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中伦理标准有哪些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伦理水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中伦理标准有哪些
政治学与行政学一班
郭永胜
20114164
2013/12/11
伦理是公共政策的内在诉求。
拉斯韦尔曾指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以社会中人的生活的更大问题为方向的解决问题的科学。
〞公共政策不仅关心政策的具体目标,而且要追求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对人类公共生活的伦理关心。
现代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多的关注伦理和价值维度。
公共政策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伦理问题那么是在公共利益分配中对公平、公正、公益等伦理价值产生的偏离。
我国对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确实立一直围绕着效率与公平两个主线来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开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政策伦理评价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平均主义标准。
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根底极其薄弱,如何尽快恢复国民经济以及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经济建立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共产主义的伟XX想是凝聚民心、聚集民力的重要思想泉源,对有限的社会资源采用“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的根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安定。
但勿庸讳言,从新中国建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片面追求“绝对平等〞无视效率,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开展的动力缺乏,生产力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开展状态,压制了公众的创造力和劳动积极性,整个社会缺乏应有的活力。
这种片面地、绝对地对结果平等的追求,损害了社会公平公正原那么,从而最终造成了经济开展的无效率。
2.效率标准。
公共政策的根本价值取向应当坚持效率标准。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经济开展状况和改革实践而提出的评价标准。
这种观点是受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根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公有制为根底的社会制度并没有发挥其优越性,远未实现人们所期望的利益要求。
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及其伦理价值不是表达在制度形式本身,而是看这种制度是否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因此,公共政策要以大力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心,只有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经济实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才能为社会公平提供现实的根底。
追求效率的开展型政府治理模式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它适应了人民群众对于“求富〞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但由于片面追求效率优先,公共政策在调节利益分配中没能很好发挥作用,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再次凸显,需要对公共政策伦理价值取向进展深刻反思。
3.公平标准。
坚持以公平作为评价公共政策的伦理标准的观点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府应对公民的平等权利进展保护,以建立和维护公平的社会秩序为根本目标。
如果评价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以效率为标准,那么,这一原那么在高效率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会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会在某种程度上以牺牲公平为代价。
当生产力开展极度落后,以效率为标准的利益分配制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当经济开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有了相当的积累以后,公共政策的目标就应超越单纯的效率目标,以公平为根本价值取向,对效率标准可能带来的分配不公进展矫正,公共政策在伦理价值取向上必须抛弃“平均主义〞和“效率至上〞,以公平公正为其伦理价值取向,这是对公共政策伦理价值的重新审视。
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调整由市场带来的不公平,或者是纠
正以往政策导致的不公平,通过再分配政策对社会资源进展调整,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公正的待遇。
在尊重个体能力差异和成认合理收入差距的根底上,高度关注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再分配政策提上下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
4.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标准。
坚持效率与公平性统一的评价标准的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要求公共政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两种不同的价值选择,并非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二者的关系是严密相关,相辅相成
的。
公共政策要以效率为根底,将公平作为首要的价值目标;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公平有助于实现行政效率的最大化;效率反映政策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公平那么反映社会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追求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必然是追求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社会,效率与公平构成了公共政的双重价值取向。
在处理公正与效率的问题上,应该根据公共政策特定的时代背景、公共政策的目标来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寻求效率和公平的最正确均衡点,实现“市场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双赢。
这是对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原那么的否认,也是对单纯的追求效率目标导致两极分化的伦理防X。
当代社会的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
1. 公共利益标准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为准那么和规X。
亚里士多德指出,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他认为道德城邦应该增进社会福利,维护和开展公共利益是道德城邦的特点。
亚里士多德明确了政府的宗旨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同时,又为社会监视评价政府确立了一个根本的伦理标准。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标准,评价一项公共政策的效果如何,就是要看这一时期的公共政策是否将实现公共利益作为其核心的价值目标,是否坚持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
公共政策是否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判断和评价公共政策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的根本标准。
2.社会公平标准
社会公平是社会的一种根本的价值理念与准那么,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理想,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
社会公平规定着社会资源和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的合理分配,规定着社会成员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是协调社会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准那么,是公共政策制定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3. 可持续开展标准
现代社会,伦理的内涵较之传统的意义已有了很大的开展,现代伦理所表达的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当代与未来之间的一种应然关系。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把可持续开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承受。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人类自身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子X后代的生存和开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根本伦理准那么。
公共政策作为人类共同利益的表达,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一个整体,在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和选择上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未来利益,既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调整,又要统筹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