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分析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奖与分析仪器
2012年10月10日,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宣布,2012年诺贝尔奖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奖项已经全部揭晓。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数百位科学家因数百项研究成果获奖,那么在这么多研究成果中哪些与科学仪器相关?又有哪些研究成果最终使得某种仪器诞生?
从1901-2012年历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以下为与仪器有关的诺贝尔奖。
1、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阿斯顿(FrancisWillianAston,英国),研究质谱法,发现整数规划。
1925年,阿斯顿凭借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质量亏损”现象。
2、1926年诺贝尔化学奖
斯维德伯格((TheodorSvedberg,瑞典),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
3、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马丁(ArcgerMartin,英国)、辛格(RichardSynge,英国),发明分配色谱法,成为色谱法其中一大类别。
4、195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泽尔尼克(FritsZernike,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
穆尔(StanfordMoore,美国)、斯坦(WilliamH.Stein,美国)、安芬林(ChristianBorhmerAnfinsen,美国),研制发明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利用该仪器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
6、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马克(AllanM.Cormack,美国)、蒙斯菲尔德(英国),发明X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
7、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格巴恩(NicolaasBloembergen,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肖洛(ArthurL.Schawlow,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8、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鲁斯卡(ErnstRuska,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HeinrichRohrer,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9、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恩斯特(RichardR.Ernst,瑞士),发明了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使核磁共振技术成为化学的基本和必要的工具。
10、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芬恩(JohnFenn,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其中芬恩发明了电喷雾离子源(ESI)、田中耕一发明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年获奖历程
我本身是一名医学生,自然比较关注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经过我查阅资料发现近几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与分析仪器息息相关。
以下为近年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概况。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
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谈谈有关医学仪器发展史比较重要的阶段:
1.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因此获得首届(1901)诺贝尔物理学奖。
2. 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艾萨文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心电图仪
3. 1924年——法国学者Berger首次测出脑电图(采用头皮电极记录到人脑的电活动)
4. 1958年——医用超声诊断仪出现,并很快在临床中普及
5. X光射线——X光成像技术(人体骨骼)——X光成像技术发展(人体各部位)——1972年将计算机技术与X射线相结合发明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6. 1958年以后——核医学影像类仪器开始出现,并很快应用临床。
7. 1973年——核磁共振成像仪研制出并临床使用(提供人体解剖图像及特定部位的
生理和代谢信息)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物理治疗类仪器得到发展
9. 20世纪——分子分析仪得到发展仪器分析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作用和它在化学
与药学等其它领域一样日益重要。
医学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临床发病机理的深入探讨,都需要用灵敏、精密、可靠的现代分析仪器开展精细的研究工作,测定体内微量或超微量的活性物质,积累数据,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