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九上15首诗歌赏析题 中考考点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主旨】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又功业难成,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边塞将士爱国、卫国精神。

1、本词的上片中写“塞下秋来风景异”突出了边塞之地荒凉孤寂的气氛和孤城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

2、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三方面?
_雁去无留意 ___、__边声连角起 __、__日落即孤城城门紧闭_。

即:天气寒冷:大雁向衡阳飞去无停留之意;塞下特有的声音:边声、号角声此起彼伏;与中原的繁华场景不同:孤城戒备森严,战事吃紧。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

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

悲壮的军乐和风吼、马嘶、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认得情怀。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夕阳西下(暮色四合),雾霭生成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尾句亦可: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


4、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或表达了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5、“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深夜里传来了悠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这句诗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将士们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6.找出词中典故,并分析。

“燕然未勒”,借用东汉窦宪大败匈奴,“勒石燕然”记功而返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表现边塞将士爱国、卫国精神。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主旨】表现出作者希望重新受到重用,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1、本词上阕写景,描绘了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下阕抒情,抒发了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2、请简要赏析“卷”字的妙处。

“卷”是席卷的意思,在这里是说作者率领随从纵马狂奔,越过小山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出猎的人数之多,行走之快,突出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与上文的“狂”相照应。

3、上阕最后一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以孙权自喻,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4、“遣冯唐”的典故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出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一样重用自己。

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5、“射天狼”的典故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6.请分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在词中具体表现?P27
主要体现在三个典故上——“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少年狂气;“遣冯唐”:体现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射天狼”: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爱国情怀)。

《武陵春》李清照
【主旨】表现词人沉重的哀愁。

1、全词由愁字统领,上片中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动作表现出来。

2、词中的一个“倦”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倦”是倦怠、无心的意思,在这里是说虽然日色已晚,但是作者无心梳洗打扮,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深重哀愁。

3、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有什么作用?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

渲染了一种凄婉的气氛,象征着作者的美好生活已经过去,为全词抒发沉重的哀愁奠定感情基调。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试分析这两句的妙处。

只怕双溪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我沉重的哀愁。

比喻新奇, 化虚为实,巧妙地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忧愁比作可以触摸、可以承载的具体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诗人愁情沉重。

5、“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闻说”“也拟”二句使词人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一句,情绪突转,以舟轻愁重的比喻渲染愁情之深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主旨】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1、作者为什么要写“醉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并说一说前两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营造了雄豪壮美的意境,豪迈热烈的氛围。

3、试体会“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自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妙处。

飞驰战场,英勇杀敌,作者通过马快弓疾表现战斗的激烈。

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的惊险激烈,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敌英雄的形象,从而展现出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如何理解“可怜白发生”。

一方面表现了上文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过半百,两鬓染白,可能已经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一句由雄壮变成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愤慨。

7、辛弃疾称自己的词是“赋壮词”,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壮词”的理解。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是极勇敢雄健;从思想感情上表达了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从语言风格上壮丽不纤巧。

《月夜》刘方平
【主旨】抒发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1.描绘前两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画面。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

2.赏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的“新”、“透”和“绿”的妙处。

“新”:初,表达了期盼冬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的新鲜感、欢愉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透过”,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

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

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商山早行》温庭筠
【主旨】抒发游子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孤寂)和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1.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早已印在板桥那凄清的白霜上。

运用白描,把六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孤寂)和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写出了梦回杜陵,看到池塘中的大雁和野鸭自由地徜徉,作者通过梦中回故乡,将抽象的乡思形象化,抒发了浓浓思乡之情。

3.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早”字?P30
“晨起”、“鸡声”、“月”、“人迹板桥霜”、“照”都体现了“早”。

《卜算子咏梅》陆游
【主旨】托物言志,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高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

1、赏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用环境、时光和气候来烘托梅花生存处境的困难(孤独寂寞,风雨侵欺,遭受嫉妒),暗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为下文抒发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作铺垫。

“已是黄昏独自愁”的“独”炼字。

“独自”,已经是黄昏时分,梅花在那里孤独地忧愁,表现了梅花生存处境的困难,暗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

“碾”,碾压。

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被车轮碾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样。

作者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高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

赏析本句:
飘零落地成为泥土,又被车轮碾作尘埃,只有那香气还和原来一样。

托物言志,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高洁,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

3.试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

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作用,但烘托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破阵子》晏殊
【主旨】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

1.任选角度赏析“巧笑东郊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白描手法传神体现人物特点。

如“巧笑”用白描,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受到春的美好。

2.请写出下片人物的活动,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情感。

P31
笑颜如花的少女不想虚度大好春光,于是去东面邻居家找女伴游戏。

恰巧,那位女伴微笑走来,两位姑娘玩斗草,斗草赢了,这位少女快乐了不少,忽然想起,怪不得昨晚做了那样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好兆头啊!遂将笑意写在脸上。

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也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浣溪沙》苏轼
【主旨】通过描写了农村静谧、祥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看到亲切、自然、清新农村生活后的喜悦之情。

也刻画出一位平易近人的地方官形象。

1、“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赏析。

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繰丝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

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

2、赏析“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喝了几杯酒,又走累了,人已昏昏欲睡,太阳正当顶,口渴的很想喝一杯清茶。

敲门探问路边人家可否供碗茶喝。

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与农民关系的融洽自然。

3、“敲门试问野人家”炼字“敲”(或“试”)。

“敲”字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谦和、平易近人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与农民关系的融洽自然。

(“试问”解词后同上。


4.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

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作分析。

本词写于喜得春雨谢雨神途中,用“谢雨神途中”这条线串起来,画面感很强,不仅有色彩美,还有音乐美。

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还是嗡嗡的缲车声,还有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展示出亲切清新、欣欣向荣的农村生活景象。

(七)《醉花阴》李清照
【主旨】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与思念亲人的愁苦心情。

1、赏析“人比黄花瘦”。

比喻,以“花“喻人瘦,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与“愁”字相呼应。

2、“半夜凉初透”炼字“凉”和“透”。

“凉”双关。

既指秋天凉意,也指心灵之感:凄凉。

“透”不仅写出了秋夜寒气透人肌肤,也写出了词人心灵所感的无比凄凉,突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与思念亲人的愁苦心情。

3、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薄的雾浓浓的云令人终日愁闷,兽形香炉里瑞脑香早已经燃尽。

通过写室内外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4.“佳节又重阳”中“又”感情丰富,请作赏析。

又是重阳佳节,暗示此时佳节良辰,而丈夫不在身边,一个“又”字突出了词人思念亲人的愁苦心情。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主旨】借古喻今,颂扬孙权、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的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遥相呼应,慷慨雄壮,意境高远,尤其是三问的手法,堪称一绝。

1、赏析“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绵绵不断,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二指作者心中思绪之无穷也,如长江之水,川流不息。

2、品读“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体会作者的情感。

“兜鍪”指头盔,借代,指士兵。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

作者在这里热情歌颂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的孙权“年少”曾统帅千军万马身经百战,雄踞东南。

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的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3.联系写作背景,说说本次作者的写作用意。

本词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

辛弃疾所处时代南宋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讽刺了当时南宋朝廷的无能,委婉的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寄寓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