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燕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燕子》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指名读谜面。
出示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
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预设:燕子。
(板书:燕子)
3.学生交流对燕子的了解。
4.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燕子,著名作家郑振铎也特别喜欢小燕子,他还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看看在郑振铎的笔下,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呢?
5.简介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中国作家、文学史家。
著有《猫》《海燕》《我是少年》《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一位波兰学者曾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我认为他是中国当代学术界中人文科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
”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是一种有趣的语言交流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交流中,学生对燕子有了初步的印象。
结合作者的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者笔下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哪几幅画面,尝试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凑(còu)成烂漫(màn)伶(líng)俐(lì)旷(kuàng)亮波光粼(lín)粼横(héng)掠翼(yì)尖小圆晕(yùn)荡漾(yàng)
倦(juàn)了闲(xián)散(sǎn)纤(xiān)细休憩(qì)木杆(gān)
几痕(hén)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òu líng lì yì yàng juàn xián sǎn xiān gān hén
凑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预设:
①我知道“凑、伶、俐、翼、漾、倦、纤、杆、痕”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
“伶俐”一般用来形容人聪明、灵活。
“翼”的本义是翅膀,“羽”是形旁。
“漾”可以组词“荡漾”,表示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②我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闲”。
③“散”是多音字,表示没有约束、松开或者零碎的意思时读sǎn,组词“闲散”;表示由聚集而分离或者分散的意思时读sàn,组词“分散”。
④我会用组词的方法记住“纤”,如“纤细、纤小”。
⑤“杆”是多音字,表示长棍子的意思时读gān,组词“旗杆”;表示某些器物上细长的棍状部分,或做量词时读ɡǎn,组词“笔杆”。
⑥“痕”是前鼻音,本义是疤痕,我会组词“伤痕、泪痕”。
(3)组织学生交流:作者笔下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呢?
预设1:这是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预设2:这是一只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3.梳理内容
(1)教师提问: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
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哪几幅画面?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逐段给画面取名字。
(相机板书:抓关键词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憩图)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
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梳理内容时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抓住关键词语逐段简单概括,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建构画面。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并体会写作顺序。
2.探究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体会写作顺序。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尝试背诵第1自然段。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板书:边读边想象画面)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①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出了一只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预设1:“乌黑的羽毛”写出了燕子的颜色,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羽毛乌黑的燕子正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呢!(板书:羽毛)
预设2:读了“轻快有力的翅膀”这个词语,我眼前浮现出了一只活泼的小燕子,正扇动着翅膀,快乐地飞翔!(板书:翅膀)
预设3:“剪刀似的尾巴”这个词用得好,作者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让我觉得燕子十分可爱。
(板书:尾巴)
②小结:同学们不仅找准了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关键词,而且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
真了不起!
③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④读到现在,我们发现作者在写燕子外形时,先写羽毛,再写翅膀,接着写尾巴,最后写了燕子整体带给我们的印象,是按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部分整体)
⑤指导学生抓住“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几个关键词,按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燕子不仅有着可爱的外形,还是春天的使者。
它把春天带到了我们身边。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探究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圈出春天的景物,想象画面。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词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出春天的景物。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风、雨、柳、花、草、叶。
(3)引导:原来这些景物都藏在这一段的第1句话中,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①创设情境,学生做动作,感受春风的柔和。
引导: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感受到了风是轻轻的,柔柔的。
引导:让我们往手心轻轻吹一口气,你觉得怎么样?
预设:柔柔的,很舒服,这就是春风带给我们的感受。
②用“加一加”的方法,感受春雨的细密。
引导:继续往下读句子,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还看到了雨。
引导:什么雨?
预设:细雨。
引导:什么样的细雨?
预设:如毛的细雨。
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细雨像毛一样,说明了雨下得很密。
小结:用上比喻的写法,把细雨比作毛发,将雨的特点写得多么具体、生动啊。
③引导学生抓形容词,想象画面,感受“柳、花、草、叶”的生机勃勃。
引导:春风轻轻柔柔的,春雨细如牛毛,请你再读读描写“柳”的句子,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什么画面呢?
预设:读着“千条万条的柔柳”,我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条细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就像姐姐的长发在飘动。
追问:从中你感受到柳条的什么特点?
预设:柳条数量多、柔软。
引导:那么花、草、叶聚在一起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汇聚在一起,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追问: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了生机勃勃?
预设:赶集。
点拨:借助图片理解“赶集”,体会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④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读出热闹、欣喜的语气。
(4)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机。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①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光彩夺目”。
预设:形容光泽和颜色鲜艳耀眼。
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思考:春天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预设:春天是光彩夺目的,十分美丽,有了小燕子的加入,让画面既有色彩,也有声音,使得春天更充满活力,更富有生机。
③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5)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尝试根据提示背诵第2自然段,边背边想象画面。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吹拂着,()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的柔柳,()花,()草,()叶,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设计意图:“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想象画
面,从而体会生动优美的语句,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第2自然段则通过圈出春天的景物,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景物的不同特点和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引导学生读一读本课13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凑拂集聚形掠偶尔沾倦闲纤痕
点拨:
(1)“凑、拂、形、掠、偶、沾、倦、纤”是左右结构,除了“形”字,其余生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凑”的末笔是点;“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右下部分不是“巳”。
(2)“集、聚、尔”是上下结构。
“集”上面的四横要平行等距;“聚”上半部分中的“又”,末笔是点,下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撇、撇、撇、捺,其中第九笔是平撇。
(3)“闲、痕”是半包围结构。
“痕”里面是“艮”,不是“良”,末笔捺要写得舒展,超出“疒”右端,与左边的长撇呼应。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
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
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
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欣赏了“燕子外形图”和“春光燕子图”,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下节课我们再去领略“燕子飞行图”和“燕子休憩图”。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乌黑活泼春日轻风吹拂洒落赶集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
偶尔闲散纤细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板书设计】
燕子
部分整体
抓关键词燕子外形图羽毛翅膀尾巴
边读边想象画面春光燕子图风、雨、柳、花、草、叶
燕子飞行图
燕子休憩图
《燕子》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3自然段。
2.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学习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导回顾:作者郑振铎通过细致地观察和描写,你了解到《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关于燕子的哪几幅画面?
预设:分别是“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和“燕子休憩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这2个自然段,你会背了吗?可以看着提示边背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的柔柳,()的花,()的草,()的叶,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2.齐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温故知新。
通过课文填空的形式还可以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问题探究
过渡: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天带来了生机和趣味,那么究竟平添了哪些生趣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看看小燕子飞行时和休憩时的情景。
(板书:飞行休憩)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朗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2.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圈画描写画面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燕子飞行和休憩时的画面美。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读一读第3—4自然段,圈出燕子飞行的地点。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预设:旷亮无比的天空、波光粼粼的湖面。
(板书:天空湖面)
(2)引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①提问:你知道“旷亮无比”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旷亮”就是空旷、明亮。
“旷亮无比”形容天空空旷而明亮。
②在旷亮无比的天空中,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预设:小燕子是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中。
(板书:斜飞)
③请你做个手势来演示一下“斜飞”。
④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我好像看到小燕子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自由自在。
预设2:我好像看到小燕子一下子从稻田上飞到高柳下了,飞行的速度很快。
追问:你从哪里感受到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预设: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追问:从这个句子中,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小燕子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动作十分敏捷。
⑤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对燕子的喜爱。
⑥根据提示,挑战背诵。
小燕子带了它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于()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上,飞到那边的()下了。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提问:在旷亮无比的天空中,小燕子欢快地斜飞着。
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小燕子又是怎么飞的呢?
预设:小燕子横掠过湖面。
(板书:横掠)
②出示图片,理解“横掠”。
提问:这里的“横掠”可以换成“飞”吗?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横掠”说明燕子飞得很低,是贴着水面轻轻地擦过去的。
而“飞”不一定是飞得低的。
③引导学生做动作感受“横掠”(桌面当湖面,手当小燕子)。
④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翼尖沾了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晕”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拨:“晕”就是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的七彩圈。
(出示图片)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引导:由此你感受到燕子飞行的动作是怎样的?
预设:动作十分轻盈。
⑤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请你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我好像看到燕子横掠过湖面时,小燕子的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上就出现了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⑥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对燕子的喜爱。
(4)小结: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到了燕子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横掠过湖面时的轻快,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5)引导学生学习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燕子飞行时,轻快而又灵活,那么小燕子飞倦了,休息时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
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①提问:小燕子在哪里休憩?
预设:小燕子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板书:电线)
②理解“闲散”。
引导:小燕子是怎么休憩的?
预设:小燕子闲散地在电线上休憩。
点拨:你能给“闲散”找个近义词吗?
预设:悠闲。
③引导学生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提问:请你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我好像看到蓝天下有几支木杆,杆与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小燕子就停在电线上休憩,看上去就像是几个小黑点。
追问:为什么要说“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木杆”“几根细线”?
预设:说明木杆非常细,所以说是“几支木杆”;线更细,细得都看不清了,好像只能看到一点痕迹,所以用“几痕细线”。
点拨:这样的描写说明作者离他看到的景象很远,小燕子成了“小黑点”,这画面多么像五线谱啊!小燕子就是这一个个音符。
④引读课文最后一句:作者对小燕子的描写真是充满想象,他忍不住赞叹道——“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⑥总结:飞倦了的燕子,闲散地在电线上休憩,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五线谱图。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燕子休息时的静态美。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斜飞”“横掠”之间的差别,借助图片理解“旷亮”等较难理解的词语,从而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和休憩时的静态美。
三、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到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再写到燕子休憩时的静态美,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拓展延伸
1.积累好词佳句
过渡:郑振铎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丽的春天。
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1)齐读词语,记一记。
(2)仿说词语。
预设:樱桃似的小嘴、活泼机灵的小狗、五颜六色的鲜花……
(3)有了这些优美的词语,使整个句子也变得生动了,请你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
预设1: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预设2: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
2.仿写片段,提升运用
过渡:作者笔下的小燕子伶俐可爱,惹人喜爱,你肯定也有喜欢的小动物,你能仿照课文的第1自然段,将小动物的外形介绍清楚吗?
出示句式:一身________,一对_________,加上________,凑成了
_________。
预设1:一身雪白的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绒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预设2:一身灰黑色的毛,一对柔软的耳朵,加上绿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伶俐可爱的小猫。
……
3.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运用形容词能将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对词语的拓展,佳句的欣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再让学生仿写片段,落实语用。
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2.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板书设计】
燕子
天空斜飞
飞行
湖面横掠
休憩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