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与说课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内涵特点
说教材: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钻研课标和整个学段教材(或某册教材、某一专题或某一单元)的基础上,在开学初以同行教师为对象,对整个学段教材(或某一册教材、某一专题或某一单元)内容,系统地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内在逻辑关系、教学的建议(教学处理策略)等,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
说教材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和把握教材体系。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严密性和创新性。
系统性——是指教师要将课标、教材、学生“四位一体”统筹考虑。
包括(1)课程标准对本学科的基本要求;(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教材的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及逻辑关系。
(3)教材知识的前后整合以及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设想(教材处理策略)。
整体性——即把握整个学段教材或一个专题教材或一册教材,至少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严密性———即掌握教材以知识体系为载体,蕴含的能力和价值体系。
弄清教材如何落实课标要求,揭示教材各知识点之间以及各各知识点确定与分布的依据(或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
创新性——即授课者在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前后知识重新整合,采取具有实效性的灵活的处理策略。
说教材主要说明“教材体系的逻辑关系和课标依据”以及“教材处理的策略方法”。
主要说清:
1、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或专题、单元)总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层级)、价值的要求,或课程设计整体思路等;并结合相关课程内容做必要的阐述等。
2、本套教材的体例、编写意图。
即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这样呈现的编者意图。
3本套教材(或某专题、某单元)教材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分析
A、整个教材(或某专题、某单元)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及价值体系以及与课标要求的对应关系。
B、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C如解说的内容为某专题或某单元教材,该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相关具体内容分析(重难点、考点等)、以及课标的要求。
4、整个教材知识前后整合及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设想.
说对“教材前后知识的整合”,不能只局限和满足于类似专题式的知识梳理和汇总,还要关注分散在教材前后章节的类似知识的处理的度和方法上。
也就是说,对前出现的知识要从广度和深度、规律方法等方面能给后续知识起到铺垫、示例等作用,或后续知识对前知识的扩展、总结、应用等作用。
说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的设想(或教材处理策略)”,不能简单说“我
运用了启发点拨、自学讨论法,学生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等”。
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和某一具体教学片断,阐述教师是如何启发学生,怎样具体操作的,要有案例说明。
三、二者的异同
从以上对说课、说教材的内涵特点分析来看,
二者相同点:1、对象均为同行或专家;2、都是将教师、课标、教材、学生“四位一体”综合考虑2、都是在个人独立钻研、熟悉教材(一般要求尽量脱稿)的基础上的进行交流的一种教研形式。
不同点:1、在时间安排上,说课一般是新授课上课前;说教材一般是新学期开学前。
2、在内容范围上,说课一般是某一节课;说教材一般是整个学段教材或某一册教材、某一专题,至少是某一单元。
3、在侧重点上,说课侧重阐述“为什么教这些”;说教材侧重阐述整个学段(或某一册、某一专题或某一单元)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逻辑关系和课标依据)”以及“怎样处理教材”。
说课是在课时教学的层面上,教师和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的未见面的交流和沟通,是教师、课标、教材、学生在“小范围”的碰撞、对接、磨合,是集约型的近景式研究。
说教材是在学段(或学年、学期、学周)教学的层面上,教师和课标制定者、教材编写者以及学生之间进行的未见面的交流和沟通,是教师、课标、教材、学生在“大范围”的碰撞、对接、磨合,是粗放型的全景式的研究。
“教材教法达标”活动中倡导的“说教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要说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说清楚课标对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
2、编者的意图、体例安排、内在逻辑联系。
要说清楚教材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学生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
体例:包括知识结构、专题结构。
3、教材内容。
说清楚教材(可以是学段、年级、学期的内容,至少是一个单元<或模块>的内容)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联结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或教学设想)。
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如果是对学段整套教材分析,还应说清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如果是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并说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