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暴雨特征和成因分析
引 言
20 0 6年第 4号强 热带 风暴 “ 碧利 斯 ” 4 日1 1 2时
点使 它成 为一 个非 常有 意义 的研 究对 象 。
近年 来 有 不 少 对 于 热 带 气 旋 降 水 预 报 的 研 究 ¨ , 宁等 的 台 风 数 值 试 验 表 明充 沛 的水 汽 李 供 应保 证 了 台风 在深 入 内陆7 后 仍然 维 持一 定 强 2h
强热 带风 暴 “ 利 斯 " 碧 的暴 雨特 征 和成 因分 析
朱 健
( 绍兴县气象局 , 浙江 绍兴 3 20 10 0)
摘 要 本 文 采用 常规 探测 资料 、 中尺 度 自动 气象 站资料 、 星云 图以及 中尺度 数值模 式输 出 卫 的高分 辨 率资料 对 强热 带风 暴“ 碧利斯 ” 的暴 雨特 征和 成 因进 行 分析 ; 果 表 明 , 大 陆高压 、 结 在 西太
第3 0卷
第 1 期
气
象
科
学
V0. 3 .No 1 0 .1
21 0 0年 2月
S ENTI METEOROLOGI CI A CA I CA S NI
Fb e .,2 0 09
朱 健 . 热 带 风 暴 “ 利 斯 ” 暴 雨 特 征 和 成 因 分 析 . 象 科 学 ,0 0 3 ( ) 9 — . Z uJa. nl i o is r hrc 强 碧 的 气 2 1 ,0 1 :39 h in A a s f a t m c a — 8 y s rn o a
a e u e o a ay e t e c r c e itc n a s so a n tr o to g to c l so ls r s d t n l z h ha a trsi s a d c u e fr i som fsr n r pia t r Bii.Blc e y m ok db
0604号台风“碧利斯”持久不消及造成云南暴雨成因分析
近 3 a 响云 南 的台风 基本是 西太平 洋生 成移人 南 海或南 海 生成 西行 登陆 台风 ( 0影 以下简 称南 海 西行 台
风) 南海西行台风一般只对云南南部影响较大 , . 常引发该地区大到暴雨和瞬间大风等灾 害天气 , 只有极个
别 台风在福 建一 带登 陆一路 西偏南 行影 响云南 ( 70 和 0 0 台风 ) 近年来 很 多学 者对 影 响我 国的 如 75号 64号 .
压在 陆上连 续 5 d不 消 , 副高、 南急流在 低压 区形 成的 最大风速 中心位 置决 定 台风低 压移动 方向. 西 此 次云 南 台风暴 雨是 在 台风 减弱低 压主 导作 用下 , 激发 强 不稳 定 能量释 放 、 生 强对流 , 成利 于 产 形 垂 直运动 深厚发 展伴 有 强抽 吸作 用 的暴 雨动 力结 构 , 孟加拉 湾水汽 源源不 断向云 南上 空输送 , 经低 层 强水 汽辐合抬 升 凝 结 而造 成 的. 响 云 南 5 0 P 影 0 h a低 压 干位 涡 涡 源 中心 值 越 大地 面 降 水越 强 ,
大雨 . 此次 台风暴 雨 雨带首 先从 云南 中部 、 南部 开 始 , 后 降水 强度 迅速增 大 且范 围向 云南 北 部 、 然 西部 扩展 , 其影 响东北 界 到达 昭通北部 地 区 , 随后 又快速 向西 部退 缩 直至 减弱 消失 , 次 台风 暴 雨也 是 20 此 06年全 省最
o
o
o
o
・5 2 7・
1 概 述
11 00 . 6 4号 台风“ 碧利 斯” 概况
00 64号台风“ 碧利斯” 20 于 06年 7 1 夜间 1 时前后在台湾省宜兰沿海地区登陆 , 月 3日 1 1 4日凌晨从 台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余晖【摘要】本文利用2006年登陆台风“碧利斯”暴雨过程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结合湿热力平流参数、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热力切变平流参数和Q*矢量散度等8个动力因子,对“碧利斯”台风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8个动力因子在“碧利斯”台风强降水区均表现为强信号,其中,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等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的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与总云水物质的相关系数也均达0.97以上,而热力切变平流参数与上述二者的相关系数最低,达0.5左右;(2)8个动力因子中,Q*矢量散度随降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霰融化成雨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似,热力切变平流参数随降水强度呈现“增大—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其他6个动力因子均呈现单调增长趋势,与“雨水碰并云水造成雨水增长”微物理过程随降水强度的变化相类似;(3)总体看来,水汽螺旋度、热力螺旋度、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4个动力因子与降水强度及雨水收支相关的总的云微物理过程转化率对应更好,因此,对降水的指示意义也更好.【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5(039)004【总页数】10页(P747-756)【关键词】“碧利斯”;台风暴雨;动力因子;云微物理过程【作者】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余晖【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汪亚萍,崔晓鹏,冉令坤,等. 2015. 动力因子对2006“碧利斯”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 [J]. 大气科学, 39 (4): 747-756. Wang Yaping, Cui Xiaopeng, Ran Lingkun, et al. 2015. Diagnosis of dynamical parameters in torrential rain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Bilis” in 2006 [J].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in Chinese), 39 (4): 747-756, doi:10.3878/j.issn.1006-9895.1411.14184.资助项目上海台风研究基金项目2013ST01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陈联寿和孟智勇,2001)。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异常降水的内在因由
侧风 速梯度最 大处 ,促使 中低压发展 ,使热带低压在西南移 的过程 中,不仅没有减弱填塞 ,相反得到补充发展。另
一
得 到 发 展 ,从 而 产 生 持 续 性 暴 雨 。 关 键 词 :热 带 气 旋 ; 中低 压 ;抽 吸 作 用 ;西 南 暖 湿 急 流
00 6 4号强热 带风 暴 “ 利斯 ”7月 1 碧 4日在 台湾 登 陆后 ,重新 登陆 福建 ,经 江西 、湖南 进入 广西境
、
2 O
、
O 8
、
洪 灾死 亡人数 达 4 4人 , 经济 损失逾 6 亿 。 热带 风 0 该
暴 到达 广西境 内时 ,已减弱 成低压 ,但 持续 的强 降
在相 似 的1 个 热带 风暴 中, 7 最相 似 的是 6 2 1 0号 强 台风 , 它在 三个 点相 似于 0 0 6 4号强 热带风 暴 , 尤
暴划 分标 准 , 达不 到 台风 的级别 。 云 团上看 , 还 从 也
相 似 ,但其 产 生 的 降水 却 远 远超 过 6 2 1 0号 超强 台
风 ,其南 缘北 辙 的现 状需 探究 其 内在 因由才可 得到
答案 。
未 曾出现 明显 的涡旋 云 系 。但碧 利 斯减 弱成 的低压
文 章 编 号 :1 7 — 4 1 ( 0 7 6 3 8 1 2 0 )增 刊 I 0 0 — 3 一0 90
00 6 4号 强 热 带风 暴 “ 利 斯 ” 造成 异 常 降水 的 内在 因 由 碧
黄 莉 , 郭成 香
( 左 市 气 象 局 ,广 西 崇 左 崇 500) 3 0 1
2 O
O 5
O 7
到暴 雨 ,其余 都 是小 到 中雨 。而 “ 利斯 ”造成 我 碧
台风“碧利斯”与“桑美”路径相似的成因分析
台风“碧利斯”与“桑美”路径相似的成因分析摘要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实时高空、地面加密探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海表面温度和850 hPa的涡度变化对“碧利斯”和“桑美”台风的路径的影响。
结果表明:它们在500 hPa的引导气流相似,都是受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的影响;在台风发展的过程中,在它们的西北方向都有暖舌稳定存在;在台风运动过程中,在850 hPa上总有一个正的涡度中心在它们的西北方向,引导它们向西北方向运动。
关键词台风;路径;引导气流;温度场;涡度场台风是全球热带地区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1-2]。
我国是多台风、台风重灾区,平均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有7~8个,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3]。
2006年7月9日至8月12日短短1个月时间内台风“碧利斯”和“桑美”先后沿几乎相同的路径从浙江和福建沿海登陆,给浙江、福建和内陆的江西、湖南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资料与方法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1.0*1.0)网格,主要的变量包括TMP、HGT、UGRD、VGRD、RH、VVEL等82个变量。
其中,UGRD、VGRD、TMP、HGT、ABSV共有26层(包括1000、975、950、925、900、850、800、750、700、650、600、550、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70、50、30、20、10 hPa),文件以gribyyyymmddhh格式来存放,其中yyyy为4位的年,mm为2位的月,dd为2位的日期,hh为2位的时次。
Wgrib.big目录用来存放(1.0*1.0)网格数据。
使用GRADS软件进行计算和画图。
2 “碧利斯”和“桑美”路径相似的说明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桑美”起源地相近,都是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时间相差1个月左右,它们的移动路径相对稳定,均属于西北行路径,两者都是沿着副热带高压南缘的东南气流向西北方向移动,而且移速快,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强度均保持不变[4-5]。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华南持续大暴雨成因分析
8 。 0 9 0 1 0。 0 1 0。 1 10 2。 1 0 3 。 1 0。 1 0 E 4 5
图 1 碧 利 斯 路 径 () 7 1 a 和 月 4日 0 : 05 0 h a 8 O 0 P
高 度 场 ( , 位 :a p b单 dg m)
行 了 综 合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然 碧 利 斯 最 强 时 只达 强 热 带 风 暴 强 度 , 在 其 登 陆 后 与 强 西 南 季 风 持 续 地 相 互 作 用 , 虽 但
在 台风 南 侧 形 成 强 盛 的水 汽输 送 和辐 合 上 升 机 制 , 且辐 合上 升 运 动 、 层 辐 散 及 水 汽 辐 合 中 心 强 度 异 常 强 盛 , 近 高 为 年 台风 少 有 , 大 暴 雨 区 与 强 水 汽 辐 合 上 升 中 心 十 分 吻 合 ; 南 持 续 5 强 暴 雨 与 台 风 低 压 与 西 南 季 风 持 续 结 合 且 华 天 及 副 高 断 裂 有 密 切 关 系 ; 利 斯 对 促 使 西 南 季 风 明 显增 幅 北 抬 也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 碧 关 键 词 强 热 带 风暴 特 强 持 续 暴 雨 碧 利 斯 西 南 季 风
方 面 , 联 寿 、 英 Ⅲ 指 出 , 陆 台风 环 流仍 与一 支 陈 李 登
低 空 急流 水汽输 送 通 道 连 接 , 以保 持 一 定 的水 汽供
给 , 利 于 台风 维 持 较 长 时 间 。而 碧 利 斯 正 是 一个 有
历史 上少 见 的登 陆后与 强 西南 季风 结合 使其 长久 不 衰, 并在 台风南 侧 产 生异 常 强 暴 雨 的个 例 。因此 对 其分 析 有助 于加 深 这 类 台风 暴 雨 机 制 的认 识 , 为提 高 这类 台风 暴雨 预报 能力 提供 技术 依 据 。
碧利斯热带风暴雨洪分析
“碧利斯”热带风暴雨洪分析叶加财杨汉城(福建省漳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福建漳州,363000)摘要: 2006年7月14日~17日,受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 诏安东溪、龙津溪、九龙江西溪发生特大暴雨,漳州地区平均过程雨量345mm,局部达500mm以上。
诏安东溪、龙津溪发生30年一遇的大洪水,九龙江西溪发生5年一遇的洪水。
关键词:“碧利斯”热带风暴,暴雨,洪水。
今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图1),于7月9日14时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3日23时在台湾宜兰登陆,14日凌晨3时进入台湾海峡,14日12时50分在宁德市霞浦县北壁沿海再次登陆,风暴中心最大风力11级,风速30m/s。
受热带风暴外围云团的影响,漳州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15日夜间,诏安东溪、龙津溪、九龙江西溪发生了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1 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路径图1、降雨过程及特点1.1降雨过程自7月14日~17日,漳州地区出现持续性的暴雨过程。
14日13时起,诏安东溪上游普降暴雨-大暴雨,且强降雨一直持续至17日21时。
14日10时起,九龙江西溪(花山溪、船场溪、芗江)、龙津溪上游普降暴雨~大暴雨,强降雨持续至16日13时;16日21时起,九龙江西溪、龙津溪上游再次普降暴雨~大暴雨,强降雨持续至17日14时。
从14日8时至17日8时,漳州地区3天平均面雨量达345mm,最大是平和县大溪雨量站,降水量达676mm;诏安东溪3天平均面雨量达500mm,龙津溪3天平均面雨量达516mm,花山溪3天平均面雨量达400mm。
在全市49个报汛站中,3天内120个站次日雨量超过50mm、59个站次日雨量超过100mm、16个站次日雨量超过200mm。
表1 暴雨过程逐日雨量及暴雨站数统计1.2降雨特点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
7月14日~16日,暴雨云团一直覆盖在全市范围,特别是15日22时~16日4时,诏安县店下坪水位站、平和县大溪雨量站、长泰县枋洋雨量站和岩溪雨量站等观测站,6小时降水量均在200mm以上,最大的是诏安县店下坪水位站6小时降水量达341mm,重现期相当于500年一遇的降水,15日8时至16日8时24小时降水量达402mm,重现期相当于100年一遇的降水;大溪雨量站15日8时至16日8时24小时降水量达409.5mm, 重现期相当于200年一遇的降水。
强热带风暴“碧丽斯”大暴雨成因分析
县市超过 2 0 0mm, 长泰县达到 57 m 特别是在“ 9 , m。 7 碧丽斯” 登陆后减弱 的低压 环流进入 江西境内的 1 5日 2 0时 ~ 1 6日 0 8时 ,福 建 中南 部沿 海 地 区 在 1 时 内有 2 县 市 雨 2小 0个
量超 过 10 m, 其 中有 8个 县 市 雨量 超 过 20 r 0a 0 mm,4个 县 市 雨 量超 过 3 0 0mm。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第 3期 2 0 0 8 年 8月
海 3
Au g.2 0 0 8
M ARn 丁 FoRECAS 、E TS
强热 带风 暴 “ 碧丽斯 " 大暴 雨成 因分析
北 ,脊 点西伸 到 l0E,高 空形 势场 非 常有 利 于 台风 深入 内陆影 响福 建沿海 。 1。
由于暖 平流 的补充 ,使 得副 高 不 断加 强 西伸 ,海 上高 压 中心 强度 达 53 p 9 gm。“ 丽 碧 斯 ” 处在 副高 南 侧 的东 南气 流 中 ,其 中心 与 同经 度 的副 高脊 线 相距 9个 纬 距左 右 ,而 由
于北 侧 副高 的不 断加 强 ,不利 于转 向 。因此 ,“ 丽 斯 ” 碧 登陆前 期 ,受 副 高 南侧 东南 气 流 引导 ,一直 维 持 西北 西路 径 。
由图 1 1 看 4日2 时,西风带两槽之间的暖脊逐渐并入副高的西端 ,使得副高西伸 0 加 强与 海 上副 高 打通 ,“ 碧丽 斯 ”则在 副 高南 侧 的 东风气 流 操控 下 ,以较 快 的速度 西 行 ,
收稿 日期 :2 0 —8 1:修订 日期 :2 0 .62 0 70 —2 0 80 —7 作者简介 :郭起豪(9 0) 18 一,男,助工,丰要从事短期预报研 究工作 。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大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和成因分析
(. 1韶关市气象台, 广东韶关
勇 叶永恒 。
522 ; . 10 6 2 乐昌市气象局 , 广东乐昌 5 20 ) 120
摘
要: 利用 MM , 20 5 对 0 6年 7月 中旬“ 碧利斯” 登陆后进人赣南 、 湘南 , 江南南部到华南地 区出现
的异常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 拟试验 , 结果表 明 MM 5模 式 比较成功地模拟 了这次暴雨过程 的落 区 , 地
州附近以及福建沿海到粤东一 带的强降水 雨带 的形状与
实况 比较 接 近 , 是 范 围 和量 级 比实 况 小一 些 。1 日 但 6
后, 往偏西方向移动并减弱为热带风暴 , 5日1 :0进入 1 50
江西赣州 , 减弱 为热带 低压。受热带风 暴环 流和 西南季 风的共同影响 , 福建 、 浙江南部 、 江西、 湖南 、 广东 以及广西 出现 了大范围 的强降水 J 。据三 防部门统计 , 广东就 仅 有 79万人受灾 , 7 死亡 1 1 , 2 人 直接经济损 失达 1 1亿元 2
没 有 出现 。
1 数值模 拟和 结果分析
11 资料 与 模 拟 方 案 .
分析模式使用 的地形 高度图 ( 图略 ) 可 以看到 模式 , 使用 的地形要 低于实 际的地形 高度 , 而地形对 暖湿空气 的抬升作用对暴 雨有增 幅作用 。因此 , 模拟雨 量在 量级
人 民币。为了进一步 了解这类热带 气旋强降水 的形 成条 件和机理 , 提高对热 带气旋引 发的连续性 暴雨 的预 报能
力, 本文利用天气学分析和 MM 5数值模拟试验 相结合 的 方法对这次降水进行研究 。
近地 区, 在台风槽影响之前 的偏 西北气 流控 制下 , 没有 就 出现强降水 , 模拟雨量 明显减小。如 图 1 d~e 上郴州附近 有暴雨区 , 而图 l h上 没有 出现, 时, 1 上福建 沿 g~ 同 图 e 海到粤东一带处于迎风坡附 近有带状暴雨 区, 图 1 而 h也
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结构特征及其暴雨成因分析
LUO Li n g LOU Xi a o f e n HU Li a n g HE J i n h a i
( 1 Z h e j i a n g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o r y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7, C h i n a ;
2 N a t i o n a l S a t e l l i t e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C e n t e r , C h i n a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C h i n a ;
n a l o f t h e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1 3 , 3 3 ( 2 ) : 2 0 8 — 2 1 4 .d o i : 1 0 . 3 9 6 9 / 2 0 1 2 j ms . 0 0 9 7
Abs t r a c t By us i n g NECP r e a n a l y s i s d a t a,OLR a n d i n ra f r e d c l o u d p i c t u r e d a t a o f FY2C,a n d o b —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暴雨与湿位涡分析
21 0 1年 7月
科 技 通 报
B L T N CI NC UL E I 0F S E E AND T CHNOL Y E OG
V0l No4 _ 27 .
J l 2 1 uy 01
强热带风暴 “ 碧利斯" 雨与湿 位涡分析 暴
沈 晓玲 , 朱 健
e eg n a e th a ee s . tp a s a h g o e i h e eo me t n i t n n e o e v a n n ry a d lt n e tr l a e I l y u e r l n t e d v lp n d ma n e a c fh a y r i .Un e h n l — a d rt e i f u e c f s u h e tmo s o Bi s g t a lt o u d wa l a o u p e n ay, n r g s r u o d o S u h r n e o o t w s n o n, l es o f h mi r v p r s p lme tr a d b n e o s f o s t o t e n i n i i l C i a Ot e w s ,t sas o n h tt e lw— v l o i v V2 c n e o r s o d o te a e fs v r r c pt t n h n . h r ie i i lo fu d t a o l e s ie MP e trc re p n st h r a o e e e p e i i i . h e p t ao Ke r s y h o a n tr ; it oe t l o t i ; r we i ;t b l y y wo d :tp o n r i so m mo s p tn i r ct wa m t r sa i t av i y a i
引发湘南特大暴雨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过程分析
第28卷 增 刊 Ⅱ 20 年 9月 07
研 J OuRN TE ROL ) I AL R S 应 C AL OF ME 气 象 (G C 究 与 E O E AR 用 H AND AP I C P ATI I ON
日1 4时加 强为 强 热带风 暴 , 1 于 3日前后 在 台湾省 宜
兰一 带沿海 登 陆 ,1 4日 1 2时 5 O分在福 建 霞浦北 壁 镇沿海 再次 登 陆 , 陆时 中心 附近 最大 风力 有 1 级 登 1
( 0 ・ ) 登 陆 后 继 续 以 每 小 时 1 ~ 2 k 的 速 3m S , 5 0m
略 ) 副 高呈 西北 一东 南 向 , , 高轴 线位 于 3 。 附近 , 2N 其 中心位 于 1 OE附近 ,碧 利 斯受 副高 西 南侧 的东 6。 南气 流操 纵 , 向西 北方 向移 动 。 1 4日2 0时 5 0 P 0 h a副高 与碧 利斯 的配 置 图 ,副 高呈东 西走 向 , 1 与 3日2 0时相 比 , 脊线 明显 西伸 至 山东 省境 内 , 碧利 斯低 压 中心距 北侧 的 5 8 g m 线 8 0p 有 约 1 纬距 ,而 其 高压轴 线 维持 在 3 。 附近 少 O个 2N 动 ,正是这 种 副高 与碧利 斯低 压 的配置 ,决 定 了碧 利 斯登 陆后 向西 移动 。 析 1 ~1 分 5 6日的副高 动 向可 知 , 高压 轴线 明显 南压 至 2 。 附近 , 其 8N 脊线 东退 至
副 热带 高压 是一 个行 星尺 度 系统 ,强大 、深厚
而 又相 对稳 定 。它对 台风 的移 动起 着最 主要 、最 直 接 的 影 响 Ⅲ 。在 7月 1 日 2 2 3 0时 5 0 P 0 h a图 上 ( 图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摘要 : 用 N E / C R 1 ×1格 点 再分 析 资料 、 Y 2 B bakbih t ea r) 利 C P N A 。 。 F 一C T B( l r t e rt e 资料 及 中 c g mp u 国 7 0站降水 资料 , 0 0 4 对 6 4号强热带 风暴 B l 登 陆后的暴 雨特征及 其 可能原 因进行诊 断分析 , is i 结 果表 明 : 1 Bl 登 陆过 程 中强 降水 中心位 于风 暴 中心西 北侧 沿岸 , ( ) is i 主要 影 响福 建和 浙江 两省 ; 进 入 内陆后强 降水 中心 向风暴 中心 以西转移 , 最后在 风暴 中心 西 南侧 聚集 , 主要影 响 广 东 东北 部 、 福 建、 江西和湖 南南部 :( ) 2 西北太平 洋副热 带高压 的稳 定 少动 为 B l is陆上 西行过 程 中产生持 续性 i 降水提 供 了稳 定的背景 场。( ) is西南部 季风 环 流 的发展 增 强 为 B l 3 Bl i is登 陆后 强 降水 的产 生提 i 供 了必要 的水 汽条件 。( ) 4 涡合 并和 自激 增 长形成 的 中尺度 系统与 风暴 涡旋 的相 互作 用 , B l 是 is i
热带风暴“贝碧嘉”暴雨成因分析
由环流 北 侧偏 东 急 流专 为 环 流南 侧 的 东南 风 急 流 .
从 2 4日 8 5 0 h P a流 场上 看 .北 部 湾 一 带 有 一 支 ≥
1 2 m・ S 的西南 急 流与 东南 急流 辐 合 , 随着低 压 环 流 进 人广 西 , 西 南 急流 也 随着 北 抬 , 2 4 ~ 2 5 日, 西南 风 与东 南风 的辐 合北 抬到 桂西 南到 桂 中地 区。这 两支
第 3 4卷
增刊 Ⅱ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Vo 1 . 3 4 S 2
De c.2 01 3
2 O l 3年 1 2月
J OU RNAL OF MET E OROL OG I C AL RES EA RC H AND A P P L I CA T 1 ON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4 1 1( 2 0 1 3 )¥ 2 - 0 0 8 0 - 0 2
急流 向防城港 市上 空输 送大 量 的水汽 和能 量对 造成 防城 港市 的暴 雨起 着非 常重要 的 作用 ,也 是低压 环
有 l 7个 站 ,最 大 降 雨 出 现 在 防 城 区那 梭 镇 南 山
9 0 0 m站, 雨量为 2 0 4 . 2 a r m。 我 市 沿 海 地 区 和 近 海 海
9 9 2 . 4 8万 元
直控 制 华南 大 部 , 南 亚高 压 中心 稳定 在 9 0 。 ~ 1 0 0 。 E 。
高空 辐散 的抽 吸作 用使 得 “ 贝碧嘉 ” 中低层 的垂 直运 动 和低 空辐 合 气 流加 强 。在 2 2日 2 0时前 , 5 0 0 h P a 副 热带 高 压控 制 我 国 的江 南 和华 南 大 部 分地 区 . 强 度较强 , 西脊点西伸至 1 0 5 。 E. 形成高压坝 , 台风 沿 着 副高 南侧 的偏东 气 流向偏 西方 向移 动 。随着 台风 的西 移并 在越 南北 部登 陆 , 北 段 副高 明显减 弱 . 西脊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分析
斯”影 响 过程 中始终 具备 充足 的水 汽条件 ,是 “ 碧
利斯 ”影 响期 间 ,我 国南 方普遍 存在 较强 降水 的重
要原因。
1 降 水 特征
通 常 ,热带 气旋 登陆 后就迅 速减 弱 ,其影 响范 围一般 局 限在登 陆地 点附 近 的几 个省 份 。但 是 “ 碧 利斯 ”对我 国南 方各 省份普 遍具 有较 强 的影 响 。影
背景 密切 相关 的 。 第 一 、热带 系统 活跃 ,越 赤道 云系沿 低空 西南 急流 向我 国南方 的输 送是 “ 利斯 ”云 系长期存 在 碧 和 发 展 的 重要 原 因 。从 云 图 和 高 空 资 料 可 见 , 自 40 P 0 h a以下 ,均有 西南 一 东北 走 向 的最 大风 速轴 存 在 。跨 赤 道云系 沿低 空急 流 向西北发 展 ,使 “ 利 碧
受今 年第 4号强热 带 风暴 “ 碧利 斯” 减弱成 的低 气压 环流 和强 盛 的西南 暖湿气 流共 同影 响 ,1 ~ 1 5 8 日,我 区出现 了今 年 以来 最 强的一 次强 降雨天 气过 程 。这次 过程具 有影 响 范围广 、局 地强 度大 、持续 时 间较 长 的特点 。过 程 雨量 ≥2 0 5 mm 有 8个 县市 ; 1 0 4 . mm 有 3 0 ~2 9 9 9个 县市 ;5 ~ 9 . mm 的有 3 0 99 4 个县 市 。 风暴 中心过境 时 , 部伴有 强雷 暴 的出现 , 大 各地受 灾严 重 。 5日2  ̄2 1 3 4时 , 西柳城 县 大埔镇 广 野外 果地 发生 了一起 二死 五伤 的雷击 事 件 。本 文通 过 天气 背景 及 物理 量 分 析 找 出 台风 降 水 的一 些 特 点 ,为 台风强 降水 预报提供 依 据和 帮助 ;雷达 资料 成为 短时 临近预 报 的重要依 据 。
《热带风暴》热带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生存
《热带风暴》热带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生存热带风暴是热带地区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其强大的风力、猛烈的降雨以及引发的海啸等现象,给当地的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破坏。
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如何应对热带风暴,保证自身的生存安全呢?本文将探讨热带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生存。
一、热带风暴的成因与特点热带风暴是由热带海洋暖湿气流和高温海水相互作用形成的。
当热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上升时,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周围的空气将会源源不断地汇聚进来,形成一个旋转的风暴眼。
热带风暴对于热带地区来说具有以下特点:1. 强劲的风力:热带风暴的风力非常强大,可以达到数十米每秒,甚至数百米每秒的速度。
这样的狂风可以轻易将建筑物毁坏,树木连根拔起。
2. 猛烈的降雨:热带风暴伴随着大量的降雨,常常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等。
暴雨会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3. 引发海啸:在海洋上形成的热带风暴会引发海啸。
当风暴的中心以及周围海面受到风力的推动时,会产生巨大的海啸浪涛,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二、生存之道:预警与撤离对于热带地区的居民而言,及时准确地获得热带风暴的预警信息至关重要。
政府和气象部门应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热带风暴预警,告知公众风暴的强度、路径和可能的危害。
居民应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做好相应准备。
在热带风暴来临之前,进行有效的撤离是确保生存安全的关键。
人们应提前制定撤离计划,确定好撤离时间和地点,并遵循相关部门的指引,采取最安全有效的撤离方式。
同时,应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以免发生分散或走失等情况。
三、居住环境的改善与建筑设施的加固对于长期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们来说,改善居住环境和加固建筑设施是防范热带风暴的重要手段。
1. 建造抗风建筑:在热带地区,居民应选择抗风能力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
例如,使用钢筋混凝土等坚固的建筑材料,增加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减少损坏风险。
2. 清理周围环境:居民应及时清理周围的杂物和树枝,确保其不会被风暴刮起,对建筑物造成伤害。
台风“圣帕”与“碧利斯”影响郴州对比分析
台风“圣帕”与“碧利斯”影响郴州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2006年7月14~16日和2007年8月19~23日两次热带气旋影响郴州,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动力特征、水汽条件以及郴州暴雨的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福建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在有利于向偏西方向移动的环流背景下,郴州容易产生大范围暴雨天气。
东江湖能使暴雨增幅,从而使湖区产生高强暴雨中心。
热带气旋减弱成的低压中心在江西滞留时间越长,郴州强降水就持续越久。
关键词:热带气旋;暴雨;对比分析1雨情、灾情实况1.1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2006年7月14~16日,郴州遭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影响,全市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15日,各县(市、区)的平均降水量达189mm,永兴县的日降水量达342 mm;郴州城区达408 mm,全市的过程平均降水量高达293 mm,单站过程降水量和全市平均过程降水量也全部刷新历史记录。
这次暴雨过程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郴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遭受重大损失。
全市因灾死亡324人,失踪79人。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63.83亿元。
“碧利斯”给郴州带来的暴雨强度之大,大暴雨范围之广,强降水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都是创历史纪录的。
1.2 超强台风“圣帕”2007年8月19~23日,郴州遭受超强台风“圣帕”的影响,全市有6个县(市、区)出现连续暴雨,其中3个连续大暴雨;全市过程平均降水量高达302.7mm,单站过程降水量和全市平均过程降水量又创新高。
暴雨洪灾使全市11个县(市、区)247个乡镇受灾严重,受灾人口211.94万人,紧急转移23.54万人。
因灾死亡8人,3人失踪。
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6.4亿元。
2天气形势对比分析两个热带气旋的强度差异很大, “碧利斯”是一个不对称的强热带风暴,始终未发展成台风,而“圣帕”是一个超强台风,比“碧利斯”大三个量级。
但它们都是福建东部沿海登陆的,以向偏西方向移动为主,在西移的过程中,都是遇到副高加强西伸过程,首先在热带气旋北面形成高压坝,然后大陆高压加强,对热带气旋形成阻塞形势,使热带气旋既不能北上,又不能快速西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毛连海,尹洁,金米娜(江西省气象台,江西南昌330046)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213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0604号台风“碧利斯”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历史上相似路径的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造成的暴雨出现在江西中南部,与历史上进入赣南的热带气旋一般特点相一致;“碧利斯”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演变有关;“碧利斯”造成的江西暴雨落区,与辐合上升运动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对应较好,并与台风不对称环流、地形、不稳定能量等因素有关;暴雨与湿位涡呈反位相相关,且在暴雨较强时相关性更好。
关键词: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动力成因,地形,湿位涡。
中图分类号:P45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33(2006)03-0047-050引言近几年影响江西的台风频率增大,强度较强[1~5]。
2004年“云娜”进入江西;2005年有6个台风和2个强热带风暴登陆中国,其中有4个进入江西;2006年又有“碧利斯”、“格美”、“桑美”3个热带气旋进入江西。
其中“云娜”、“泰利”、“碧利斯”、“格美”、“桑美”对江西影响较大,造成较大损失。
因此,进一步加强台风、尤其是进入江西台风的分析研究很有必要[6]。
文中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分析,以揭示其移动路径和降水的特征及动力成因,为今后的台风预报提供思路。
1“碧利斯”路径和影响江西的风雨情况由图1可见,“碧利斯”于2006年7月9日下午在菲律宾南部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
13日23时在台湾宜兰登陆,14日12:50在福建省霞浦北壁镇再次登陆。
登陆时中心气压为975hPa,近中心最大风力11级,风速30m/s。
随后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4日16时在福建闽候县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
15日01时进入江西南丰县境内,先后经过广昌、宁都、兴国、万安等县;15日15时在遂川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16日05时移出江西。
“碧利斯”减弱成的热带风暴及热带低压,在江西境内共逗留了28h。
受“碧利斯”影响,14~15日江西有21个县(市)出现7~9级大风,以庐山21.5m/s为最大,丰城21.3m/s次之。
14日台风进入江西前,星子、丰城、广丰等县(市)也出现了8级以上偏北大风。
16日台风进入江西后,庐山等出现8级偏南大风。
14~16日赣州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九江、萍乡、抚州、吉安、上饶等5市的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暴雨。
其中庐山15~16日连续2d出现大暴雨。
据自动气象站网监测,14日08时~17日08时,江西平均降雨量为60mm,有83个站雨量>100mm。
其中12个站雨量>200mm,以庐山植物园站311mm为最大。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降雨中心,平均雨量达156mm。
其中龙南、赣州、全南、兴国等地15日的雨量超过当地7月日雨量的历史记录。
2“碧利斯”路径特点分析13日20时,在东亚500hPa的40~50°N有两槽一脊,在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低压槽区,中国东北地区为一冷涡,由低涡中心伸出一低槽,槽底在40°N附近。
这时副高在海上较强,南北跨度较大,但在陆地的收稿日期:2006年08月16日;修改稿日期:2006年09月02日.基金项目:2003年上海台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毛连海(1968-),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尹洁(1958-),女,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主要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金米娜(1981-),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第29卷第3期2006年9月Vol.29NO.3Sep.2006气象与减灾研究METEOROLOGYANDDISASTERREDUCTIONRESEARCH图214日20时500hPa高度场图1“碧利斯”移动路径30~40°N,588线副高较窄,脊线位置位于35°N附近,而且未与海上副高完全联通。
因此,“碧利斯”在登陆前,受副高南侧东南气流引导,为西北偏西路径。
14日,西风带两槽之间的暖脊逐渐并入副高的西端,使得副高西伸加强并与海上副高打通(图2)。
“碧利斯”处在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中,其中心与同经度的副高脊线相距约9个纬距左右。
由于北侧的副高加强,前期一直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的“碧利斯”,在福建北部登陆后,向西的分量加大,转为偏西路径。
“碧利斯”进入江西后,西风带低槽东移南压,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和大陆高压相联的高压坝断开,“碧利斯”处在两高压之间,西移速度减少,并在江西逗留了28h。
另外,从地面图可见,14日08时台风未登陆前,浙江、福建、江西范围内的负变压大值中心就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预示台风登陆后有转向偏西的可能。
3“碧利斯”与历史相似路径台风的比较分析1951年以来进入江西南部且在吉安以南的台风个例,发现主要有2条路径:1条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取西北偏西路径,经过福建或广东,并在吉安以南穿过江西或消失的台风;另外1条是来自南海从广东北部穿过进入江西南部。
1951年~2006年7月,有13个这种路径的个例。
它们登陆时如果强度较强,则对江西的影响也较大;登陆时如果强度较弱,则对江西的影响也较小。
分析13个这类台风的降水特点可以看出,13个台风造成的暴雨都出现在赣中、赣南,暴雨中心多数在赣州地区南部和井冈山附近。
其中5次主要暴雨区落在台风移向的左侧,1次在右侧,7次在台风中心移向的两侧,而庐山只有1次出现暴雨。
“碧利斯”的暴雨落区,主要出现在赣州市和吉安市西南部,即台风移动方向的左侧。
通过地面图的分析可见,“碧利斯”进入江西后,西行经过广昌、宁都、兴国、万安、遂川等县,暴雨主要发生在台风减弱后的低压(以下简称“低压”)西南侧、距其中心3个经度左右的范围内。
因此,从路径和暴雨分布来看,“碧利斯”与6124号“Lorna”、7708号“Vera”、8516号“Nelson”、9608号“Gloria”、0605号“格美”较为相似。
4暴雨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分析4.1水汽条件分析随着“碧利斯”登陆西行,在700hPa和850hPa图上,江西南部以及广东的西南气流明显加强。
14日20时从广东至福建南部沿海出现1支强劲的低空急流,急流中心强度>20m/s;15日20时西移和迅速北抬,为产生暴雨提供了水汽和辐合。
随着“碧利斯”进入江西,在台风低压中心的右后方,是较强的水汽输送通道,整个通道呈NE—SW向,而且东南象限的水汽明显高于西北象限。
从85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和相对湿度可以看出,14日20时~15日20时。
赣州处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
因此,江西南部在该时段出现暴雨和大暴雨。
随着“碧利斯”的西移,水汽输送通道向西北方向移动,16日到达赣西北。
虽然水汽输送强度较前期减弱,但由于庐山的特殊地形抬升作用,仍然出现了大暴雨。
2006年第3期气象与减灾研究Vol.29NO.3图47月14日20时850hPa散度(a)、200hPa散度(b)、500hPa垂直速度(c)分布情况(单位:散度为10-5s-1,垂直速度为Pa・s-1)4.2动力条件分析台风进入江西境内或在江西边界地区时,较为常见的是台风低压或台风倒槽引起暴雨,降水强度一般与辐合上升气流强度或台风倒槽的气旋性弯曲度有关。
低压或倒槽越强则降水越强,并且暴雨一般出现在减弱的台风中心较近的前方或倒槽顶端。
另外,暴雨落区还与台风的非对称结构有关[7~9]。
“碧利斯”是一个明显的云系结构不对称的热带气旋。
从图3(见封2)可以看出,“碧利斯”的螺旋云带主要在其南侧发展。
这里也正对应着暴雨区。
从动力场分析可见,正涡度区、辐合区和上升运动区也与“碧利斯”的不对称螺旋云系相对应。
即正涡度中心、辐合上升区也处在台风中心的偏东南侧。
分析14日20时925hPa和850hPa散度场可以发现,辐合中心位于赣州中北部,中心值为-6.6×10-5s-1;在925hPa达最强,中心值为-7.9×10-5s-1(图4a)。
赣州市500hPa以上为辐散区,辐散在200hPa附近达最强,辐散中心位于赣州市东部,中心值为-4.6×10-5s-1(图4b)。
从15日08时起,低层辐合区和高层辐散区同时西移南压至赣州市南部。
赣州市南部处在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重叠区中,5个站出现了大暴雨。
而与此同时,江西中北部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度均不如南部,因此降水强度也不大。
只是在后期台风低压倒槽西移经过赣北时,庐山由于地形抬升作用出现了暴雨。
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有利于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
分析垂直速度场发现,对应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重叠区,也出现了较强上升运动中心。
14日20时上升运动较强。
其中心位于赣州市东部附近,即在台风中心略偏南侧,从地面至200hPa均为上升气流区。
在500hPa上升运动中心值达-2.0Pa/s(图4c),且最大上升运动区始终与暴雨区一致。
15日20时后,上升运动区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减弱,江西南部的暴雨也随之减弱。
另外,13~15日赣北的上升运动一直较弱,但在16日随着低压倒槽的西移,垂直运动突然增强。
虽然上升运动强度比赣南要小,但是由于庐山的地形抬升作用,仍出现了大暴雨。
5地形影响分析地形可激发地形波、重力波、背风波等中尺度波动,并与大尺度波流产生相互作用。
江西西、南、东三面环山,南部的罗霄山脉和武夷山是大尺度地形,对东南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较明显,对降水强度有影响[10~12]。
对于从浙江、福建进入江西的台风,其东风气流在武夷山西侧的上饶南部、抚州东部、赣州东部地区为下沉气流,一般不利于降水增加。
而在江西西南部的罗霄山脉东侧的迎风坡处,即吉安、赣州西部,地形的抬升有利于降水加强。
另外,赣南山区地形对进入赣南的台风带来的降水也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本次“碧利斯”在江西产生的降水,吉安地区明显强于抚州地区,赣南的大暴雨也特别强。
这表明罗霄山脉和赣南山区地形对降水起了加强作用。
位于江西最北的庐山是一较高的孤立地形,其山体呈NE—SW向,最高峰1474m。
庐山是中尺度地形,爬坡抬升作用就更明显。
因此,当有台风进入江西或靠近江西中北部时,庐山大多会出现降水加强现象。
若有台风倒槽辐合的配合,则极易出现大暴雨。
据1951年以来的资料分析,“泰利”造成庐山日降雨最大(494mm);7504号台风造成的庐山总降雨量最大;在吉安以南西行的台风中,属“碧利斯”造成的降雨量最大:14日08时~18日08时,庐山总雨量达到282mm,而且强降水点较为孤立。
因此,本次庐山强降水是地形作用为主。
2006年第3期Vol.29NO.3毛连海等台风“碧利斯”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2006年第3期气象与减灾研究Vol.29NO.3分析还表明,庐山强降水不是出现在台风刚进江西的时段,而是在台风低压倒槽即将移出江西的时段(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