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的现代科学价值.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题目:浅谈中医的现代科学价值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浅谈中医的现代科学价值
摘要:中医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结晶,历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实践和渐进发展,现今是世界上作为一个体系所能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
虽然当前中医遭受了世界范围内不少是非曲折的各种争议,对于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中医的现代研究价值等问题争论不休,但是它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医的本质和原理、以及它的优势所在,分析中医的现代科学价值,辨析其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启发性,从而明确它在医学界的价值和地位。
中医药学中所蕴涵的文化优势、思维优势将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树立祖国中医的地位和影响不能动摇的信念,保护好中医药这个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不断挖掘,精心研究,使它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中医传统文化现代科学价值
引言
我国的中医药学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之后,其独特的整体协调、辨证施治等思维方式和治则治法依然保持了不朽的魅力。
任何一种理论形态、思维方式的生成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会有其生成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中医药学的科学研究传统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东方古文化背景的土壤中形成的,也是东方文化中孕育出的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一、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先辈们长期与病魔做斗争不断实践总结的智力成果,其中包含了哲学、心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化学、物理学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把脉、针灸、按摩、接骨等治疗方式至今仍在广大群众生活中广泛运用,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阴阳、脏腑、经络、三焦、营卫、精血津液都是人体正气、阴阳之气的分类命名。
它们有其相应的功能作用,参与气化作用。
全部正气都是多种生命活性物质的统称。
而何为气化呢?一般认为,气化是一个内涵相对清晰而外延甚为广泛的概念[1]。
就广义“气化”而言。
天地造化皆可纳入气化范畴,主要是指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
就人体生命活动而言,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包括饮食物的演化及吸收,化生水各精微;二便、汗液的形成和排泄;精、气、血、津液的生成、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等。
气化论犹如一部古朴的“生化学”。
正气是生命活性物质的统称,邪气是一切致病物质的统称。
阴阳平衡就是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平阳秘则气机和利、气化正常。
若阴气和阳气因虚损耗伤、或邪气侵扰而失于平秘,则气机逆乱,温凉失度、气化失常,即阴阳失调,发生疾病。
正邪相争是中医学病因和辨证的关键,正气虚或邪气实是辨证的真正总纲。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总则。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2]。
中医气化论将人体生命活性物质叫做正气,将有致病作用的有害物质叫做邪气。
无论正气还是邪气,
都指的是物质,可以说气是物质的同义词。
因此,气化论是一个唯物论的学说,所以说气化论具有朴素唯物论特征[3]。
从各种正气的功能作用和各种邪气的致病作用来看,其中任何一种气都是多种物质的复合统称。
肾脏之气、阴阳之气、营卫之气、精气、脾脏之气,无一不在说明,无论哪一种气,都是多种物质的复合统称。
每一种气都像金属、水果等概念一样,是物质的分类命名。
尽管中医气化论是个朴素唯物论的学说,其理论是朴素的,显得相当简单、笼统和粗陋。
但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经验,中医药辨证论治也有一定疗效,仍不失为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国宝之一。
在现代医学相当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仍应作为现代医学较好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发挥它的作用。
况且,现代医学永远无法穷尽所有医学问题,中医药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但中医药疗效存在相当多的似是而非现象,临床报道多为个案报道、回顾性总结、宏观指标和主观推论、随意性判断,缺少大样本报道、前瞻性研究、微观指标和统计学处理。
因此,使中医药失去了先进性、客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中医药学虽然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只能是具有朴素唯物论特色的经验医学,它依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现代科学研究价值。
二、中医的优势和劣势
医学的任务是维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以及与周围社会协调的健康状态。
实际上,人们多数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亚健康状态。
当人感到身体不适时,并不一定有器质性病变与实验指标改变。
另外,通过治疗来改善病人的生理状态,而不限于非要改变病理状态。
中医在临床上通过辩证论治,常常可治疗查不出病变但有症状的人,也可以在实验室指标不变即病理改变没有逆转的情况下,使症状改善。
人们在感觉不适时出现的症状一般包括生理功能改变引起的症状和因器质性的病理改变而产生的症状。
两者可能同时存在,或仅有其一。
中医的辩证论治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能够治疗介于健康和疾病间,占任素最多的第三种状态,即改变生理状态。
所以,在中医治病时,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为调整一般性的功能,二为治疗专病。
中医的特长,至少在目前来说以调整功能更占优势,是以改变生理状况作为主要医疗目标,而不是已消除致病因子或者逆转病理变化为主[4]。
与西医诊断思维重病理检验结果、重定量指标、重逻辑论证相比较,中医诊断的原理及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5]。
第一,无创伤性获取病理信息。
第二,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
第三,整体恒动的诊察观。
第四,独具特色的诊察方法。
第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
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学,一门观察了数千年的经验学。
这是我国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
就算古代信息传达不便、有敝帚自珍的现象、又没有各种仪器设备来辅助研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一门观察了数千年而总结出的经验学科,是绝对有可取之处的。
中医的理论体系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以西医而言,科学严谨的基础学科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桎梏。
不管是手术还是用药还是其他的治疗方式,西医都有非常严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这就意味着,在大部分情况下,当我们无法鉴别某些病,或者某些特发性的病症时;我们若没有办法确诊病因和
疾病,是很难做出有效治疗的,甚至没法治疗。
而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学,这时候就呈现出了相对优势:我不知道你这病的病因是什么,但是根据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你这些症状用哪些药物治疗可能可以控制病情,具体原理我也不知道,反正以前有很多治疗成功的案例,你要不要来一发?这放在西医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当然中医是成也经验(历史经验),败也经验(个人经验)。
作为一门几乎只能用望闻问切来诊断的学科,对个人经验的要求比较高。
中医是半经验学半哲学的一门科学。
机理建立于不可被证实的经验理论。
而西医是半经验学半科学的一门科学,从经验深入到机理,机理再反过来辅助印证经验。
从这个角度上讲,显然西医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摒弃中医。
不迷信偏方的同时也不无脑黑,我觉得这是一个有知识素养的人对于中西医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三、中医的现代科学研究价值
中医学术体系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有要素的大百科全书,其价值也是多种多样,如文化价值、
思想价值、认知价值、伦理价值、理论价值、社会价值、实用(养生、疗疾、康复)价值、科学价值、传承价值、衍生辐射价值、文献和文物价值等。
其中中医的现代科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中医药传统科学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现代科学思想。
如,系统论思想、演化论思想。
中医药及其理论对于现代药理、药物发现,乃至对于生命的认识应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挖掘价值。
中医药学传统方法论对现代科学研究具一定的启发[6]。
第一,中医药整体认知论的科学思想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天人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特征之一是注重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互影响,相至制约,因而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天人观在古代曾表现为“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的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有不少秘化、不科学的内容。
但在西方工业进程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和能源浪费等社会问题日益加重的今天,注重天人和谐的中国古老天人观有助于现代科学基础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第二,中医药直觉、体验的方法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中医药学思维中的直觉和理性总是互补存在,这种直觉赋予了科学家以新的顿悟使其有所创造。
第三,中医药学和合思想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合,也称合和(本文统一称作“合和”),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7],其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深刻内蕴,旨在阐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闯和谐默契、相异相成的本质关系。
它“不是某家某派的文化精神,而是涵摄儒、道、墨各家各派的普遍文化精神……不是中国文化某一发展阶段特有的思想,而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绵延不绝的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因而也是合和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体,同时又是与古代哲学交互渗透的产物,所以合和观念必然会深深地植根于中医学术之中,
甚至可能是影响中医理法方药立论与实践的重要思想。
合和思想对临床实践,特别是对纠正目前临床用药的诸多弊病,有重要指导意义,警示我们:①中药现代药理不能作为用药根据;②“大方重剂”未必高效;
③重视治疗的深度及节奏。
所以中医药学中蕴含着现代系统科学的基因,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医药学特色和优势的深入挖掘和理解提供了可能。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发展呼唤中国传统科学观启迪的几天,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其科学内涵将会得到充分揭示和发展,中医药学一定能够全面奏响世界,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四、结论
中医药学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认知方法及其个体化诊疗体系反映了整体医学的特征;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的方法,符合人体生理病理多样性的特点;中医药浩瀚的古典医籍,是人类生物信息的巨大宝库;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6]。
从以上的优势和特色可以看到中医药学不但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且在许多方面提示和反映了现代人体科学、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以至现代科学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前沿。
科学进入后现代时代,正在从分析的科学嬗变成整合科学,中医药学中所蕴涵的文化优势、思维优势将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威, 张宇鹏, 刘寨华,等. "气化"概念辨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13(9):643-644.
[2]王世冬. 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13):1741-1742.
[3] 王世冬. 从气化论剖析中医学[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19):2664-2665.
[4]杨维益, 王天芳, 陈家旭,等. 关于中医证的概念及其定义的思考[J]. 中医杂志, 1996(6):370-373.
[5]朱文锋, 吴润秋, 瞿岳云. 中医诊断的特色和优势[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0(3):40-42.
[6]张方, 李炜芳.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现代科学价值[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7):1773-1774.
[7]王小平. 中医学合和思想的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