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后记(通用1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袋麦子》教后记(通用17篇)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1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50
《三袋麦子》教后记一
蒋燕
《三袋麦子》是篇寓言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学习这一课。
在学完这课后,我随即问学生,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学生说:“我会像小猪那样,都做成好东西吃掉。
”有的说:“我会像小牛一样,吃一些,留一些。
”还有的说:“我会像小猴一样,留做麦种,去播种!”有的说:“我会吃一半,种一半!”……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自己没有完全肯定小猴做的就是最对的,所以在这个拓展上,孩子们回答是各种各样,我喜欢不同的思维碰撞,我喜欢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怕就怕,千篇一律的考试答案局限了孩子的思维。
有失就有得,我想一切都会有变化的,不能因为考试而把孩子教得不知变通,希望孩子们也能越来越会独立思考。
期盼中。
本文转载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2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
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
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对于文中小动物们各自的处理方法,不同的阅读个体应该存在着不一样的喜好。
鉴于这一课的特性,我把教学难点定位在如何于阅读过程中引导
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注意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断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通过课堂上富有启迪的问题设计以及创造性的情境设置,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想象美好奔放。
他们流露出的美好情操更是自然地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中不断地传递,从而深深地感染着彼此。
【片断】
师:三个小动物家我们都去过了,看到三种不同的结果,我们不由想起一年前,它们不同的处理方法。
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做法呀?为什么呢?
生:我最喜欢小牛的做法。
因为小牛很节俭,它还想到先苦后甜呢!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它的先苦后甜的?
生:小牛它先把家里的草料和杂粮先吃掉,再慢慢吃这袋好吃的麦子。
师:你说得挺有道理的!老师看出来了,你也会是个先苦后甜的孩子。
生:我还是最喜欢小猴的做法。
其实小猴也是先苦后甜的,它一粒子没吃全种下了地,还获得了大丰收呢!小牛很节俭,但那袋麦子有吃完的时候,如果小猴它年年种,就会有吃不完的麦子了!
师:你的体会可真深!你像小猴一样聪明能干!
生:我最喜欢小猪的做法。
师:哦?为什么,说说看。
生:小猪本来就喜欢吃的。
它比小牛和小猴吃的早,它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大饱了口福。
小牛后来吃的麦子肯定没有小猪吃的好吃。
生:(插嘴)对!小猪吃的麦子比小牛吃的新鲜!(学生大笑)师:你们俩是这样认为的。
可以!
生:我也是喜欢小猪的做法。
土地爷爷看到小猪那么喜爱吃它的麦子,说不定还要再送一袋给小猪呢!
师:你也像小猪一样憨厚可爱。
(边说边摸那位学生的小脑袋)
【评析】
对于“最喜欢谁的做法?”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答案当然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必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
上述环节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恰当的评价避免了学生机械固守于某一僵化的答案上。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明显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
然而,在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这样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生活情境中,此时教师自身对这一问题的任何看法一旦发表,就很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虽然教师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但他毕竟是带着“特殊的权威”的。
因此,唯有聆听和肯定学生的“自圆其说”才不会引导学生猜测老师有没有预设的“标准答案”。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3
一、议议,读懂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猪、小牛、小猴对自己得到的一袋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
你欣赏谁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
生:我欣赏小猴的做法。
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虽然不能马上吃到。
可是一年以后,它却能吃到一囤的麦子,它最能干,最聪明。
师:(高兴地):说的真不错。
生:我不欣赏小猴,欣赏小猪的做法。
它很会享受,把一袋麦子全磨成了面粉,做成自己最喜欢吃的白面馒头和烙饼。
我想,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那时最开心的事。
师(赞许地点点头):不错。
你挺有分析头脑。
生:我欣赏小牛的做法。
它吃完了自己家的杂粮,把好东西留到最后再慢慢享用,它会打算,知道勤俭节约。
……
师:刚才同学们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每位同学的看法都很有道理。
不过,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认为小猴的做法最好。
确实,书中很多地方也暗示我们,小猴的做法最好,请大家认真读读,找找,看谁找得又多又好。
(学生自由朗读,书中圈划)
……
生:从结果看,小猴的做法最好,它收获了更多的麦子,是满满一囤的麦子。
生:从做法本身看,小猪就想到吃。
小牛很节俭,但很累,怕麦子坏,常要把麦子搬进搬出,透风、晒太阳,而小猴呢,把麦子全种下了地,既省事,效果又好。
师(高兴地):你很会动脑,看法不一般。
生:从土地爷爷的态度上也恩能够看出。
对小猪,土地爷爷总是“哈哈大笑”,对小牛,是“夸奖”,而对小猴,却是“兴奋地说”,显然,“夸奖”只是表扬,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兴奋”是土地爷爷意料之外的事。
师(喜形于色):你看书看得真仔细,很会分析,这一点,老师也几乎没看出来。
生:书中有“上等的麦种”,麦种,又是上等的,是暗示小猴的做法好。
师(点头、微笑):你真会看书,找的真仔细。
……
二、赛赛,读好课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靠自己读懂了课文,那你们打算怎样来读好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西哈的一段对话,试着读读。
要求不仅要读出感情,而且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
生读: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我是用高兴的语气来读这段话的,因为小猪迫不及待把麦子磨成
了面粉,做成了食品。
它非常想吃。
生读(上面一段话)我也是用高兴的语气读的,不过,读时还要从心里流露出馋的感觉。
……
三、演演,读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太棒了。
同学们,真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把它演一演啊?
同学们,要表演,就升秒年要对课文中很多叙述进行想象创造,在不改变课文原意的基础上,加入合适的动作表演及台词等,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读,组里的其他同学可以当小导演,指点他们该怎样演得最好。
(学生小组排演)
选一组同学戴上头饰进行表演。
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民主、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上面这一案例,无疑是一堂成功的课,从中我们看到学生是聪明的,他们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叹息之余,颇有感触。
一、摆正师生位置,树立学生主体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
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教师威严的神情。
学生大都眼都不敢抬,口不敢开。
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愿说,这种沉闷的叫气氛,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案例中,学生的思想之所以那么活跃,是因为这堂课教师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一堂课,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
表现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在互动中形成了体验、探究的氛围。
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教
学内容、教学手段主体化,教学内容广泛、自由。
不仅如此,教师更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带着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该学生“安全感”、“自由感”。
一堂课,教师常用激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即使的表扬、随机的赞叹等,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以平和的心境、稳定的心态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叙述心中的疑惑。
在此作用下,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很好发挥,主体人格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他们在老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被激发出来了。
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的信念会不断地树立,学生无限发展的潜能也就不断地被发掘出来。
二、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乐学”、“乐练”的意识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注重可以转化为考试的诸多结论,而忽视教学过程,如此就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条问背诵。
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语文教学庸俗化到无须智慧努力,只要听讲、背诵条文就能获取高分的地步,这样的教学从根本上扼杀了“人性”,从而将学生异化为“应试工具”。
而案例中,教师能结合学生特点,根据教材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
整堂课,教师有意识创设一定的情境,发挥学生“乐学”、“乐练”的意识,通过读书、议论、表演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体验课文的内容,领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4
一、看拼音,写汉字
防止拜访迫不及待
食品保存聪明能干
二、组新字。
泊,拍,柏,怕,伯
放,防,房,芳,妨,访,仿,坊,纺,
三、用横线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第一排选第二个
第二排选第一个
拜访迫不及待
抚摸饱满
金灿灿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憨厚可爱吃光
勤劳节俭保存
聪明能干种下地
2、我也会像小猴一样把麦子种下地。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饥肠辘辘欣喜若狂毫不犹豫
2、怪蚯蚓可恨,怪鱼太馋、太贪婪。
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这不是诱饵,是鱼想逃命,从水桶里跳出来。
被毒死。
3、最后一句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5
上完第9课《三袋麦子》,感觉心情很舒畅,舒畅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可能是由于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
文章语言通俗,情节简单,孩子们学起来兴趣大增;其二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通过对新课改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之后事先进行了学情分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主感悟和理解,让孩子们自主发挥,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文章通过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的考虑。
但对其所蕴含的道理和所描
写的小动物鲜明的个性,是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的难点,初读类似这样的蕴涵哲理的课文,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自己小学时老师对自己的引导:“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故事,我们应该要学习的是小猴子那种机灵、能干,千万不要学习小猪的愚蠢,先把麦子吃完了最后挨饿。
”对于我们这样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对以上的语言大概不会感到陌生。
曾经,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绝对”、“权威”的答案中成长起来的。
简单地说,曾经的教学教给学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优点。
现如今,学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课改的新形势浪潮的冲击下,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更民主、科学地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
这也是我在这节课的预设中所积极探索并努力摈弃传统教学带给我的深刻影响的重要思想指导。
因此在这堂课中,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并找出各个小动物的优点。
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孩子们找出了小猪的自食其力、小牛的勤劳节俭,在说出了小猴的聪明、能干之后,还能说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得到的是一种苦尽甘来的收获。
在思考中求进、在常规中求变、在创新中求效。
教育教学之路,漫长而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相机贴出小猪、小牛、小猴图)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过渡
朗读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示图
第一幅图(幻灯片1)(板书:憨厚):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谁来做做“舔了舔舌头”这个动作?(生做)能不能加上声音?
(指图)不仅你们喜欢,土地爷爷也喜欢小猪,你们瞧,土地爷爷被小猪的一番话和憨厚可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谁愿意做这位可爱的小猪,来朗读第六自然段?谁来配合他读叙述部分(指名读)第二幅图(幻灯片2)(板书:节俭):什么是节俭?你能说说你身边有谁很节俭呢?为什么?为什么说小牛也节俭呢?你愿意做节俭的小牛吗?(指名读)
第三幅画(幻灯片3)(板书:聪明能干):自由读8、9自然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猴既聪明又能干,用笔划下来。
(回答时相机指导读)土地爷爷最喜欢既聪明又能干的小猴,愿意做聪明能干的小猴吗?土地爷爷呢?(指名读)
2、分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分角色读(若有困难的地方可范读)
3、讲故事
我们今天来开个小小故事会,看图听故事,老师当一回义务放映员。
⑴看板书,自己练习
⑵指名讲故事(放幻灯片1、2、3)
三、总结与作业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引说)憨厚的小猪、节俭的小牛和聪明能干的小猴。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四、作业:讲故事
板书:图(小猪)——吃光——憨厚
图(小牛)——保存——节俭
图(小猴)——播种——聪明能干
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麦子迫不及待粮食防止神秘拜访)
2、比一比,再组词
迫()粮()防()秘()
泊()浪()访()密()
3、写出下列词语的
节俭()夸奖()
4、讲故事。
自评:————————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早上第四节课,我有幸聆听了甘庄小学李智丽老师执教的《三袋麦子》一课,本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不同的评价,这个故事表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探究能力,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堂课上得成功而有特色。
他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以读为本,以拓展为目标。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只有播种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纵观整堂课,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课上,她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李老师始终面带笑容,语言亲切和蔼,富有
感染力,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主要突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流程美,个性美
李老师教学程序紧凑,过渡自然,注重在读中演,演中评,评中悟,环环相扣,将语言文字的训练悄然融于情趣化的表演中。
特别是李老师在教学三种动物的对话时,品读一次对话,李老师就让学生根据句意作出相应的动作;在演时,李老师不仅仅限于文本的对话,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李老师引得巧,导得准,学生也演得非常形象。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理解了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创设情境
首先,李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回顾,把学生的思绪、情感带入了课堂。
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
接着,李老师又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同时,李老师还采用多媒体出示了相应的幻灯片,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此时小动物们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李老师正是因为深刻领悟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才会把这堂课上得如此有声有色。
三、注重以生为本,品读感悟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李老师在本课的执教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1、展读理解。
在本堂课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环节,很有创意。
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朗读的内容。
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难点铺平道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小动物们各自的心情,感悟它们的性格特点。
如:“哈哈大笑”、“憨厚可爱”、“勤俭节约”等词语。
李老师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提醒学生要注意读好这些词,注意语气,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
从而,巧妙地将朗读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然后,通过表演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师生起到了互动的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开了一盏绿灯。
使教学环节更加扎实有效,切实体现了学生由朗读到感悟的学习理念。
李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议,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到达了品读感悟的台阶。
四、注重评价方式开放化,多元化
李老师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原则对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和评价。
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平等性,师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但始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我想,这应该是李老师教学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五、注重悟读延伸
李老师趁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延伸,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
如:李老师在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中是这样质疑的“假如土地爷爷把这袋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看到这样的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纵横发展,同学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
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自然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让学生尽情畅游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全面发展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我认为李老师的这堂闪现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就如:李老师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在生动活泼、和谐合作的过程中,达到了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自主中思考,在参与中发展。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
的艺术,这说明再成功的课也会有所不足。
在此,我将自己几点主观而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供李老师参考,说得不对的地方望各位评委和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特请李老师多多包涵:
1、在这堂课中,李老师扶得太多,放得太少。
比如:在讲读“一年过去了,土地爷爷又去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这部分时,李老师是带着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讲解。
我认为只需讲解第一部分,后面两部分可让学生自学。
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更好的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新理念。
2、学完课文时,李老师问:“你们喜欢小猪、小牛,还是小猴?为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小猴”,并说明了原因。
接着李老师又用课件出示了相关的练习题,及时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遗憾的是李老师最后两个空的答案是唯一的。
这样,就间接地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的机会,致使本课的思想教育渗透不够到位。
《三袋麦子》教后记篇8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3
江都市花园小学陈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