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接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
门诊接种规范性不强
门诊接种工作的规范性是保证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是部分地区门诊接种仍然不够规范,这与接种门诊规模小,空间不足以及器械消毒不标准等因素有关。
从这些门诊的接种情况来看,疫苗名称标注不清晰,档案建立不完善,接种日期安排不合理,同时在接种工作开展中秩序混乱,容易导致门诊接种中产生纠纷。
疫苗管理工作落实不彻底
通过对疫苗管理相关规定研究来看,我国在疫苗管理工作开展中不严格,容易引发疫苗质量问题和事故。
疫苗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疫苗自身存在附加剂或者疫苗被外界因子污染等方面的问题;第二,疫苗运输中管理不到位,由于温度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疫苗的免疫力降低;第三,疫苗注射中没有及时注射完的疫苗存放方式不当,长时间的开口存放导致疫苗污染或者滋生有害物质,影响疫苗注射效果。
疫苗接种登记不规范
疫苗预防接种中需要对适龄儿童的年龄、体温、过敏史等方面的信息做好登记,如果在接种中对登记的内容出现疏忽,将会导致疫苗接种证的信息不完善或者出现错误。
疫苗接种证是疫苗注射的主要依据和凭证,同时被纳入到法律系统中,如果不能认真对待接种记录,会导致凭证出现漏记的情况,引起安全事故,相关人员也会以渎职罪论处。
当前人口流动大,出现大面积的人户分离问题,同时计划生育外儿童的住址迁移和变更等,导致部分儿童无法及时完成接种工作,在上级检查中只能应付了事,出现接种记录与实际接种情况不符的问题,造成纠纷或者影响传染病预防。
二、预防接种工作的防范措施
加强对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
当前疫苗接种主要是通过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同时接种门诊也是接种知识宣传的重要窗口和渠道。
在预防接种工作开展中需要严格根据国家规定设置相应的门诊接种器材、抢救药物和设备等医疗设施。
并对门诊接种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在接种工作中的有效落实。
同时在接种门诊的公示栏中粘贴预防接种
人员的工作证件和照片等个人信息,以及各种疫苗的名称、免疫效果、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说明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同时在接种门诊需要设置家属咨询室,有利于家属对疫苗接种相关信息的了解,以及疫苗接种工作的宣传。
保证疫苗接种管理的规范性
疫苗接种是当前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特殊药物,对药物的生产质量、保存环境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必须要做好生产和保管的规范化才能够保证疫苗的药效和预期预防效果。
因此必须要保证疫苗管理的规范性。
第一,加强对疫苗存储管理。
疫苗由于药物的特殊性需要采用冷链运输和存储的方式,因此需要定期对冷链运输和存储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第二,做好对疫苗存储管理,结合疫苗存储管理要求做好存储管理工作,并定期查看疫苗的状态,对过期和变质的疫苗进行清理。
已经开启的疫苗需要做好记录,包括开瓶的时间以及状态等。
预防接种单位和机构需要结合疫苗的生产批次、分发信息等做好建档记录,对于非正规渠道的疫苗要坚决抵制,保证疫苗的品质。
加强预防接种规范的落实
预防接种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接种前对疫苗的名称、厂家、注意事项以及接种禁忌等信息进行详细告知,并在接种前先测量儿童体温,询问过敏史,对于处于感冒和发烧状态的幼儿需要暂缓接种,并解释拒绝接种的原因。
二类疫苗的接种中,需要对疫苗的厂家、批号和价格等进行详细说明,在家长明确各种信息的情况下自愿接种才可以实施接种。
疫苗接种前要先做好消毒工作,接种完成后需要在观察室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所有接种的注射器以及疫苗瓶等进行无公害处理。
加强接种人员的培训
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水平,在接种人员的选择中需要选择具有责任心和较高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操作人员。
所有接种者都需要先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并通过考核后确定具有接种资质才能够上岗。
接种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熟练的疫苗接种技术,并明确疫苗的功效和不良反应,严格根据疫苗接种流程规范操作,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降低疫苗接种事故发生率。
结语: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工作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按照国家規定有效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有利于加强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但是从我国当前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结合预防接种问题探究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