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44660.8

(22)申请日 2016.06.17

(71)申请人 合肥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香樟大道168号

科技实业园D-5

(72)发明人 杨贤龙 何勇 张亮亮 

(51)Int.Cl.

A61K 9/107(2006.01)

A61K 31/122(2006.01)

A61K 47/28(2006.01)

A61K 47/24(2006.01)

A61P 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及

其制备方法,属于胶束注射液及其制备领域。本

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维生素K1胶束,包括以下各

组分:维生素K1、胆酸盐、磷脂、pH调节剂和注射

用水。其制备方法采用有机溶剂冻干法,以磷脂

和胆酸盐两种材料组成的混合胶束为载体,将维

生素K1包载在混合胶束的疏水核中。由于维生素

K1在水中不溶,通过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

术显著增加了维生素K1在水中的溶解度,该产品

未加入聚山梨酯-80和丙二醇,仅以具有“生理赋

形剂”之称的磷脂和胆盐作为辅料,跟目前上市

销售产品维生素K1注射液相比,该制剂可减少药

物的不良反应,

增加该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CN 105997869 A 2016.10.12

C N 105997869

A

1.一种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各组分:维生素K1、胆酸盐、磷脂、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维生素K1 0.5~5%、胆酸盐2~15%、磷脂3~20%、pH调节剂微量,余量为注射用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维生素K1 0.9%,胆酸盐5.1%、磷脂6.6%、pH调节剂微量,余量为注射用水。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的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胆盐为甘氨胆酸钠、牛黄胆酸钠、甘氨脱氧胆酸钠、牛黄脱氧胆酸钠、甘氨鹅脱氧胆酸钠、牛黄鹅脱氧胆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优选为甘氨胆酸钠;所述的磷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优选大豆卵磷脂。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所述配比称取各组分,将维生素K1、胆酸盐、磷脂加入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至澄清;

(2)将步骤(1)中溶液放入冻干机中,降温至-40℃±2℃,保温2h~4h,然后抽真空至冷冻干燥箱压强低于10Pa,然后以4℃/h的速率升温至-25℃±2℃升华干燥,保温10h,升温至30℃~35℃,保温2h,冷冻干燥结束,得疏松干燥;

(3)将粉末加处方量纯化水,室温搅拌,至样品澄清透明,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为5.5~

6.5,加0.05%(W/V)的活性炭,脱炭30min,抽滤,得澄清液体;

(4)将澄清液体灌装至安瓿瓶中,熔封。至灭菌柜中,121℃,灭菌15min。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选自2-甲基-2-丙醇、2-甲基-2-丁醇任意一种或两种按照任意比例或任意一种与不同比例水组成的混合物;最优选为2-甲基-2-丙醇与水按照体积比4:1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步骤(1)按照g/ml计,维生素K1、胆酸盐、磷脂的总质量:溶剂 =1:10-30,优选为1:20;

步骤(3)中pH调节剂选自盐酸、醋酸、柠檬酸任意一种或两种按照任意比例,优选为盐酸。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5997869 A

一种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所述维生素K1胶束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属于胶束注射制剂及其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维生素K1是一种黄色至橙黄色透明粘稠的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遇光易分解;折光率:1.525~1.528;在三氯甲烷、乙醚或植物油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水中不溶;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3-(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基)-1,4-萘二酮的反式和顺式异构体的混合物;其分子式:C31H46O2;分子量:450.71,结构式为:

[0003]

[0004]维生素K为促凝血因子活性药物,其作用主要是参与肝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在有维生素K参与下,可使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残基的γ-羟基化,而活化为能与Ca2+结合的具有凝血活性的凝血因子,从而发挥促凝血作用。维生素K是一组甲萘醌衍生物,其中维生素K1是从植物苜蓿中获得的天然型维生素K类药。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1为脂溶性,口服后依赖胆汁吸收,口腹6~12小时起效;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其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0005]维生素K1的缺乏可致使血液不凝固,临床中因维生素K1缺乏出血的病人多为新生儿。新生儿出生1~2天饮食有限,维生素K的摄入量少,母乳中维生素含量低,加之肠道内无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导致维生素K缺乏,肝脏不够成熟,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 的过程受阻,凝血时间延长,导致出血,这种疾病为新生儿出血性疾病。早在1952年Dam等就描述了新生儿出 血性疾病(HDN)的发生与维生素缺乏的关系。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三种:早发型出血症、典型出血症、迟发型。新生儿刚出生时体内缺乏维生素K1,纯母乳喂养时间较长的新生儿会快速发展到严重的维生素K1缺乏:小儿可在出生后第一周发生典型的或在2个月内出现迟发型出血症,这两种情况发病急、易引起颅内出血损伤、致残率高、死亡率亦高。我国的发病率高达到0.5~2%,烟台地区的发病率高达9.03%,我国是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疾病的高发地区。医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给予维生素K1可预防维生素K1缺乏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1的给药途径也影响药效。口服维生素K1仅能预防典型出血症,对迟发型出血症无效,Longhan发现维生素K1以2mg肌注药效可持续2个月以上,口服相对较差。2000年,我国广西横县推广新生儿出生24h内常规应用维生素K1肌注一次,研究结果表明:婴儿维生素K缺乏住院人数明显减少,维生素K缺乏患者下降。另外,因人体肝脏可合成凝血酶原,肝功能不良者或外科大手术者,均需给予一定量的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