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中语文 写作同步序列导学案 第四讲 学习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学习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
1.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四种常见论证方法好处及其注意事项。

2.阅读“范文鉴赏”,体会其中对四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3.在“实战演练”中选择题目,进行论证方法的训练。

议论文写作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和确凿充分的论据外,还要有严密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

同学们在论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证单一,通常是提出论点后,只用一两个事例论证一下,便匆匆作结,这种做法虽说也完成了论证的任务,但往往失之草率,难以收到良好的论证效果。

因此我们要熟悉并且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而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如: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古老的《汉谟拉比法典》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拥有秦朝一统江山;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

而项羽乱封诸侯,天下叛之。

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何成方圆》)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只有例子加论点,没有具体分析。

叙述后一定要有精当的分析,从而将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

2.事实论据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说,先考虑名人事例,谨慎使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3.事例叙述简洁概括,突出重点,切忌过于详细。

4.事实论据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古今中外相映成辉。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道理,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且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如: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论点)……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

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引证法)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引证法)。

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
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

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运用引证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

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

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

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

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如: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

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

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

但此之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

于是乎,屈原从汨罗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

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

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

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

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

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作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四、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对比”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如: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唱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四川高考优秀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要用好对比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取的“对体”要有对比点,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明显。

2.要采用恰当的句式按先后顺序对比列举。

3.对人与人、物与物、事与事、理与理,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对照,要符合语境,正确安排。

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

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

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这个题目属于新材料作文,即所谓“命意”作文。

所给材料分属3个年份,时间跨度近40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1981年深圳特区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特色。

口号背后,是意识到自身落后的危机感,是发愤图强、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是强烈的竞争意识与赶超意识。

2005年浙江时评标题“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表明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嬗变。

标题透露出强烈的环境意识,蕴含着对过去高速发展、片面发展的反思,寄托着对美好发展图景的希冀。

2017年雄安新区标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重在一个“好”字,重在对新时代发展路向的“长征”之喻。

新一代人在“富”与“强”的基础上更要“好”,他们同样任重道远,需要上下求索不断创新。

材料提供的思维、表达空间非常广阔,具有充足的发挥空间。

就首批踏上高考舞台的“00后”而言,可以结合父辈经历回顾历史,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评点现实,可以立足人生节点展望未来。

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描美景,可以陈己见也可以抒豪情,可以唱赞歌也可以砭时弊。

可以抓其中一条、两条标语口号深入挖掘、延伸拓展,也可以用整体思维宏观把握,着眼家国思辨大道。

无论怎样写,都要紧扣时代,都要把个人与时代、国家结合起来,都要表达真情实感。

立意示例:①发展永远是硬道理,良性发展才有美好未来。

②绿水青山是民生财富,理想中国永远是美丽中国。

③投身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

④我以中国为傲,中国因我更好。

⑤富起来,强起来,还要美起来。

2.(2018·河北衡水中学考前押题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是苏东坡诞辰980周年,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播出后就颇受关注。

近千年来,这位宋朝文人在他身后的历史中持续热度不减,也是少有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苏轼在千年传承中,得到后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人如其文,文如其人。

有人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是伟大的文章成就了伟大的人格。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才与德”。

材料的价值指向非常明确,材料最后一句“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是核心句。

材料主要谈“文以人传”还是“人以文传”,强调有才更要有德,符合以德树人的时代主旋律。

立意示例:①才气源于德行;②才德兼备;③伟大的人格魅力;④新时代更需要德才兼备。

3.(2018·江西南昌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是诗的故乡。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立意: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关注古典诗词的态度。

材料中列出了三种态度,其一是“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他们只是把诗词当作提高分数的手段,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他们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喜爱经典、传承经典,然而他们的做法在客观上却也能起到使经典流传的作用;其二是像雷海为一样的人,他们热爱经典,把经典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无意识地去传承经典;其三是像支教老师梁俊一样的人,他们自觉自发有意识地担负起了传承经典的责任。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成文章,考生可以从上述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来写,也可以独辟蹊径谈出自己的特有感受。

总之,只要围绕对古典诗词的态度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

立意示例:①做经典的传承者;②传承源自热爱;③功利目的对传承经典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