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复习资料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复习资料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复习资料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真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1.人是共性及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注重()。

A 学生自主B 教师主导C 教学相长D 因材施教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

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 文化传承功能B 文化创造功能C 文化更新功能D 文化传播功能3.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卢梭C 康德D 洛克4.小芳常常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她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 说服教育B 情感陶冶C 榜样示范D 实践锻炼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A 6~12周岁B 6~14周岁C 7~12周岁D 7~14周岁6.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A 志愿服务劳动B 社会公益劳动C 勤工俭学劳动D 自我服务劳动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其内容是()。

①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②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③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④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⑤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⑤8.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 知觉整体性B 知觉选择性C 知觉理解性D 知觉恒常性9.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

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 高原现象B 抑制现象C 遗忘现象D 挫折现象10.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浙江省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知识复习资料考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知识复习资料考试题

浙江省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知识复习资料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生产性B.科学性C.民主性D.商品性2、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到____时,效果最佳。

A:50%B:150%C:100%D:120%E:200%3、”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是由()提出的。

A:鲁迅B:陶行知C:鲁兵D:柯岩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的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__A.民族性B.基础性C.直观性D.发展性5、下列不是PowerPoint视图方式的是____A:大纲视图B:页面视图C:普通视图D:幻灯片视图6、下列关于注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特征B:注意过程与意识过程紧密相连C: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征D:注意具有选择、监控、调节功能7、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__A.游戏B.运动C.工作D.学习8、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__.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9、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____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10、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__。

A.相同要素B.共同原理C.顿悟D.转换11、丹瑟洛的MURDER学习策略中M代表A:情绪的调整和维持B:理解C:消化和细述D:复习和检查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A:以逸待劳分庭抗理信口雌黄哄堂大笑B: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推心至腹C: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浑然一体D: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估名钓誉1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觉表现为两种,一是教师与所教班组集体的关系知觉,二是()A:教师与所教学科的关系知觉B: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的关系知觉C:教师与优秀学生的关系知觉D:教师与所教年级的关系知觉14、我国当前妨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不良倾向是流生问题和____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15、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为人师表C:热爱学生D:注重礼仪16、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完整笔记

中学教育知识及能力重点梳理目录.(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二)中学课程: (9)(三)中学教学: (11)(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5)(五)中学生发展心理: (22)(六)中学生心理辅导: (27)(七)中学德育: (29)(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2)(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重点归纳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最新精品2017年辽宁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_教育学、心理学大纲及模拟题

最新精品2017年辽宁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_教育学、心理学大纲及模拟题

2017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1月5日考试时间:3月17日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书上知识点总结)教育学部分第一章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把“教”和“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概念分为广义狭义。

广义: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专指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三)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三、教育的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的历史性。

3、教育的阶级性。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具有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四种观点:(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支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

2017年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

2017年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定义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定义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了义务教育的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过程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教育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3、近代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知识理解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道家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加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及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及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传统教育及现代教育的比较: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现代: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法)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中学与复习资料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中学与复习资料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及能力》真题(中学)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史上, 重视实科教育, 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 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 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 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 发展才能, 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别, 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阶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它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向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 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就改, 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 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最新精品17年教师岗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精品17年教师岗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最新精品2017年教师岗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单行法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单行法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单行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二)——教育单行法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这一节需要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单行法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教育单行法遵循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义务教育法》的性质与地位《义务教育法》是教育单行法,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

《义务教育法》对《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中的义务教育制度进行法律规范。

2.《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基本结构《义务教育法》共有三部分(总则、分则、附则),八章,63条。

其中,总则是对义务教育活动的总体规定.分则是对义务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分别规定.附则是未尽表达事项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2)主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XX令第五十二号公布。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度概说】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

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三条【实施目标】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适用对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最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最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最常考的古代文学常识汇总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最早叫做“诗”或“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编成于春秋时代,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

分类:风雅颂;艺术手法:赋比兴。

风:160 篇,十五国风,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雅:105 篇,大雅31,朝会宴享;小雅74,个人抒情。

颂:40 篇,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乐歌,分周颂、鲁颂和商颂。

主要作品:《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关雎》等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兮”字作衬字。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屈原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与《诗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3.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

诗歌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等。

散文代表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致力于改革六朝颓废绮丽文风,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

王勃《滕王阁序》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边。

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骆宾王:《咏鹅》5.王维字摩诘,外号“诗佛”。

2017年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修订最新)

2017年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修订最新)

《教师职业道德》道德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其目的是按照一个“善”的原则去创造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道德的内涵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关于善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和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内涵取决于: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4、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与其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2、教育功能,道德在社会教化方面起到的作用3、调节功能,道德通过判断、评价等方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从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岗位上所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多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需要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相关知识点攻略汇总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相关知识点攻略汇总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统考)相关知识点攻略汇总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2、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3、生产力:生产力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4、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7、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10、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通过阶级斗争实现。

13、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5、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1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7、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务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角度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界是从教育学的角度,“个人全面发展”是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2)二者分属不同范畴,“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则是仅就受教育者抽受教育抽共有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言的(3)实现条件不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一样,必须同时具备各方面的相宜条件才行,全面发展教育仅借助学校教育就可能得以实现。联系:(1)都是以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为为基本任务,(2)教育毕竟是人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3)“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这一学说对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法规和进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5、 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40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44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
45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6、 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教育学简答题
1、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32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2017年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上)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36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8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长自觉的、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3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34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
35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0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51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较高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8、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 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 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47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关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关照人的主体性发展,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型人才。
48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9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从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去研究教育现象,搜集和积累教育事实材料,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教育规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13、 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14、 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5、 “个人全面发展”包含哪三个层次的目标?(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消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