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6(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材料分析题 3. 写作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对幼儿施教要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适时适宜地开展教育。

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符合幼儿发展适宜性原则。

2.()是学习的主体。

A.教师
B.学生
C.教师和学生
D.教师、学生和家长
正确答案:B
解析: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倡师生“双边关系”,即教师为学习的主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3.“寓教于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的体现。

A.游戏化方法
B.生活化方法
C.移情法
D.直接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寓教于幼儿游戏活动之中的原则,也就是游戏化的方法,这是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4.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是()。

A.改变学校管理模式
B.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C.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
D.将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是能够抓住教师和学生两大核心主体,将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

5.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学
B.上课
C.玩耍
D.游戏
正确答案:D
解析: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幼儿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获得知识。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正确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五育并举”,各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中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与统帅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方向和动力的保证。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

A.教育、教学和监护
B.教育、管理和保护
C.教育、教学和监管
D.教育、监管和救护
正确答案:B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8.根据有关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A.单独设班
B.随班就读
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正确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9.下列情形中,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不能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与同事相处不够融洽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聘任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正确答案:A
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公民进入教师行业的第一道门槛。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D.学校应当把智育放在首位
正确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12.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正确答案:D
解析: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体现出教师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13.教师内心信念在自我道德评价中主要是通过()发挥作用。

A.教育理想
B.教学目标
C.教育良心
D.教育观念
正确答案:C
解析:教师的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自我道德信念和要求。

具有了职业良心,就能够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犯职业道德的任何邪念。

14.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哪一项内容?()
A.身正为范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教书育人
正确答案:B
解析: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15.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A.知识
B.技能
C.经验
D.见闻
正确答案:C
解析: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16.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A.为人师表
B.热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17.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词人是()。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煜
D.柳永
正确答案:A
解析:温庭筠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

温庭筠在词方面的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温庭筠的词题材偏于闺情,表现也过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给后来词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所谓花间词派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

18.《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正确答案:C
解析:《九章》是屈原楚辞的代表作品,是一组诗,采用的体式是“骚体”。

骚体是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19.周朝的“三公”是()、太傅和太保的统称。

A.太史
B.少保
C.太尉
D.太师
正确答案:D
解析:周朝将太师、太傅和太保统称为“三公”。

而少保与少师、少傅统称为“三孤”。

太史是西周、春秋时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太尉则是元代以前的官职,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则称为大司马,而自东汉起,太尉(司马)、司徒、司空被称为“三公”,而太师、太傅和太保则被称为“上公”或“三师”。

至元朝中期,由于太尉等衔加授过滥,人们已渐渐不再称其为三公,而又以三公指代太师、太傅、太保。

至此,后世历代皆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20.二十八星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

每个星区包含若干颗恒星,下列星宿中不属于东方青龙七宿的是()。

A.角
B.氐
C.室
D.心
正确答案:C
解析:二十八星宿的名称,自西向东分别为: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21.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医药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正确答案:C
解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西汉时期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我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2.最早记录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禹贡地域图》
D.《天工开物》
正确答案:B
解析: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最早记载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比欧洲早两个世纪。

23.下列乐府诗不属于“乐府三绝”的是()。

A.《陌上桑》
B.《孔雀东南飞》
C.《秦妇吟》
D.《木兰诗》
正确答案:A
解析:《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再加上《秦妇吟》共称“乐府三绝”。

24.下面诗句的出处和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杜甫
B.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李白
C.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白居易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中送别》——王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最著名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一句。

《山中送别》是五言绝句,其全文是“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5.戏剧和书法篆刻家使用的繁体字等小众文化产品,正面临阵地锐减、影响下降的处境。

这样的表现,从技术层面说,并无大的问题,因为实用主义统治的时代,那些已经不甚实用的东西,可以退出技术的范畴。

但是,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而言,那些动辄被几千年中国文明史检验了的文化,它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有书法家、戏剧家等专业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局真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

下列属于文中“文化悲剧”的是()。

A.大量历史文物流失海外
B.繁体字被简化字取而代之
C.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
D.少数民族生活被现代生活同化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文化悲剧”的解释在本段材料中已经进行了表述,简单概括即“文化产品仅由专业人士扛着,而越来越不为大众所知”,符合这一表述内涵的只有选项C,“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也是仅由专业的曲艺表演家所了解,而大众对此却越来越不熟知。

选项A表述的是文物流失海外,不符合“文化悲剧”的内涵。

选项B、D意思大致相同,均属于以前保留的不同样式被现代方式所取代或者同化,而并非“失传”之意,也应排除。

26.光滑的皮肤和人造的泳衣哪一个在水中的阻力小?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使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动作。

另外,泳衣的重量和色彩也不容忽视。

显然,谁都想穿比对手更轻的泳装,后者则涉及心理因素及品牌的形象问题。

文中的“后者”指()。

A.接缝都放在身体的背面
B.这些泳衣采用了特殊的纤维
C.泳衣的色彩
D.泳衣的重量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代词指代题,考生需要到“后者”之前的语句去寻找答案。

回到原文,即“泳衣的重量和色彩也不容忽视”一句,根据“谁都想穿比对手更轻的泳装”可知,“后者”指代的是“色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7.同宿舍四个人,规定谁回来最晚谁关灯。

有一天宿舍没有关灯,管理员盘问谁回来最晚?小杨说:“我回来时,小林刚要睡。

”小袁说:“我回来时,小夏睡着了。

”小林说:“我回来时,小袁正好上床睡觉。

”小夏说:“我上床就睡,什么也不知道。

”假设他们四人说的都是实话,请你推测一下谁回来最晚?() A.小杨
B.小袁
C.小林
D.小夏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这四个人的陈述可知,小林比小杨早,小夏比小袁早,小袁比小林早,从而可知小杨回来最晚,所以选A。

28.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且他说真话,其他两个则说假话。

假设甲的车是红色,条件符合;假设乙的车是红色,则甲说假话,则乙的车是白色,矛盾,排除。

同理,设丙的车是红色,则乙说的是假话,则丙的车不是红色,矛盾,排除。

甲的车是红色,且乙和丙说假话,所以丁的车是蓝色,丙的车是白色,乙的车是银色,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

29.作为一种专门对人物、地名、组织机构等的名称及其相关信息进行汇集并予以简要揭示、介绍的工具是()。

A.手册
B.名录
C.年鉴
D.表谱
正确答案:B
解析:名录是提供有关专名(人名、地名和机构名录等)的简要工具书,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人们可以从名录中查找关于人物生平、机构组织和某一行政区划沿革等信息。

名录接收集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

材料分析题
30.乐乐4岁,很淘气,经常在班级里把其他小朋友惹哭。

一次,乐乐因为一个玩具打了奇奇,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面壁思过。

这时,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见乐乐还没悔改,就说:“好好反思反思,我一会儿回来。

”为防止乐乐自己偷偷跑掉,临走时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

由于家里的事很多,老师就把乐乐忘了。

天越来越晚,乐乐一个人在教室里很害怕。

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

他拼命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

乐乐急得大哭了起来。

天很晚了,乐乐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乐乐已经哭得说不出话来。

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未成年学生,如教师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这位老师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非法拘禁,不过情节比较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通过道歉的方式弥补。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学生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回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使我陷入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将粉笔随手往讲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班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3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正确答案: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原因: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
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

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32.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

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

看护父亲的孩子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

”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

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

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

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

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
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

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

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

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

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

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

“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

”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33.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文章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34.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

正确答案: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

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

写作题
35.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

为话题进行写作。

要求: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800字以上。

正确答案: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

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推翻的。

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