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1 农药的定义
2 农药的分类方法
3 毒力
4 药效
5 农药的毒性
6 农药药害
农药概念解析(3个层面)1、用途
☆防治有害生物
☆调控植物和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2、来源
☆天然源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
☆人工化学合成
3、物质形态
☆原药(AI)
☆制剂(终产品)
杀菌剂的内含
1、作用于病原菌
☆杀菌、抑菌
☆改变致病过程或中和病菌有毒代谢物
2、作用于寄主植物
☆提高寄主植物抗病力
三、按作用方式分类(一)杀虫剂
1、胃毒剂:经昆虫取食后通过肠道吸收,到达作用靶标才可
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2、触杀剂:与昆虫接触后就可起毒杀作用的药剂。
3、内吸剂:使用后可被植物吸收并转运到其他部位,害虫取
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
4、熏蒸剂:以气体状态经呼吸器官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的
药剂。
5、引诱/驱避剂:使用后通过其物理、化学作用将害虫诱聚/引
起忌避或潜逃作用的药剂。
(Pull-push)
6、拒食剂: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饥
饿死亡,或因营养不足而不能正常发育。
致死中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
杀死试验昆虫中一半所用药量。
有效中量(中浓度)(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EC50),表示单位:微克/头,微克/克
致死中浓度(LC50=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有效中浓度(EC50=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表示单位:毫克/升、微克/升或微克/毫升等
TLM=Median Tolerance Limit
多用于对水生动物的毒力测定
表示单位:毫克/升或微克/升
(1)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
(2)采用统一标准的方法
(3)一致的试验条件
(4)精确的药量
(5)结果能够重复
1) 选择适当的生物试材
2) 确定一定的试验条件
3) 设置5-6个剂量或浓度(需重复)
4) 局部或全部处理
5) 处理后一定时间检查生物对药剂的反应
6) 根据结果采用绘图法或计算法求LD50或LC50
在每次毒力测定时,均将一个标准药剂同时进行测定,根据各自的致死中量进行比较,得一值即为相对毒力指数(T):T=B/A
B—标准药剂
A(或C等)—试验药剂
(一)农药加工的意义
1. 提高分散度
--农药原药加工时,磨碎,以使农药粒径
变成符合要求的粒径,从而提高分散度;
2. 稀释作用
--(通过添加溶剂、填料、载体等)能将高浓度原药稀释至对有害生物高效,而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危害少;
3. 优化生物活性
--(需加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等)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
4.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5. 高毒农药低毒化
6. 控制释放速度
--如以微胶囊为代表的缓释剂
7. 克服抗药性和起兼治作用。
--混剂或混用
2、农药在各种介质中形成体系
水乳剂加工方法
1、原药、溶剂和乳化剂、共乳化剂,搅拌溶解成均匀油相;
2、水、防冻剂、防腐剂等混合为水相;
3、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使体系由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的水乳剂。
微乳剂加工方法(转相法)
1、原药、溶剂和乳化剂、共乳化剂,搅拌溶解成均匀油相;
2、在搅拌下,向油相中缓慢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开始形成W/O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体系迅速转变为O/W型,冷却至室温,静置过滤得到O/W型微乳剂。
悬浮剂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杀虫杀螨剂
(一)、杀虫剂进入虫体途径
胃毒剂需通过害虫取食才能起作用,内吸药剂进入植物体内,刺吸式害虫取食也属于胃毒作用。
胃毒剂要求:
1)、害虫不会拒食;
2)、取食后不会引起呕吐。
(二)杀虫剂的穿透
4、从血液到神经系统
二、杀虫剂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机制
三、杀虫剂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大多数杀虫剂是作用于动物的神经系统,常常称为神经毒剂,它们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
杀虫剂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部位并不相同:
◆有机磷杀虫剂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抑制突触部位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作用于轴突离子通道的开闭;
◆而杀螟丹及烟碱等杀虫剂是作用于突触后膜胆碱受体上的神经冲动传导。
图:AChE与ACh结合部位
第二节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
•一、概述
•无机杀虫剂可分为:1、无机砷杀虫剂。
如亚砷酸酐、砷酸铅、砷酸钙等;2、无机氟杀虫剂。
3、其他无机杀虫剂。
•早期的砷制剂、氟制剂因为毒性高、药效差、药害重而停产。
现代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有铜制剂与硫制剂。
矿物油乳剂多用在果树休眠期杀虫杀螨。
二、特性
一般只加工成粉剂、可湿性粉剂、糊剂和毒饵等剂型使用。
无机杀虫剂大多是胃毒剂,一般仅应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
无机杀虫剂一般不会引发害虫抗药性。
三、主要品种
(一) 砷制剂(原生质毒剂、胃毒剂、高毒)
有效成分为含砷化合物的无机杀虫剂,包括亚砷酸酐、砷酸钙(曾毒饵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蝗虫和灭鼠)、砷酸铅及砷酸钙(加工成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为害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的咀嚼式口器害虫)。
(二) 氟制剂
有效成分为含氟化合物的无机杀虫剂。
主要品种有氟化钠、氟铝酸钠和氟硅酸钠。
氟化钠加工成毒铒用于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蜚蠊。
氟铝酸钠加工成粉剂和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蝗虫、菜青虫等。
氟硅酸钠加工成毒铒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等,加工成粉剂用于防治甜菜象甲、甜菜跳甲、草地螟、苜蓿象甲、豌豆象、油菜叶甲等。
四、毒理机制
•影响糖代谢和形成氟血红蛋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使氧合作用下降,影响细胞呼吸功能。
此外,通过抑制骨磷酸化酶,与体液中的钙形成难溶的氟化钙,导致钙磷代谢障碍。
低钙血症和直接细胞毒作用致心肌损害。
第三节有机氯类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原子的有机合成杀虫剂,也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
滴滴涕和六六六是这类杀虫剂的杰出代表但是由于残留等问题,自1970年代以来,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等主要有机氯杀虫剂品种相继被禁用,我国也于1983年禁止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
目前仍在使用的有林丹和硫丹。
①林丹(lindan,γ-六六六)
•理化特性:含γ-体99%以上的六六六就叫林丹(Lindan)。
林丹有一定的水溶性,可被植物根部少量吸收输导,其杀虫作用主要为触杀和胃毒作用。
•生物活性:对土栖害虫、植食性害虫、卫生害虫及一些动物寄生虫都有效。
林丹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及鳞翅目等多种害虫和动物寄生虫。
但仅在特别许可下用于草原灭蝗及地下害虫防治。
②硫丹(endosulfan,硕丹,赛丹)
•理化特性:具有二氧化硫的气味,水溶性差,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对日光稳定。
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并缓慢水解为二醇和二氧化硫。
对鱼高毒。
在实际应用中,对野生动物和蜜蜂无害。
•生物活性:硫丹为非内吸性触杀和胃毒杀虫剂,杀虫谱较广,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棉花、果树、蔬菜和许多其他作物上的大多数害虫和某些螨类。
有机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DDT类作用于轴突的钠离子通道而使昆虫的正常神经传导受到干扰或破坏而中毒。
•六六六及环戊二烯类杀虫剂则主要作用于中央神经系统的突触部位,使突触前膜过多地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典型的兴奋、痉挛、麻痹等征象。
此外,有些有机氯杀虫剂还是GABA受体的抑制剂。
一、有机磷杀虫剂演化
无机有机
如:敌敌畏
•1932年,Lange和Krueger首先发现了二烷基一氟磷酸酯有剧毒;
•1937年,Schrader在寻找具有杀螨及杀蚜活性的酰氟化合物过程中,制成了具有强烈生理作用的撒林,对哺乳动物强烈毒性。
三、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一) 化学结构特点
水解
含有脂键
氨解等
影响因素:温度、酸碱性
常见有机磷类杀虫剂品种
1.敌百虫
特点:
胃毒作用强,触杀作用较弱;对荔枝蝽有特效;对鳞翅目幼虫效果好
2. 敌敌畏(dichlorvos)
❖无色液体,微带芳香味,
❖室温下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0g/L,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气溶胶推进剂混溶。
❖对热稳定,对水特别敏感。
❖在室温下,饱和的敌敌畏水溶液转化成磷酸氢二甲酯和二氯乙醛,水解速度每十天约3%,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更快。
❑速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
❑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效。
❑蒸气压较高,对害虫有极强的击倒力,对隐蔽性的害虫也具有良好效果。
❑持效期短,适用于防治棉花、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
❑对蚊、蝇等卫生害虫以及空仓杀虫对米象、谷盗等有良好防治效果。
50%、80%敌敌畏乳油
28%敌敌畏油脂缓释剂
22%、30%敌敌畏烟剂
3.久效磷(monocrotophos)
❖白色结晶,有轻微酯味。
❖原药为红棕色的粘稠半固体,熔点25 ~30℃。
❖能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稍溶于乙醚、甲苯,不溶于石油醚。
•较耐日晒,挥发性相当低,温度在38℃以下时挥发很少。
•在土壤中半衰期为16~18天,
•水解很慢,在碱性水溶液中较在酸性水溶液中易分解。
•久效磷的生物活性,主要由其顺式异构体所致,原药中一般含顺式异构体80%。
生物活性
速效、广谱杀虫剂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还有较好的内吸作用
药效持久,使用浓度低,防治抗性蚜、螨。
久效磷可用于防治棉花、水稻及林业害虫。
一般用于防治蚜、螨类、稻叶蝉、稻飞虱、稻瘿蚊、三化螟、棉铃虫、棉卷叶蛾、棉红铃虫等。
(二) 一硫代磷酸酯
1.甲基对硫磷(甲基一六O五,parathion-methyl)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熔点35~36℃,密度1.3580g/ml。
原药为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有蒜臭味。
难溶于水和煤油,可溶于乙醇、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在中性和弱酸性溶液中较稳定,遇碱则迅速分解,其分解速度是对硫磷的4-5倍。
生物活性
高效、广谱;
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甲基对硫磷对高等动物的毒性比对硫磷低约三分之二,而对害虫的防治效力只降低三分之一,但对有些害虫的毒力可能高于对硫磷。
2. 杀螟硫磷(杀螟松,fenitrothion)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沸点140︒~145℃/13.3Pa。
原药为黄褐色油状液体,有蒜臭味。
不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和煤油,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
水解速率介于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之间。
常温下对日光稳定。
生物活性
•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在植物体上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对某些种类的昆虫卵有一定的渗透杀卵作用。
•杀螟硫磷的化学结构和甲基对硫磷相似,但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远比甲基对硫磷低。
•杀螟硫磷对水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有特效,对其它咀嚼式口器害虫和蛀食性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效。
3. 辛硫磷(倍腈松,phoxim)
主要理化特性
浅黄色油状液体,熔点5︒~6℃。
易溶于醇、酮、芳烃、卤代烃等有机溶剂,稍溶于脂肪烃、植物油和矿物油。
辛硫磷易光解,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
原药为红棕色油状液体。
生物活性
➢广谱杀虫剂
➢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还可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及仓储害虫。
特别对防治花生、大豆、小麦的蛴螬、蝼蛄有良好的效果。
➢辛硫磷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
制剂
40%辛硫磷乳油
2.5%辛硫磷微粒剂
3.6%辛硫磷大粒剂
4. 丙溴磷(profenofos)
化学名称:O-4-溴-2-氯苯基-O-乙基-S-丙基硫赶磷酸酯。
✓主要理化特性
淡黄色液体;难溶于水,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
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生物活性
高效广谱杀虫剂;毒性中等,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能防治棉花和蔬菜地的多种害虫和螨类。
1. 马拉硫磷(马拉松,malathion)
主要理化特性
生物活性
•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和微弱的熏蒸作用;
•适用于防治水稻、高梁、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还可用来防治蚊、蝇、家庭卫生害虫,体外寄生虫和人的体虱、头虱;
•马拉硫磷对高等动物毒性低而对害虫毒性高;
•对蜜蜂高毒;
•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制剂
45%马拉硫磷乳油
25%马拉硫磷油剂
70%优质马拉硫磷乳油(防虫磷)
1.2%、1.8%马拉硫磷粉剂
2. 乐果(dimethoate)
主要理化特性
•无色结晶,具有樟脑气味,
•除己烷类饱和烃外,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在酸性、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于分解失效,不宜与碱性药剂混用。
生物活性
•具有良好的触杀、内吸及胃毒作用;
•广谱性的高效低毒选择性杀虫、杀螨剂。
制剂类型:40%、50%乐果乳油
3. 特丁磷(特丁硫磷,terbufos)
主要理化特性
纯度在85%,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熔点-29.2℃。
难溶于水,能溶于丙酮、醇类、芳烃和氯代烃中。
在强酸和强碱性介质中均易分解。
生物活性
高效、内吸、广谱性杀虫剂;能防治玉米、甜菜、甘蓝、棉花、水稻等作物的叶甲幼虫、甜菜根斑蝇、甘蓝根花蝇、葱蝇、金针虫、红蜘蛛、蚜虫、蓟马、螟虫等害虫
制剂
5%、15%特丁磷颗粒剂
4. 丙硫磷(prothiophos)
2011-10-17
主要理化特性
无色液体;难溶于水,能与环己酮、甲苯完全互溶;对光热稳定,在酸性、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生物活性
广谱低毒有机磷杀虫剂,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主要用于甘蓝、柑桔、烟草、菊花、樱花和草坪等,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蚜虫、卷叶蛾、粉蚧、斜纹夜蛾、烟青虫和美国白蛾等多种害虫。
也能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
制剂:50%丙硫磷乳油、40%丙硫磷可湿性粉剂
(四) 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1.甲胺磷(methamidophos)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针状结晶,原药为淡黄色粘稠液体,有臭味。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而在苯等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低,遇碱则逐渐分解。
常温贮存稳定。
生物活性
广谱杀虫、杀螨剂
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
防治抗性蚜螨和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叶蝉、飞虱等
药效优异,具有持效期长、传导速度快等优点。
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棉花、甘蔗等作物的害虫。
2.乙酰甲胺磷(acephate)
化学名称:O,S-二甲基-N-乙酰基硫代磷酰胺。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熔点90︒~91℃,原药是一种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在醚中溶解度很小,低温时贮藏相当稳定。
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
生物活性
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具胃毒、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持效期长,是缓效型杀虫剂;主要防治稻飞虱、叶蝉、蓟马、稻纵卷叶螟、棉小象鼻虫、棉铃虫、果树小食心虫、菜青虫、小菜蛾、粘虫和各种蚜虫等等。
制剂
30%、40%乙酰甲胺磷乳油
3.水胺硫磷(isocarbophos)
•化学名称:O-甲基-O-(邻-异丙氧基羧基苯基)硫代磷酰胺。
主要理化特性:无色棱形片状晶体,熔点45︒~46℃;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及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及石油醚等;原药为茶褐色略具粘稠的油状液体,呈酸性。
生物活性:广谱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具触杀、胃毒和杀卵作用;对螨类、鳞翅目、同翅目害虫有很高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牧场的多种害虫。
制剂:20%、40%水胺硫磷乳油
4.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
化学名称:N-异丙基-O-甲基-O-[(2-异丙氧基羰基)苯基]硫逐磷酰胺
主要理化特性
淡黄色油状液体,原药为略带茶色油状液体;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乙醚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遇强酸和碱易分解,光和热也能加速其分解。
生物活性
高效、广谱的有机磷土壤杀虫剂;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性质稳定,持效期长,是防治地下害虫的优良药剂。
主要用于小麦、花生、大豆、玉米、甘薯、甘蔗等作物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土壤害虫,兼治一些地上部害虫,对防治甘薯茎线虫也有良好效果
(五) 含杂环的有机磷
1. 喹硫磷(爱卡士,quinalphos)
化学名称:O,O-二乙基-O-(2-喹恶啉基)硫代磷酸酯。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晶体,熔点35 ~36℃。
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酸、碱不稳定,对光稳定。
生物活性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用于防治水稻、棉花、大豆、玉米、柑桔、茶树、蔬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
制剂
25%喹硫磷乳油、25%爱卡士乳油、5%爱卡士颗粒剂
2 毒死蜱(乐斯本,chlorpyrifos)
化学名称: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
主要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具有轻微的硫醇味
★异辛烷为790g/kg,甲醇为430g/kg,可溶于丙酮、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在碱性介质中易分解,可与非碱性农药混用。
生物活性
★广谱杀虫、杀螨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在土壤中挥发性较高。
★适用于防治柑桔、棉花、玉米、苹果、梨、水稻、花生、大豆、小麦、茶树等多种作物的害虫和螨类,也可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和家畜的体外寄生虫。
制剂
3. 三唑磷(triazophos)
化学名称: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逐磷酸酯
主要理化特性
黄褐色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生物活性
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兼有一定的杀线虫作用;其对粮、棉、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的许多重要害虫,如螟虫、稻飞虱、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菜青虫、线虫等都有优良的防效;其杀卵作用明显,对鳞翅目昆虫卵的杀灭作用尤为突出;对鱼、蜜蜂有毒害作用。
制剂
4 氯唑磷(米乐尔,isazophos)
化学名称:3-O,O-二乙基-O-5-氯-1-异丙基-1-H-1,2,4-三唑-硫逐磷酸酯
主要理化特性:黄色液体,溶于苯、氯仿、己烷和甲醇,在碱性介质中不太稳定。
生物活性:杀虫剂和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主要用于玉米、棉花、水稻、草皮和蔬菜上防治蝽蟓、叶甲、日本丽金龟、稻瘿蚊、线虫、种蝇等,可作土壤处理剂,也可进行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施,土壤处理持效期长
制剂:3%米乐尔颗粒剂。
毒扁豆碱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类型
结构通式
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
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五、常用的重要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仲丁威(巴沙,fenobucarb)
3.涕灭威(铁灭克,aldicarb)
4. 克百威(呋喃丹,carbofuran)
5.丁硫克百威(好安威、好年冬,carbosulfan)
2 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
(灭百可、安绿宝、兴棉宝)
第七节甲脒类杀虫杀螨剂
①双甲脒(amitraz,螨克)
•主要理化特性:纯品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mg/L,在丙酮、二甲苯中大于300g/L。
在pH小于7时不稳定;吸湿会慢慢分解变质。
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800mg/kg。
•生物活性:高效、广谱杀螨剂,具有触杀、拒食、驱避作用,也有一定的胃毒、熏蒸和内吸作用,对叶螨各个虫态都有效,对越冬卵效果较差。
②杀虫脒(chlordimeform,杀螨脒)
•高效广谱有机氮杀虫剂。
能有效杀灭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类农药有抗药性的害虫,因对高等动物有致癌作用而停产禁用。
第八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家蝇因吮食生活在浅海泥沙中的一种环形动物异足沙蚕(Lumbriconereis heteropoda)的尸体而中毒死亡。
这一现象说明沙蚕体内存在能毒杀家蝇的物质。
1934年日本人从沙蚕中分离出这种毒物,称为沙蚕毒素(Nereis-toxin),1962年确定其化学结构。
•1974年,我国贵州省化工研究所首次发现了杀虫双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并成功将其开发为商品;
•1975年,瑞士山德士公司开发出杀虫环;
•1987年,Baillie等根据NTX的结构与活性,合成了一系列与NTX作用机制相同的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特性
1、杀虫谱广。
可用于防治水稻、蔬菜、甘蔗、果树、茶树等多种作物上的多种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等。
2、杀虫作用方式多样。
对害虫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内吸和熏蒸作用,有些品种还具有拒食作用。
3、作用机制特殊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是一种弱的胆碱酯酶(AChR)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对烟碱型AChR的占领而使ACh不能与AChR结合,阻断正常的神经节胆碱能的突触间神经传递,是一种非箭毒型的阻断剂(Nondopolarizing)。
由于作用靶标的不同,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4、低毒低残留。
至今开发出来的品种,对人畜、鸟类、鱼类及水生动物的毒性均在低毒和中等毒范围内,使用安全。
对环境影响小,施用后在自然界容易分解,不存在残留毒性。
5、对家蚕、蜜蜂毒性较高。
在放养蜜蜂、饲养家蚕地区,使用时须特别慎重,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剂型、时期,以免污染桑树和蚕具,并避开蜜蜂采蜜期。
6、沙蚕毒素杀虫剂的某些品种对某一些作物有不良影响。
•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对杀螟丹、杀虫双敏感,在夏季高温或作物生长较弱时更敏感;
•豆类、棉花等对杀虫环、杀虫双特别敏感,易产生药害。
1.杀螟丹(Padan,巴丹)
2.杀虫双和杀虫单
3.杀虫环(thiocyclam,Evisect、易卫杀)和杀虫磺(bensultap)
第九节氯化烟酰类杀虫剂
二、生物活性
1、对靶标害虫的活性
•吡虫啉对同翅目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白粉虱和缨翅目害虫蓟马表现极高的活性,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种类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但还未发现其对线虫和螨类的效果;
•吡虫啉在植物木质部有很好的移动性,用其进行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防治一些害虫具有很好的效果。
2.内吸活性
•由于吡虫啉具有较强的内吸活性,在土壤中的浓度仅为0.15mg/L时,就可以对作物地上部的害虫如桃蚜和蚕豆蚜表现极好的防治效果。
•吡虫啉在土壤中的稳定性一般是比较高的,其半衰期为150天。
但土壤使用吡虫啉后,停留在土壤表层的量却急剧减少,这种“生物抽提”现象是由于该化合物的内吸作用所致。
吡虫啉的残留活性对于土壤或种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三)在不同作物中的输导性
•1、冬小麦:用14C标记的吡虫啉处理小麦种子,其在小麦第一片叶上的蓄积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2、棉花:试验发现,在播种27天后,只有5~6%的吡虫啉可以被棉花幼株吸收且大部集中在子叶中,而其余则以其未变化的母体化合物蓄积在种衣或种子周围的土壤中。
(四)亚致死剂量效应
•在致死剂量下,由于吡虫啉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干扰,中毒昆虫表现为典型的神经中毒症状,即行动失控、发抖、麻痹直至死亡。
•在亚致死浓度下,取食含有吡虫啉汁液的蚜虫,从叶片上逃逸或掉落,分析蜜露的排放量,发现亚致死浓度的吡虫啉对蚜虫有拒食作用,即小于10μg/L浓度的吡虫啉可以引起取食蚜虫惊厥蹶、排放蜜露减少,最终饥饿而死。
三、主要品种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1、吡虫啉
(imidacloprid,Admire,咪蚜胺)
2、吡虫清
(acetaniprid,乙虫脒,莫比朗)
3、噻虫嗪
(thiamethoxam,阿克泰)
•化学名称:3-(2- 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
主要理化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
熔点139.1℃,蒸气压:6.6×10-9Pa(20℃);溶解度(25℃,g/L纯品):水4.1,丙酮48.0,二氯甲烷110.0;
•毒性:急性经口LD501563mg/kg,经皮LD50>2000mg/kg,为低毒品种;
•作用方式:内吸,触杀,胃毒。
•可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白粉虱、叶蝉、飞虱以及一些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马铃薯甲虫等。
•由于上述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传播作物的病毒病,所以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还可以防治一些作物的病毒病。
•施用方法:茎叶喷雾、随水浇灌、注射茎干、土壤处理、种子包衣或使用颗粒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