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学术观点综述
试论老子的文化批判精神——2012·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
学 说 没 有 占到 一 定 的 统 治 地 位 。到 了清 代 , 学 者 如 汪 中等 做 了
综 合
试 论 老 子 的文 化 批 判 精 神
— —
2 O 1 2・中国鹿 邑国际老 子文化论坛
刘 惠文
摘 要: 老子是我 国古代最早形成理论体 系的哲学思想 家之一 。
李佳 丽
期, 认 为 只有 那 时 “ 哲学” 的 问题 才 会 产 生 和解 答 , 这个“ 开端” 由
《 老子 》 ( 又称《 道德 经》 五 千言) 一 书 为后 学 所 撰 , 其 中 包含 老 子 朴 素 的 哲 学 思 想 和 学说 。本 文 以 “ 老子” 人名 名其 书, 简 略 梳 理
事物朝 相反 方向发展 、 是 不以人的 意志 为转移的 自然规律 , 因此
老 子要 求 人 们 遵 循 的 总 法 则 就 是 “ 道 法 自然” 。 老 子 文 化批 判精
神里的许 多哲思睿智 , 至 于今 日也令人深 思, 值得借 鉴、 参 酌和
吸取 。
动” , 则还是有所依傍 的。这里 , 笔者仅 以老子人名名其书 , 简略 梳理《 老子 》 书 中的哲学理 论和思想 学说 , 搜 寻其 中的文化批判 精神 , 表达 一点 浅见 。然 而 , 老 子《 道德 经 》 是“ 经 文” , 仅 5 0 0 0
所 编撰 。此著之文是杂记体 , 虽恐非出于一人之手 , 但其 中包含
着 老子 朴 素 的哲 学 思 想 和学 说 , 这 大 抵 是 用 不 着 去 怀 疑 的 。《 老 子》 书中除出现了老子提出的“ 道” 等概念以外 , 还 出现 了孔 子 提
老子文化论文
道可道,非常道记得第一次听秦老师的课还是在上个学期,当时自己还处在刚刚来到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还不是很熟悉的阶段,对大学课程的设置也不是很清楚,上了好长时间课了才知道选修课是怎么一回事。
当初自己来科大就是看上了科大良好的学风,不过上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科大其实也有很不足的地方,就是人文气息不够浓厚。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学习什么专业,都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情怀,尤其是在有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
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就逐个教室地找人文方面的课,一次偶尔的机会,就看到二教一个教室(好像是2104)上有老子文化的课,是在周一上的,而自己周一的课又比较少,所以就果断地去上了。
现在想想,可能就是一种机缘的巧合吧!在那一节课上,秦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到了人的气质,人的情怀,讲到了在北大时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时候,还讲到了科大学子如果能即做到脚踏实地,又做到仰望星空,那一定是了不得的。
我只觉得那仿佛使一次精彩的大家演讲,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秦老师的声音很特别,夹杂着些许的方言,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的深入听讲,我当时就在想,下学期能选课时,一定要选秦老师的老子文化课。
这个学期要选课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犹豫就选了,也能如愿以偿。
时间过得真是快,一次次的课就如同一次次的精神洗礼,现在是该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我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对老子文化有着足够的认识的,也有不少人只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这种情况探究起来终究还是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所以,每当自己看到别人对自己奉为至宝的东西满不在乎的时候,自己也是比较痛心的。
好了,还是言归正传,学期结束了,总是要对这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总结的。
不过,像老子文化这种课程,其学习是自始至终的,并不像数学分析或是量子力学,学习时间全部在极短的一段时间里。
人文学科是活的,一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其中才会有很大的收获。
至于论文的题目,我也很欣赏秦老师的方式,并不刻意是一片正规的学术性的论文,那样对学生的要求未免有些苛刻,毕竟都是学习理工科的。
国际道德经论坛与《老子集成》
齐晓飞:国际道德经论坛与《老子集成》盛世修典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持续发展。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宗教文化出版社承担的大型文献工程——《老子集成》一书,历经前后五个年头的磨砺,终于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付梓出版。
这部十五卷计千万字的鸿篇巨制,共收集和标点整理了自战国至民国,历代重要的《老子》传本、注疏本265种,所收版本历史跨度大,涉及领域宽,孤本、善本、罕见本多,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可以说《老子集成》的问世,是盛世修典,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事,其有益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哲学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道家道教文化的发展与提升。
谈这部书的缘起,就不能不提到2007年4月在西安和香港举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而“国际道德经论坛”的举办,又与2006年4月在杭州和舟山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相关联(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多边大型宗教会议,有34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一千多位佛教三大语系高僧和学界、商界、政界代表出席,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记得2006年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加班到深夜。
每当疲劳困顿之时,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换换脑子”,我便会在后海北沿醇亲王府的会议室里背诵《心经》等传统经典,而其中背得最多的,就是《道德经》。
大家听得入神,我也背得起劲。
81章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本是很难背诵的,但那段时间背得多了,也能记得很熟;而更重要的是,在那一次次“佛道相融”的背诵中,我对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体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立者,而道家与儒家、佛家殊途同归,千百年来共同构建起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框架。
古人说三者是“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有大爱至善的人文情怀,是人类的大智慧。
比如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生而不有、无为而治,见素抱朴、清虚慈俭,和光同尘、尊道贵德、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以德报怨、止战息争等理念,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净化心灵,可以对治时弊而促进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论《老子》中自然的意蕴
从 # 水 ∃这种天地自然
之物很容易就能想到一个 #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 殆 ∃的 # 道 ∃的存在。虽然 # 水 ∃这些自然事物能够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 但实际 上 # 天地尚不 能久 ∃, 还有什么比天地更为长久呢 ? 老子说 : # 道乃久 ,
[ 1] 78 1] 64
二、 自然概念的动词性内涵
知道了自然的原初的名词性内涵只是了解自 然内涵的第一步 , 因为自然不仅仅只有一个 开端 处的一个点 , 它还是在发展、 变化的现 # 象 ∃过程中 任何一个点所生成的无数个自然。只有对自然的 内涵进行量变与质变考察才能彻底回答自然的全 面内涵, 而对自然的动词性内涵的分析可以 解决
[ 4]
神, 不存有任何相害之心。 # 天地相合 , 以降甘露 , [ 1] 194 民莫之令而自均。 ∃ 天道能对人类公平地施予 与分配。 # 天之道, 其犹张弓与 ? 高者抑之 , 下者 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
[ 1 ] 346
这就是推人
道及天道 , 由天道言人道的认识和思维模式: # 原 始氏族成员之间的这种天然形成的无偏无私的关 系, 被老子 认为 是 %天 & 的品 德, 并 上升 到 %天 之 道 & 的高度加以肯定和赞颂。在老子那里 , 人又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 , 对于 %天 & 来说 , 人和万物是同等 [ 5] 的, 万物之间也是同等的。 ∃ 对天地的这种具象 化的认识和思 维很容易走向 抽象化的认识和 思 维。所以 ,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 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
# 天 地不仁, 以万物为
[ 1] 354
# 天道无亲 , 常与善人。 ∃
老子精粹谈
对《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的解读和考 证,是认识老子首先要做的工作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人物,也是一 个有争议的人物,有关其人和其书异说纷 呈。将这些不同的观点一一列举加以辨析 是不必要的,原因在于,尽管这些观点并 不相同,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却都来自《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价值观
思维方法
正偏救敝
国学就是要把民族的价值观搞清楚,运用 到实际中去。传统立足社会,与时俱进。 整体性思考、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重点在社会,社会中的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姚奠中先生, 一脉相承。
章太炎的国学:
由小学入经学, 由经学入文史, 最后落脚在诸子上。
老子其人
下来再看周太史儋。
太史儋对秦献公说的话,亦载《史记》之《周本纪》、《 秦本纪》、《封禅书》。这个人是存在的,却不是作《老 子》一书的老子。两人相混的原因,在于聃、儋同音。 一则司马迁既然讲:“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 其然否”,就说明只是一个传闻、异说而已。 二则秦献公时代接近庄子生活的时期,庄子书中大量引用 老子的内容,且在《天下篇》中说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 ”,显然老子不可能是与庄子同时期的太史儋。 三则太史儋对秦献公之所言,和老子的无为主张也不相合 。 所以将老子定为太史儋的观点(如罗根泽)是不对的。
最后我们来看名叫李耳的老子。
司马迁一开始就讲的明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有名有 姓有籍贯,还有职务,说明对这个老子是很清楚的。 在记了春秋时的老子和有“或曰”因素的老莱子、太史儋 之后,下定义云:“老子,隐君子也。”点明老子的身份 。 接着叙述老子的子孙世系:“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 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资料证据 确确实实,无可怀疑。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1. 引言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老子的思想深刻而博大,对中国社会及其他东亚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子及其著作,并致力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注解。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通过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学术观点和方法,探讨老子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1.1 概述本节将对本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老子思想研究的起源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列出文章的结构框架与目录,在引导读者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同时也方便后续阅读各个章节。
1.2 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呈现国内外学者对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老子及其思想简介、国内学者对老子研究与评述、国外学者对老子研究与注解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每个主要部分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节标题进一步划分内容,以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各个方面的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
具体而言,在国内部分,我们将回顾传统对《道德经》的解读与解释,并探讨现代学者对此的新观点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中国学术界对于老子思想的争议点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部分,我们将进行西方学术视角下的老子研究探索,并重点关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学者对老子思想的观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注解要点,并提出未来老子研究的建议和期许。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老子及其著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参考,进一步推动老子思想在当代世界中的传播与发展。
2.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2.1 生平与背景老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真实姓名是李聃。
文化整体论: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品格
文化整体论: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品格【摘要】无论是老子的哲学视界还是自然伦理思想的构建方式,老子的言说都彰显了独特的整体论的文化哲学思维。
老子的自然伦理思想是理性反思的结果,渗透进了老子对于自然界恒常事态的理性直觉。
正是老子涵括世界万物存在境况的理性观照,造就了他纵贯个体心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的(大)文化的整体论的生态主义思想。
老子式的文化理性的伦理思想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彻底的文化自觉。
老子的世界是人与自然之间无缝隙、无隔阂的一体建构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凸现人文关怀和生态情怀的文化本体的世界状态图式。
老子自然伦理思想的文化哲学旨趣在于他对万物和谐的追寻。
【关键词】“道”之“德性”;自然伦理;文化理性;生态主义;和谐【作者简介】韩彩英,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山西太原030006;国际普世对话学会(ISUD)会员,《自然辩证法通讯》英文编辑,《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英文审校,哲学博士,北京100049【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 4434(2013)03 - 0001 - 05相对于西方世界的传统学问,如牟宗三先生所言:“中国的学问都是实践的。
”梁漱溟先生也说:道家、儒家、佛家“此三家者各为一种生活实践功夫(不徒在口耳之间相传说),即都是真学术在解决各不相同的人生真问题。
”而且,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实践的学问又几乎都是属于伦理道德性质的。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关于自然的学问与关于人事的学问,或者说关于自然秩序的逻辑与关于人伦秩序的逻辑,向来就是泾渭分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等仅仅是个别现象。
而且,在苏格拉底出现之前的希腊古典时期,那些“爱智慧者”的旨趣大多聚焦于自然哲学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伦理道德议题。
在苏格拉底引导下,雅典思想家们才远离自然哲学,转向探索人类行为问题和道德哲学。
到了希腊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那里,“哲学”这个整体性的学问被肢解成了相互分离的“分析性的”具体学科的学问。
老子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的复兴
老子传统道德文化在中国的复兴熊春锦兰州商学院讲学录音整理稿2006-11-20这次归国来参加老子国际论坛,非常荣幸来到商院这个高等学府进行一次学术方面的座谈与交流。
因为在来贵院之前,跟我介绍说是一次座谈会,在西方,座谈会都是互动式的,就是说既有我讲,也有大家的提问。
那么围绕“老子传统道德文化如何在中国复兴”这个命题,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个体会是比较深一点。
所以,今天讲的时候,第一个方面想先把基本观点讲一下;第二个方面,就我们老子文化如何去复兴谈一点粗略的体会;第三部分,跟大家互动一下,欢迎大家提出各方面的问题,大家一起共同进行探讨和商榷。
我相信在座的有很多老前辈,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比我深刻得多,实践经验也比我广得多,希望大家在这里不吝赐教,共同来探讨我们民族道德文化的复兴,利益国家民族。
今天下午,赶时间拜读了马院长的大作,很受启发,马院长所写的内容涉及的面非常广,道家的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基本上都涉及进去了,特别是其中对我们道家的文化是修之身的文化阐述得比较突出,这的确是目前如何复兴道德文化,把握住了正确的、真实的方法,沿着这样一条正确的复兴之路走下去、发展下去,的确是非常有见地的一些看法。
一、老子文化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先从第一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们老子的文化,老子的五千言对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觉得对甘肃省来说,的确是地灵人杰之地,有许许多多老子文化的爱好者,这是从人文方面来看。
另一方面,我们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在南边有伏羲的文化做根基,那个卦台山我曾经亲自去看过,从它的地理格局、山环水势,以及周围的太极结构,能够坐落在天水这个地理位置,的确能够对柢定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以上的文明起到一个开启的作用;在我们甘肃的东边,刚好有老子的飞升台;在西北边,还有敦煌文化,在那里储存着我们历史文化沉淀的丰厚宝藏。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从人文地理这几个方面分析,我们甘肃确实是一块地灵人杰之地,有着丰厚的、可以发掘、可以继承发扬的传统文化。
老子文化与文明洛阳(洛阳文明大讲堂)(1)
老子文化与文明洛阳中华文化是综合文化,不是哪一家能单独代表得了的。
但是到了当代,为了大众能够把握好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该对传统文化做一个梳理。
从元文化的角度看,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源头来看,“圣贤文化”应算是主导性文化。
再往少而精的方面梳理,古圣人之书应是重点之重点。
古圣人包括三皇五帝,包括老子、孔子。
三皇五帝之书没有流传下来,《周礼·春官》有如下记载:“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
”由此可知世上曾有“三皇五帝之书”,并且是中华文化的原本性经典,对此后的圣贤文化产生着广泛影响。
“三皇五帝”之后称为圣人的有孔子和老子。
孔子文化包括着他修订的经典和教育学生的言论集成。
老子文化包括一部《道德经》和由此发展起来的道家与道教。
《老子》文化的核心载体是《道德经》一书,作为哲学著作而言,它是中华民族哲学的主干,是古今中外最完整的哲学体系,是人类思想的基石、永不过时的哲理、时代需要的精神。
一、《老子》与历史文明目前国内很多地方争着为古圣贤、古名人树碑立传、或搞庆典,其目的主要是树当地名声和旅游炒作。
我们讲的“《老子》文化与文明洛阳”,除了上述的目的外,主要是追寻《老子》思想的内涵,纪念和传承“道”“德”之源。
如何对待老子的生平,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民族文化问题。
我看过几个关于老子的电视剧本,都是把老子写成如何是神童,如何参与周朝斗争的故事,读后觉得此作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历史的真实轨迹。
我给予上述剧本的意见是:放宽一些看,可以编造“三国”,可以改造清宫戏,包括“红楼梦”也可以有更多的版本。
但是对中国的两位圣人不能胡编滥造,那就是老子与孔子,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典型代表,我们要对子孙后代有个真切的交代,不允许有一点点历史上的玷污,这是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话说回来,关于老子与洛阳的史料,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在周朝当过“守藏之史”,“修道德”,并“居周久之”。
老子文化 领悟 阐释 解妙 -回复
老子文化领悟阐释解妙-回复老子文化是指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为代表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
老子是先秦时期的杰出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内容包括了关于道、德、无为、无名等重要哲学概念的阐述。
老子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来领悟老子文化。
老子文化强调“道”,即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真理。
在老子的眼中,道是无以言表的,无形无质的存在,它超越了世间的种种对立和矛盾。
老子认为人类应当追求与道的合一,即放弃私欲,顺从自然,与宇宙大同而无争。
这种领悟是关于人生的最高智慧,意味着个体的追求和整个宇宙的和谐相融。
其次,我们需要阐释老子文化的核心观点。
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意味着德行的实现和智慧的表达并非通过强制性的活动,而是通过顺应自然的变化,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认为,追求功利、逐利和权力只会导致混乱和灾难,而追逐名利的人往往是损害他人的源头。
因此,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倡导人们保持谦逊、自律和自然的态度,坚持道德行为,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接着,我们需要解妙老子文化的智慧之处。
老子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对人类行为准则和社会管理的思考上。
老子认为,繁琐的规章制度只会束缚人的自由和创造力。
他主张不评判、不轻视、不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去面对世界。
他反对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和人为的约束,而提倡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保持人性的真实与善良。
他的智慧告诉我们,只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谦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最后,我们来解析老子文化的独特之处。
老子的思想是与其它哲学家所不同的,他以无为而无不为、顺势而为的态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与儒家注重仁义礼智信、法家追求严格法制不同,老子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心灵的宁静。
他的文化注重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生的真正智慧。
这使得老子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珍贵的一环。
传承老子之道 、共建和谐世界
传承老子之道、共建和谐世界*导读:主题词:道和谐和谐世界内容摘要:老子之道,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和极高的精神境界,对于构建和谐……主题词:道和谐和谐世界内容摘要:老子之道,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和极高的精神境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道通贯古今,涵养万物;道自然无为、寡欲不争。
和乃道之常态,道之根本属性。
和谐世界,从修心开始;和谐世界,与道相通。
以道修身,则人心清静;以道处世,则社会安定;以道理国,则国家太平;以道贯通,则世界和谐。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向世界郑重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随后,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又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向全世界发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庄严呼唤。
本次国际《道德经》论坛,提出了和谐世界,与道相通的会议主题,正是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号召,是践行道教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共建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该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富有诗韵的语言,探讨了宇宙、自然、治国和修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
道通贯古今,涵养万物。
和乃万物常态,是《道德经》的重要理念,所谓:天道自然,和谐有序。
故道乃自然之道、和谐之道。
以此道修身,则人心清静;以此道处世,则社会安定;以此道理国,则国家太平;以此道贯通,则世界和谐。
下面,我着重从老子《道教经》思想出发,就传承老子之道,共建和谐世界问题谈一些想法和意见,以期与各位切磋、交流和增进共识。
一、以道修身,则人心清静老子之道,自然、清静,是理想的修身之道。
道教徒常常通过自我修炼,而达到内心的清静与和谐。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的内心和谐则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内心和谐,简单地说:就是要心态健康平和,对人对事都能坦然面对;凡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以平常心对待平常事;不要焦虑不安,更不要忧心忡忡。
“道+ 计划“暨老子《道德经》(楼观台)国际高峰论坛提案
“福达天下”祈福放飞仪式; “福临门”认供礼品(道德经、福字、福门礼盒); 传统庙会; 千名学子同抄《道德经》吉尼斯世界纪录;
时间:2017年3月 地点:(西)楼观台
“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
“吾老洞”
老子墓,又称“西楼观台”道观。 “西楼观台”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西五华里之大陵 山,是老子晚年生活、著经、羽化之地, 又称“西楼观台”道观。东距古都西安70 公里,距周至县城13公里,地处终南山北 麓,就峪河绕陵而过,北魏郦道元《水经 注》云:“就水出南山就谷,北径大陵西, 世谓老子墓”。
支撑条件
∨ 老子文化的重要性:老子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哲 学家。老子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而且已经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 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被世界各国学者重视、研究。 ∨ 国家政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地方政策:陕西“秦风·国韵”传统文化工程。 ∨ 文经互动: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相渗透。 等等。
“丝绸之路《道德经》 智库”成立大会; “丝路融道”--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道德经》思想研讨会; 中外学者对话老子文化; 老子《道德经》与宗教文化论坛; 老子《道德经》智库论坛; “同道会”—弘道发展论坛暨国际“老子《道德经》”协会联席会议等。
时间:2016年9月 地点:大唐西市
占地500亩 商业为主线,丝路风情和文化为特色 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项目 全国唯一在原址重建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
项目规模与市场反应
洛阳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潮及其影响
洛阳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潮及其影响洛阳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前后,在洛阳地区出现的一场学术思想大较量。
洛阳百家争鸣的实质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竞争与斗争。
这些流派有些在历史上短暂存在,但有些却影响深远,如儒家、法家、道家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学术思潮及其影响。
一、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一派,也是洛阳百家争鸣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并以《四书五经》为经典。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君子行道以正”,强调君子要做一个道德高尚、宽厚仁爱的人。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中,仁爱主义、礼制观念、人性论、治国思想等都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法家学派法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儒家之外的一种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等。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使国家的治理效率更高,同时要求严格的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家思想和儒家有很大的区别,它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的统一就是依靠了法家思想的实施而成功的。
三、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古代中国哲学中除了儒家和法家之外的第三个主要思想流派。
道家以庄子、老子等人为代表,强调天道自然,反对德法义制。
道家的思想对于古代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其中道教就是道家思想的体现,道教强调道的转化和神仙的存在,不少文化习俗都有道家的影响。
四、其他学派除了上述三大学派,洛阳百家争鸣中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
其中,阴阳家强调自然界的阴阳能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之一;纵横家强调谋略、战略思维和情报工作,在古时候是主管中国各国家安全事务的学派,对现代社会的军事、政治和商业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兵家则是注重战争策略、军事战略和谋略等方面的学派,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拥有很高的影响力。
结语:洛阳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程中的重要章节,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重要的思想流派,在学术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老子文化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老子文化。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精髓——《道德经》,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首先,我想谈谈老子文化的核心——“道”。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根本规律。
老子认为,道是永恒不变的,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
我们人类应该顺应道,遵循道,以达到和谐共生。
在老子看来,无为而治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
他主张“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领导者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民生,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民为本,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老子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老子认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但内心充满善良、宽容、谦逊。
这种道德观念,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老子文化中的“阴阳”观念,也是其独特之处。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老子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只有保持阴阳平衡,事物才能健康发展。
这一观念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面,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阴阳平衡,才能实现和谐共生。
老子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老子文化的一些启示:1.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而治,注重民生。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权,让事情自然发展,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3. 道德修养,提升品质。
我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宽容、谦逊,以道德的力量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4. 阴阳平衡,和谐共生。
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生活等方面,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阴阳平衡,实现和谐共生。
关于弘扬老子文化的提案
关于弘扬老子文化的提案弘扬老子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提案,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弘扬老子文化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
首先,弘扬老子文化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强调“柔弱胜刚强”等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乃至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弘扬老子文化,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老子的思想,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弘扬老子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弘扬老子文化可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另外,弘扬老子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老子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反对浮躁与功利,这与当今社会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弘扬老子文化,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最后,弘扬老子文化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
老子的思想强调和谐、平等、包容,这与当今世界追求多元文化共存的趋势相契合。
通过弘扬老子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的来说,弘扬老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还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老子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受益于老子的智慧。
老子文学批评思想阐微
2003年第1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11 2003总第201期Journal of N ortheast N ormal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 o 1201 [收稿日期]2002-11-25 [作者简介]张恩普(1954-),男,辽宁兴城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老子文学批评思想阐微张恩普(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老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哲学著作,但其中也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
从老子的文学批评理念上看,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有辩证趋反、自然无为等理念,这些理念也同时反映老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即从批评对象的相成和相反的角度、自然而不加人工的态势上显示其文学批评的基本思想倾向,其“大音希声”、“信言不美”则直接反映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
从老子的文学批评方法上看,其方法也与其哲学理念相联系。
老子哲学的最高境界是“道”,为了实现“道”,达到“道”的境界,老子十分重视虚极静笃、抱一守中、德善德信、正言若反等方法,而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这些方法用于文学批评也是十分中肯的。
[关键词]老子;哲学理念;文学批评思想;关系 [中图分类号]I206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3)01-0076-06 《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言论和思想,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反映道家思想的哲学著作,但其中也包含了老子的文学批评思想,是我们研究老子及道家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一直以来,关于道家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学者们比较重视《庄子》,在许多文学批评著作中,《庄子》总被以突出的地位列出,而《老子》则总被附列在《庄子》部分来阐述,或以“老庄”并称的方式阐述。
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是由于《老子》是一部纯哲学著作,其中极少直接阐述文学批评问题,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由于我们对《老子》深入研究不够。
“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 宋玮
作者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
出版物刊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2-83页
主题词: 国际研讨会;文化;老子;和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综述;人民政府;周口市
摘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政协河南省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鹿邑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0日至11日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顺利召开。
这是继2004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在周口市成功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之后,周口市举办的、在海内外具有极大影响的又一次盛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道性 自然 ” “ 。 道性 自然 ” “ 法万 物 之 自然 ” 属 于 形 而 和 道 分
于: 任何一物都是有 限的 , 道 ” 而“ 是无 限的。所 以“ 才 能 道”
够无 所 不人 , 子 的 “ ” 于 “ ” 说 是 “ ” 武 汉 大 学 老 道 对 物 来 无 。
动的 ‘ 自发性 …等 议题展 开 了深入 而广 泛 的讨论。这里 从
八 个 方 面 对 本 次论 坛 研 讨 的 内容 综述 如下 :
21 0 0年 1 月 1 第 6期 ( 第 10期 ) 总 8
中 州 学 刊
Ac d mi o r  ̄ o h n z o a e cJu n f o gh u Z
No .,01 v 2 0 No. 6
【 学 道 家 研 究 】 图 类 B 31 文 标识 A 文 编 1 3 71 0 ) 1 - 3 易 中 分 号: 2 2. 献 码: 章 号: o 5( 1 0 5 _ ( ) 20 6 80
“00 21 洛阳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学术观点综述
赵 保 佑 高 秀 昌
( 南省 社 会 科 学 院 , 河 南 郑 州 40 0 ) 河 5 0 2
21 0 0年 9月 9 日至 I 1日, 2 1 “ 0 0洛 阳老 子 文 化 国 际 论
立在“ ” 无 的基 础 之 上 。韩 国首 尔 大 学荣 誉 教 授 宋 荣 培 指 出 ,
“ ” 道 自在 、 自有 而 强 调 “ ” “自然 ” 老 庄 道 家 的 “自然 ” 道 乃 。
北 京 大 学 哲 学 系 教 授 王博 认 为 , 无 ” 发 现 是老 子 对 中 “ 的 国哲 学 传 统 的一 大 贡 献 。老 子 指 出 了 任 何 一 个 “ ” 是 物 都 “ ” “ ” 共 同 体 , 一 不 可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可 以 讲 , 有 和 无 的 缺 “ ” 先 是 老子 在 “ ” 发现 的 ; 无 首 物 中 不仅 如 此 , 无 ” 比有 更 “ 是 根 本 的存 在 。不 过 , 老 子 对 “ ” “ ” 论 述 来 看 , 无 ” 从 有 、无 的 “ 显然不是“ 不存 在 ” 者 纯 粹 的 “ 无 ” 它 仍 然 是 “ 在 ” 或 虚 , 存 的
自中国大陆 、 台湾及 日本 、 韩国 、 比利时等 国家和地区老学研
们把这个不是经验的对象却充 当存在根据 的形上的 “ 勉 无”
强 叫做 “ ” 道 。从 这样 的 意 义 上 可 以 说 , 无 ” “ ” 形 而 “ 是 有 的
究 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 百余人参 加 了论 坛。论坛收 到论
的 消 费观 念 ” “ 代 文 明 与 老 子 的 素 朴 思 想 ” “ 灵 、 神 、现 、心 精 性 与《 子 》 、 老子 的 ‘ ’ ‘ ’ 人 类 的 信 念 和 价 值 ” 老 ”“ 道 和 德 与 、 “ 子 与人 类 不 同的 思 维 方式 ” … 无 为 ’ 治 理 性 与 人 的 活 老 、 政
出“ ” 道 与具 体 之 “ ” 区 分 之 所 在 。 “ ” “ ” 别 就 在 物 的 道 、物 之
崔大华 、 卡琳 、 田知久 、 中信一 、 戴 池 谷 宋荣培等 在论坛上 作 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 学者 围绕 “ 老 子》 《 在世 界不 同文明 中 的传播和诠释” “ 、 诠释 与运 用: 老子 》 中国文明 ” “ 子 《 与 、老
文 7 篇, 5 0多 有 0多 篇 进 行 了交 流 。 陈 鼓 应 、 抗 生 、 博 、 许 王
上学 的根据 。总之 , 老子》 《 一书中的“ ” 道 需要用“ ” “ 有 、无” 等概念 的关系来予 以解释 。复旦 大学哲学 学院教授 李若 晖 从《 老子》 第二十五章 “ 道…‘ 周行 而不殆 ” 出发 , 结合河 上公 “ 通行天地 , 无所不入 , 阳不 焦 , 在 托阴不腐 , 不贯穿 , 无 而不 危殆也” 的注释 , 认为“ 阳不焦 , 在 托阴不腐 ” 这 句话 明确说 ,
一
哲学学 院教授 田文军认 为 , 老子》 《 所谓 “自然 ” 的意 蕴确 实 是“ 自己如此 ” “ ; 自己如此” 实 即 自然而 然 , , 自然而 然即是
、
对老子 “ 、 无” 有 ” “自然” 道” “ 与“ 、 等
基本概 念 的解 读
自存 、 自在 、 自有。道 家 以“ “ 万 物存 有 之 据 , 道 为 由肯 定
坛” 在洛阳市及栾川县举行。本次论坛 由北京大学道学研究
中 心 、 华 大 学 哲学 系 、 清 河南 省 老 子 学 会 、 南 省 中原 文 化 研 河 究 中 心 、 协 洛 阳市 委 员 会 主 办 , 阳市 社 会 科 学 界 联 合 会 、 政 洛 洛 阳老 子 学 会 、 川 老 君 山 生 态旅 游 开 发 有 限 公 司承 办 。来 栾
一
观念不仅体现了道家学说 的思想特色 , 实际上也确立并规定
了道 家 哲 学 基 本 的 价 值 取 向 。这 种 趣 向对 于 后 来 中 国哲 学 乃 至 整个 中 国文 化 的历 史 发 展 影 响 深 远 , 其 是 对 于 中 国 人 尤
的生活世 界产生过 和正 在产生着 深远 的影 响。河南省社 会
老子所说的“ 须通过“ 与“ ” 道” 有” 无 这两个 抽象概念的联系 来加 以说明。因为《 老子》 书中说 的“ ” 是 无法通 过感 一 道 ,
觉 经 验 把 握 的形 上 的存 在 根 据 ( 理 ) 因 而 与经 验 世 界 中实 原 ,
在的事物不同 , 所以它不属于“ ” 便 只好 标记为“ ” 有 , 无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