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三专题 自读课文 春意挂上了树梢
寒风吹彻:《现代散文选读》教案2(苏教版高三教学案例)共3篇
寒风吹彻:《现代散文选读》教案2(苏教版高三教学案例)共3篇寒风吹彻:《现代散文选读》教案2(苏教版高三教学案例)1寒风吹彻:《现代散文选读》教案2(苏教版高三教学案例)近年来,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高考的压力只增不减,使得各种课外阅读逐渐成为许多学生必备的学习手段之一。
而《现代散文选读》作为高中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触和学习。
本文着重探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教案2——《寒风吹彻》,试图从主题、文体及作者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篇现代散文。
一、主题分析《寒风吹彻》是一篇现代散文,文章主要围绕冬天的寒风展开。
在文中,作者通过对寒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疲惫和忧伤的情感。
文章开头,作者描绘了冬天的寒风如何“吹得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这呈现出一种极其萧索的气氛。
接着,作者又提到了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都在家中躲避,而只有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漫步在外面。
通过这样的写法,作者试图表达出一种人类孤独、无助感的情感。
另外,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对寒风的描写更加深入。
作者以自己的经验来描述寒风“呼啸得仿佛连心都可以吹走似的”,这样的大自然的力量无疑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这种心理压力也恰恰体现了现代人们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时的心理疲惫与无奈。
二、文体分析《寒风吹彻》作者林清玄,是一篇实景写作,叙述性质的随笔。
文章以极为朴实自然的语言和生动详实的描写,表现了简单的感性体验和深深的人类情感,达到了散文的传神性,也体现了随笔的随意性。
具体来看,作者通过对寒风的描写,一步步展现出了寒风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且作者的描写非常感性真实,读者就像亲身经历了同样的体验一样,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这样的情感。
同时,作者还通过一些抒情手法,如比喻、夸张、寓言等,对寒风的形象进行了加强和修辞。
如“冬天的寒风,和翻手就失的那些,有从不放过它拐弯的机会”,这样的寓言手法无疑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木假山记自读课含答案
课木假山记(自读课第9)?对应学生用书P25?走近作者苏洵(见《名二子说》)相关背景我国自汉代以来,园林中已造假山,魏晋以后,又有假山清供,置于几案之上,以供赏玩。
到唐宋时期,欣赏假山的风气已经很盛。
但假山之料多是山石,以木为山者,并不多见。
苏洵的木假山,实为审美发现一奇,自此以后,又开创了木假山清供的新领域。
据苏轼《木山并叙》和梅尧臣、苏辙木山诗得知,这木假山是苏洵在家乡时,用“貂裘”从一位“溪叟”那里换来的,木质为楠木,“雨侵藓涩得石瘦”,形成逼真的三山。
苏洵得之,因“为之记与诗”(诗已佚)。
苏家对此木假山一直很珍视。
老苏当年,曾与友人赏玩,由梅尧臣写诗题咏,可以想见当时之盛。
后老苏归乡,木假山藏于眉山老家。
三十年后,苏辙之子千乘又得一五峰木假山,“益奇”。
苏轼、苏辙嘱其带回老家,并把三苏及梅之诗文“并刻之其侧”,珍藏于家。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
树木的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死了。
:树木的嫩芽。
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发芽。
蘖??:指树有两手合围那样粗。
拱殇:未成年而死。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此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成拱形。
有幸而长成可以用做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伐了;不幸被大风拔起来,随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的,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之患。
材,而有斧斤:名词活用材得:能够。
??:斧斧斤为动词,成材。
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子。
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斧子砍。
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与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泥沙而远斧斤。
以脱,其中”第一个“其??的;第二个“其”,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练案:第3专题 第7课 翡冷翠山居闲话
第7课翡冷翠山居闲话一、字音辨读1. 摇曳.(yè) 2.桀.卜闪(jié) 3. 脚胫.(jìn ɡ) 4.山罅.(xià) 5. 疮瘢.(bān) 6.山壑.(hè) 二、字形辨识1.⎩⎪⎨⎪⎧ 温xùn (驯)xùn (训)练深zhèn (圳)2.⎩⎪⎨⎪⎧ 摩 suō(挲)婆suō(娑)老太pó(婆) 3.⎩⎪⎨⎪⎧ 取dì(缔)tí(啼)叫真dì(谛) 三、词语辨析1.取缔·取消辨析⎩⎪⎨⎪⎧ 取缔:命令取消或禁止。
(语义重)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
例句⎩⎪⎨⎪⎧①昨日,伍家岗区的14家占道经营夜市摊被全部取缔,大部分摊位搬进东城小吃城。
②据《新闻晚报》报道,昨天,复旦大学传出“明年在沪或取消裸考,全部实行自主招生”。
2.蜕化·退化辨析⎩⎪⎨⎪⎧ 蜕化:比喻腐化堕落。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例句⎩⎪⎨⎪⎧ ①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 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
②团购网站,原本是一个诞生在互联网上的创意公司,在中国却退化成靠互联网边缘的传统服务分销平台。
四、熟语释义1.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十分急迫。
2.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一、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留学。
1921年赴英,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三专题自读课文 春意挂上了树梢含答案
自读课文春意挂上了树梢对应学生用书P37一、字音辨读1.树梢.(shāo) 2.泥泞.(nìnɡ)(zhān xuē) 4.蹿.(cuān)3.大毡靴..5.腋.下(yè) 6.鬈.发(quán)二、字形辨识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三、词语辨析1.融化·溶化·熔化辨析错误!例句错误!2.朦胧·曚昽辨析错误!例句错误!对应学生用书P37一、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
期间完成了著名代表作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二、相关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
作者通过对北方三月景色的描写,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东北城市(哈尔滨)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不过这种触目惊心的疼痛被作者用描写文字淡淡地覆盖了。
你看,三月来了,积雪融化了,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但是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到了三月还不能闻到花香,只能到了春末,关外的人才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大街上有充满春意的商店,充满春意的行人;但也有着乞讨的人.于是作者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 第9课 木假山记(自读课) 含答案
走近作者苏洵(见《名二子说》)相关背景我国自汉代以来,园林中已造假山,魏晋以后,又有假山清供,置于几案之上,以供赏玩。
到唐宋时期,欣赏假山的风气已经很盛。
但假山之料多是山石,以木为山者,并不多见。
苏洵的木假山,实为审美发现一奇,自此以后,又开创了木假山清供的新领域。
据苏轼《木山并叙》和梅尧臣、苏辙木山诗得知,这木假山是苏洵在家乡时,用“貂裘”从一位“溪叟”那里换来的,木质为楠木,“雨侵藓涩得石瘦”,形成逼真的三山。
苏洵得之,因“为之记与诗”(诗已佚)。
苏家对此木假山一直很珍视。
老苏当年,曾与友人赏玩,由梅尧臣写诗题咏,可以想见当时之盛。
后老苏归乡,木假山藏于眉山老家。
三十年后,苏辙之子千乘又得一五峰木假山,“益奇”。
苏轼、苏辙嘱其带回老家,并把三苏及梅之诗文“并刻之其侧”,珍藏于家。
木之生, 或 蘖 而殇, 或 拱树木的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 而夭。
围粗细时死了。
⎣⎡ 蘖:树木的嫩芽。
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发芽。
殇:未成年而死。
拱:指树有两手合围那样粗。
⎦⎤此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成拱形。
幸而至于 任为栋梁 则有幸而长成可以用做栋梁的,也就被砍伐;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 或破折, 或伐了;不幸被大风拔起来,随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不 腐; 没有腐烂;⎣⎡⎦⎤任:使用。
不破折, 不 腐, 而不为人所 材,没有折断,没有腐烂,却未被人当做材料,以及于 斧斤; 出于湍 沙之间, 而不 为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野人之所薪, 而后得 至乎此, 则 其 理樵夫、农民当做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 不 偶然 也。
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 予之爱之, 则非徒 爱其似山,而 又有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只是喜爱它像山,而是还有感 所感焉;慨寄寓其间;⎣⎡ 然:表转折,然而。
第一个“之”,主谓间;第二个“之”,代词,它。
徒:只,仅仅。
所感:所字短语,相当于的⎦⎤字短语。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丰乐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三丰乐亭记自读课含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
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记亭台名胜这类记文以某些历史名胜或建筑物为描写对象,篇幅短小,表现方式也较为自由,在形象生动地记叙的同时或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或抒写情怀,将写景、状物、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丰乐亭记》属于台阁名胜记。
二、记书画器物这类记文一般篇幅短小,其内容有两大类,一类是以书画的内容及艺术特点为记述对象;一类是以某些物件的形状、特点和制作工艺为记述对象。
在写法上,这类文章有的偏重于记述、描写,有的则是由记述而生发开去,借此怀人或抒发感慨,议论事理。
《木假山记》属于书画器物记。
三、人事杂记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
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丰富多彩。
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绘。
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大大增强。
《越州赵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
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
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
“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
宋代“杂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
因此,宋代散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性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第8课丰乐亭记(自读课)(对应学生用书P22)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本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40岁,在滁州任上。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合集(精编教案)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合集(精编教案)课题:翡冷翠山居闲话——是什么让我们感动授课日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2.认真阅读,循文体情,与本文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内部逻辑关系。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引出作者___。
2.介绍作者___,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感表达。
4.阅读翡冷翠山居闲话,分析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体验,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作品,提高阅读体验。
学案检测:检测学生对翡冷翠山居闲话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预要求:预翡冷翠山居闲话,了解作者___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教师活动内容和方式:1.导入新课:播放《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引出作者___。
通过介绍诗歌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感表达。
2.介绍作者___,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分析他的文学风格和作品特点,为后续阅读作品做铺垫。
3.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歌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阅读翡冷翠山居闲话,分析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体验,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5.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作品,提高阅读体验。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生活动方式:1.听取导师的讲解,了解诗歌结构和意境。
2.听取导师的介绍,了解作者___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感表达。
4.阅读翡冷翠山居闲话,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活生生的“这一个”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我的母亲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电子课本课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0页 0087页 0145页 0174页 0236页 0279页 0363页 0406页 0439页 0503页 0567页 0623页 0677页 0759页 0821页 0878页
活生生的“这一个”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把栏杆拍遍 女歌手 送考 铃兰花 鞋的故事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寒风吹彻 刘亮程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文字绘出的图画 云南冬天的树林 西湖的雪景 人与物的对话 家里的灶头 更衣记 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12教案
第课方山子传 (自读课 )走近作者苏轼 (见《留侯论》 )相关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熟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陈慥,字季常,父曰公弼,年前,陈公弼为凤翔知府时,苏轼为凤翔签判,是陈公弼的僚属,认识陈慥也就从这时开始。
当时苏轼二十七八岁,与陈慥的年龄相忧如,思想性格也很相似。
但是,在这此后的年中,两个人各自的道路、各自的经历,以及与此相应的各自的思想状态就完整不一样了。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间,—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方山子出身于世代伟绩之家,理应有官做,若是他能在今已显闻。
,政界活动,到此刻已得高官荣名了。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文意感知作者为老朋友方山子作传,极概括性地写了他少年慕游侠,壮年折节读书而不遇,暮年归隐,突出其不慕荣利、舍弃功名而情愿隐遁贫贱的品行。
思想导图一、通假字.常常阳狂垢污..方山子傥见之与..前十有九年..犹见于眉间.二、古今异义.方屋而高..古义:方形的帽顶今义:方形的房子.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遗留的制式今义:死者的相片.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老婆子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使从事于此间..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三、一词多义.错误 !.错误 !.错误 !同“ 佯”,译为“ 假装”同“ 倘”,译为“ 或许,可能”同“ 又”同“ 现”,译为“ 显现”遇谓使.而!.之!四、活用.名活用名作状得帛千匹每年..活用的使用法方山子从两使⋯⋯跟从..形容活用形容的意用法余既然异之⋯⋯感觉奇异.五、文言句式.判断句方山子,光、黄人也。
(“⋯⋯也”表判断).省略句()因与余 (于 )上用兵及古今成。
“散文”阅读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
“散文”阅读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散文"阅读专题(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活动目的】: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学会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学会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艺术;(2)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活动一:快乐阅读,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突出重点,边阅读边勾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听松熊召政⑴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⑵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
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凇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
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
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
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
唯有轻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⑶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
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
初似霓裳,继如乱发。
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三专题 第7课 翡冷翠山居闲话
第7课翡冷翠山居闲话对应学生用书P29一、字音辨读1.温驯.(xùn) 2.摩挲.(suō)3.踌躇..(tái xiǎn)..(chóu chú) 4.苔藓5.山罅.(xi à) 6.橄榄..(ɡǎn l ǎn) 7.风籁.(l ài) 8.疮瘢..(chu ān ɡ b ān) 二、字形辨识1.⎩⎪⎨⎪⎧ 摩 su ō 挲 婆su ō 娑su ō 莎 草2.⎩⎪⎨⎪⎧ 闲xi á 暇 xi á 遐 想xi á 瑕 疵 3.⎩⎪⎨⎪⎧ 取d ì 缔 t í 啼 叫真d ì 谛4.⎩⎪⎨⎪⎧ 风l ài 籁 l ài 癞 痢水t ǎ 獭三、词语辨析1.取缔·取消 辨析⎩⎪⎨⎪⎧取缔:命令取消或禁止。
语义重 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
例句⎩⎪⎨⎪⎧ ①昨日,伍家岗区的14家占道经营夜市摊被全部取缔,大部分摊位搬进东城小吃城。
②据发改委相关人员透露,广东从2016年1月1日起,取消档案管理费收费。
2.蜕化·退化辨析⎩⎪⎨⎪⎧ 蜕化:比喻腐化堕落。
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例句⎩⎪⎨⎪⎧ ①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
②团购网站,原本是一个诞生在互联网上的创意公司,在中国却退化成靠互联网边缘的传统服务分销平台。
四、熟语释义1.福星高照:指有神灵保佑,命运好。
2.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十分急迫。
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对应学生用书P30一、走近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留学。
1921年赴英,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公开课教案高中
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公开课教案作者: OpenAI【导语】本教案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份关于语文现代散文选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阅读和欣赏技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散文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3. 学习运用一些阅读和欣赏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散文的特点及其阅读和欣赏技巧。
2.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现代散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选取适合的现代散文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开场导入,引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
2. 提问:你对现代散文有了解吗?它和传统散文有什么不同?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3. 解读一篇代表性的现代散文作品,示范如何进行阅读和欣赏。
三、阅读与欣赏(20分钟)1. 学生阅读另一篇现代散文作品,并进行个人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欣赏成果。
四、作品分析(20分钟)1. 分析课上阅读的两篇现代散文作品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就其中一篇作品进行深入讨论,展开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集体展示作品分析的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搜集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散文作品,并写一篇300字的作文阐述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更多现代散文作品,积累欣赏和鉴赏的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现代散文的介绍和具体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风格,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专题自读课文 把栏杆拍遍含答案
自读课文把栏杆拍遍对应学生用书P8一、字音辨读(róu lìn)3.麾.下(huī) 1.行.伍(hánɡ) 2.蹂躏..4.媲.美(pì) 5.遥岑.(cén) 6.炽.热(chì)7.整饬.(chì)8.金瓯.(ōu) 9.翠奁.(lián) 10.杖屦.(jù)11.淬.火(cuì) 12.地壳.(qiào)13.遒劲.(jìnɡ)14.掰.开(bāi)15.嚼.碎(jiáo)二、字形辨识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三、词语辨析1.整饬·整顿辨析错误!例句错误!2.心酸·辛酸辨析错误!例句错误!3.赋闲·安闲辨析错误!例句错误!四、熟语释义1.变生肘腋:事变发生在切近之处。
肘腋,比喻很近的地方。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5.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6.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7.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8.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9.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
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10.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对应学生用书P9一、走近作者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三专题自读课文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含答案
自读课文大海和吹拂着的风对应学生用书P39一、字音辨读1.牵曳.(y è) 2.臆.想(y ì) 3.舵.舱(du ò) 4.缱绻..(qi ǎn qu ǎn ) 5.有条不紊.(w ěn) 6.翌.晨(y ì) 7.藏匿.(n ì) 8.吱嘎.(ɡā) 9.踉跄..(li àn ɡ qi àn ɡ) 10.窸窣..(x ī s ū) 11.麇.集(q ún ) 12.螫.针(sh ì) 二、字形辨识1.错误! 2.错误!3.错误! 4.错误!5.错误!三、词语辨析偶然·偶尔辨析错误!例句错误!四、熟语释义1.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2.有条不紊:紊:乱。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3.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4.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照,明白;宣,公开说出.5.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用来形容举动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6.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
比喻平静无事。
7.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想要。
8.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对应学生用书P39一、走近作者埃尔文·怀特(1899—1985),美国优秀散文作家。
他生于纽约州弗农山,1921年康奈尔大学毕业,曾先后担任《纽约人》和《哈珀斯》杂志的编辑、专栏作家和自由撰稿人。
1941年与妻子合著《美国幽默拾零》。
作品有《斯图亚特·利特尔》(1945)、《夏洛特的网》(1952)、《我罗盘上的方位》(1962)、《天鹅的喇叭》(1970)、《怀特书信集》(1976)、《怀特散文集》(1977)以及两本诗选。
1960年曾获美国文学艺术协会金奖。
怀特以文笔犀利,讽刺尖刻,思维独特,风格高雅而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声誉。
高考语文 第三单元写作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单元写作案]……一、写作导航本专题的五篇优秀散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真挚浓烈的情感。
《翡冷翠山居闲话》展开一幅幅美景,让你在欣赏之余懂得冶游的妙处,自由的快乐;《寒风吹彻》在时空的交错结构里,自然的“寒风”与生命的寒冷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奈;《绝地之音》表现了人类在绝境中生命力的张扬,展示了西北人民的坚苦真实的生活状态;《春意挂上了树梢》在叙述中表达震撼心灵的情感;《大海和吹拂着的风》让我们随作者思维的流动深味人生的奥秘。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坚决”的、“真实”的,千般情感,万般思绪皆缘自内心。
这五篇散文,意在引导我们探讨“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即抒情散文的“感动之源”,以及优秀的抒情散文是如何让我们感动的,即抒情散文的写作艺术。
1.融情于景。
《翡冷翠山居闲话》一文以与假想中的读者“你”随意“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写景和抒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这一主题,用飘逸秀美的笔调写出了一个不加雕饰,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乐趣和自由的心境。
如“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2.意象的使用。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扣住了“大海”和“风”这两个重要意象,点明了“人生之船”所面对的“生活”的“大海”这一舞台和像“风”一样的促使我们“人生”之船永不停息,驶向理想目标的动力,文章有较为浓重的怀旧意味。
如“无论是在睡梦中或是醒着,我总要想到船——通常总是想到那些被帆微微牵曳着的相当小的船。
”3.反复、对比等手法,时空交错的结构。
《春意挂上了树梢》以看似温暖的“春意”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多用对比、反复,思路清晰,结构谨严,作者从衣着、语言、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并与人的活动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出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反映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如“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课文春意挂上了树梢对应学生用书P37一、字音辨读1.树梢.(sh āo) 2.泥泞.(n ìn ɡ) 3.大毡靴..(zh ān xu ē) 4.蹿.(cu ān) 5.腋.下(y è) 6.鬈.发(qu án) 二、字形辨识1.⎩⎪⎨⎪⎧ r ón ɡ融化r ón ɡ溶解2.⎩⎪⎨⎪⎧ m én ɡ朦胧m én ɡ艨艟 3.⎩⎪⎨⎪⎧ 帽y án 檐sh àn 赡养4.⎩⎪⎨⎪⎧ y è腋下奖y è掖 5.⎩⎪⎨⎪⎧ 烟l ǚ缕褴l ǚ褛 6.⎩⎪⎨⎪⎧ 流m án ɡ氓m ǐn 泯灭三、词语辨析1.融化·溶化·熔化辨析⎩⎪⎨⎪⎧ “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
“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体或胶体状态。
例句⎩⎪⎨⎪⎧ ①屋子北面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比较慢。
②把一勺砂糖放进杯子的水中,砂糖便渐渐溶化了。
③铁加热到1 530℃便熔化成铁水。
2.朦胧·曚昽辨析⎩⎪⎨⎪⎧ “朦胧”旧时指月光不清,现在多指模糊不清。
“曚昽”指日光不清。
例句⎩⎪⎨⎪⎧①雨后的空气更加清爽宜人,正所谓:人在阳朔,烟雨朦胧不思归! ②阳光曚昽地照着大地,我却带着深深的追思,去探寻自己十几年的生命历程。
对应学生用书P37一、走近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
期间完成了著名代表作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二、相关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
作者通过对北方三月景色的描写,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东北城市(哈尔滨)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不过这种触目惊心的疼痛被作者用描写文字淡淡地覆盖了。
你看,三月来了,积雪融化了,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但是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到了三月还不能闻到花香,只能到了春末,关外的人才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大街上有充满春意的商店,充满春意的行人;但也有着乞讨的人。
于是作者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三、主旨把握本文通过写春意挂上了树梢时节,中央大街上的人们的活动,写出了外国人、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和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两类人的不同生活,通过鲜明的对比,对日伪统治下疮痍满目的哈尔滨的病态作了痛心地揭露,表现了作者对同在春光里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不公平的极大的愤慨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四、结构图示1.文章由春天的景色带出人的活动,作者以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人物的什么活动?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明确:2.中央大街中段快乐的场面和南端哀哭的场面形成的对比,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明确:作者写中央大街的中段,突出了它的音乐。
借声音的喧闹来突出夜晚这条街的繁华和热闹。
写中央大街南端,突出的则是悲伤的哀哭声。
这些快乐和哀哭的声音对比强烈,富与贫、乐与苦,天壤之别,相隔九重,让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备感痛心。
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同时表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春天是美丽的,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写得这般苦涩?明确:作者萧红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几年,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
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散文中十分突出。
在本文中,作者正是要通过对日伪统治下满目疮痍的哈尔滨的病态的沉痛揭露,抒发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因此文章给人以苦涩与哀愁之感。
1.题暖文冷,构思独特“春意挂上了树梢”应该说是一个充满了暖意的题目。
仅读文题,也许会幻映出满目春光,一片明媚;也许会感触到气爽人和,性温情柔,怡然熙然。
然而,如果说前三节中还能读到一丝暖意的话,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读到的是与之相左的情景,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凉凄然的氛围。
如此构思,打破了人们力求题与文基调一致的思维定式,挑战了人们据题以度文的常规心理。
这就带给读者较为新鲜的阅读体验,使之在讶异中享受到心理跌宕的审美愉悦。
当我们读到“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时,接下来却是“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种不和谐音符,心理期待在这里落空了,审美惯性不得不在此急刹车。
于是,审美的张力扩大了,本想平稳行进的目光警觉了——下面,作者还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异呢?2.对比强烈,呼应紧密全文以“春意”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思路清晰,结构谨严。
“春意”贯穿于文章始终。
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两类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分别写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晚上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篇末以“夜的街”上代表春意的“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收束。
作者有意让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主题。
本文在结构上注重前后照应,章法严谨。
如:“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第1段),“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第16段),这种句意反复固然是写实,但也是“写虚”:春意尚未遍布哈尔滨,人们感受不到人间春意。
“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第1段),“街树蹿着芽”(第6段),形象地写出春意挂上了树梢;“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末段),由此引出“是冬天吧?是秋天吧?”这样的怀疑或“错觉”(实际未必错,没有人间春意的春天是算不上严格的春天的),“街树蹿着芽”是自然事实,夜里人们看不见“树枝上嫩绿的芽子”是社会事实,而且是更准确的也更具象征性的事实。
这样写,使前后勾连,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更为紧凑,思想张力得到增强。
对应学生用书P38阅读《春意挂上了树梢》选段,完成1~4题。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
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
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
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
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檐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
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
“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枝烟卷,她又换一套衣服。
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
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
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
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
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
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
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
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
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
中国人混在这些鬈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
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
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鬈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
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
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1.简析“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这句话的意趣。
答:参考答案: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2.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2)瞎人他摸不到春天。
答:(1)(2)参考答案:(1)感受着浓浓的春意,“我”完全陶醉其中。
(2)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
3.“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这样的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参考答案:此为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4.简析“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参考答案: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枝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