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2)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2)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自噬就是细胞组成成分降解与再利用的基本过程。
下列有关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过程能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
B.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噬过程有利于胚胎发育
C.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不属于细胞自噬
D.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噬是细胞中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过程,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等经双层膜包裹运送至溶酶体,被溶酶体酶降解产生小分子物质,实现细胞内物质再循环的过程,是由自噬基因控制的。
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单位膜包裹的小泡称为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溶酶体的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细胞从外界吞入物质后,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于是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的物质降解。
【详解】
A、细胞自噬的产物有些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为细胞提供自我更新所需的材料,A正确;
B、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噬过程有利于胚胎发育,如有利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心管的形成,参与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等,B正确;
C、衰老的线粒体被溶酶体分解清除属于细胞自噬,C错误;
D、细胞自噬有利于消灭侵入细胞内的活菌和病毒,D正确。
故选C。
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东北虎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
栖息地片段化将会
A.有利于东北虎个体的迁入、迁出及个体间的交流
B.使东北虎的捕食更方便,利于其生存与繁衍
C.使东北虎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D.使东北虎繁殖加快,进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栖息地的碎片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少。
A. 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阻碍基因交流,A错误;
B. 栖息地片段化会造成小种群,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B错误;
C. 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
D. 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错误。
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的22号染色体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下列有关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22号染色体DNA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约2 500万个
B.神经细胞内的22号染色体DNA可转录出545种mRNA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22号染色休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545个基因共含碱基小于5000万个碱基,每个基因转录时上下游的非编码区均不转录到RNA上,因此就是22号染色体上基因全部转录,mRNA分子中碱基之和也小于2 500万个,A错误;
B、22号染色体上基因并不一定全部转录,B错误;
C、DNA聚合酶是DNA复制时起催化作用的,RNA聚合酶是转录时起催化作用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
D、由于基因有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犮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
结合题目中22号染色休约由5000万个碱基单位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的信息逐项分析,易因对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及基因的表达过程理解不准确而误选。
4.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其携带的“癌症蛋白”能促进新生血管异常产生,并使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增多
C.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
D.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答案】B
【分析】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详解】
A、肿瘤细胞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出现无限增殖,A正确;
B、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错误;
C、异常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会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正确;
D、癌细胞代谢旺盛,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后能为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B。
5.绿藻A 是某种单细胞藻类,能够合成物质W。
某小组为探究氮营养缺乏对绿藻A 增殖及物质W 累积的影响,将等量的绿藻A 分别接种在无菌的氮营养缺乏(实验组)和氮营养正常(对照组)的两瓶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定时取样并检测细胞浓度和物质W 的含量,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测定绿藻A 的细胞浓度时,必须同时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比浊计
B.实验过程中,绿藻A 的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所处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的
C.若用少量绿藻A 尽可能多的获得物质W,需先将其置于对照组条件下培养
D.与光照条件下相比,若要使绿藻A 在黑暗条件下增殖,需要为其提供有机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正常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较缺氮营养液中绿藻增殖速度快。
分析图乙:正常氮营养液中物质W的含量较缺氮营养液中物质W含量低。
【详解】
A、在测定绿藻A 的细胞浓度时,可以单独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或比浊计,A错误;
B、种群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取决于生存空间中有效资源,B正确;
C、在生产上,若要用少量的绿藻A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质W,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先将少量绿藻放在氮营养
D、在黑暗下,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有机物),需要吸收葡萄糖为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A。
6.下图是采用CRISPR 技术对某生物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 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全部序列完全配对的sgRNA
B.图中sgRNA1 的碱基序列和sgRNA2 碱基序列相同或互补
C.根据破坏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 基因的功能
D.被编辑后的B 基因不能进行转录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位点进行切割,使B基因中的基因Ⅱ被切除,连接基因Ⅰ和基因Ⅲ,形成新的基因B。
【详解】
A、sgRNA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位点进行切割,因此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被切割基因的两端碱基序列配对的sgRNA,A错误;
B、图中sgRNA1 的碱基序列和sgRNA2 碱基序列分别与基因Ⅱ两端的碱基序列配对,B错误;
C、根据破坏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 基因的功能,C正确;
D、被编辑后的B 基因仍能进行转录,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葡萄酒、葡萄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灭菌
B.葡萄酒、葡萄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18-25℃、30-35℃
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0%左右
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所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最适宜温度是28~30℃;制作腐乳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18℃。
【详解】
A、在家庭制作葡萄酒、葡萄醋和腐乳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灭菌,A错误;
B、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B正确;
C、腐乳制作过程中,卤汤中的酒的含量在12%左右,C错误;
D、泡菜制作过程中易形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量过多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亚硝胺,后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D错误。
故选B。
8.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反射的完成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进行的,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信号发生转变,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C、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经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
D、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一定使得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且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D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正确;
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和突触前膜的融合,导致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
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C正确;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和抑制性的,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加强静息电位,不会兴奋,D正确。
故选B。
10.下图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B.添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
C.通过反馈调节可使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达到平衡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内容,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在植物生发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详解】
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酶的控制,而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故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添加细胞分裂素后使细胞中含量上升会抑制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B错误;
C、由题图可知,当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时会促进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合成,从而降解细胞分裂素使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达到平衡,C正确;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中细胞分裂素含量高抑制根的生长,从而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D 正确。
故选B。
11.物质a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Ⅲ参与的转录过程,但RNA 聚合酶Ⅰ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
下表为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的分布、功能及特点,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注:部分hnRNA是mRNA的前体,核基质是细胞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
A.三种酶的识别位点均位于DNA分子上,三者发挥作用时都能为反应提供能量
B.翻译过程和三种酶直接参与的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使用物质ɑ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其生命活动
D.RNA聚合酶I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酶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转录过程中发生T-A,A-U,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翻译过程中发生A-U,U-A,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B错误;
C、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物质ɑ不敏感,故物质ɑ不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C错误;
D、RNA聚合酶I参与rRNA的形成,故其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对550nm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率,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测量其含量
B.将酶用一定的方法固定化后通常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C.诱导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时必须降低甘露醇溶液浓度
D.用划线分离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每个平板的单菌落数量应控制在20个以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活动中,可通过配制标准显色液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
A、是亚硝酸盐与相应试剂反应后形成的玫瑰红色染料在550nm波长处有最大的吸收速率,A错误;
B、固定化酶不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提高的是酶的利用率,B错误;
C、甘露醇溶液浓度过高,会破坏原生质体的形态,C正确;
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菌落的计数,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克隆羊“多莉”培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过程中需对核供体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其超数排卵
B.重组细胞培养到8 细胞胚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增多总体积变大
C.营养限制性培养有利于重组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分子开关的开启
D.来自于乳腺细胞核的蛋白质因子可使核DNA 被重新编排排
【答案】C
克隆羊“多利”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培育过程而成。
【详解】
A、克隆羊“多莉”培育不需要对供体母牛进行促性腺激素的注射,A错误;
B、重组细胞培养到8 细胞胚过程中总体积变小,有机物总量减少,B错误;
C、核移植前对胚胎干细胞进行营养限制性培养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重组细胞中基因表达分子开关的启动,C正确;
D、在重组卵细胞开始第三次分裂时,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便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了,因此核重新编排,D错误。
故选C。
14.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
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人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首先要把F2中“红花为272 株,白花为212株”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为红花:白花≈9:7,9:7是双杂合子自交后代9:3:3:1的变式,据此推知控制花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性状表现可知F2植株中的基因型为红色(A_B_)、白色为(aa B_)、(A_bb)和双隐性(aabb),则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 和aabb。
【详解】
据分析可知:
A、F2中白花植株不都是纯合体,A错误;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双显性(A_B_),基因型有4种,B错误;
C、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红花植株有4种基因型,白花植株比红花植株基因型种类多,D正确。
15.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蔗糖、乳糖、麦芽糖都是二糖。
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
B.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B正确;
C.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全部为葡萄糖,C错误;
D.纤维素是多糖,经含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糖类的知识,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
16.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
B.在感染宿主细胞后都采用了搅拌离心的方法
C.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都取决于提供蛋白质的株系
D.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没有采用搅拌离心的方法,B错误;
C、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繁殖出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都是将各种成分分开,单独研究每种成分的作用,D正确。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进行DNA复制
B.蓝藻细胞具有光合片层,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C.烟草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酶可进入叶绿体发挥作用
D.用显微镜能看到经龙胆紫染色的乳酸菌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并作为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提供DNA;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
【详解】
A、T2噬菌体利用宿主的酶和原料进行复制,大肠杆菌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进行T2噬菌体DNA的复制,A正确;
B、蓝藻细胞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故可在光合片层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绝大多数的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叶绿体中发生的代谢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这些酶大多数由核基因编码,故烟草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酶可进入叶绿体发挥作用,C正确;
D、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8.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F1出现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型可能为AAa或Aaa。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aa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B.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该三体长翅果蝇的体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
D.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果蝇可产生A、AA、Aa、a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依题文可知,三体长翅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变异,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可推测变异要么来自父本的减数分裂,要么来自母本的减数分裂。
以此做出判断。
【详解】
A. 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可得出亲本基因型:Aa 和aa。
F1出现Aaa,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了aa的卵细胞。
A正确。
B. 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可得出亲本基因型:Aa 和aa。
F1出现AAa,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产生了AA的精子。
B正确。
C. 正常果蝇体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则该三体长翅果蝇的体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
C正确。
D. 基因型为AAa的三体果蝇可产生A、AA、Aa、a四种配子,则比例为2:1:2:1。
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文重点掌握三体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19.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内环境及稳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则机体一定处于稳态
B.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D.注射等渗透压的5%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将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人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中要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而在高温环境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这样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详解】
A、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机体才能维持稳态,A错误;
B、寒冷环境中机体散热增多,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确;
C、吞噬细跑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注射等渗透压的5%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血浆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D错误。
故选B。
2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分离和菌落计数都可以使用固体培养基
B.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