家行为体直接参与国际政治;第二,在相互依赖普遍存在的
情形之下,武力不再是有效的手段;第三,国际事务的排列问题并非固定不变,
是应情势变化而异。

自由主义者认为对于国际安全而言,制度能帮助国家确定其利益、规范国家
行为,因而有助于国家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

相互依存可减少国际冲突,至少可
减少引发国际冲突的诱因。

相互依赖意味各参与方需付出代价,而国际机制可为
代价提供某种适度保证,各国在其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会接受相应制度安排。


际安全合作是国际政治的一大特色。

2新能源安全观主导下的中国新能源安全战略
2.1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内战略
以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加快发展能耗较少的服
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并将能源效率指标作为确定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量化标准。

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制定《中国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实施节能重点
工程,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改造淘汰。

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效目标评价考核体系。

促进节能政策法制化,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等。

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以多元化、清洁化为能源推进目标。

我国目前虽
已基本形成“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但煤炭在能源消费
总量中仍占据最大份额。

煤炭消费仍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 70%左右,高出世界
平均水平约 42 个百分点。

其中, 80%的煤炭消费量是原煤直接燃烧所产生,由
此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突出,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切实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清洁化目标,是我国社会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2.2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制度
能源储备是指为防范国际市场能源供应中断危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能
源供应安全而进行的能源储存。

根据储备主体的不同,国际能源机构将能源储备
主要划分为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又分为法定储备与商业储备)和机构储备三种。

这三种模式功能各异,相互补充。

只有将三种储备模式有机组合,建立起国家能
源储备体系,才能有效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2.3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际战略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迅速融入世界。

因此,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必定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切联系,成为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我国能源安全,必须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在全球能源安全体系中思考我
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为此,我国在大量进口石油同时,必须主动“走出去”,分
享世界能源资源。

进一步强化与主要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及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
关系,加强能源领域的双边、多边合作。

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实现能源安全的
“双赢”、“多赢”。

2.4积极实施“走出去”的能源战略
当前,国际通行的石油进口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现汇直接购买原油,
二是购买外国油田的股权,从事勘探开发,获得股份油。

购买外国油田开采权能
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提高我国能源安全。

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作为国有
三大石油公司,都积极采取“走出去”发展战略,促进能源供给来源的多元化。

2.5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能源外交
我国力争通过广泛开展的能源外交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具体来说,应采取积极措施在世界范
围内开展一系列的能源外交活动。

在首脑外交方面,我国国家领导人对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几乎每年都进行一
次高层访问,范围之广遍及全球各地,如中东沙特、伊朗等国,非洲的苏丹、利
比亚等国,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等国。

与之形成回应,使得石油生产国也
频频访问我国。

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为我国获得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奠定了坚
实的政治基础。

在双边能源外交方面,中国高度重视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

目前,我国已
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建立起稳定的双边能源合作机制。


与美国、日本建立的一系列能源及经济战略对话机制;与俄罗斯之间建立的中俄
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制度及下设能源分委员会;与哈萨克斯坦建立的中哈合作委员
会等。

3结束语
能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人类文明的每次重大变革都
伴随着能源的改进与更替,同时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极大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对于能源而言,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范畴,而是与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紧密
相连。

随着各国对能源安全概念的不断演化,相应的也促使能源安全观的不断演变,并最终体现在各国实行的能源安全战略中。

中国最为全球能源消费巨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一方
面使得我国与全球能源市场的联系程度日益紧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能源安全提
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的能源安全不仅关乎自身需要,也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具有
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蕊.新能源安全观视野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选择的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16.
[2]许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3]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
2012.
[4]许恩姬.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2.
[5]潘翔.能源危机冲击下的中国新能源安全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
[6]赵坤.新时期中国石油能源安全战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孟刚,张意翔.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J].特区经济,2007(02):1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