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20版高考历史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2020版高考历史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

”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 . 道家
B . 墨家
C . 儒家
D . 法家
2. (2分) (2017高二·拉萨月考)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灏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B .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
C . 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 . 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3. (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现象,有关这次人口大迁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 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 .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 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 (2分) (2017高一下·牡丹江期末)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
A . 井田制
B . 均田制
C . 私田制
D . 公田制
5. (2分)(2016·上海模拟) 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6. (2分)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与火器
7. (2分)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由此可见()
A . 城市发展受社会体制的节制
B .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
C .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
D .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
8. (2分) (2018高二下·温州期中)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①三公九卿制
②内外朝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军机处
A . ②④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 (2分)(2017·湖南模拟) 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法学家被罗马帝国皇帝授予就法律问题作出公开解释的权力,对案件审理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元426年,东、西罗马帝国皇帝共同钦定只有五位已故法学家的学说具有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
A . 减少了法律引用的混乱
B . 确立了君主的法律权威
C . 提高了法学家的地位
D . 扩大了法律的适用范围
10. (2分) (2020高二下·吉林月考)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11. (2分)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主流派别的程度。

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奉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咏颂。

卢梭的思想在大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 . 他主张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
B . 他更热情的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 . 为中下层群众提供了理论旗帜,适应了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追求
D . 文章的情感丰富自然,通俗易懂,最具感染力
12. (2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这里所说的“奠基石”和“根”的主要内涵是()
①共和制②联邦制③三权分立④黑人奴隶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3. (2分)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

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A . 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B . 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C . 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D . 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14. (2分) (2017高一上·银川期中)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 .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 . 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 . 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15. (2分) (2015高二上·邵东期中) 维新变法运动时,康有为说:“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

”指政治上实行()
A . 君主专制
B . 君主立宪
C . 联邦制
D . 共和制
16. (2分) (2019高三上·泰州期末) 瑞蚨祥(中华老字号企业)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该企业在1912年以后的几年间销售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 . 欧美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
C . 辛亥革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 . 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实业发展
17. (2分) (2015高一上·淄川期中)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8. (2分) (2017高二下·奉新期末) 下列材料出自近现代某政治文件,这个政治文件最有可能是()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共一大宣言》
C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 .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 (2分)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 巴黎公社革命
C .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 . 俄国十月革命
20. (2分) (2018高二上·汪清期中) 观察如图,思考此人的科学贡献是()
A . 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B . 创建第一座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C . 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作为蒸汽机和工作机之间的连接
D . 发明了无烟炸药
21. (2分)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 . “柏林危机”的产物
B . 冷战时代的产物
C . 两德对峙的产物
D . 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22. (2分)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明“新政”的
目的在于()
A .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B .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
C . 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 .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23. (2分) (2017高三下·广河期中) 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
A . 欧洲
B . 美洲
C . 德国
D . 英国
24. (2分)(2017·惠州模拟)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8.5%,成本降低了9.5%。

这表明党中央()
A .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 . 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 . 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25. (2分) (2017高一下·西湖月考) 下图反映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土高炉炼钢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 领导人的果断决策
二、解答题 (共8题;共95分)
26. (10分) (2017高三上·孝义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建国后,即从海路展开对外贸易。

北宋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由北宋和外
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

另一种方式,是大量的民间贸易来往,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

北宋的输出品主要是瓷器、杂色帛以及各种矿产品;输入的多半是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如各种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玳瑁、苏木等。

明代的对外贸易原有“朝贡贸易”和私人经管的私商贸易两种形式。

郑和出使海外诸国,实际上是这种朝贡贸易的扩大。

私人的对外贸易活动,虽然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事实上则在继续发展。

南洋所产的香料,是进口商品的大宗货物;其次,进口外国的商品中,手工业原料和织纺品为数最多。

综观这时从海外输入的商品,并非只是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禽异兽、珍珠宝石之类,其中大部分都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王朝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上,也体现了禁海闭关政策中的限制原则。

在中外商人相互关系的规定上,外国商人只能和中国官方指定的商人进行贸易。

然而,这二百年中,不但贸易量在不断扩大,而且和贸易发生联系的金融活动,包括汇兑和放款,也有所发展。

通过贸易和金融的势力,西方国家逐渐取得贸易的支配权。

这个时期中外贸易上的主要商品,在中国出口方面,以丝、茶、棉布为主。

进口商品以毛织品和棉花为大宗。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品种繁多的进口货中,以鸦片和棉纺织品为最大宗。

同治九年到十三年(1870~1874)的五年平均数,鸦片占进口货总值的39.2%,棉纺织品占进口货总值的32.2%,鸦片居于首位。

经过20年的发展,到光绪二十年(1894),棉纺织品上升为首位,鸦片下降为第二位。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出口主要还是农产品,以茶叶和生丝为最大宗。

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几乎全被外国洋行所控制,农产品和原料受到外国商人的压价掠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清前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后期进出口货物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7. (15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说明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28. (15分)(2019·成都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

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

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

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

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

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

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

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29. (15分)(2019·黄石模拟) 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

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

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

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

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

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

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

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

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30.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

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

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

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材料二在民主国家,不断关心自己的事业和重视自己的权利的人民,可防止他们的代表偏离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代表规定的总路线。

如果民主国家的行政官员比其他国家的易于滥用权力,则人民一般不会让他们长期留任。

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

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

——以上均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政治的优越之处。

31. (10分)(2016·唐山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

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

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

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

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32. (15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宋代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宋词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思想文化虽然繁荣,但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33. (5分) (2017高三上·新乡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古代中国,一个独裁者靠自己个人是无法控制整个社会的,他必须依靠能够忠于自己的人去管理社会,这些打着独裁者招牌的管理者又是他们所辖部门的小独裁者。

由于他们并不都是真正发自内心忠于独裁者,他们一边为独裁者效力,一边谋取自己合法或非法的利益;一旦独裁者失去控制,小独裁者们便成为互不相让的分裂割据的主要力量,从而演变成地方割据。

—-摘编自赵学聪《中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解答题 (共8题;共95分)
26-1、
26-2、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29-1、
29-2、
29-3、
30-1、
30-2、
31-1、
31-2、
32-1、
32-2、
32-3、
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