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考试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迁:
竞争因素的变化:60—成本;70—质量;80—质量+时间;90—质量+信息;21—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传统管理模式:Vertical Integration;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Four Forms;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AM/VE/WW;供应链管理模式:Push/Pull
一.传统管理模式-纵向一体化
始于60年代
特点1以企业生产资源和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为出发点,企业拥有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部部分,”大而全”、”小而全”特点.规模大;原材料的供应商为企业的内部组织或参股企业2庞大的生产组织体系
管理技术1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3调整准备时间-Setup Time4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5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主要缺陷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规模不经济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市场反应能力差3企业经常经营不善长的业务活动-业务优势不突出/发展不出来4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
手-企业市场定位不清晰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连锁风险
二.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Four Forms:管理模式的设计亦单个企业的资源利用为核心.
表现形式 1.GT,Group Technology成组技术,始于前苏联2.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柔性制造单元,始于英国;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3.VRP,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减少零件变化程序 4.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始于美国;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主要缺陷1受限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单一资源的调整和优化赶不上市场的变化2企业间合作认识不足.
三.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精细生产方式lean manufacture,日本;AM,Agile Manufacturing,敏捷制造,始于美国;VE,Virtual Enterprise,虚拟企
业;DA,Dynamic Alliance,动态联盟
基本思想1战略革新:改变企业间”敌对”竞争关系,构建合作竞争”双赢”的关系2基础:以虚拟企业和动态联盟为基础;以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和共享、集成为信息基础3实现途径: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索理想的具体途径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SCM)
产生原因: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提高竞争力
现象:业务外包,企业只抓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和市场业务外
包原因1控制成本2提高核心业务能力3获得外部资源
生产管理模式变化与SCM的产生
☆供应链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1进入21世纪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与以往都不一样,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带来挑战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3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4交易成本变动形成的无限动力.主要原因:50%的企业说他们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虽然大多数有供应链的计划.其他原因1缺乏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2协调企业资源更高的权重3改革关键流程的阻力4
跨职能的障碍5缺乏有效测量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
☆供应链管理战略:从企业发展的高度考虑供应链管理中事关全
局的核心问题.主要内容1制定供应链管理实施战略(1在企业内外同时采取有力措施2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3供应链企业的组成和工作4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5方法论的指导6
标准和法规的作用)2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3供应链管理信息支持技术的战略4绩效测量与评价5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
☆管理模式:一种系统化的指导与控制方法,它把企业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地转换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式(Push)和牵引式(Pull)供应链运作方式特点:推动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用户.分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各个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通常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量较高,对需求变动的响应能力较差.牵引式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采取这种运作方式的供应链系统库存量较低
第二章:
☆《物流术语》供应链: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特征1复杂性: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2动态性: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
☆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
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1强调核心竞争力:体现”横向一体化”.为此要清楚地辨别本企
业的核心业务,然后就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2资源外用: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3合作性竞争: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4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5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成:强调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
标: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缩短物流周期比缩短制造周期更关键
☆供应链管理体系组成要素1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工厂选址与优化;物流中心选址与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与优化2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配送管理;制造流程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SRM);产品开发与商业化;回收物流管理3供应链管理元素:运作的计划与控制;工作结构设计(指明企业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组织结构;产品流的形成结构(基于供应链的采购、制造、配送的整体流程结构);信息流及其平台结构;权利和领导结构;供应链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文化与态度
☆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要素1供应链计划2供应链信息流3客户服务管理4库存管理5运输管理6设施选址决策7合作关系管理8企业组织结构9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10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供应链的类型1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划分: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
3根据支持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的不同划分: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效率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4敏捷供应链:可以根据动态联盟的形成和解体(企业重组),进行
快速的重构和调整.敏捷供应链要求能通过供应链管理促进企业间的联合,进而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提出了供应链本身的敏捷性和可重构要求,以适应动态联盟的需要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核心三个回路1.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
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2.策略回路:顾客
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3.性能评价回路:
即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
☆集成化思想1.调整适应性2.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3.顾客化需求4.信息共享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步骤1基础建设:企业职能部门分散,各业务流程独立,部门冲突时有发生,企业以产品质量为核心2职能集成:各职能部门优化集成,物流职能独立,但业务流程之间仍缺乏集成3内部供应链集成: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集成,形成集成化的计划和控制系统4外部供应链集成:企业内部供应链与供应商和客户集成,形成战略伙伴关系5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形成动态的供应链共同体,供应链成为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信息不对称: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拥有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方,缺乏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方.
☆风险分类及来源内生风险:道德风险、信息扭曲、个体理性;外生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
☆供应链风险防范具体措施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4柔性化设计5风险的日常管理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供应链的结构模型1核心节点企业:如制造企业或零售企业2功能节点企业:服从整条供应链的功能分工与合作3驱动力:需求信息
第四章:
☆供应链设计原则1自顶向下的设计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1自顶向下:从全局到局部→分解与协调原则2自底向上:从局部到整体→集成优化原则)2简洁性原则:合作伙伴少而精,精细供应链3集优原则:互补性原则,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外用4协调性原则:有序协调实现整体功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动态性原则: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动态重组6创新性原则:从顾客需求出发进行流程重组;改进完善,彻底变革7战略性原则:整体性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谋求长远性发展
☆制造模式:企业体制、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模式
☆物流系统设计:原材料和外购件所经历的采购-存储-投料-加工制造-装配-包装-运输-分销-零散等一系列过程的设计
☆供应链系统特征1供应链的整体性-非加和原则2供应链的相关性-战略联盟3供应链的结构性和有序性-网络结构,传递关系4供应链的动态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5供应链的目的性-核心竞争力6供应链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环境=更大的系统
☆供应链网结构特性1供应链网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特征2供应链网的结构表现为双向性3供应链网的结构呈多级性4供应链网的结构是动态的5供应链网具有跨地区的特性
☆供应链中企业角色分类及定义1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主体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占主动地位;对供应链的业务起主用;参与或退出都会使供应链产生明显改变;在本行业中也具有较强实力和行业地位;是拥有决定性资源的结点企业.客体企业:在供应链中不起主导作用,被动响应角色的企业(内围企业:主体企无法完全控制但可以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外围企业:主体企业无法控制且对其影响力也较小的企业)
2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核心企业(领袖企业):在主体企业中,对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运作起关键主导推动作用的,既能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附加值,又能帮助链上其他合作企业参与到新市场中的企业.非核心企业:其他的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企业.1分销商作为核心企业:工作重心是供应商的选择、信息网络的设计、生产计划、跟踪控制、库存管理、供应与采购管理等2供应商作为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经销商、用户的选择、信息网络的设计、需求预测计划与管理、分销渠道管理、用户管理与服务等方面3制造商作为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心主要是信息网络的设计、计划、控制、支持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等方面4连接组织作为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集中在供应商之间得协调、信息交换和供、产、销的平衡等方面3潜在企业:具备条件1符合条件2有意愿3后备力量4竞争对手
☆供应链的设计方法和工具1网络图形法2数学模型法3计算机仿真分析法4CIMS-OSA框架法
☆供应链设计的一般过程1螺旋循环设计模型2组织元模型3流程的合理性布置4任务协调与匹配
☆产品供应链的设计策略:效率性供应链流程适合于功能性产品,响应性供应链流程适合于革新性产品
☆产品供应链的设计步骤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产品需求)2总结、分析企业现状(现有供应链分析)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4根据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6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行性7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8检验新供应链9完成供应链设计
☆牛鞭现象: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供应链的信息扭曲
☆供应链构建的内容:供应链管理组织机制的建立、管理流程的设计与优化、物流网络的建立、合作伙伴选择、信息支持体系的选择等
☆供应链网结构类型1集中型供应链网2分散型供应链网3适应型供应链网
☆供应链结构构建的运作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建模并选择合作伙伴、组织设计、方案实施这四个显性的逻辑阶段:在确立目标过程中,主体企业基于创新意识,寻求新的市场机遇,并对确定的机遇进行分析、评估以决定是否响应该机遇;在建模并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主体企业要在核心组织的组织下设计供应链运作过程模型和供应链结点企业模型,并开始结点企业的选择与评估;在组织设计过程中,主体企业依据已建立的模型、合作伙伴的参与方式和供应链的业务性质等因素,设计供应链的结点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即各结点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具体定位;方案实施过程是在主体企业的引导下,依照前述设计结果,实际组建供应链体系.供应链理念构建
过程包括观念震荡、结点企业内部冲突,及企业重新社会化这三个隐形的逻辑阶段.供应链理念的构建是观念上的解冻和重组:伴随着供应链结构构建的实施,在结点企业中必然会引起原有价值观念的震荡.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企业充分引导新观念的趋向,从思想上整合供应链;观念震荡孕育了结点企业内部冲突,即由创新思想导致的企业内观念的对立.在处理企业内部冲突时,主体企业首先是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使之更适应供应链的体系运作,再协助客体企业,特别是与主体企业关系紧密的内为企业更新观念;企业社会化过程是员工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主体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从自身的调整做起,并通过辐射作用影响其他客体企业的重新社会化
☆供应链重构优化流程:首先应明确重构优化的目标,如缩短订货周期、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费、降低库存水平、增加生产透明性等.明确重构优化的目标后进行企业的诊断和重构优化策略的研究,需要强调的是重构优化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诊断的结果来选择重构策略,是跃进的还是渐进的.无论如何,重构的结果都应获得价值增值和用户满意度的显著提高,这是我们实施供应链管理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和主体约束条件.变化矩阵是重构优化目标和现有供应链的转换过程,确立变化矩阵后可以实施行动方案,如改进生产系统、人员的调整、机构的改革等.行动方案从创新组织和创新机制两方面进行
第五章: ☆供应链合作关系(SCP)就是供应商-制造商关系,或者称为卖主/供应商-买主关系、供应商关系.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步骤1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2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3正式建立合作关系4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1系统全面性原则2简明科学性原则3稳定可比性原则4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选择步骤1需求和必要性分析: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了解产品的需求、产品的类型和特征,确认是否有建立或调整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必要性2确立合作伙伴的选择目标:确定合作伙伴评价程序的实施,建立实质性的实际目标,例如降低成本3建立合作伙伴评价标准体系: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企业对合
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各种属性的指标体系4建立评价小组:成立由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部门成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并得到最高领导层的支持5合作伙伴参与:评价小组与初步选定的合作伙伴取得联系,尽早让合作伙伴参与到评价的设计过程中来. 参与的合作伙伴不能多6评价供应链合作伙伴:调查和收集有关合作伙伴的生产运作等各方面的信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在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中,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评价标准
☆合作伙伴选择方法1直观判断法: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决策者的分析判断,对合作伙伴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常用于选择非主要原料的合作伙伴2招标法:当订购数量大,合作伙伴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由企业给出招标条件,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投标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进行合作3协商选择法:在供货方较多难以抉择时,可采用协商选择的方法.由企业先选出供应条件比较有利的几个合作伙伴,分别进行协商,再确定适当的合作伙伴.当采购时间紧、投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协商选择方法比招标法好4采购成本比较法:对质量和交货期都能满足要求的合作伙伴,需要通过计算采购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采购成本包括售价、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5ABC成本法:Roodhooft和 Konings(1996)提出的作业成本法
其中:SiB:第个合作伙伴的成本值;pi:第个合作伙伴的单位销售价格;pmin: 合作伙伴中单位销售价格的最小值;q:采购量;CjB:因企业采购相关活动导致的成本因子的单位成本;DijB: 因合作伙伴导致的在采购企业内部的成本因子的单位成本6层次分析法:Satty 提出的评价决策方法.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和部门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将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属性的权重系数,最后对各方案进行排序,找到最佳方案7神经网络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可模拟人脑的某些智能行为,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非线性动态处理的特征.通过对给定样本模式的学习,获取评价专家的知识、经验、主观判断和对各目标重要性的偏好,而后对合作伙伴做出综合评价,是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结合的方法
B
ij
j
B
j
i
B
i
D
c
q
p
p
S∑
+
-
=)
(min
☆供应链总周期时间:采购周期时间,设计/制造周期时间,流入物流周期时间,流出物流周期时间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策略模式1长期战略合作模式2短期临时性合作3中期的策略性合作
第六章:
☆物料管理:供应链的中间部分物流和信息流.包括采购、库存管理、仓储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分销配送管理.即从原料的采购进厂、生产再到产品交给用户(第一级用户),不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分销商及最终用户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特点1信息-共享2过程-同步3合作-互利4交货-准时5响应-敏捷6服务-满意
☆物流的分类 1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饰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2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生产领域的物流:废弃物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采购物流.流通领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销售物流
3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传统物流:仓储和库存的管理和派送,仓储和运输方面,以弥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综合物流:提供运输服务,协调工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订单处理、采购等内容.现代物流: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
4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分为代理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代理物流也叫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企业内部物流:一个生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后,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零件,然后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出厂,这种企业内部物资的流动也称为企业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分为流入物流和流出物流:流入物流: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流出物流:从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产品流动,即企业将产品送达市场并完成与消费者交换的过程.
☆物流管理战略框架内容
1全局性的战略:物流管理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用户),因此用户服务应该成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全局性的战略性目标
2结构性的战略:物流管理战略的结构性的战略,包括渠道设计和
网络分析.渠道设计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
网络分析内容1库存状况的分析2用户服务的调查分析3运输方式和交货状况的分析4物流信息及信息系统的传递状态分析5合作伙伴业绩的评估和考核
3功能性的战略:包括物料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等
内容1运输工具的使用与调度2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3仓库的作业管理等
4基础性的战略:主要作用是为保证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内容1组织系统管理2信息系统管理3政策与策略4基础设施管理☆一体化战略概念、形式及其各自特点
一体化物流是20世纪末最有影响的物流趋势之一,基本含义: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1垂直一体化物流1要求企业将提供产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应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2要求企业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每个过程实现对物流的管理3要求企业利用其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商和用户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力量,赢得竞争优势2水平一体化物流: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实现的重要条件,要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并且有大量的商品存在
3物流网络: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即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条件: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
☆延迟化策略:一种为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使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适应顾客化的需求.
☆实现延迟化策略的关键技术是模块化: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工艺过程、模块化分销网络设计
☆战略渠道设计:通过网络分析,优化确定物流供应链的制造工厂、分销中心、仓库等设施的位置和数量,使物流系统合理化,获得合理的运输和库存成本
☆战略渠道设计步骤1要进行网络分析2优化设计3组织实施网络设计方案
☆流入物流:企业的供应物流,即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与调拨.基本思想: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从事必要量的采购
有效流入物流组织可以实现目标1降低运输成本2降低库存水平3减少人力和物流设备
☆流出物流:企业销售物流是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特点: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企业逆向物物流: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或再利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特点1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2发生逆向物流的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3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4逆向物流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的异常有关.分类:按成因、途径和处置方式的不同,根据不同产业形态,逆向物流被学者们区分为投诉退货、终端使用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品,以及包装等6大类别
☆物流外包: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
流,3PL)运作
☆物流外包的优势分析1.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使企业更关注于
核心业务的发展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4.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5.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同
合作伙伴分担风险6.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
☆物流外包失败的根源1.抵制变化2.害怕失去控制3.缺乏合格的、专业的物流顾问4.工作范围不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